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碑记

道教之音 李信成道长

2019-05-05 09:24:23

首题:白云观碑记

年代:民国十七(1928)年二月

原址:北京宣武区白云街

 

现址:北京白云观戒坛前西

 

碑额高:120厘米   碑额宽:118厘米   碑额厚:50厘米

碑身高:245厘米   碑身宽:110厘米   碑身厚:42厘米

碑座高:97厘米     碑座宽:119厘米   碑座厚:49厘米

书体:楷体

【碑文】

白云观碑记

天津徐世昌撰并书

白云观在京师西郊。为时名胜。盖元邱长春真人居焉。真人讳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生有异禀。年十九隐于宁海之昆嵛山。为全真之学。寻从重阳子王嚞受丹诀。乃自号长春子。入龙门磻溪者数岁。鹑衣草履。登巌茹芝。远近闻慕。咸归伏焉。宋金数遣使征召。不赴。元太祖特使近臣临存。以蒲轮迎之。真人既至。太祖设坛席。奉若神明。号为神仙。进爵大宗师。掌管道教。奉居太极宫。称长春宫。旋改今额。卒年八十。赐号长春演道真人。先是真人卒。其徒奉冠服瘗于观。建处顺堂于其上。明景泰中堂坏。道士乃易为殿。额曰长春。以奉真人象。其后世世缮治。迭有增筑。曰三清殿。曰玉皇阁。曰复顺堂。而观后圃更起台榭极泉石竹木之胜。凡积屋之区。若干其斋祭诵讲之堂。燕游寝食之所。连房栉比。栋宇崇峻。盖规制闳矣。真人在元。久陪帷幄。绝无所异。其所言大抵归于修仁德。植孝义。戒杀戮。节耆欲。尚清静。以劝属当世。其用心之伟。诚非寻常炼丹烧汞符录禁呪之徒、依托神鬼者所能及也。然世传其灵迹不一。抑果何术以致之哉。至真人卒四百年。当康熙中乃有王道士常月者。操行贞洁。主讲白云观。久得赐紫衣。封抱一高士。又五十余年。有罗道士者。奇迹尤着。京师九门一日九见其形。居蜂窝。蜂数百万出入其口鼻而壹无所螫。日食尽斗米。不食亦不求也。雍正中封恬淡守一真人。今分葬观东西墖院。观有明正统道藏。门人传增湘商诸。主持陈明霦景印流传。余力助其成。曾为之序。丁卯八月。观中敷宣中极三百大戒。明霦请为碑记。余惟道家者流。本于黄老。守中归根。少私寡欲。以游于物之初。抱神处和。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此其长生久视之道也。其后乃有兴云起雾、召致鬼物、幻化之事。吸新吐故。煮丹饮符。其异于古亦远矣。然若长春者。假道于仁。托宿于义。而游消摇之虚。岂非古之所谓神仙也耶。元明以降。累世君相崇仰元风。岁时瞻拜。施赉大万。燕九之会。车骑骈阗。盖暨今七百余岁。宫观箫鼓之盛。伟然为一方之望矣。然为其徒者。虽有朝夕之奉。园林之美。不可苟焉安逸于旦莫之顷。要在澡雪心神。树功积行。近企王罗之德。而远承长春之学。则更百世远而弥光。其必有所兴起者矣。居是观者。尚其勋哉。

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春二月

榖旦

(本碑文由李信成道长校对整理)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北京白云观碑记

道教之音 李信成道长

2019-05-05 09:24:23

|
北京白云观碑记
|

首题:白云观碑记

年代:民国十七(1928)年二月

原址:北京宣武区白云街

 

现址:北京白云观戒坛前西

 

碑额高:120厘米   碑额宽:118厘米   碑额厚:50厘米

碑身高:245厘米   碑身宽:110厘米   碑身厚:42厘米

碑座高:97厘米     碑座宽:119厘米   碑座厚:49厘米

书体:楷体

【碑文】

白云观碑记

天津徐世昌撰并书

白云观在京师西郊。为时名胜。盖元邱长春真人居焉。真人讳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生有异禀。年十九隐于宁海之昆嵛山。为全真之学。寻从重阳子王嚞受丹诀。乃自号长春子。入龙门磻溪者数岁。鹑衣草履。登巌茹芝。远近闻慕。咸归伏焉。宋金数遣使征召。不赴。元太祖特使近臣临存。以蒲轮迎之。真人既至。太祖设坛席。奉若神明。号为神仙。进爵大宗师。掌管道教。奉居太极宫。称长春宫。旋改今额。卒年八十。赐号长春演道真人。先是真人卒。其徒奉冠服瘗于观。建处顺堂于其上。明景泰中堂坏。道士乃易为殿。额曰长春。以奉真人象。其后世世缮治。迭有增筑。曰三清殿。曰玉皇阁。曰复顺堂。而观后圃更起台榭极泉石竹木之胜。凡积屋之区。若干其斋祭诵讲之堂。燕游寝食之所。连房栉比。栋宇崇峻。盖规制闳矣。真人在元。久陪帷幄。绝无所异。其所言大抵归于修仁德。植孝义。戒杀戮。节耆欲。尚清静。以劝属当世。其用心之伟。诚非寻常炼丹烧汞符录禁呪之徒、依托神鬼者所能及也。然世传其灵迹不一。抑果何术以致之哉。至真人卒四百年。当康熙中乃有王道士常月者。操行贞洁。主讲白云观。久得赐紫衣。封抱一高士。又五十余年。有罗道士者。奇迹尤着。京师九门一日九见其形。居蜂窝。蜂数百万出入其口鼻而壹无所螫。日食尽斗米。不食亦不求也。雍正中封恬淡守一真人。今分葬观东西墖院。观有明正统道藏。门人传增湘商诸。主持陈明霦景印流传。余力助其成。曾为之序。丁卯八月。观中敷宣中极三百大戒。明霦请为碑记。余惟道家者流。本于黄老。守中归根。少私寡欲。以游于物之初。抱神处和。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此其长生久视之道也。其后乃有兴云起雾、召致鬼物、幻化之事。吸新吐故。煮丹饮符。其异于古亦远矣。然若长春者。假道于仁。托宿于义。而游消摇之虚。岂非古之所谓神仙也耶。元明以降。累世君相崇仰元风。岁时瞻拜。施赉大万。燕九之会。车骑骈阗。盖暨今七百余岁。宫观箫鼓之盛。伟然为一方之望矣。然为其徒者。虽有朝夕之奉。园林之美。不可苟焉安逸于旦莫之顷。要在澡雪心神。树功积行。近企王罗之德。而远承长春之学。则更百世远而弥光。其必有所兴起者矣。居是观者。尚其勋哉。

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春二月

榖旦

(本碑文由李信成道长校对整理)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