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论辩家——李筌(2)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他说“天圆地方,本乎阴阳,为至神 矣。”“神者,妙而不测也。《易》日‘阴阳不测为之神。’人但见 万物从阴阳日月而生,谓之曰神,殊不知阴阳日月从不神而生焉。不神者何也,至神也。言 至道虚静,寂然而不神,此不神之中,能生日月阴阳,三才万物,种种滋荣而获安畅,皆从 至道虚静中来,此乃不神之中而有神矣。”

其次,顺从自然的“盗机观 ”。李筌 认为天地间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人们顺五行之气则生,逆五行之气 则死。人们必须主动地谨慎地去“盗窃”天机(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即谓 “盗机”,从而免祸得福,合天机不失,永远处于昌盛之境。

他说: “人但能明化此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则而行之…… 则为福 德之昌盛也。……人用心观执五气而行,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宇 宙在乎掌中,万物生乎身上,如此则吉无不利,与道出同游,岂不为昌乎?”

第三,天人相分,人定胜天观。

李筌不同意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观,而主张天人相分,人定 胜天说。他强调人应该发挥主观意志,去认识天机,把握时机,运用人的权谋去窃盗天机而 造福于人本身,在天人关系中人居主导地位。

他说:“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 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无厚德而占日月之数,不识敌之 强弱而幸于天时,无智无虑而候于风云,小勇小力而望于天福,怯不能击而恃龟筮,士卒不 勇而恃鬼神,设计不巧而任向背。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 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将弗法而众将不能己也。…… 夫如是, 则天道于兵,有何阴阳哉?”这己明白地说战争胜负取决于人谋,而非天道鬼神。

第四,否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的勇怯观。李筌 列举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人的勇与怯是由 “地势所生,人气所受”不可改变的说法:“秦人劲,晋人刚,吴人怯场, 蜀人懦,楚人轻,齐人多诈,越人浇薄,海岱之人壮,崆峒之人武,燕赵之人锐,凉陇之人 勇,韩魏之人厚。”他都一一作了批驳。

他说:“申屠之子败于峣关,杜 洪之将北于巇水,则秦人何得而称劲?吴王夫差兵于天下,败齐于艾陵,长晋于黄池,则吴 人何得而称怯?蜀人懦,诸葛孔明撮巴蜀之众,窥兵中原,身为僵尸而威加魏将,则蜀人何 得而称懦?楚人轻,项羽破秦,虏王离,杀苏角,威加海内,诸侯俯伏莫敢窥视,则楚人何 得称轻?齐人多诈,田横感受五百死士,东奔海岛,及横死同日而伏剑,则齐人何得而称诈 ?越人浇薄,越王勾践以残亡之国,恤孤老之众,九年灭吴,以弱攻强,以小取大,则越人 何得而称浇薄?燕赵之人锐,蚩尤败于涿鹿,燕丹死于易水,王涿缚于蓟门,公孙戮于上谷 ,则燕赵之人何得而称锐?……”

“所以勇怯在乎法,成败 在于智,怯人使之以刑则勇,勇人使之以赏则死。能够移人之性,变人之心者,在刑赏之间 ,勇之与怯,于人何有哉?”

他明白地说明了人的勇怯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勇怯可以转化,想象的结果可以移转。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门论辩家——李筌(2)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道门论辩家——李筌(2)
    |

    他说“天圆地方,本乎阴阳,为至神 矣。”“神者,妙而不测也。《易》日‘阴阳不测为之神。’人但见 万物从阴阳日月而生,谓之曰神,殊不知阴阳日月从不神而生焉。不神者何也,至神也。言 至道虚静,寂然而不神,此不神之中,能生日月阴阳,三才万物,种种滋荣而获安畅,皆从 至道虚静中来,此乃不神之中而有神矣。”

    其次,顺从自然的“盗机观 ”。李筌 认为天地间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人们顺五行之气则生,逆五行之气 则死。人们必须主动地谨慎地去“盗窃”天机(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即谓 “盗机”,从而免祸得福,合天机不失,永远处于昌盛之境。

    他说: “人但能明化此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则而行之…… 则为福 德之昌盛也。……人用心观执五气而行,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宇 宙在乎掌中,万物生乎身上,如此则吉无不利,与道出同游,岂不为昌乎?”

    第三,天人相分,人定胜天观。

    李筌不同意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观,而主张天人相分,人定 胜天说。他强调人应该发挥主观意志,去认识天机,把握时机,运用人的权谋去窃盗天机而 造福于人本身,在天人关系中人居主导地位。

    他说:“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 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貴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无厚德而占日月之数,不识敌之 强弱而幸于天时,无智无虑而候于风云,小勇小力而望于天福,怯不能击而恃龟筮,士卒不 勇而恃鬼神,设计不巧而任向背。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 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将弗法而众将不能己也。…… 夫如是, 则天道于兵,有何阴阳哉?”这己明白地说战争胜负取决于人谋,而非天道鬼神。

    第四,否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的勇怯观。李筌 列举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人的勇与怯是由 “地势所生,人气所受”不可改变的说法:“秦人劲,晋人刚,吴人怯场, 蜀人懦,楚人轻,齐人多诈,越人浇薄,海岱之人壮,崆峒之人武,燕赵之人锐,凉陇之人 勇,韩魏之人厚。”他都一一作了批驳。

    他说:“申屠之子败于峣关,杜 洪之将北于巇水,则秦人何得而称劲?吴王夫差兵于天下,败齐于艾陵,长晋于黄池,则吴 人何得而称怯?蜀人懦,诸葛孔明撮巴蜀之众,窥兵中原,身为僵尸而威加魏将,则蜀人何 得而称懦?楚人轻,项羽破秦,虏王离,杀苏角,威加海内,诸侯俯伏莫敢窥视,则楚人何 得称轻?齐人多诈,田横感受五百死士,东奔海岛,及横死同日而伏剑,则齐人何得而称诈 ?越人浇薄,越王勾践以残亡之国,恤孤老之众,九年灭吴,以弱攻强,以小取大,则越人 何得而称浇薄?燕赵之人锐,蚩尤败于涿鹿,燕丹死于易水,王涿缚于蓟门,公孙戮于上谷 ,则燕赵之人何得而称锐?……”

    “所以勇怯在乎法,成败 在于智,怯人使之以刑则勇,勇人使之以赏则死。能够移人之性,变人之心者,在刑赏之间 ,勇之与怯,于人何有哉?”

    他明白地说明了人的勇怯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勇怯可以转化,想象的结果可以移转。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