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古之真人”的心灵境界——兼论道家的生命智慧(5)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程水金     时间:2014-12-03 11:33:14      繁體中文版     

值得注意的是,“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意即悟“道”“真人”与外在的人与事打交道,既有“宜”亦有“极”,只是这“极”不为人所知。“宜”者,适也;“极”者,则也,犹今之所谓法则或准则也。“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也就是说,“古之真人”与周围的任何人打交道,都相处甚得,无不适宜;但世俗之人又不知道他的处世原则究竟是什么。

五、内保之而外不荡

事实上,悟“道”“真人”的处世原则――勿宁说庄子悟“道”之后的处世原则――究竟是什么?世俗之人惑而不解,倒也无关紧要;但研究庄子的人生哲学,则无可回避,值得认真钻味与寻思。然而,不无遗憾的是,时下的庄子哲学研究,以仆之孤陋,似乎未见有及于此者。故不嫌覙缕,略作申述如次。

我们认为,综覈而论,庄子悟“道”之后的处世原则,就是庄子反复呈示的一个字眼――“和”!而仅《德充符》一篇,此“和”字便总凡四见:一则曰“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于德之和”;再则曰“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三则曰“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且又以水为喻而总言之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是“和”即为“德”;而“德”者,“德充符”之“德”也;故“德充符”即“和充符”也。

然而,“和”之为“德”,实含二柄:其一,“和”者,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和乐也;其二,“和”者,不偏不倚,不刚不柔,中和也。因此,斯“和”者,既是庄子悟“道”之后安闲、宁静、快乐的心情与心境的传神写照;亦是庄子悟“道”之后随缘自适、游刃有余之处世方法的高度概括。当然,“内保之而外不荡”,“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内在的心气和平、安闲快乐,与外在的随缘自适、游刃有余,乃互为表里,交相映发,实为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是“和”之为“德”,既是内在的心情与心境,亦是外在的处世方法,故曰“德充符”。“充”者,内“充”也;“符”者,外“符”也。是故“处世原则”一语,可兼覆内外而使二柄不遗。

因此,《大宗师》所描述的“古之真人”奇妙的生命景观,本文开端之处,郁而未发的所谓“精微内蕴”,就在这一“和”字。为叙述之便,不妨再引其文: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