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水杯

《云笈七签》卷五 经教相承部(3)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01 12:59:11      繁體中文版     

◎梁茅山贞白陶先生

吴荆牧陶濬七代孙名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母初娠,梦日精在怀,并二天人降,手执金香炉。觉语左右曰:“当孕男子,非凡人也。然恐无后。”及生,标异。幼而聪识,成而博达。因读《神仙传》,便有乘云驭龙之志。年十七,与江斅、褚炫、刘俟为宋升明四友。仕齐,历数王侍读。皆总记室,笺疏精丽,为时所重师法。及清溪宫成,献颂。宣旨褒赞,兼欲刻石。王俭议之乃止。年二十余服道后,就兴世馆孙先生谘禀经法,精行道要,通幽洞微。转奉朝请,乃拜表解职,答诏优勤,赐与其厚。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之盛,咸云自齐以来,未有斯事。遂入茅山,又得杨、许真书。遂登岩告静,自称“华阳隐居”,书疏亦如此代名。特爱松风,庭院皆植之,每闻其响,便欣然为乐。至明帝时,欲迎往蒋山,恳辞得止。然敕命饷赉,常为烦剧,乃造三层楼栖止。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宾于其下,令一小竖传授而已。潜光隐耀,内修秘密,深诚所诣,远属霞人,可谓感而遂通。身长七尺八寸。为性圆通谦谨,心如明镜,遇物斯应。少忧戚,无疾竞,灭喜怒,澹哀乐。有形于言迹者,是显事广物。深慕张良之为人,率任轻虚,飘飘然有云霞气。其所修为,皆自得于心,非傍识能及。尤长于诠正伪谬,地理历算。文不空发,成即为体用。造浑天仪,转之与天相会。其纂《真诰隐诀》、注老君等书二百余卷。至永元二年,深托向晦。及梁武帝革命,议国号未定。先生乃引诸谶记,梁是应运之符。又择郊禅日,灵验昭著,敕使入山,宣旨酬谢。帝既早与之游,自此之后,动静必报。先生既得秘诀,以为神丹可成。每苦无药,帝皆给之。又手敕谘迓,先生画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或时有大事,无不前己奉陈,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以大通初,献刀二口,一名“喜胜”,二名“成胜”,为佳宝。梁帝《金楼子》云:“于隐士重陶贞白,于士大夫重週弘正。其于义理,情转无穷,真一时名士也。”先生常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宫。”其时人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侯景之难,并如所言。大同二年告化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屋中香气,积日不散。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仍遣舍人监护丧马枢《得道传》云:授蓬莱仙监,弟子数十人,唯王远知、陆逸冲称上足焉。

◎唐茅山升真王先生

琅琊王远知,陈扬州刺史昙首之子。外祖丁超,梁驾部郎中。其母因梦灵凤有娠,又闻腹中啼。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年七岁,日览万言,博总群书,心冥至道。年十五,入华阳事贞白先生,授三洞法。又从宗道先生臧矜,传诸秘诀。陈主召入重阳殿,特加礼敬,赏赉资送还茅山。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大建末,靖室中忽有一神人,醉卧呕吐。先生然香礼候。神人曰:“卿是得道之人,张法本亦甚有心。吾欲并将游天台山,石桥广阔可过得,彼多散仙人,又常降甘露,以器盛之,服一升可寿得五百岁。卿能去否?”先生便随出,上东岭,就法本。至山半,忽思未别二三弟子付嘱经书。背行三十步,回望神人,化为鹤飞去。隋晋王广镇杨州,王子相、柳顾言相续奉请。先生既至,斯须而须发变白。王惧而归之,少选复旧。王践祚,敕崔凤举谘迓。帝亲执弟子礼,敕城都起玉清玄坛以处之,仍令代王越师焉。高祖龙潜时,先生尝密告符命。秦王与房玄龄微服就谒,先生迎谓曰:“此中有圣人。”秦王因以实告。先生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也。”秦王诣先生受三洞法。及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至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平观,并度七人。降玺书曰:“朕昔在籓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所令置观,用表宿心。”先生浩气虚怀,语默一致,涵照如镜,应物无私。时有窦德玄,先经杨州,遇司命使者言其有重禄,以九九数当终命。德玄求哀于使者。云:“真人王法主是少室仙伯,检录人鬼之任。关奏天曹,无不即应。”德玄遂恳祈于先生。先生不得已,因与请命。使者报曰:“更延十三年。”至高宗朝,德玄为左相。捐馆舍之日,言皆如之。故举世呼先生为“法主”,又知已授仙职。后谓潘师正曰:“吾昨见仙格,以小时误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署少室仙伯,将行在近。”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寐。告化时年一百二十六岁。潘师正、徐道邈同得秘诀,为入室弟子。陈羽、王轨次之。其余各栖洞府,终身无替。高宗调露二年,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玄先生”。乃敕置太平观,度满四十九人。天后嗣圣初,又赠金紫光禄大夫,改谥“升真先生”。明皇天宝中,敕李含光于太平观造影堂写真像,用旌仙迹焉。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