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上

道教之音整理 张道陵

2016-05-13 17:44:05

经文: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据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撰,一说是系师张鲁撰。原书四卷,收入《道藏》太玄部,已佚。现存敦煌残本,系唐人所写。底本出处:敦煌S.6825号。参校《老子想尔注校证》(饶宗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

(前文遗失)则民不争,亦不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不欲视之,比如不见,勿令心动。若动自诫,道去复还,心乱遂之,道去之矣。

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

心者,规也,中有吉凶善恶。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空者耶(邪,下同)入,便煞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

弱其志,强其骨。

志随心有善恶,骨随腹仰。气强志为恶,气去骨枯,弱其恶志,气归髓满。

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绝不行,耶文滋起,货赂为生,民竟贪学之。身随危倾,当禁之。勿知耶文,勿贪宝货,国则易治。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欲如此,上要当知信道。

使知者不敢不为。

上信道不倦,多知之士,虽有耶心,犹志是非。见上勤勤,亦不敢不为也。

则无不治。

如此国以治也。

道冲而用之不盈。

道贵中和,当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违道诫。

渊似万物之宗。

道也。人行道,不违诫,渊深似道。

挫其锐,解其忿。

锐者,心方欲图恶。忿者,怒也,皆非道所喜。心欲为恶,挫还之,怒欲发,宽解之,勿使五藏忿怒也。自威以道诫,自劝以长生,於此致当。忿争激,急弦声,所以者过。积死迟怒,伤死以疾,五藏(隐藏在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配合周身脉络,完成机体的正常活动。)以伤,道不能治,故道诫之,重教之丁宁。五藏所以伤者,皆金木水火土气不和也。和则相生,战则相克,随怒事情,辄有所发。发一藏则故克,所胜成病煞人。人遇阳者,发囚刻王,怒而无伤,虽尔,去死如发耳。如人衰者,发王克囚,祸成矣。

和其光,同其尘。

情性不动,喜怒不发,五藏皆和同相生,与道同光尘也。

湛似常存。

如此湛然,常在不亡。

吾不知谁子,像帝之先。

吾,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未知谁家子,能行此道,能行者,便像道也,似帝先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

天地像道,仁於诸善,不仁於诸恶,故煞万物,恶者不爱也,视之如刍草如苟畜耳。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

圣人法天地,仁於善人,不仁恶人。当王政煞恶,亦视之如刍苟也。是以人当积善功,其精神与天通。设欲侵害者,天即救之。庸庸之人皆是刍苟之徒耳,精神不能通天。所以者,譬如盗贼怀恶不敢见部史也。精气自然与天不亲,生死之际,天不知也。黄帝仁圣知后世意,故结刍草为苟,以置门户上。欲言后世门户皆刍苟之徒耳。人不解黄帝微意,空而效之,而恶心不改,可谓大恶也。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

道气在间,清微不见。含血之类,莫不钦仰。愚者不信,故犹橐者治(冶)工排橐。钥者,可吹竹,气动有声,不可见,故以为喻,以解愚心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清气不见,像如虚也,然呼吸不屈竭也,动之愈益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多知浮华,不知守道全身。寿尽辄穷,数数,非一也,不如学生,守中和之道。

谷神不死,是谓玄牡。

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牝者,地也。体性安,女像之,故不掔。男欲结精,心当像地似女,勿为事先。

玄牡门,天地根。

牝,地也,女像之。阴孔为门,死生之官也,最要,故名根。男荼亦名根。

绵绵若存。

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年以知命,当名自止。年少之时,虽有,当闲省之。绵绵者微也,从其微少,若少年则长存矣。今此乃为大害。道造之何?道重继祠,种类不绝。欲令合精产生,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绝,不教之勤力也。勤力之计出愚人之心耳,岂可怨道乎!上德之人,志操坚强,能不恋结产生,少时便绝,又善神早成。言此者道精也,故令天地无祠,龙无子,仙人无妻,玉女无夫,其大信也。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老子想尔注》上

    道教之音整理 张道陵

    2016-05-13 17:44:05

    |
    《老子想尔注》上
    |

    经文: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据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撰,一说是系师张鲁撰。原书四卷,收入《道藏》太玄部,已佚。现存敦煌残本,系唐人所写。底本出处:敦煌S.6825号。参校《老子想尔注校证》(饶宗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

    (前文遗失)则民不争,亦不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不欲视之,比如不见,勿令心动。若动自诫,道去复还,心乱遂之,道去之矣。

    圣人治,灵其心,实其腹。

    心者,规也,中有吉凶善恶。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空者耶(邪,下同)入,便煞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

    弱其志,强其骨。

    志随心有善恶,骨随腹仰。气强志为恶,气去骨枯,弱其恶志,气归髓满。

    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绝不行,耶文滋起,货赂为生,民竟贪学之。身随危倾,当禁之。勿知耶文,勿贪宝货,国则易治。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欲如此,上要当知信道。

    使知者不敢不为。

    上信道不倦,多知之士,虽有耶心,犹志是非。见上勤勤,亦不敢不为也。

    则无不治。

    如此国以治也。

    道冲而用之不盈。

    道贵中和,当中和行之,志意不可盈溢,违道诫。

    渊似万物之宗。

    道也。人行道,不违诫,渊深似道。

    挫其锐,解其忿。

    锐者,心方欲图恶。忿者,怒也,皆非道所喜。心欲为恶,挫还之,怒欲发,宽解之,勿使五藏忿怒也。自威以道诫,自劝以长生,於此致当。忿争激,急弦声,所以者过。积死迟怒,伤死以疾,五藏(隐藏在脉络中的五个人体机能器官。配合周身脉络,完成机体的正常活动。)以伤,道不能治,故道诫之,重教之丁宁。五藏所以伤者,皆金木水火土气不和也。和则相生,战则相克,随怒事情,辄有所发。发一藏则故克,所胜成病煞人。人遇阳者,发囚刻王,怒而无伤,虽尔,去死如发耳。如人衰者,发王克囚,祸成矣。

    和其光,同其尘。

    情性不动,喜怒不发,五藏皆和同相生,与道同光尘也。

    湛似常存。

    如此湛然,常在不亡。

    吾不知谁子,像帝之先。

    吾,道也。帝先者,亦道也,与无名万物始同一耳。未知谁家子,能行此道,能行者,便像道也,似帝先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

    天地像道,仁於诸善,不仁於诸恶,故煞万物,恶者不爱也,视之如刍草如苟畜耳。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苟。

    圣人法天地,仁於善人,不仁恶人。当王政煞恶,亦视之如刍苟也。是以人当积善功,其精神与天通。设欲侵害者,天即救之。庸庸之人皆是刍苟之徒耳,精神不能通天。所以者,譬如盗贼怀恶不敢见部史也。精气自然与天不亲,生死之际,天不知也。黄帝仁圣知后世意,故结刍草为苟,以置门户上。欲言后世门户皆刍苟之徒耳。人不解黄帝微意,空而效之,而恶心不改,可谓大恶也。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

    道气在间,清微不见。含血之类,莫不钦仰。愚者不信,故犹橐者治(冶)工排橐。钥者,可吹竹,气动有声,不可见,故以为喻,以解愚心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清气不见,像如虚也,然呼吸不屈竭也,动之愈益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多知浮华,不知守道全身。寿尽辄穷,数数,非一也,不如学生,守中和之道。

    谷神不死,是谓玄牡。

    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牝者,地也。体性安,女像之,故不掔。男欲结精,心当像地似女,勿为事先。

    玄牡门,天地根。

    牝,地也,女像之。阴孔为门,死生之官也,最要,故名根。男荼亦名根。

    绵绵若存。

    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年以知命,当名自止。年少之时,虽有,当闲省之。绵绵者微也,从其微少,若少年则长存矣。今此乃为大害。道造之何?道重继祠,种类不绝。欲令合精产生,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绝,不教之勤力也。勤力之计出愚人之心耳,岂可怨道乎!上德之人,志操坚强,能不恋结产生,少时便绝,又善神早成。言此者道精也,故令天地无祠,龙无子,仙人无妻,玉女无夫,其大信也。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