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道教源说(2)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2-05-07 09:48:00      繁體中文版     

全真道观规模,分为三清、玉皇、吕祖、灵官等殿和山门。三清殿中的主神为三清。并排而坐。元始天尊手拿圆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清浊未判,阴阳未分,混沌“无极”状态,阳生阴消,冬至日昼短夜长为元始天尊圣诞日。灵宝天尊抱太极图,象征混沌始辨,清浊剖判,阴阳初分的“太极”状态,阴生阳消,夏至日昼长夜短为灵宝天尊的圣诞,此时轻清之气上升为天,重浊之气下沉为地。道德天尊手摇太极神扇,俯视世间万事万物。其圣诞为农历二月十五日。玉皇殿主神玉皇大帝,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玉皇大帝亲巡天下,考察众生道俗善恶,赏善罚恶。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此日需举行盛大祝寿道场,诵经礼忏,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灵官殿供奉道教五灵官护法之神,其形象赤面、三目、披甲执鞭,为镇守山门之神。

六、体制

道教宫观分为子孙庙与十方庙。子孙庙:庙产私有,师徒代代相传,徒弟既是师父传承法嗣,同时也是庙产继承人,只可收徒,不可传戒。十方庙:庙产属天下道教徒公有,只可传戒,不可收徒,凡是道教徒皆有挂单居留权利,但必须通过考核,方可挂单。民主管理。主持者称方丈、监院、都管,均由道众选举产生。监院之下设客堂、寮房、库房、帐房、经堂、大厨房、堂主、号房八大执事。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各有所职,各行其事。

七、戒律

道教戒律分五戒、八戒、十戒、繁戒一千二百,大戒三百,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道教传授戒法自金元天长观(北京白云观)开始。五戒: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虑者,延年益寿,天神护佑,永脱苦难,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八戒:五戒增加不杂卧高广大床,不香油华饰,不耽著歌舞三戒。十戒:一、不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不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不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不淫乱骨肉姑姨姊妹及妇女;五、不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不污漫静坛单衣裸露;七、不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八、不裸露三光厌弃老病;九、不耽酒任性两舌恶口;十、不凶豪自任自作威利。

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悯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数赴斋会;八曰不虐使奴仆;九曰不窃取人物。戒是道教规戒,戒条、戒律。告诫道人清心修道,虔诚炼养,使精、气、神能众妙归一。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真,脱离凡心。各道观另有各自清规。道经中还有大量宗教活动和日常行为禁忌条文。戒律、斋戒、清规、禁忌等均为对道士和信徒的约束,坚定宗教信仰。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礼仪则是道士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对道士衣食、住行、视听、称谓、斋坛等形象规范化,使其言语、服饰、出入、饮食、诵听、斋醮有别于观外俗人,约束道士清心修道,超越凡尘。

八、礼仪

全真道士必须住庙,正一道士要求宫观内保持良好道仪风范,不得混同于俗。道士与道士之间称道友、道长。宿舍须清洁素雅、整齐,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卧室荤酒,不得领俗人入内与留宿。乾道、坤道不得同院居住,保持距离,清心寡欲,不得邪念。早上开静立即起身洗漱,到各殿朝拜祖师,早课,诵经聆听,持心修练。晚上止静后,不得喧哗,安静打坐养心。敬神均“以香达信”,诚心以达神前。诗云:一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不为多与少,诚心一炷献真心。殿主烧香插三正,间隔一寸方显灵。道士叩拜站八字,膝手共同着地中,左手按于右手上,手心向下十字形,头与脊背同下伏,形似青蛙卧伏形,三拜九叩表心诚。

拱手礼: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见面行礼之用。

作揖礼:躬身,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向长者行礼之用,平声口念“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

无量天尊:指所有道法无边道教诸神真仙。口诵圣号,祈祷感谢神仙。圣号全称为“福生无量天尊”。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以祈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九、功课

功课分早晚课,道观道士每天早晚两次上殿诵经科仪。早课为卯时(5—7时)祈求延生保平安;晚课为酉时(17—19时)祈求超度阴度亡。《太上玄门日诵功课经序》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柳守元《清微宏范道门功课》的《序》中称,“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得其门,可以复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炼不坏之身。是故羽士住丛林,奉香火,三千日里行持,十二时中课诵。朝夕朝礼,期上接夫圣真;夙夜输诚,祝永绵国祚”。柳守元云:“若能矢志专诚,二六时中,猛勇精进,永无退转,在世端能出世,居尘自可离尘,出入虚无,逍遥宇宙,自由自在,无灭无生,方寸不染,一尘妙用,直超三界。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尘根,脱世上三途之苦厄,履长生之大道,渡苦海之洪涛,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不应,有感而皆通”。

道教认为:“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者,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者,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住丛林者之规范,修仙者之仙蹬。”

十、道教忌讳

道教所忌讳者戊也,戊五行为土,为五行之尊,万物之本,故逢戊不朝真,逢戊天门开,众神仙上天受旨,故逢戊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焚香、不诵经、不朝神、不供斋设醮。

十一、穿着

道服:古称“羽服”、“羽衣”。自南朝刘宋陆修静定制,住庙道士须头上戴巾,身穿道服、脚穿白袜覆鞋。现代道装,大小上衣均为“大领”,为明代以前汉民族服装样式。

戒衣:黄色黑边,受戒时用,黄色属土,为五行之尊,万物之本。

法衣:也称“天仙洞衣”,为道场“高功”法服与大典“方丈”法服,上面金丝银线所绣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等。

花衣:经师上殿念经、道场法服。

班衣:素净不绣花。“大褂、道袍”青、蓝色。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青阳之气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生发。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自然色。法衣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帽子:称“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不仅要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

道冠:“道冠”通常有五种: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均为法事或上殿时专场专用,不能随便戴上。道人不得顶“冠”入厕,戴“冠”入厕者要受罚。巡寮执行任务处罚人时,必须衣冠整齐,庄严从事。

鞋袜:鞋以青布双脸鞋为最,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十方鞋。袜则统用白布高筒袜。

十二、科斋

斋醮:为道士每日必修之课。如敬香、礼叩、做道场等。“斋”原意指齐与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得荤酒。

斋醮科仪即醮祷活动,分阳事与阴事即清醮幽醮。

清醮:祈福谢恩,却病延寿,解厄禳灾,祝寿庆贺,属太平斋醮法事。

幽醮: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炼度施食,超度亡魂,属济幽度亡斋醮法事。

贡品。香、茶、灯、花、果、点心、素食等。摆放贡品应双手高举贡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于供桌之上。

大礼:三礼九叩。初一、十五与祖师圣诞节日,住观道众应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方丈、监院拈香行三礼九叩大礼。

法器:道士作法事所用器具如宝剑、令旗、敕令牌、天莲尺、镇坛木等。坛醮诵经所用伴奏乐器,如提钟、引馨、铛、钗、木鱼、铃、鼓。

贡器:香案陈列器皿如香炉、蜡台、花瓶、香筒、供盘、净盂等。

殿堂陈设:神帐、长幡、桌围、跪垫及仪范必需之物。

忌日:戊日。不拜神,不敬香,宫观关门休息。

十三、宗派

道教派生宗派,始于宋元。推之早者。战国有方仙道,从事方技追求长生成仙,道教方术起源,不属道教宗派。实为方仙家信仰融合黄老之学产物,具有一定宗教色彩,但尚未形成为道教,故只能为道教前身。汉末天师道(五斗米道)才是后世流传正统道教。宋元之前,天师道虽有金丹、符录、经法以及茅山、龙虎、阁皂三山符录派系之分,然只是道术有所差别,不为道教教团组织裂变,故不能从教义到组织分宗立派。道教分立宗派,实在宋元之间。道教可分为符录派与丹鼎派即金丹派,金丹派又分内丹派与外丹派。按照道经学派划分,则有帛家派、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北师派、南师派等。北宋后,由于符录派道士堕落与三教融合思想影响,北方金朝出现太一道、真大道与全真道新道教。符录派积极改革,更加世俗化。道法传承分衍四大教派:

(一) 正一道,自汉张道陵,四代张盛,移居江西龙虎山。至元初已传至三十六代张宗演。元世祖钦命其主领江南道教。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从此“天师道”正名正一教,正一道。

(二)全真道,创始人为王吉(重阳祖师),金代道士。传说于甘河镇遇仙人吕洞宾度化,遂通仙术。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往山东传教,居庵提“全真”,主张道、儒、释三教合一,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制定出家制度。立大旨:1、投师住庵,云游求道,不厌险阻。2、学书心解,研究药物。3、庵须有顶,以避日月之光,不作高楼大厦而绝地脉。4、应结道伴交流修道心得。5、静坐定心调和精气于一身,以正配五气。6、紧肃理性于宽慢之中以炼性。7、修炼性命,积功德。8、超出三界养身,脱落心地,真离凡世。教规:不娶妻室,不茹荤腥,出家修道。教义主要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重阳祖师殁於金世宗大定十年(公元1170)。其弟子马钰(丹阳,创遇仙派)、谭处端(长真,创南无派)、王处一(玉阳,创嵛山派)、刘处玄(长生,创随山派)、郝广宁(大通,创华山派)、邱长春(处机,创龙门派)、孙不二(创清静派)。继承其教业。

(三)太一道,创始人萧抱珍,金熙宗天眷年间(公元1138---1140)。相传得道之初,“以仙圣所授秘录济人”,法大行。其法为太一三元法录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称其教为“太一”。金熙宗皇统八年,遣使召其赴阙,额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世祖,太一道进入全盛时期。七传之后渐衰。

(四)真大道,原名大道教,创始人为沧州刘德仁,金熙宗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8)。立教旨九条: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贫贱,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弱志,和光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以无为清静为宗,苦节危行为要,真常慈俭为宝,不色欲、不杀生、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困苦,去纷争,无私邪,守本分,不务化缘,日用衣食自力耕桑瞻足之。不言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事。教五祖郦希诚见知于元宪宗,赐教名“真大道”,授太玄真人号,领教事。教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

此外北京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载有道教大小八十六个道派。目前道教归为正一、全真两大派,其他一切支派皆归于两派之中。全真派支派其主要有:(一)五祖派:即少阳派:由东华帝君王玄辅,号少阳所传。正阳派:由钟离帝君钟离权号正阳所传。纯阳派:由纯阳帝君吕岩号纯阳,所传。重阳派:由重阳祖师王吉号重阳所传。海蟾刘祖派。:由海蟾祖师刘操所传。(二)全真道北七真派(即重阳祖师七位弟子所传之教派)。(三)南五祖紫阳派:即张紫阳传紫阳派。第二代石杏林。第三代薛道光。第四代陈泥丸。第五代白玉蟾。正一派支脉主要有:茅君派,净明派,清微派,武当派等。传授经录科仪旧有三宗又名三山:即江西贵溪龙虎山。清江县阁皂山。江苏句容茅山。归正一派。

十四、修炼

修炼,名称繁多,如修道、修真、修仙、修为、修养、修丹、修持、内丹、内养、内炼、内修、摄养、炼养、丹鼎、炉鼎、炼丹、丹道、仙道、摄生、养生、卫生、长生术、神仙学、金丹大道等等,现均称“修炼”与“修持”。

道教追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人道一体化。朔自轩辕之后方仙之术与黄老之学。为正统道教吸收与传承。隋唐至宋金虽分南宗北宗两派。其口诀旨圭,不外《参同契》与《悟真篇》。道藏收内丹书一百三十余种。如《入药境》、《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大丹直指》等。内容主要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气、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气、胎息、外丹、内丹等等。

心斋:斋者洁净之义,心斋即内心清静。《庄子》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忘:静坐忘身。《庄子》云“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缘督:遵循中道,运行督脉。《庄子》云“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导引:导行肢体,引气通身。《庄子》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法。”三国华佗所传五禽戏,即属此类。

吐纳: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

听气:静听内气。《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踵息:内呼与吸深达于踵。《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守静:收心求静。《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存想:存思存神,聚身神不使外游。《天隐子》云“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守一:守心于一。《庄子》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辟谷:断谷、休粮、绝粒。辟谷有五:不食五谷。不食人间烟火。不吃油盐。专门服气。服药代食。

服食:服食外丹。《服气精义论》云“诸药以代于谷,使气味兼致脏腑而全也。”

房中:又称御女、黄赤之道。源自生殖崇拜。房事禁忌及却病益寿卫生之术。《汉书·艺文志》云:“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云:“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后因易遭毁谤,道教不传。

行气:引气而运。意动体内真气运行,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云“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

胎息:以肚脐呼吸。《云笈七签》云“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外丹: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术。用炉鼎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配合修炼服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

修炼:修性炼命。性为神,命为体。通过一定方式方法,对神和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在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内丹之术为集服气、存思、辟谷、静功与中医经络学说形成的重要功法。其功性命双修炼心与运丹,两者并修始达境界。体为“炉鼎”,经络为通道,神意控制元气推动精液(女子指卵分泌的精液、男子指生殖精液)周身循环,使精、气、神凝为“圣胎”“丹药”。分四步完成:第一筑基,功前除去一切病症,补足亏损,乾道断绝房事,坤道回绝月事。吸气收腹,呼气鼓腹,细长均匀深厚。《天仙正理直论》曰:“修仙而始曰筑基,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弱。……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即不成。基之筑成,精则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第二炼气,又名“初关”、“小周天”、“百日关”。首先当精液发生时及时封固勿使外泄,其次转动河车运行小周天凝结神气,再次止火内药已成,其三为炼气化神做准备。

第三炼气化神,又名“中关”、“十月关”、“十周天功”。炼精、气、神疑结为一圣胎,在体内循行。内丹之功关键在于运转大小周天,以气通、意通、神通运丹药沿任督二脉循环。先背循督脉上升,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语称“进火”。后沿脑泥丸、胸黄庭、腹脐三丹田下降,语称“退符”。人系小天地,天地一周三百六十度,周在功法。最后炼神还虚,又名“上关”、“九年关”。丹药炼成,可从脑户出入,化为身外之身,出神入化,其灵魂永世长存。

静功炼养方法和要求:

一、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宽衣放松,自然入静。坐得住放得松,不意动身自静。身静为静功初层之功。二、心静。以听息之法,以心听气,心气合一。心无杂念,万缘俱无。心静无思。此为静功之中成。

三、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由心气合一,忘记自我,进入混沌之境。实现真正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气,意不动曰炼神。”炼精补精,炼气补气,炼神补神。静功筑基,补足精气神三宝之亏损,直达“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境界。

十五、修持

晋葛洪真人云:“为道者以救人之危免受之祸疾不令枉死为上功。欲求长生者,当以忠孝仁信为本。不修德行但务方术终不能长生也。”修炼分入世与出世。入世为修真行,修养浩然正气。乐善培功积德。克己利人,抑恶扬善,谦让正心,戒侫诈伪,宏量慈悲,修宫建庙,印经塑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尊师敬友,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睦邻友乡。出世为修真功。主张“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尽时,天理自见”,垂世八宝(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忠孝居前;忠孝乃大道之本。全人道为仙道之基,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

不论入世与出世。全真派与正一均强调忠孝为先,崇尚自然,超脱得失与荣辱。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失者不求,来者不避,丰物不悦,贫贱不忧,挫而不馁,弃欲神安。自然与天地相融,与天地共存。

戒律乃规范道士言行警戒条文,用以约制教徒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条律乃教徒日常生活和修行实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违反者则要受天神谴责和警告。大德之人无戒所持,下德之人受戒无益,唯中德需以“善”导之,以戒持之。依求道之愿而持不同戒律。如:三皈依戒、五戒、八斋戒、初真十戒、老君二十七戒、中极戒、天仙戒等。居家信徒最基本要求为“五戒”。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口是心非。四者不盗窃。五者不邪淫。此五戒为积功归根持身持法之本。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寿延年,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转世不失人身。

十六、斋期

一、六斋月,农历单月。

二、十斋日,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

三、三元日,上元日(正月十五),中元日(七月十五),下元日(十月十五)。

四、八节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五、甲子日。

六、庚申日。

七、本命日,每年自己生日。

斋期尚多,不可备举。修斋之愿“积德解愆”、“和神保寿”、“夷心静然”、“内外清虚”。仪式极繁。凡需仰仗神力之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延寿、超度亡人均需修斋礼忏、祭炼、建醮法事,诵习道经。其《早晚功课经》、《三官北斗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为必诵之经。《道德经》、《南华经》、《性命圭旨》为可选诵经。

十七、结语

做为居家教徒(居士)修道是非常平凡之事。劳动之余修真养性,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既能为社会工作劳动做出贡献,又能照顾家庭养老抚小,更能实现真实人生与弘教护法神圣使命。发扬道教优良传统,认真修道,弘扬道教,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建设成为人间仙境。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