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道家审美及其意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伟波     时间:2016-11-29 11:06:35      繁體中文版     

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的审美传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更为注重情感神韵的传达与共鸣,尤以道家美学为甚。叶朗指出,“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从自然无为的审美取向出发,探究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追寻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开启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美学先声,并对其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诗歌、戏曲、建筑等艺术形态莫不展现出道家风骨及审美趣味。

自然无为的审美取向

道家审美主张自然而然地呈现天地万物的自然之美,“自然无为”既是老庄道家的处世之道,也是其审美态度、审美取向的集中表达。“自然”是指顺乎自然,不加造作,如其所是,然其所然。老子所谓“道法自然”,庄子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莫不主张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以自然随顺的审美心态洞察天地万物。“无为”是指无为任之,自足自化,自适自得。老子强调“我无为,而民自化”,庄子倡导“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皆主张万物随性自化,于静观默照中体悟天道,并使其复归本真自然。

受道家“自然无为”审美取向的影响,中国古代书法、绘画、乐曲、诗歌等作品呈现出“见素抱朴”的自然之美。书法强调肇乎自然并返归自然,注重作品的精神气韵,运笔讲究循自然之势,一气呵成,避免可能破坏整体气韵的文饰雕饰。绘画则取法自然,讲究笔法简淡朴拙,空灵清逸,作品追求气韵生动、本乎自然。古典乐曲注重任情适性、自然天成的自然之乐,把庄子推崇的自然恬澈的“天籁”视为至美之音。诗人李白的“天然去雕饰”亦以其素淡逸然的自然意象诠释了诗性之美,凸显了道家古典浪漫主义的审美气质。

意在言外的审美旨趣

言有尽而意无穷,道家美学注重艺术表现形式之外的未尽之意,探究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强调有形之外无形的精神气韵。气韵在意象之中,又不止于意象表达,审美主体必须透过有形有限的审美意象,借助审美想象,洞察其中无形无限的精神气韵,进而体味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审美主体对言外之“意”的把握,恰如中国传统绘画所谓“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自然融合,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相契相融且由此产生审美愉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的表现技法便是源自道家“意在言外”的审美旨趣,讲究意在笔先,以形写神,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山水画中“写意”的具象表达往往通过“留白”的表现方式营造出“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审美意象,以无画有,以空写实,笔墨未到之处的大片空白处妙趣横生。如老子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乐至美往往存在于无声之处、无形之中。“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意象,“不著一字”却能营造出空灵幽远的审美想象以及“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古典乐曲的“留白”意在弦外之音,于无声处,通乎杳渺,出有入无,重在体察弦音之外潜隐的至静大音,凸显了道家美学注重言外之意的审美旨趣。

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道家审美追寻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主张在凝神默思的审美观照中超越形迹的有限性,澄怀虚静,无欲无私,不为外物所累,自然而然地洞照天地万物,与道默会神通,进入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意境。如老子主张“致虚守静”、“涤除玄鉴”,保持本然之心的虚静澄明,以此观照天地万物的至美至乐。庄子则通过“心斋”、“坐忘”等体道工夫虚静其心,凝思遐想,超越现实世界的纷扰,悠然自处,游于物外,在无待逍遥中达到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极致。

道家的审美观照来自于凝神静观时超验性的直觉体验,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瞬时产生共鸣,感而遂通,道通为一,审美主体“心领神会”天道本真,其间感受至美至乐的审美体验及审美满足,进入物我两忘、玄妙齐同的超现实的自由之境,这也是庄子所说的至乐之境、无我之境。于此境域,人是自然的存在,道也是自然的存在,天道返归于本真自然,人与天道构成了一种自然自得的审美关系。

道家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的审美取向,道家的自然美学及其意趣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诸领域,以其特有的自然旨趣、直觉观照和诗性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思想创构及精神意蕴。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