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冬至(2)

道教之音 柴文梅

2014-12-22 17:53:39

二, 冬至吃饺子

隆重的过冬至,那固然是要吃好。全年头天天,道教称为养生节。养生节就要养好自家生命,从吃饭中之王饺子吃起。饺子,又名扁食,因外形像耳朵,耳又称角耳,饺子也称饺耳,饺子借了角耳的音和形,这就是饺子名称来历。

冬至吃饺子,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当时处于灾荒时期,万民贫病交加。医圣张仲景在官署大堂,为民看病,上堂看病人数日增,张大真人的恻隐同情心也日增。他总结了前人看病验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于是他放下官帽全身心的从医。他选的辞官日子也是冬至,从冬至这一天起,张仲景真人成为专职的医师,为流传的瘟疫伤寒和冻伤等各种病患人群搭建了草棚即一所规模很大的医院,垒灶架锅,熬药煎汤,其中有熬煎羊肉,内加多种防寒去湿化冻的中草药,用和好的面捏好皮面,包上煎好的肉和药捏成角耳状即饺子放进汤中熬熟,连汤带水连吃带喝的从冬至吃到除夕,对未冻伤者起到防治作用,把有冻疮的病人治好了。吃过饺子的人再未有过冻伤。

医圣张仲景真人的弃官行医和吃饺子都在冬至节开始。中国古先圣人就是这么先进和高明,这种既治病又当饭的食疗,就是道家研究的养生法中的一支。因此赐张仲景为医圣 ,这便是民间和道教敬奉的一尊医道真人即神。封医道真人为神的还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据传共有十几位古先名医备封为神。

三, 冬至 “搬东” 

雁门关外过冬至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请女婿吃饺子,称为"搬东"。

旧时的生活,民风民俗中,嫁出的女儿们到了秋收之后,一年的地里劳作完成了,大约在寒露和霜降之间,女儿们回妈家避冬,是住妈家的时段。

在幼时记忆中,那几天临街路边住的人家,眼前总是出现来来往往的人流。这支人流是女人多,男人少,步行人多,骑毛驴的少,坐马车的人更少,自已走回的多,丈夫送的少,也有妈家人搬的。她们穿着中式花棉袄,大裆裤子,挎上花布包袱。那时的包伏是一块四方布,打好结,用小臂一挎,里边放的是婆母给安排的针线活。大小长短粗细各异的针和钱,有捻麻绳料,要纳的鞋底,绣花鞋帮子,样子,鞋垫等物,这其中有公婆的,有小叔姑的,带回娘家去完成这堆活。丈夫的也有也沒有。乡谚云“十个女儿十一个贼,还有一个老毛贼”,那时富裕的婆家,给她丈夫按排的有点没点,婆家穷的就干脆没有。女儿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娘家既疼女儿又怕没面子。当妈的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女儿安顿齐楚,这位老毛贼就是“没出息的妈”。谁当了也不相上下吧?这就是过去女儿避冬住娘家。住到腊八后送灶前才回婆家。这其间有个冬至,冬至是庆贺的大节日,冬至前是小雪,冬至后是大雪,民谚云“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粮入仓,宰猪羊。丈人家在冬至的前几天,安排大舅哥或是小舅子,到亲家门请女婿来家自家小住。民间说:"住三天"。也称为“搬东”“搬东”之事,丈人家有车马驴的带上,反正各显其能地上规格请女婿,女婿到丈人家,要拜丈人和丈母娘。大方的婆家也给亲家带礼物,不带礼物的也不笑话。别看那时没孤女,光棍多,能结婚成家的男人就更加自高。过冬至请来吃饺子,又上讲究了,吃这顿饺子时,女婿要坐正面,有的女婿让丈人,有的女婿和丈人平坐,有的丈人干脆不在一桌坐,请女婿的大舅哥或是小舅子,一定要陪坐左右。

过了冬至,女婿再住几天,就自己回家了,丈人家不能送的,这仍是对女婿的尊重,若送女婿走,就是撵女婿。女婿走时有的女儿随夫婿回婆家,大多数女儿仍在娘家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前,那是绝对回婆家的。这期间仍在完成她给公婆叔姑们的针线活。如针线活未完成,在女儿返婆家前,妈放下自家的活,给女儿完成亲家的针线活,如完不成,妈家全家都没面子,女儿在婆家更没有地位了。

关于"搬东"的来历,我曾问母亲大人,妈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儿子是家人,是东家,东家回家,不能说成是西家了吧?那不成了乱搬动”。“再说女儿们在妈家住了半个冬天了,也得让女婿来几天吧,这大概有了冬至请女婿的乡俗。大概是因此吧?你奶奶你姥姥都是这样说的”。对冬至请女婿的来历,笔者再没多考,但在家乡的确如此的过冬至。

礼仪之邦的中国民风民俗讲究很多,男女之别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过冬至大节日,是先古的过年,从开始至现如今,这样的过年,只在中国的国教即道教仍传承着。倒是雁北大地的民间过冬至,仍不失传统点滴延续。冬至这天,家家户户要吃饺子,有新女婿的人家还要把新女婿搬来,“搬东”人家仍大有人在。

冬至是数九的开头日,冬至日始,一年中的“数九”天就来临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9天作一单元,连数9个9天,到“九九”共81天,冬天就过去了。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流传至今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终定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体现了气候从此较寒冷,到早寒冷,每到数辻一个九,都是-个在不断的回暖过程。妈妈说:“数九寒天,数来数去,数去了寒冷,数来了犁牛遍地走,数到春暖花开,越数越热,数九是数热。”

冬至节的历史传承和延续让我们大家嘴里吃着饺子,心里感受着温暖,尽快走出寒冬,走向春天。古人过冬至是过大年,现如今仍是达大年的序幕。

结束语

说民风民俗,必有传统节日,说传统节日,必带本土宗教和二十四节气。三者本是相辅相承、相揉融汇一体的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几千年。而现在的单说民风居俗已成习惯,在文学和记事作品中很少看到国学道学与民风民俗和谐统一的只言片语,失去了国学传承的完整性。传统节日节气而在全民的盛行是经时间验证的,因而才有了民风民俗的形成。道教本是中华固有的国教,是我国民风民俗形成发展传承的摇篮和基地。道教以《道德经》为理论总纲,以讲道德为最高境界,以用道德规范度人。以济世利人、万物平等为入世出世的大和谐,为三界十方的万类共生,生生世世的道门中真人大师们,奋进了4700多年。世界四大文明国只有华夏神州的中国,仍在文明中存在至今。而在此我也只是一提而已。  当今 ,更有盛者或不名真理的者们,还将道学大理安在洋教头上,当今的国人,中国睡狮是该醒悟了,少出现那些开洋牌车,在子时滿大街狂飙乱奔。此为其一。其二,少出现穿洋服背洋包在国外任性骂人,丟了国面不管,自认有钱理不认大国礼。其三,不出现即当今常出现的《泰国三轮车被中国游客骑走 泰媒:又是中国游客 》之类的丑闻。

在我看来这一点还要加强对子孙从小的道德教育,比如人人都学弟子规。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与传承要与时俱进地去其糟粕,吸取精华。把优良传统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杨。

(柴文梅供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说冬至(2)

    道教之音 柴文梅

    2014-12-22 17:53:39

    |
    说冬至(2)
    |

    二, 冬至吃饺子

    隆重的过冬至,那固然是要吃好。全年头天天,道教称为养生节。养生节就要养好自家生命,从吃饭中之王饺子吃起。饺子,又名扁食,因外形像耳朵,耳又称角耳,饺子也称饺耳,饺子借了角耳的音和形,这就是饺子名称来历。

    冬至吃饺子,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当时处于灾荒时期,万民贫病交加。医圣张仲景在官署大堂,为民看病,上堂看病人数日增,张大真人的恻隐同情心也日增。他总结了前人看病验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于是他放下官帽全身心的从医。他选的辞官日子也是冬至,从冬至这一天起,张仲景真人成为专职的医师,为流传的瘟疫伤寒和冻伤等各种病患人群搭建了草棚即一所规模很大的医院,垒灶架锅,熬药煎汤,其中有熬煎羊肉,内加多种防寒去湿化冻的中草药,用和好的面捏好皮面,包上煎好的肉和药捏成角耳状即饺子放进汤中熬熟,连汤带水连吃带喝的从冬至吃到除夕,对未冻伤者起到防治作用,把有冻疮的病人治好了。吃过饺子的人再未有过冻伤。

    医圣张仲景真人的弃官行医和吃饺子都在冬至节开始。中国古先圣人就是这么先进和高明,这种既治病又当饭的食疗,就是道家研究的养生法中的一支。因此赐张仲景为医圣 ,这便是民间和道教敬奉的一尊医道真人即神。封医道真人为神的还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据传共有十几位古先名医备封为神。

    三, 冬至 “搬东” 

    雁门关外过冬至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请女婿吃饺子,称为"搬东"。

    旧时的生活,民风民俗中,嫁出的女儿们到了秋收之后,一年的地里劳作完成了,大约在寒露和霜降之间,女儿们回妈家避冬,是住妈家的时段。

    在幼时记忆中,那几天临街路边住的人家,眼前总是出现来来往往的人流。这支人流是女人多,男人少,步行人多,骑毛驴的少,坐马车的人更少,自已走回的多,丈夫送的少,也有妈家人搬的。她们穿着中式花棉袄,大裆裤子,挎上花布包袱。那时的包伏是一块四方布,打好结,用小臂一挎,里边放的是婆母给安排的针线活。大小长短粗细各异的针和钱,有捻麻绳料,要纳的鞋底,绣花鞋帮子,样子,鞋垫等物,这其中有公婆的,有小叔姑的,带回娘家去完成这堆活。丈夫的也有也沒有。乡谚云“十个女儿十一个贼,还有一个老毛贼”,那时富裕的婆家,给她丈夫按排的有点没点,婆家穷的就干脆没有。女儿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娘家既疼女儿又怕没面子。当妈的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女儿安顿齐楚,这位老毛贼就是“没出息的妈”。谁当了也不相上下吧?这就是过去女儿避冬住娘家。住到腊八后送灶前才回婆家。这其间有个冬至,冬至是庆贺的大节日,冬至前是小雪,冬至后是大雪,民谚云“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粮入仓,宰猪羊。丈人家在冬至的前几天,安排大舅哥或是小舅子,到亲家门请女婿来家自家小住。民间说:"住三天"。也称为“搬东”“搬东”之事,丈人家有车马驴的带上,反正各显其能地上规格请女婿,女婿到丈人家,要拜丈人和丈母娘。大方的婆家也给亲家带礼物,不带礼物的也不笑话。别看那时没孤女,光棍多,能结婚成家的男人就更加自高。过冬至请来吃饺子,又上讲究了,吃这顿饺子时,女婿要坐正面,有的女婿让丈人,有的女婿和丈人平坐,有的丈人干脆不在一桌坐,请女婿的大舅哥或是小舅子,一定要陪坐左右。

    过了冬至,女婿再住几天,就自己回家了,丈人家不能送的,这仍是对女婿的尊重,若送女婿走,就是撵女婿。女婿走时有的女儿随夫婿回婆家,大多数女儿仍在娘家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前,那是绝对回婆家的。这期间仍在完成她给公婆叔姑们的针线活。如针线活未完成,在女儿返婆家前,妈放下自家的活,给女儿完成亲家的针线活,如完不成,妈家全家都没面子,女儿在婆家更没有地位了。

    关于"搬东"的来历,我曾问母亲大人,妈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儿子是家人,是东家,东家回家,不能说成是西家了吧?那不成了乱搬动”。“再说女儿们在妈家住了半个冬天了,也得让女婿来几天吧,这大概有了冬至请女婿的乡俗。大概是因此吧?你奶奶你姥姥都是这样说的”。对冬至请女婿的来历,笔者再没多考,但在家乡的确如此的过冬至。

    礼仪之邦的中国民风民俗讲究很多,男女之别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过冬至大节日,是先古的过年,从开始至现如今,这样的过年,只在中国的国教即道教仍传承着。倒是雁北大地的民间过冬至,仍不失传统点滴延续。冬至这天,家家户户要吃饺子,有新女婿的人家还要把新女婿搬来,“搬东”人家仍大有人在。

    冬至是数九的开头日,冬至日始,一年中的“数九”天就来临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9天作一单元,连数9个9天,到“九九”共81天,冬天就过去了。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流传至今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终定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体现了气候从此较寒冷,到早寒冷,每到数辻一个九,都是-个在不断的回暖过程。妈妈说:“数九寒天,数来数去,数去了寒冷,数来了犁牛遍地走,数到春暖花开,越数越热,数九是数热。”

    冬至节的历史传承和延续让我们大家嘴里吃着饺子,心里感受着温暖,尽快走出寒冬,走向春天。古人过冬至是过大年,现如今仍是达大年的序幕。

    结束语

    说民风民俗,必有传统节日,说传统节日,必带本土宗教和二十四节气。三者本是相辅相承、相揉融汇一体的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几千年。而现在的单说民风居俗已成习惯,在文学和记事作品中很少看到国学道学与民风民俗和谐统一的只言片语,失去了国学传承的完整性。传统节日节气而在全民的盛行是经时间验证的,因而才有了民风民俗的形成。道教本是中华固有的国教,是我国民风民俗形成发展传承的摇篮和基地。道教以《道德经》为理论总纲,以讲道德为最高境界,以用道德规范度人。以济世利人、万物平等为入世出世的大和谐,为三界十方的万类共生,生生世世的道门中真人大师们,奋进了4700多年。世界四大文明国只有华夏神州的中国,仍在文明中存在至今。而在此我也只是一提而已。  当今 ,更有盛者或不名真理的者们,还将道学大理安在洋教头上,当今的国人,中国睡狮是该醒悟了,少出现那些开洋牌车,在子时滿大街狂飙乱奔。此为其一。其二,少出现穿洋服背洋包在国外任性骂人,丟了国面不管,自认有钱理不认大国礼。其三,不出现即当今常出现的《泰国三轮车被中国游客骑走 泰媒:又是中国游客 》之类的丑闻。

    在我看来这一点还要加强对子孙从小的道德教育,比如人人都学弟子规。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与传承要与时俱进地去其糟粕,吸取精华。把优良传统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杨。

    (柴文梅供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