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刘诚洁道长:孝忠诚信——道教伦理道德的普适性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刘诚洁道长     时间:2017-05-12 13:43:36      繁體中文版     

道教伦理道德植根于深厚的道教文化沃土中,在信仰的依托下与教理教义紧密相连,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代古圣先贤填补和扩充,使其内容日趋完善和成熟。在其广博的思想海洋中蕴含着历久弥新的伦理思想,如慈爱、崇俭、无私、孝忠、诚信、友善等等。这些内容同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内驱力。这就再次证明了道教伦理道德存在的重要性。本文将试着围绕孝忠诚信思想来阐试在当下社会的普适性。毋庸置疑,道教伦理内容中的孝忠诚信思想源于道教经典,那就让我们共同重温独具魅力的东方智慧宝典,并从中汲取新鲜美味的乳液。

一、孝忠诚信思想,古已有之。

孝忠诚信思想由来已久。当我们考究其渊源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儒、道、墨法诸子百家,都对孝忠作出了一定的诠释。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孝”字字形。甲骨文卜辞中,“孝”与“老”为同一个字,属会意,为搀扶伛老人之状。在《说文解字》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构字原则上看,“孝”字是老在上,子在下,正是父子相承之意。在《诗经•大雅•既醉》云:“威仪孔时,君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不单纯是这些,那么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更蕴含有大量有关孝忠诚信思想,并且贯穿整部经文始末。文中有:“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 这里就点明了天下之事事,排在首位有两个方面,一是忠孝,二是诚信。关于忠孝,它认为:“父慈、母爱、子孝、妻顺、兄良、弟恭,邻里悉思乐为善,无复阴贼好窃相灾害,有人尽思乐忠顺孝,欲思上及中贤大贤,故民不知复为凶恶,家家人人,自敕自治,故可无刑罚而治也。 子不孝,则不能尽力养其亲;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臣不忠,则不能尽力共敬事其君。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死尚有余责于地下。” 不孝不忠,已上升到天地共愤,人神共讨的境地,并且死后也不得安生。并且继续扩大到整个天地宇宙间,经曰:“人亦天地之子也,子不慎力养天地所为,名为不孝之子也……天地乃四时五行之父母也,四时五行不尽力供养天地所欲生,为不孝之子。 此时的不孝,定格也不在是血肉之驱,而是四时五行。这里可理解为道化生万物,万物禀赋道性而生,正所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孝和忠本来就不可分割,孝是忠的基础,如果没有孝,就无从进忠。那又与诚信有什么关系呢?在《盐铁论•孝养》中有云:“言而不诚,期而不信,临难不勇,事君不忠,不孝之大者也。” 这就再次指明了孝忠的前题是讲诚信,何谓诚信?《太平经》:“夫至诚者,名为至诚,乃言其上视天而行,象天道可为;俯视地而行,象地德而移。……还考之于心乃行。心者,最藏之神尊者也。……天地甚疾之恶之,使其短命而早死也。” 这就说明人的诚信要发于内心,诚则感天动地,不诚则短命早亡。一切行为遵从自己的内心,除妄去私而后立信。也就是无愧心无愧神,不欺心不昧理,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通过守心,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慢慢合于大道,而立天地之间。

二、 孝忠诚信思想,古为今用。

《说文解字》云:“忠,敬也,尽心曰忠。也就是说事君为忠,诚信为基。一个不守诚信的人,谈不上进忠。孝忠思想之所以被涵盖伦理道德的内容中,那是因为国家和民族的存在是个体发展的前题和保障。无论在何时,道教都把孝忠当成头等大事。如邱祖古稀高龄率徒西行,一言止杀立千古佳话。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乾元观监院惠心白道长为新四军购买药品、徐本善道长帮助贺龙军长率红三军转战进驻武当山等等孝忠事例,不一一列举。所以我们道教认为,修道之人当以孝忠为首要。

1、自我道德修养提升

道德修养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和举止的品质与境界。哪些行为属于道修德修养?谦和处下、真实无伪、孝忠诚信等等。这些都可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每个人在人前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外在的美,而是一个人长期以来道德修养的积淀。换言之,也就是人的德行。它是修身之法,强调的是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内心的道德信念。把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自律”,而这里的孝忠诚信思想恰恰是指导自我行为的准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足以说明心灵的富足需要道德添补,而道德的完善离不开心量的宽广。正如 《彖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弥补自己的不足,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才会更好的审视自己,时时反观内心。俗语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论语》也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说来说去一切的尘埃,慎独可打扫,缮性来滋养。

2、自我精神境界提升

丰子恺先生曾说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懒得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锦衣玉食,尊荣富贵,这种人占世间大多数;其次,有能力上楼梯的,就爬上二层玩玩,或久居于此,世间这类人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再有一种人脚力好,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爬上三层楼,不满足物质与精神,还要探究人生的究竟。只有上到第三层时,才知人生的彼岸。 这第三层该是至真至诚,真实无欺的人才可以看到的佳境。本文提及多次孝忠诚信,以达此境界的孝忠,也不是停留在单纯意义上的儒家孝养之义,而是《天运》篇中的所谈及的孝。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大意是“用敬来行孝容易,用爱来行孝难;用爱来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适难;使父母安适容易,让父母不牵挂我难;让父母不牵挂我容易,使天下安适难;使天下安适容易,让天下忘我难。”那么顺理而推之,我们所讲的诚信也不是表面上的守信,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诚。《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只有同时坐拥这两个条件的人,才可能触碰精神世界,不然也只是徒说空谈而已,更别讲什么灵魂深处了,不过是行尸走肉罢 了。

3、成仙得道先决条件

抱朴子内篇》:“欲修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老道长常说:“欲修仙道,仙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这里的人道恰是学道之基,升仙之梯。再次证明了人道是到达仙道的第一步台阶,而这第一步基石垒砌的原材料就是忠孝、和顺、仁信。这一点刘玉祖师曾用大量笔墨来论述,如“荆榛不除,瓦砾不去,不平基址,不築磉窠”,则难免“一日风雨震凌,洪流飘荡,欹侧倾倒,枉费辛勤”,又说修石桥须“就实地壘木叠石,大做根脚,砌到上头,平铺桥面,造屋遮覆”,如此方经得起“怪雨颠风摇憾”,与此相类,学道修仙亦必须首先“事先奉亲,公忠正直,作世间上品好人,旦旦寻思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怍于心”,否则,“若心地不好,根浮脚浅之士,何可望其有成?”这些论述正是社会伦常性的“忠孝”乃是“人道”甚至“仙道”的根本基础,而这种观念也正是“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一语的主要含义。 以上做到了,仅仅是世俗之孝忠。还有一种超世俗的孝忠就是大孝大忠,至诚至信。出家入道之士,才更有机会践行此种孝忠。乃是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情怀,有着超然物外的清澈心性,有着不分你我的亲疏之情,怜一切众生的大爱,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物外之境。

三、孝忠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我们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的物质财富也以几何积数式的递增,这一切都是古人所望尘莫及的。如此高便利的生活未必完全是人类最理想化的状态,科技的发达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迫使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负担加重、人际关系冷漠、道德水准下滑等等,久而久之一部分人就会心浮气躁。那如何才能把这颗心在静处安放呢?那就要在与人交往时以一颗诚心待人,言而有信。这样的人才会宽以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再遇事时才有可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才会把人性中的真善美释放出来。

1、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习总书记曾说:“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那我们的道教文化恰恰是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一部分,孝忠诚信思想正入主题,也适应文化主流,从众多的道教经典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些与时俱进的思想可以夯实我们的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每一个公民自身层面的道德水平达标了,将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提升。这就说明道教文化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从而也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整体进程。

2、小家和睦,国家和谐。

社会是由许多个家庭集聚而组成,也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那么小家庭的和睦需要哪些内容来维系呢?首先是孝忠。我们日诵《功课经》有:“怜我父母,日渐衰朽……”,这些都是提醒我们父母养大子女所付出劳苦,当我们长大了要孝养双亲。孝养的前提是尊重我们的父母,相亲相爱,有时间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记得CCTV有一期节目,采访在北京的务工人员,问春节能回家团聚吗?答,能加,但不愿回。问为什么?又答: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试想一下父母还能陪伴我们多久呢?孝顺不是简单的内心思念,还有切身力行。有那么一天等你想回家了,父母已成回忆,何谈你还有家呢?根据我国老龄办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在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这17%,这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极其重要,而应先在家庭中开始。就好比现在讲的“家风”,父慈子孝,尊老爱都是良好家庭氛围的体现,同时也是家庭和睦的表现。因为好的“家风”在无形中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在调剂着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关系,所以小家庭才会和睦。那么以此类推,上承下效,社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相互尊重、互尊互信、天真无邪,我们的社会自然就稳定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道教思想中所包含伦理道德内容是很多的,可谓是异路同归。做人做事多存一些纯正的“天机”,少一些世故的“人为”,这样我们才能在和谐社会里活的更真实,活的更幸福,活的更超然。

(原文来源于孝忠诚信与伦理道德分论坛发言稿。作者:刘诚洁道长,黑河市关帝庙)

了解更多: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