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丙部之十一(卷四十五) (3)

网络 秩名

2010-12-23 10:57:32

穿地见泉,地之血也;见石,地之骨也;土,地之肉也。取血,破骨,穿肉,复投瓦石坚木于地中,为疮。地者,万物之母也,而患省若此,岂得安乎?凡人居母身上,亦有障隐多少。穿地一尺,为阳所照,气属天;二尺者,物之所生,气属中和;三尺者及地身,阴;过此以往,皆伤地形也。

今天不恶人有庐室也,乃恶人穿凿地太深,皆为创伤,或得地骨,或得地血者。泉是地之血也,石为地之骨也,地是人之母,妄凿其母,母既病愁苦,所以人固多病不寿也。凡凿地动土,入地不过三尺为法:一尺者,阳所照,气属天也;二尺者,物所生,气属中和也;三尺者及地身,气属阴;过此而下者,伤地形,皆为凶也。古者依山谷岩穴,不兴梁柱,所以其人少病也。后世贼土过多,故多病也。

“今时时有近流水而居,不凿井,固多病不寿者,何也?”“此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负,比若一家有过,及其兄弟也。”

“今人或有不动土,有所立,但便时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是者行不利,犯神。”“何神也?”“神非一,不可豫名也。真人晓邪?”“唯唯。”

“今时有近流水而居,不凿井,何故多病不寿,何也?”答曰:“如此者,是明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负,比如一家有过,及其兄弟也。是知穿地皆下得水,水乃地之血脉,宁不病乎?”又云,有问者曰:“今人或有不动土,有所立,便旦时有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答曰:“如是者,行动不利,犯神凶也。”问曰:“犯何神也?”答曰:“神者非一,不可务名也。”

“是故人居地上,不力相教为善,故动作,过反相及也,是者冤。”“今人或大远流水,会当得井水饮之乃活,当云何乎?”“善哉,子之言也。然有故井者,宜使因故相与共饮之,慎无数易之;既易,宜填其故,塞地气,无使发泄。饮地形,令地衰,不能养物也。填塞故,去中壮。”

“何谓也?”“谓井中瓦石材木也,此本无今有,比若人身中有奇壮,以为病也。”“可忄亥哉!可忄亥哉!卿不及天师详问之,不但知是。”

“真人来前”“唯唯。”“子问事,恒常何一究详也?”“所以详者,比与天师会见,言人命在天地,天地常悦喜,乃理致太平,寿为后,是以吾居天地之间,常骇忿天地,故勉勉也。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善哉,子之言也。吾所以常恐骇者,见天地毒气积众多,贼杀不绝,帝王愁苦,其治不平,常助其忧之,子何豫助王者忧是乎?”“吾闻积功于人,来报于天,是以吾常乐称天心也。 ”“善哉子意。”

“今天师既开通愚生,示以天忌,愿复乞问一疑事:今河海下田作室庐,或无柱梁,入地法三尺,辄得水,当云何哉?”“善乎,子之问也。此同为害耳,宜复浅之。此者,地之薄皮也,近地经脉。子欲知其效,比若人,有厚皮难得血,血出亦为伤矣。薄皮者易得血,血出亦为伤,俱害也,故夫血者,天地之重信效也。夫伤人者,不复道其皮厚与薄也。见血为罪名明白。夫人象天地,不欲见伤,伤之则怒,地何独欲乐见伤哉?夫天地,乃人之真本,阴阳之父母也,子何从当得伤其父母乎?真人宜深念是于赤心。愚人或轻易,忽然不知,是为大过也。”

“今子当得饮食于母,故人穿井而饮之,有何剧过哉?”“子言已失天心明矣。今人饮其母,乃就其出泉之处,故人乳,人之泉坼也,所以饮子处,比若地有水泉可饮人也。今岂可无故穿凿其皮肤,而饮其血汁邪?真人难问,甚无意。”

“愚生有过,触天师忌讳。”“不谦也。然难问不极,亦不得道至诀也。不恶子言也,此必皇天大疾,乃使子来,口口问是,此故子言屈折不止也。”“今唯天师原之,除其过。愚生欲言,不能自禁止。”“平行,何所谦?子既劳为天地远来问,慎无闭绝吾书文也。”

“唯唯。凡人不见睹此书,不自知罪过重,反独常共过罪天地,何不和也?治何一恶不平也?”“不知人人有过于天地,前后相承负,后生者得并灾到,无复天命,死生无期度也。真人努力,无灭去此文,天地且非怒人。”“唯唯。” “真人被其谪罚,则凶矣。”“唯唯。”

“书以付归有德之君,宜以示凡人,人乃天地之子,万物之长也。今为子道,当奈何乎?俱各自深思,从今以往,欲乐富寿而无有病者,思此书言,著之胸心,各为身计。真人无匿也,传以相告语。今天地之神,乃随其书而行,察视人言何也,真人知之邪?”

“今以何知其随人而行?”“以吾言不信也,子诫绝匿此书,即有病;有敢绝者,即不吉,是即天地神随视人之明证也,可畏哉!”“唯唯。”

“行去,自励自励!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今乃反愁天地,共贼害其父母,以何为而得安吉乎哉?前后为是积久,故灾变不绝也。吾语不误也。吾常见地神上自讼,未尝绝也,是故诚知其□□。见真人比如丁宁问之,即知为天使真人来问,是天欲一发觉此事,令使人自知。百姓适知责天,不知深自责也。”

“今天何故一时使吾问是乎?”“所以使子问是者,天上皇太平气且至,治当太平,恐愚民人犯天地忌讳不止,共乱正气,使为凶害,如是则太平气不得时和,故使子问之也。欲乐民不复犯之,则天地无病而爱人,使五谷万物善以养之也;如忽之,忿不爱人,不肯养之也。故将凶岁者,无善物;将兴岁,其物善,此之谓也。真人知之邪?”

“善哉善哉!古者同当太平,何不禁人民动土地哉?”“善乎,子之问事也。天地初起,未尝有今也。”“以何明之?”“今者天都举,故乃录委气之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皆当出辅德君治,故为未尝有也。初阴阳开辟以来,录天民仕之,未尝有此也,故为最大也。”“可骇哉!可骇哉!”

“是故都出第一之道,教天下人为善之法也。人善即其治安,君王乐游无忧。 ”“善哉善哉!乐乎乐乎!”“是故教真人急出此书,慎无藏匿,以示凡民。百姓见禁且自息,如不止,祸及后世,不复救。得罪于天地,无可祷也。真人宁知之邪?”“唯唯。”“行去,书中有所疑乎,来问之。”“唯唯。”

右解天地冤结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太平经》 ●丙部之十一(卷四十五) (3)

    网络 秩名

    2010-12-23 10:57:32

    |
    《太平经》 ●丙部之十一(卷四十五) (3)
    |

    穿地见泉,地之血也;见石,地之骨也;土,地之肉也。取血,破骨,穿肉,复投瓦石坚木于地中,为疮。地者,万物之母也,而患省若此,岂得安乎?凡人居母身上,亦有障隐多少。穿地一尺,为阳所照,气属天;二尺者,物之所生,气属中和;三尺者及地身,阴;过此以往,皆伤地形也。

    今天不恶人有庐室也,乃恶人穿凿地太深,皆为创伤,或得地骨,或得地血者。泉是地之血也,石为地之骨也,地是人之母,妄凿其母,母既病愁苦,所以人固多病不寿也。凡凿地动土,入地不过三尺为法:一尺者,阳所照,气属天也;二尺者,物所生,气属中和也;三尺者及地身,气属阴;过此而下者,伤地形,皆为凶也。古者依山谷岩穴,不兴梁柱,所以其人少病也。后世贼土过多,故多病也。

    “今时时有近流水而居,不凿井,固多病不寿者,何也?”“此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负,比若一家有过,及其兄弟也。”

    “今人或有不动土,有所立,但便时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是者行不利,犯神。”“何神也?”“神非一,不可豫名也。真人晓邪?”“唯唯。”

    “今时有近流水而居,不凿井,何故多病不寿,何也?”答曰:“如此者,是明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负,比如一家有过,及其兄弟也。是知穿地皆下得水,水乃地之血脉,宁不病乎?”又云,有问者曰:“今人或有不动土,有所立,便旦时有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答曰:“如是者,行动不利,犯神凶也。”问曰:“犯何神也?”答曰:“神者非一,不可务名也。”

    “是故人居地上,不力相教为善,故动作,过反相及也,是者冤。”“今人或大远流水,会当得井水饮之乃活,当云何乎?”“善哉,子之言也。然有故井者,宜使因故相与共饮之,慎无数易之;既易,宜填其故,塞地气,无使发泄。饮地形,令地衰,不能养物也。填塞故,去中壮。”

    “何谓也?”“谓井中瓦石材木也,此本无今有,比若人身中有奇壮,以为病也。”“可忄亥哉!可忄亥哉!卿不及天师详问之,不但知是。”

    “真人来前”“唯唯。”“子问事,恒常何一究详也?”“所以详者,比与天师会见,言人命在天地,天地常悦喜,乃理致太平,寿为后,是以吾居天地之间,常骇忿天地,故勉勉也。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善哉,子之言也。吾所以常恐骇者,见天地毒气积众多,贼杀不绝,帝王愁苦,其治不平,常助其忧之,子何豫助王者忧是乎?”“吾闻积功于人,来报于天,是以吾常乐称天心也。 ”“善哉子意。”

    “今天师既开通愚生,示以天忌,愿复乞问一疑事:今河海下田作室庐,或无柱梁,入地法三尺,辄得水,当云何哉?”“善乎,子之问也。此同为害耳,宜复浅之。此者,地之薄皮也,近地经脉。子欲知其效,比若人,有厚皮难得血,血出亦为伤矣。薄皮者易得血,血出亦为伤,俱害也,故夫血者,天地之重信效也。夫伤人者,不复道其皮厚与薄也。见血为罪名明白。夫人象天地,不欲见伤,伤之则怒,地何独欲乐见伤哉?夫天地,乃人之真本,阴阳之父母也,子何从当得伤其父母乎?真人宜深念是于赤心。愚人或轻易,忽然不知,是为大过也。”

    “今子当得饮食于母,故人穿井而饮之,有何剧过哉?”“子言已失天心明矣。今人饮其母,乃就其出泉之处,故人乳,人之泉坼也,所以饮子处,比若地有水泉可饮人也。今岂可无故穿凿其皮肤,而饮其血汁邪?真人难问,甚无意。”

    “愚生有过,触天师忌讳。”“不谦也。然难问不极,亦不得道至诀也。不恶子言也,此必皇天大疾,乃使子来,口口问是,此故子言屈折不止也。”“今唯天师原之,除其过。愚生欲言,不能自禁止。”“平行,何所谦?子既劳为天地远来问,慎无闭绝吾书文也。”

    “唯唯。凡人不见睹此书,不自知罪过重,反独常共过罪天地,何不和也?治何一恶不平也?”“不知人人有过于天地,前后相承负,后生者得并灾到,无复天命,死生无期度也。真人努力,无灭去此文,天地且非怒人。”“唯唯。” “真人被其谪罚,则凶矣。”“唯唯。”

    “书以付归有德之君,宜以示凡人,人乃天地之子,万物之长也。今为子道,当奈何乎?俱各自深思,从今以往,欲乐富寿而无有病者,思此书言,著之胸心,各为身计。真人无匿也,传以相告语。今天地之神,乃随其书而行,察视人言何也,真人知之邪?”

    “今以何知其随人而行?”“以吾言不信也,子诫绝匿此书,即有病;有敢绝者,即不吉,是即天地神随视人之明证也,可畏哉!”“唯唯。”

    “行去,自励自励!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今乃反愁天地,共贼害其父母,以何为而得安吉乎哉?前后为是积久,故灾变不绝也。吾语不误也。吾常见地神上自讼,未尝绝也,是故诚知其□□。见真人比如丁宁问之,即知为天使真人来问,是天欲一发觉此事,令使人自知。百姓适知责天,不知深自责也。”

    “今天何故一时使吾问是乎?”“所以使子问是者,天上皇太平气且至,治当太平,恐愚民人犯天地忌讳不止,共乱正气,使为凶害,如是则太平气不得时和,故使子问之也。欲乐民不复犯之,则天地无病而爱人,使五谷万物善以养之也;如忽之,忿不爱人,不肯养之也。故将凶岁者,无善物;将兴岁,其物善,此之谓也。真人知之邪?”

    “善哉善哉!古者同当太平,何不禁人民动土地哉?”“善乎,子之问事也。天地初起,未尝有今也。”“以何明之?”“今者天都举,故乃录委气之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皆当出辅德君治,故为未尝有也。初阴阳开辟以来,录天民仕之,未尝有此也,故为最大也。”“可骇哉!可骇哉!”

    “是故都出第一之道,教天下人为善之法也。人善即其治安,君王乐游无忧。 ”“善哉善哉!乐乎乐乎!”“是故教真人急出此书,慎无藏匿,以示凡民。百姓见禁且自息,如不止,祸及后世,不复救。得罪于天地,无可祷也。真人宁知之邪?”“唯唯。”“行去,书中有所疑乎,来问之。”“唯唯。”

    右解天地冤结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