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桂理恒:关于道教的历史经济与文化政治问题之古今略析


来源:博客     作者:桂理恒     时间:2011-07-06 11:51:10      繁體中文版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国的国教。更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的三大主流与砥柱。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像西藏历史上那样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但是道教与历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一:道教的历史问题

历史上的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但是也是一个社会团体,与军事团体。道教在成立之初,当时的正一道教,即拥有强大的人员数量与军事实力,多次领导农民起义,与腐败阶级做斗争和抵抗。后来经过整合而成为中国国教,从而拥护和保护历代统治阶级而成为国教。后来全真教在创立之初,亦是力量强大,当时的道教人数,拥有全国人口之十分之一。史书记载: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而且在当时,全真教亦有自己的军队与军事力量。所以宋,金,元,三方朝廷都格外重视。而全真教终于审时度势,辅佐大元朝而一统天下。后世历史学家断言:“没有全真教,就没有大元朝”。这是事实公论,可惜因为道门为方外之流,编史书的儒臣们也只能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而扭曲历史之真相。而一直到后来的元明两朝,道教都格外兴盛,元朝盛行全真教,明朝盛行正一教。清代虽然朝廷不甚支持道教,但道教经过各位高道宗师的努力弘扬,比如清初之王昆阳真人,为顺治康熙两朝帝王之师,晚清之高云溪真人,亦为光绪与慈禧之师,皆是一时之风云人物。所以有清一代,道教在民间亦有相当的教团实力与群众基础。而且与当时各大民间宗教皆有密切之联系。比如清代之白莲教,理教,义和团,民国之一贯道等。从而使得道教人数剧增,通常一个山头皆是上千道众,大的名山皆是过万数。普通小道观几百人,而十方丛林则是几千人之多。所以民国后期,经过战乱以后,国民党当局之统计,当时全国,住庙之道人,不分全真正一,皆在三千万人以后,而全真道出家人亦在六百万人之上。后来经历肃反,文革等运动,道教才进入另一个历史阶段。而今日之道教,无论从人数(两三万人),道观数量(数千座)而言,最多只能是当时之千分之一。但当今的无知道友们,还沾沾自喜,以为是道教兴盛,实在是自欺欺人之谈!

二:道教的经济问题

在过去的历史上,道教是很富有的,虽然自称贫道,实际上并不贫困。以前的帝王,几乎都崇信道教,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道教都是跻身国教的外置,道士都是上层的贵族人士。当时道士们的工资,都是有国家供养,皇帝都亲自上供,除了强大的经济与物资补给以外,下面还有诸多佣人仆役,洒扫庭院,待客礼仪之用,此乃其一。在当时,各个道观,皆拥有强大的土地与山林,无论大小道观皆是。而这些山林土地,再出租与佃户种地开发,从而收取租金费用。此乃其二。再则很多道观,道士们行医作法,大显神通,治病救人,扶危救困。从而使得香火甚旺,百姓信仰虔诚,供养甚多,施舍不少,经济物质,累累丰腴。此乃其三。在解放前,各大道观丛林,皆开办自己的下属企业,类似今日之公司,也是昔日之工厂。比如钢厂,铁厂,煤场,酒厂等。皆是屡见不鲜,自給自养,从而也是一比不菲之经济收入。此乃其四。基于以上数条,皆可以断言,历史上之道士,不是贫道。以前曾听老修行言:在过去,除了帝王之外,就是三分天下,三家人最富。一则儒生官宦,二则和尚僧人,三则玄门道士。此言实是不虚。道人虽是修行之人,不贪恋人间钱财。但是,无财不养道。修道之最根本四个条件,就是:法财侣地,缺一不可。虽不贪钱为己有,还需借财以办道。所以,只有在足够的物质与经济基础保障之上,才能更好的修道,而没有衣食生活与后顾之忧,一心修行悟道。时至今日,道门衰败,贫困不堪,很多道友,一月连生活费都寥寥无几,坐车没车钱,买书没书钱,吃饭没饭钱,不敢踏出门外半步。真正所谓贫道也。十分的悲哀!连衣食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忙碌,而奔波。试问,还哪有时间去读书诵经,去参玄悟道?今日没有道士能够修道有成,就是因为太穷的缘故,我们应该改变这个落后的局面。不能再让道友们像打工的一样,为了一点吊命钱,而整日的奔波劳累,只为吃口饭,这样根本没有精力去想修道之事。

三:道教的文化问题

在过去的历史上,道士都是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之一流人士,不是社会落后的代表,而是时代先进的象征。所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大家,都争先与道士交往而感到后快。道士,是历史上第一流的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军事家。这些事情与现实都毫不夸张,在过去,我们的医学领域,数学领域,化学领域,音乐领域,甚至是科学领域,站在最尖端的人,走在第一线,最权威的人,都是道人,而不是其他人。像历史上华佗,陶弘景葛洪孙思邈,李淳风,李白,陈抟,赵友钦,李时珍,李明彻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是道人。可见道家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之大,所以才有鲁迅先生:“中国文化之根底全在道教”之言。在过去,除了儒家的官学以外,在唐宋两代,道学亦作为科举考试之必要学科,而设有道举一职,亦可以考取道学博士,从仕为官。尤其是在唐代,则要求每家皆需要有一部《道德经》,从而做到全民普及。可见历史上,历代帝王朝廷对道家文化之重视。所以道家是文化,是教育,是思想。是华夏民族之根底与灵魂。亦是传统文化之中流砥柱。直到晚清时期,诸多高道还兴起办学办教育之风,比如东北之葛月潭,房里家,北京之陈明霖等。可见其卓识与远见。而时至今日,道教则彻底退出历史之文化思想与教育舞台,虽然统治阶级不重视,但更多的问题是在我们后辈不去发扬。自身不重视,还能怎样要求别人去重视?当今之谈教育,谈国学,谈文化者,都是以儒家,诸子百家,佛家等学问为主流。而道家则无人问津。道门之人更是避世离俗,不能与时俱进,身居道观山林,依旧搞医卜星相,自取其乐,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跟上时代之步伐,而为人类做出应有之贡献,全面积极的弘扬道家文化于当世。固步自封,终究被社会所遗弃。昔日之社会第一流者,而变为今日社会之最末流者,不亦悲乎?甚是有愧道家祖先!

四:道教的政治问题

在历史上,道教是国教的位置。历代帝王登基祭祖,除了告祭历代祖宗,就是山川河岳,封禅崇道,以祈求风调雨顺。再者敕封国师,无为而治,亲注道德,辅佐政治朝纲,以示尊道贵德。道人方外人等,见了帝王皆不用跪拜之礼。而帝王见道人,却有礼遇之道。且历代敕封正一天师,全真掌教。籍道教以辅助王化,已成历代之定律。且徽宗皇帝,还作尊道之赋。可谓在理在实。所以经书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但道永为第一,天无道则不行,国无道则不兴,人无道则不存。普天之大,莫过于道者。所以道人亦应当有自己之尊严。从来只有人求道,古今哪有道求人?当今很多所谓修道之士,见了官员吓坏胆,见了商人觉得贫,见了教授觉得寒。如此岂是修道之人所为?诸位道友当三思之。只有自己尊道贵德,尊重道德,尊重自己。那么世人才能尊重你,尊重道。若自己都轻于道,薄于已,世人如何来尊之崇之?失道者终不得道,不得道者终流于俗。非是玄门中人所为也!

北京丰台娘娘庙桂理恒道长供稿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