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3)

道教之音 李宇林

2020-08-19 18:04:46

轩辕黄帝

元赵道一说:轩辕屈居黄帝之尊,礼请七十二位老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理。就在那个时代,君明臣良,民淳俗朴。即使有了天下而且还要不耻下问,正是这个原因,神仙、凡俗等人都愿意跟随他,至到今天人们还是称颂赞扬他。从此以后世上僭称有黄帝的品德,那些称得上王霸的人就可以从黄帝的作为看到他们的真实之处了。《道德经》说:所以说圣贤的人做事不特意地表现自己,行动也不靠教条语言去督导,万事按客观规律去运行,象万物一样按自然条件去生长,却对他们不加以任何的干预。既使它们在他们的呵护之下而生机勃发,可也不据为己有。它们既使有了作为也不骄傲地依恃是自己的帮助,它们即使功成圆满,也不把这个功占为己有。正因为有功德有作为而又不居功自傲,所以这个功德对于他们来说就永远地不会失去。说的这些话,岂不是对轩辕黄帝的赞颂吗!

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是简单地转移病人的思虑,改变他的心里环境,使他的身心情志稳固而内守,运用祝祷病由的方法,病人就可以调理好。现在的治病方法就不同了,必须用俊猛剧烈而且具有毒性的药物治理内在的症结;然后再用针灸砭石等刺激他外在的俞穴,这样内外配合治疗,即使这样有的能治好,有的还是不能治好,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以往古人居住的环境是巢居穴处,和飞禽走兽一样的住处,生活在禽兽之间。用行体运动劳作避免寒气,到阴暗凉爽的地方躲避酷暑,他们的内心始终没有眷恋羡慕以牵累精神,在外面又没有追名逐利以劳动他们的形体,身处在这种恬谈清静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质朴内守,正气内存,外邪是不能深入侵犯的。所以即使他们患了病,也不必用那些药物治其内府,也不需要用针灸砭石治其外形,因为他们病状很轻微,所以只是简单地用祝由的方法来改变病人的思虑,调理一下乱气,病就可以治好了。现在的人们就大不同了,内则忧愁烦恼扰动他们的情志,外则劳动伤力使其形体困惫,又违背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规律,又不能按照寒暑冷热的调适办法,加上自己反复感受虚邪贼风的侵袭,作息失宜,内则损伤到五脏骨髓,外则侵害官窍肌肤,由于精神空虚,正气不足,所以小病必然加重,大病一定会死亡。所以再用祝由的办法,就治不好他们的病了。

黄帝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在诊治病人时,能够做到观察生死,决定出有疑难的脉证,掌握它的要领,如同是看到日月的光芒那样明显,这些道理您能给我说吗?岐伯说:主要是对气色和脉象的诊察,这是上古帝王都很重视的事情,也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方法。上古的帝王让僦贷季研究分辨气色和脉象的关系,如何使它与人的精气相通,又是怎样与金木水火土四季时令,八方风气以及天地自然相合的,及其相互变化的规律,并从这些形似错综复杂的微妙变化中,掌握其中的要领,然而想知道的要领,无非还是气色和脉象而已。气色的明暗变化,如同太阳之有阴晴;脉象的虚实表现,如同月亮之有盈有亏,要经常研究这些要领,并经常取法把握这些要领,那么我们就会得到这些要领。人的气色的变化也和一年四季时令的脉象相应相合,这些只所以上古帝王都那么看重它,是因为它能与天地四时阴阳的奥妙变化相合,把握了气色与脉象,就可以诊察出死生的徵兆,所以能使患者远离死亡而保护生命的存在,善于摄生并能使人寿命延长的人,就是所谓的“圣王”。

轩辕黄帝

中古之时医生给人治病,多在疾病已经形成,病人已觉不适之时治疗,先让病人服用汤液十天,用来祛除感受的八风和五痹的病邪,如果治疗十天,病人还不痊愈,再用草根,枝叶等同时煎服,意为使药性本末相助,如果达到了本末相助的效果,患者的病邪就会从标和本上得到消散,邪气消散,病即治愈。后世的医生治病,就大不同了,治病的方法,不遵循四时阴阳消长的规律,不明白色脉与日月的相应关系,不去审查气色与脉象出现有无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就想用微针治其外形,汤液治其内腑。精浅的医生,还错误地认为只可用攻法,这样以来,原有的疾病没被治好,反而又增添了新病。

黄帝说:我愿听听关于诊治疾病的重要道理。岐伯说:治病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误地判断气色和脉象,若能准确无误地把握气色和脉象的判断,又不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就是治病的大法则。如果把色脉的逆顺诊察颠倒,就无法判断发病的本象和变化的标象,治起病来主次先后不明,结果药到病不消除,这样以来必然戕伐病人的精神。若用在治国上,则必失其国。所以医生必须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观察分析,把握疾病的变化,使自己的诊治达到“真人”的水平。

黄帝又问道:关于用五谷做汤液和醪醴,方法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必须用稻米做原料,稻秸作燃料,因为稻米得到的天气完备,稻秸得到秋令坚劲之气。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稻米得到了天地的和气,生长在高下温和适宜的地方,所以它得到的天气最完备,稻米至秋收获,相应于秋收,伐取与时令相和,所以稻秸之质地也坚劲。

黄帝说:上古时代贤明的人制做汤液和醪醴,制成之后却不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古代贤能的人,做汤液和醪醴,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的,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淳朴、恬淡、自然、安宁,患病较少而轻微,所以既使做成了汤液,却是准备而不服用。中古时代,社会公德稍微衰落,人们不断感受病邪,人体较弱,但还未至于真气衰败的程度,虽然时常因体弱而受外邪,但多病势轻微,所以服用了汤液和醪醴之后,病人即可痊愈了。黄帝说:当今的人们,即使服了汤液醪醴,但病人不一定治好,是为什么呢?岐伯说:现在的人们,仅仅服用汤液醪醴是不能治好他们病的,必须调制具有强烈毒性的药物,攻治内腑,砭石针艾辅以外治,才能治好啊!黄帝说:有的病人经用针药等治疗后,弄得形体疲惫不堪,气血衰弱,但仍不见效,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气血已经损伤,那些治法已不能发挥作用了。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针石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但用在精气衰败,志意散乱的人身上,却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病不能治愈。

现在病人的精气败坏,神智散乱,营卫之气也不能护持调和。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上随心所欲,以声色味为乐,在精神上又忧愁烦恼,患得患失,以致于精神放纵毁坏,气血营卫也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和调和功能,所以说精神离去而疾病仍然得不到治愈。黄帝说:疾病刚开始滋生的时候,虽然极其微妙难测,但它必定首先要侵袭凝结在皮毛肤腠。

现在良好的医生一经诊察,就说疾病已经形成,而且还说病情比较严重,虽然用了针石,良药却不能治好。而且良好的医生也都能掌握治病的方法,遵守治病的法度,对待病人都如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病人的声音每天都能听到,气色每天都能看到,然而他们的疾病就是治不好。为什么不给他们早点治好呢?歧伯说:治病的时候是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如果医生的诊断,治疗与病情不相符合,那么病邪就不会被征服,就是这个原因。

(李宇林道长整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仓公
    下一篇:没有了
    |

    轩辕黄帝(3)

    道教之音 李宇林

    2020-08-19 18:04:46

    |
    轩辕黄帝(3)
    |

    轩辕黄帝

    元赵道一说:轩辕屈居黄帝之尊,礼请七十二位老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理。就在那个时代,君明臣良,民淳俗朴。即使有了天下而且还要不耻下问,正是这个原因,神仙、凡俗等人都愿意跟随他,至到今天人们还是称颂赞扬他。从此以后世上僭称有黄帝的品德,那些称得上王霸的人就可以从黄帝的作为看到他们的真实之处了。《道德经》说:所以说圣贤的人做事不特意地表现自己,行动也不靠教条语言去督导,万事按客观规律去运行,象万物一样按自然条件去生长,却对他们不加以任何的干预。既使它们在他们的呵护之下而生机勃发,可也不据为己有。它们既使有了作为也不骄傲地依恃是自己的帮助,它们即使功成圆满,也不把这个功占为己有。正因为有功德有作为而又不居功自傲,所以这个功德对于他们来说就永远地不会失去。说的这些话,岂不是对轩辕黄帝的赞颂吗!

    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是简单地转移病人的思虑,改变他的心里环境,使他的身心情志稳固而内守,运用祝祷病由的方法,病人就可以调理好。现在的治病方法就不同了,必须用俊猛剧烈而且具有毒性的药物治理内在的症结;然后再用针灸砭石等刺激他外在的俞穴,这样内外配合治疗,即使这样有的能治好,有的还是不能治好,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以往古人居住的环境是巢居穴处,和飞禽走兽一样的住处,生活在禽兽之间。用行体运动劳作避免寒气,到阴暗凉爽的地方躲避酷暑,他们的内心始终没有眷恋羡慕以牵累精神,在外面又没有追名逐利以劳动他们的形体,身处在这种恬谈清静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质朴内守,正气内存,外邪是不能深入侵犯的。所以即使他们患了病,也不必用那些药物治其内府,也不需要用针灸砭石治其外形,因为他们病状很轻微,所以只是简单地用祝由的方法来改变病人的思虑,调理一下乱气,病就可以治好了。现在的人们就大不同了,内则忧愁烦恼扰动他们的情志,外则劳动伤力使其形体困惫,又违背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规律,又不能按照寒暑冷热的调适办法,加上自己反复感受虚邪贼风的侵袭,作息失宜,内则损伤到五脏骨髓,外则侵害官窍肌肤,由于精神空虚,正气不足,所以小病必然加重,大病一定会死亡。所以再用祝由的办法,就治不好他们的病了。

    黄帝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在诊治病人时,能够做到观察生死,决定出有疑难的脉证,掌握它的要领,如同是看到日月的光芒那样明显,这些道理您能给我说吗?岐伯说:主要是对气色和脉象的诊察,这是上古帝王都很重视的事情,也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方法。上古的帝王让僦贷季研究分辨气色和脉象的关系,如何使它与人的精气相通,又是怎样与金木水火土四季时令,八方风气以及天地自然相合的,及其相互变化的规律,并从这些形似错综复杂的微妙变化中,掌握其中的要领,然而想知道的要领,无非还是气色和脉象而已。气色的明暗变化,如同太阳之有阴晴;脉象的虚实表现,如同月亮之有盈有亏,要经常研究这些要领,并经常取法把握这些要领,那么我们就会得到这些要领。人的气色的变化也和一年四季时令的脉象相应相合,这些只所以上古帝王都那么看重它,是因为它能与天地四时阴阳的奥妙变化相合,把握了气色与脉象,就可以诊察出死生的徵兆,所以能使患者远离死亡而保护生命的存在,善于摄生并能使人寿命延长的人,就是所谓的“圣王”。

    轩辕黄帝

    中古之时医生给人治病,多在疾病已经形成,病人已觉不适之时治疗,先让病人服用汤液十天,用来祛除感受的八风和五痹的病邪,如果治疗十天,病人还不痊愈,再用草根,枝叶等同时煎服,意为使药性本末相助,如果达到了本末相助的效果,患者的病邪就会从标和本上得到消散,邪气消散,病即治愈。后世的医生治病,就大不同了,治病的方法,不遵循四时阴阳消长的规律,不明白色脉与日月的相应关系,不去审查气色与脉象出现有无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就想用微针治其外形,汤液治其内腑。精浅的医生,还错误地认为只可用攻法,这样以来,原有的疾病没被治好,反而又增添了新病。

    黄帝说:我愿听听关于诊治疾病的重要道理。岐伯说:治病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误地判断气色和脉象,若能准确无误地把握气色和脉象的判断,又不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这就是治病的大法则。如果把色脉的逆顺诊察颠倒,就无法判断发病的本象和变化的标象,治起病来主次先后不明,结果药到病不消除,这样以来必然戕伐病人的精神。若用在治国上,则必失其国。所以医生必须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观察分析,把握疾病的变化,使自己的诊治达到“真人”的水平。

    黄帝又问道:关于用五谷做汤液和醪醴,方法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必须用稻米做原料,稻秸作燃料,因为稻米得到的天气完备,稻秸得到秋令坚劲之气。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稻米得到了天地的和气,生长在高下温和适宜的地方,所以它得到的天气最完备,稻米至秋收获,相应于秋收,伐取与时令相和,所以稻秸之质地也坚劲。

    黄帝说:上古时代贤明的人制做汤液和醪醴,制成之后却不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古代贤能的人,做汤液和醪醴,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的,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淳朴、恬淡、自然、安宁,患病较少而轻微,所以既使做成了汤液,却是准备而不服用。中古时代,社会公德稍微衰落,人们不断感受病邪,人体较弱,但还未至于真气衰败的程度,虽然时常因体弱而受外邪,但多病势轻微,所以服用了汤液和醪醴之后,病人即可痊愈了。黄帝说:当今的人们,即使服了汤液醪醴,但病人不一定治好,是为什么呢?岐伯说:现在的人们,仅仅服用汤液醪醴是不能治好他们病的,必须调制具有强烈毒性的药物,攻治内腑,砭石针艾辅以外治,才能治好啊!黄帝说:有的病人经用针药等治疗后,弄得形体疲惫不堪,气血衰弱,但仍不见效,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气血已经损伤,那些治法已不能发挥作用了。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针石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但用在精气衰败,志意散乱的人身上,却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病不能治愈。

    现在病人的精气败坏,神智散乱,营卫之气也不能护持调和。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上随心所欲,以声色味为乐,在精神上又忧愁烦恼,患得患失,以致于精神放纵毁坏,气血营卫也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和调和功能,所以说精神离去而疾病仍然得不到治愈。黄帝说:疾病刚开始滋生的时候,虽然极其微妙难测,但它必定首先要侵袭凝结在皮毛肤腠。

    现在良好的医生一经诊察,就说疾病已经形成,而且还说病情比较严重,虽然用了针石,良药却不能治好。而且良好的医生也都能掌握治病的方法,遵守治病的法度,对待病人都如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病人的声音每天都能听到,气色每天都能看到,然而他们的疾病就是治不好。为什么不给他们早点治好呢?歧伯说:治病的时候是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如果医生的诊断,治疗与病情不相符合,那么病邪就不会被征服,就是这个原因。

    (李宇林道长整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
    • 上一篇:仓公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