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道教之音整理 黄帝龙

2012-01-30 15:31:33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1862—1925年),字松森,号晓初,亦号小岩,张炳祥(仁晸)长子。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八月初七日,乃清光绪庠生。道貌岸然,风仪峻整。精于道法,并善文章。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嗣教,乃请封其祖培源、父仁晸为光禄大夫。虔修世教,承先启后,厥功颇伟。间搜求谱牒,续补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师传,曰《补天师世家》传于世。他在后跋中说:“元旭忝承先职。……溯诸以上十二代,均付闭如,爰捜求谱碟,旁参碑铭,并先世之遗墨笔记,与年来之闻见于先父前者,续纂成编。”

民国伊始,张元旭同张勋相来往。张勋笃好道术,遣使往龙虎山,迎接张元旭移驾军府,建坛设醮。民国三年(1914年),由张勋推荐张元旭进京半月,在新华宫献醮三坛。袁世凯又复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号洪天应道真君,颁“正一真人印”,更赐以“三等嘉禾章”及“道契崆峒”匾额。其后吴佩孚召之于洛阳,孙传芳延之于江宁,天师之势一度复张,行踪常在京、津、沪、汉各地。

1912年上海的李佳白等曾电邀张元旭加入世界宗教会。张元旭在9月间应邀至上海参加中外教务联合会,并在尚贤堂演讲道教源流,宣称:“独是宗教由他国而来者,国民尚祟奉之,国家亦保护之,况本国固有之元粹、列圣相传之正宗.乌可令其惭灭不施保救之力焉?”述张陵为道教之宗,以修心炼性为宗旨,以印剑丹决传于子孙,世守勿失,起于汉,盛于唐,昌明于宋,悉归纯正,非旁门左道。在沪期间,张元旭依靠上海地方正一派道院和道士的力量,举行了“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会议。发起书中提出“昌明道教、以维世道、以道为体、以法为明”组织宗旨。发布中华民国道教会简章,在上海组织上海道教公会以及中华民国道教会上海总机关部。并拟办医院、学校、实业等,但因多种原因未有结果。民国八年(1919年),被推为“万国道德会”名誉会长。九年,又被推为“五教会道教会”会长。其后,张元旭多次来沪,以符箓赐于信徒,以职牒传予道士,受度者甚多。

民国十四年(1925年)乙丑正月廿二日于沪羽化,享年六十三岁,在位二十一年,葬扬家后山(天师府北约2公里)。元旭生子六:长子恩溥,次子贞芝(又名仰生),三子荣龄(又名复龄),四子修龄,五子幼殁(名不详),六子祥芝。

以上文章转自黄帝龙的新浪博客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道教之音整理 黄帝龙

2012-01-30 15:31:33

|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1862—1925年),字松森,号晓初,亦号小岩,张炳祥(仁晸)长子。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八月初七日,乃清光绪庠生。道貌岸然,风仪峻整。精于道法,并善文章。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嗣教,乃请封其祖培源、父仁晸为光禄大夫。虔修世教,承先启后,厥功颇伟。间搜求谱牒,续补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师传,曰《补天师世家》传于世。他在后跋中说:“元旭忝承先职。……溯诸以上十二代,均付闭如,爰捜求谱碟,旁参碑铭,并先世之遗墨笔记,与年来之闻见于先父前者,续纂成编。”

民国伊始,张元旭同张勋相来往。张勋笃好道术,遣使往龙虎山,迎接张元旭移驾军府,建坛设醮。民国三年(1914年),由张勋推荐张元旭进京半月,在新华宫献醮三坛。袁世凯又复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号洪天应道真君,颁“正一真人印”,更赐以“三等嘉禾章”及“道契崆峒”匾额。其后吴佩孚召之于洛阳,孙传芳延之于江宁,天师之势一度复张,行踪常在京、津、沪、汉各地。

1912年上海的李佳白等曾电邀张元旭加入世界宗教会。张元旭在9月间应邀至上海参加中外教务联合会,并在尚贤堂演讲道教源流,宣称:“独是宗教由他国而来者,国民尚祟奉之,国家亦保护之,况本国固有之元粹、列圣相传之正宗.乌可令其惭灭不施保救之力焉?”述张陵为道教之宗,以修心炼性为宗旨,以印剑丹决传于子孙,世守勿失,起于汉,盛于唐,昌明于宋,悉归纯正,非旁门左道。在沪期间,张元旭依靠上海地方正一派道院和道士的力量,举行了“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会议。发起书中提出“昌明道教、以维世道、以道为体、以法为明”组织宗旨。发布中华民国道教会简章,在上海组织上海道教公会以及中华民国道教会上海总机关部。并拟办医院、学校、实业等,但因多种原因未有结果。民国八年(1919年),被推为“万国道德会”名誉会长。九年,又被推为“五教会道教会”会长。其后,张元旭多次来沪,以符箓赐于信徒,以职牒传予道士,受度者甚多。

民国十四年(1925年)乙丑正月廿二日于沪羽化,享年六十三岁,在位二十一年,葬扬家后山(天师府北约2公里)。元旭生子六:长子恩溥,次子贞芝(又名仰生),三子荣龄(又名复龄),四子修龄,五子幼殁(名不详),六子祥芝。

以上文章转自黄帝龙的新浪博客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