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报道
梁崇雄大师讲《黄帝阴符经》:阴符天道 戒性还真

    各位新戒慈悲!

    此时天凉夜寂,气爽神清,最宜对境忘情,探觅玄机。大众且合上眼、静下心,放空一切思绪,再好好感受一下眼前这个场景,身旁这些同参,可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是的,这是我们确曾经历过的。前生之时,我们都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一起聆听过太上的传经,领受过天尊的教化。当下,我们又重结旧缘,在此相聚了。大凡神仙下界,无非三种原由:一是偶有失过,贬谪人间;二是为增功行,再入浊世;三是应运度劫,承命降生。不论我们是属于哪一种因缘,毕竟在这红尘之中又沉浮了许多年头,是该回心转念,早登归程了。这在世修行是个刀头上舔血的工夫,稍有不慎,前功尽弃。这一世找不到回天之路,再入轮回,带到下一世的夙缘又少了,修炼也更难了,成功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如此恶性循环,就将好好的神仙根基毁之无余,千古之憾,莫过于此啊。今日大众来坛求戒,还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圆满大愿而来,故而切莫错负这个无上良缘。

    律主慈悲,每日安排高德大师为大众讲经开示,今夜嘱派我到此为大众讲《黄帝阴符经》。我乃修学浅薄之人,本不应厚颜上座,无奈法命难违,只好来与大众叙个话头,充个场面,还请在座的善知识老修行多为纠讹正谬。

    此《阴符经》乃黄帝老祖亲传,历代祖师高道推崇备至。紫阳真人即有诗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筌。”此经虽然区区三百余字,但是包罗万理,功用无穷,在政可以富国安民,在军可以强兵战胜。今日别的不讲,单讲一讲这性学上的修行,大众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修道修什么?

    《阴符经》开篇头一句便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个天,指的不是天地的天,指的乃是性天,又叫做一灵真性,又叫做先天元神,又叫做本来面目。人之所以为人,不只是因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气血筋脉这些个眼前见得到的东西,更是因有那眼前见不到却真实不昧的一灵真性。未生之前无有一物,而这一灵真性即在,灭度之后还归四大,而这一灵真性犹存。先天者为性,后天者为情,好比一匹布本是纯素的,将它染了色、绣了花,就相当于由先天而落入后天,由性化为情了。有人要问,既然崇尚先天纯素,那何故大师身上穿的法服也是锦上添花?此问甚好,我想回答两点:1.关于法服,太上有过开示,太上曰:“上圣无形,实不资衣服,但应迹人间,而有衣服,若归真反本,湛寂自然,形影尚空,何论衣服?今虽示迹,略有九阶,要而言之,大归二种:一者无衣之衣,谓四梵以上,妙体自然,变化无常,本无形质,或隐或显,应见化身,接引下凡,暂假衣服,随机设教,逐境分仪,神用自然,变化不测,此不衣而衣,示同凡也;二者有衣之衣,谓三界以下,乃至弃贤,形质尚粗,未能合道,游行出处,要籍威仪,衣服阶修,致有差别。”2.关于性情,不是说任何后天的情都是不好的,慈孝的亲情、忠贞的爱情、真挚的友情等等,这些都是好的,推而广之,忠、孝、廉、节、义、信、仁、惠、礼,种种美德其实都是后天培育的。我们反对的是令人迷心忘本的虚情、狂情、痴情,种种顽情都是对真性的戕伐。后天之情可以使先天之性得以升华,也可以使先天之性致于堕落。我们的人生道路如何去走,如何将在后天中浸染多年的凡情回复为先天清静的本性,这就是我们修道最为关键的一点。修道,就是主要修这个性。

    二、修道难,难在哪里?

    既然我们知道修道关键在于修性,而这本性又是我们与生俱来、不曾离弃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寻而难见、觅之不得呢?《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又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此经说的好啊,用“盗”字、用“贼”字把道理说的明白透彻。何为“盗”,何为“贼”,舍其贬义而观之,实则指去争取非己之物也。何为非己之物,好比如我们钱包里的钞票,没到手之前非我所有,用出去之后亦非我所有,它在我手中只是暂时管有而。同样的,我们的身体生前非我所有,死后亦非我所有,眼下只是暂时管有而已。大众且看,社会中各色人等奔忙劳碌,辛苦营谋,无非是想将更多的钱财攒到自己手中,好让自己享受更多钱财所带来的利益。同样的,宇宙中芸芸众生谁不愿意获取更多的生命资源?其实三界十方都在与你争夺着,生命资源万分的宝贵,到谁手就是谁的,故而说都是盗、都是贼,就像我们道人修长生之道,其实也在向天地日月“盗”取精华。天地之间盗机四伏,都想要盗取现在你身上的生命资源,那他们如何来盗取?无非就是“威逼利诱”,所以各种令你迷失本心、戕伐真性、摧毁生命的磨难或者诱惑就不间断地向你袭来,这本是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你的意愿而改变的。犹其是出家修行人,这样的磨难和诱惑就比常人为多,因为你的生命资源更为珍贵,一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肉。这个道理若明白透彻,就是“见之者昌”,若心不清、脑不醒,错手失足,恐将此身不保。修道之难,就难在这里。

    三、如何防盗保身?

    生命得来不易,本属珍贵,若还有数世根缘、多年精炼者则更是宝贵无比,岂有容人盗去之理?那如何防盗保身?《阴符经》说:“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外在因素不可改变,那就只有加强内在的防范了。如何“制之”?那就是“戒”,就是通过持戒守戒来防盗保身。今日大众到此,就是来求保命之法的,这个持戒守戒就是保命之法。我住在山林道观,常有飞虫误入丹房,每见此,我便设法捕捉,然后送出房外放归山林草地。此时,也许飞虫会有意见,你为何对我横加干涉,不让我顺心遂意地爱往何处便往何处呢?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救你一命,你遇上我慈悲,还会捉你放生,若遇上个不慈悲的,一巴掌就把你拍死了,再说这也不是你能生存的地方。你走错了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是因为你没有智慧,可我有,于是就设法救你出去。大众,在这茫茫宇宙,虽说人乃万物之灵,可我们很多时候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哪条路该走、哪条路不该走,只知道顺着自己的性情去走。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洞察一切、判断对错。可祖师有啊,祖师慈悲,便想方设法防止我们走错路,把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于是就给我们立下这许许多多的戒条,给我们作为保命之用。大众,此戒能保我命,岂可轻之。

    四、如何修道成仙?

    修道之人光知道保命是不够的,若不修炼解脱,到头来还是再入轮回,好比当今社会之人颇有资产,若不善于理财使之增值的话,是会面临资产贬值的。世人理财有经营之道,道人修行有成仙之道,何为成仙之道,这持戒守戒就是成仙之道。《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盲人眼睛看不见,但是他的听力超异于常人,聋人耳朵听不见,但是他的视力超异于常人,这是因为当失去了某一种功能,就不得不依靠其他的功能,于是便调配更多的资源去发展另一种功能,反而造成了另一种功能得到异常的提升。这样的提升是一种被动的结果,因为无论是盲是聋,肯定不是他自愿的,只是不幸而致此。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想,被动尚能如此,如果我们主动来进行,那是不是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呢?好比我们化缘得来一千万元善款,你拿来建十座庙,也许每一座都建不好,你都拿来建一座庙的话,那效果就绝对不一样了,这在经营上叫做集中资源优势,避免分散投资。修道也是如此,人的生命资源有限,每一项功能都在消耗着你的生命资源。如果我们关闭一些消耗管道,集中所有精力用于修道,那我们的成仙大愿不是更有保障了吗?戒律就是给我们列出所有消耗生命资源的负面清单,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五、如何持戒守戒?

    大众已知持戒守戒乃保身之法、成仙之道,今日来坛领受大戒,回去之后自当以戒为师,信守奉行。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多条戒律,如何记得住呢?大众,戒律虽多,然亦有纲领,抓住几条纲领,自然纲举目张。《阴符经》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九窍泛指我们的感官,我们通过感官与外部世界沟通,既认识和感知外部世界,也因此而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我们的心性正是受到这些感官所影响,才逐渐失真的,当中又以眼、耳、口三者最为主要。眼观耳闻,是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最主要管道,我们的心性深受其接收到之外部信息所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轻重之分、有长短之分、有喜怒之分、有善恶之分,但总体而言,处于此尘寰俗世,不好的影响还是居多的。口为出言之官,若出善言则是立德建功,若出恶言最易招灾惹祸,三业其占三分之一,十恶其占十分之四,不可谓不重要也。眼耳由外而内迷心乱性,口则由内而外败德损行,故千规万戒,无非让我们把稳三窍、断绝两途,如《生天得道经》所云:“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大众明得此理,自无失措之忧。

    六、受戒之后还要注意什么?

    大众,持戒守戒甚为不易,今日我要再嘱咐两件事:

    其一,要经常阅律。这三坛大戒玄都律文在坛上领受了,回去之后不应束之高阁,或十日,或半月,要恭请出来,在祖师圣前从头到尾阅一遍、读一遍、检查一遍、忏悔一遍、领悟一遍。人都是有惰性的,再加上现今社会外缘纷繁,很容易使我们忘记戒律,忘记修行,所以需要通过经常阅律来不断地提醒自己。《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心或生或死都与外缘有关,而当中的关键就在于目,正如前述,我们眼睛看见什么对心有直接的影响,那我们当然要看那些能够把得住心的、静得下心的,而不是那些引动心猿、放奔意马的,如《道德经》所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其二,要坚持自我。如果我们坚定地持守戒律,会逐渐觉得自己与世人乃至其他平常出家人格格不入,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与常人的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阴符经》说:“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也如《道德经》所云:“我独异于人。”正因为与众不同,所以很容易迷茫和动摇,很容易随着大流在茫茫红尘之中丧失自我。故而我要提醒大众,要勇于坚持自我。须知我们将来的前途是跟他人不一样的,我们是要还归本真、重回天宫向三清玉帝复命去的。大众谨记,莫再因循,磋砣此生。正是:

阴符三百悟心篇,观道执行尽在天。

识得本来真面目,回头又做大罗仙。

    时已更阑,浅言到此,各自回寮安歇,修真路上,善为珍重,慈悲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