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道教之音整理 邵雍

2016-05-31 15:10:35

皇极经世卷第六三川邵尧夫撰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以运经世之十#1  观物篇之三十四

  经元之甲一

  经会之午七

  经运之壬一百八十九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甲子:唐弘孝皇帝十五年。杀西台侍中上官仪,又杀庶人忠于流所。窦德玄为左相#2,刘祥道为右相。

  乙丑:帝同皇后巡东海,封泰山。陆敦信为右相。

  丙寅:帝同皇后至自泰山,改元乾封。刘仁轨为右相。

  丁卯:禁工商乘马。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瑾并同东西台三品。

  戊辰:李绩平高丽,执其王。祀明堂,改元总章。

  己巳:帝同皇后幸九成宫。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3。李绩卒。

  庚午:改元咸亨。薛仁贵征吐蕃不利#4。

  辛未:帝同皇后幸东都及许昌,皇太子监国。阎立本为中书令。

  壬申: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癸酉:帝及皇后幸九成宫。

  甲戌:皇后称天后,帝为天皇,改元上元。帝同皇后幸东都。帝有疾。

  乙亥:皇太子弘卒,以雍王贤为皇太子。

  丙子:帝及皇后自东都还,改元仪凤。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刘仁轨为中书令。

  丁丑

  戊寅:改来年为通乾。

  己卯:甘露降,改元调露。帝同皇后幸东都。裴行俭大伐突厥。

  庚辰:废皇太子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帝同皇后幸汝州及嵩山。裴炎、崔知温、王德贞并同中书门下三品#5改元水隆。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辛巳:裴行俭平突厥,虏其王伏念。改元开耀。裴炎进侍中,崔知温、薛元超进中书令。

  壬午:改元永淳。帝及皇后幸东都,起奉天宫于嵩之阳#6。刘景先、郭待举、郭正一、岑长倩、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未:改元弘道。帝崩于东都,皇太子哲嗣位,是谓昭孝皇帝。天后称制。刘仁轨进尚书左仆射,岑长倩进兵部尚书#7,魏玄同进黄门侍郎,刘齐贤进侍中,裴炎进中书令。

  甲申:改元嗣圣。皇后废帝为庐陵王,迁之均。立豫王旦,改元文明。侍中裴炎进爵为侯,王德真进侍中,刘祎之、武承嗣进中书平章事。葬高宗于乾陵。再改元光宅。徐敬业以扬州举兵南攻润州,平之。杀宰相裴炎。又改来年为垂拱。来俊臣、周兴大行诬构#8,谓之罗识。

  乙酉:武后徙帝居房陵#9,改中书为凤阁鸾台。

  丙戌:苏良嗣为文昌左相,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丁亥:武后赐宰相刘祎之死。张公辅为凤阁侍郎。

  戊子:武后称圣母,关东八王谋兴复,博州琅琊王冲及父越王贞先发,悉平之#10。大夷王室。

  己丑:武后改元永昌,称圣皇。大杀王族,又杀纳言魏玄同及内史张光辅#11。引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为相。

  庚寅:武后改元载初。以建子月为岁首,祀明堂。以墨为名,以诏为,制。大杀王族。改国为周,元曰天授,称皇帝,降豫王旦为皇嗣。立武氏七庙,封武氏三人为王。引傅游艺为相。改鱼为龟。

  辛卯:武后祀明堂。格辅元、乐思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2,欧阳通为纳言。杀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及纳言欧阳通,用狄仁杰为相。

  壬辰:武后祀明堂,改元如意。再改元长寿。杨执柔、崔元琮、李昭德、姚铸、李元素为相,狄仁杰下狱。

  癸巳:武后祀明堂,称金轮皇帝。引豆卢钦望、韦巨源、陆元方为相,娄师德亦相。

  经世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载。引苏味道、王孝杰、杨再思、杜景俭、李元素、周允元相继为相#13。

  乙未:武后改元证圣。明堂火,称天册。再改元天册万岁。

  丙申:武后封中岳,改元万岁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万岁通天。契丹李尽忠以孙万荣叛,陷营冀,命二十八将讨之,不利。引王方庆、李道广为相。

  丁酉: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娄师德为相。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改元神功。狄仁杰、杜景俭复相。诛司业少卿来俊臣,遂及内史李昭德。

  戊戌:武后祀明堂,改元圣历。召帝于房陵,返政。突厥执武延秀及行人阎知微以破妫、檀,寇赵定。姚元崇、李峤为相。

  己亥: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为相王。引魏元忠、吉顼为相,又引王及善、豆卢钦望为左右相。

  庚子:武后幸汝阳,建三阳宫于嵩山之阳。改元久视,复旧正朔。张锡、韦安石为相,武三思为特进#14,相吉顼配流岭表#15,内史狄仁杰卒。

  辛丑: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阳宫,又改元长安#16。李怀远、顾琮、李迥为相。

  壬寅:武后祀南郊。

  癸卯:武后幸东都,朱敬则为相。

  甲辰:张柬之同平章事,韦安石纳言,李蟜内史。

  乙巳:武后改元神龙。张柬之、崔玄炜、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平张易之及昌宗之乱#17,徙武后于上阳宫#18 ,除周号。以相王旦为安国王,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赏定乱功也。韦氏复正皇后位,武三思进位司空相#19。武后崩于东都之上阳宫#20。祝钦明、唐休璟为相。

  丙午:帝还长安。附武后于乾陵#21。以宫人上官婉儿为昭容#22。武三思居中用事。封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炜、彭恕己、敬晖五人为王,复贬为州司 马,杀之于流所。进魏元忠、李峤为中书令,李怀远同中书平章事。册卫王重俊为皇太子,开长宁、安乐二公主府,大行斜封墨制。于惟谦为相,苏环进侍中。

  丁未:李多祚以羽林兵讨武三思,又讨皇后韦氏,不克,败死。太子重俊出奔野死。宗楚客、萧至忠为相。改元景龙。

  戊申:安乐公主假皇后车服出游。张仁亶为相。

  己酉:作宫市,韦嗣立、崔提为相#23。

  庚戌:杀谏臣燕钦融于殿庭。皇后韦氏及安乐公主行弒于内寝,立温王重茂为嗣,改元唐隆。以裴谈、张锡、张嘉福、岑羲为相。临淄王隆基以刘幽求、薛崇 简、锺绍京、麻嗣宗兵入诛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均及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上官昭容。葬中宗于定陵。临淄王隆基称平 王,降重茂嗣,尊父相王旦为帝,是谓兴孝皇帝。既践位,以锺绍京、刘幽求、薛崇简、崔日用为相,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改元景云。进废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为 庶人。姚元之为相。

  辛亥:皇太子隆基监国,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陆象先、魏知古为相,刘幽求进侍中相。

  壬子:祀南郊,改元太极。祀北郊,改元延和。帝传位于皇太子隆基,是谓明孝皇帝。既践位,改元先天。黜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

  癸丑:太平公主、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常元楷、薛稷、贾膺福、李慈、李钦、李猷、崔湜、卢藏用、傅孝忠、僧惠范作逆#24,伏诛。进姜皎、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官,复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令知政事,讲武于骊山。改元开元。用卢怀慎、姚崇为相,改中书为紫微。

  甲寅

  乙卯:册郢王嗣谦为皇太子。

  丙辰:太上皇崩,葬睿宗于乔陵。源乾曜、苏颋为相,姚崇让宋璟为相。

  丁巳:幸洛阳。嫔永乐公主于契丹。

  戊午:至自东都。

  己未

  庚申:张嘉贞为相。

  辛酉:相姚崇卒。

  壬戌:幸东都。

  癸亥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五十九

  甲子:唐明孝皇帝十三年。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幸东都,宋璟守长安。

  乙丑:封泰山,用源乾曜、张说为左右相。

  丙寅:李元弦、杜暹为相。还东都。

  丁卯:至自东都。

  戊辰:萧嵩为相。

  己巳:张说、宋璟为左右相。谒乔、定、献、昭、乾五陵。裴光庭为相。

  庚午:北讨契丹。

  辛未:幸东都。

  壬申:至自东都,宋璟兔相。

  癸酉:韩休、张九龄、裴耀卿为相。

  甲戌:幸东都,李林甫为相。

  乙亥

  丙子:至自东都。牛仙客为相。是年,太真杨氏入宫,李林甫用事。

  丁丑:废皇太子瑛为庶人,罢张九龄相,仍黜之。相宋璟卒。监察御史周子谅言牛仙客事,杀死于朝。

  戊寅:册忠王玙为皇太子。相李林甫领陇右、河西节度,牛仙客领河东节度。

  己卯:平突厥,获其王。追封孔宣父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25,余哲并为侯。

  庚辰

  辛巳:命安禄山为平卢军节度使。

  壬午:改元天宝。李适之为相#26。开庄、文、列、庚桑子四学#27。裴耀卿进尚书右仆射。

  癸未

  甲申:改元为载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作太真妃杨氏养子。

  乙酉: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契丹杀公主叛。

  丙戌:陈希烈为左相,右相李林甫大行诬构,首陷韦坚。

  丁亥:改温泉为华清宫。

  戊子:以宦人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关总中外。赐安禄山铁券。幸华清宫。

  己丑:幸华清官。

  庚寅:幸华清宫。权归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鸿胪卿杨铦、宰相杨国忠五家。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

  辛卯:幸华清宫。安禄山入朝,乞兼河东。讨云南不利。

  壬辰:幸华清宫。李林甫卒,杨国忠为右相。

  癸巳:幸华清宫。杨国忠大行诬构。进封哥舒翰西平郡王。

  经世之卯二千二百六十

  甲午:唐明孝皇帝四十三年。受朝于华清宫。韦见素为相。始以诗赋取士。杨国忠进位守司空。

  乙未:安禄山以范阳叛,兵陷东都。皇太子玙为元帅,监国。高仙芝、封常清军败,以哥舒翰将兵二十万守潼关。

  丙申:潼关不守,帝西幸蜀,至马鬼,兵乱,杀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氏。禄山陷长安,称帝东都,国曰燕,元曰圣武。皇太子西至灵武,即皇帝位,是谓宣孝皇帝。改元至德。以广平王俶为元帅,裴冕为相,尊蜀中帝为太上皇,移军彭原。恒山陷#28,颜杲卿死于东都。

  丁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太原节度使李光弼兵入,逐安禄山将,大败之于香积,遂复两京。帝还长安,太上皇至自成都。封广平王俶为成王,苗晋卿代韦见素为左相。安禄山为子庆绪所杀,代立,退保相州,改元天成。

  戊戌:唐改元乾元。以成王俶为皇太子,李揆、王玙为相。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军溃。禄山将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魏州。

  己亥:唐改元顺天。李岘、吕诬、第五琦为相。史思明复陷东都。

  庚子:唐改元上元。宦人李辅国逼太上皇入西宫。刘展以扬州叛。

  辛丑:太上皇崩于西宫,帝亦不豫,皇太子俶监国,苗晋卿行冢宰。史思明为子朝义所杀,代立,保东都。

  壬寅:改元宝应。皇后张氏谋立越王系,内臣李辅国、程元振幽皇后张氏于别殿,杀之。帝崩,皇太子俶践位,是谓孝武皇帝。以雍王适为元帅,元载为相,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居中用事。复东都及河朔。史朝义走幽州,幽人杀之以献。

  癸卯:吐蕃犯长安,别立武王宏。帝出居陕。郭子仪收京城,帝还长安,放武王宏于华州。葬玄宗于泰陵,葬肃宗于建陵。改元广德。仆固怀恩以汾州叛。罢苗晋卿、裴遵度相,以李岘为相。

  甲辰:以雍王为皇太子。吐蕃寇邠及奉天。王缙、杜鸿渐代刘晏、李岘为相。

  乙巳:改元永泰。吐蕃大掠畿甸,帝御六军屯于苑,命九节度以本军讨贼。吐蕃又会回纥寇奉天,仆固怀恩启之也。郭子仪复以回纥随白元光讨吐蕃于灵武。崔旰以西川乱。

  丙午:改元大历。周智光以华叛。

  丁未:吐蕃大寇灵武。郭子仪镇泾阳。

  戊申:吐蕃再寇灵武。

  己酉:裴冕为相。

  庚戌:臧玠以潭州叛#29。

  辛亥

  壬子:回纥掠京城。朱沘节度幽州。

  癸丑:郭子仪大败吐蕃于灵武。

  甲寅

  乙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擅取洺、卫、磁、相四州。河阳及陕州军乱。

  丙辰:淄青李正己擅取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兖、郓,请命封陇西王。李宝臣封陇西王,李忠臣封西平王,段秀实封张掖王。崔宁破吐蕃。河阳军乱。

  丁巳:诛宰相元载,并夷其族。贬相王缙括州刺史。杨绾、常兖为相。

  戊午:回纥寇太原。吐蕃寇灵武。

  己未:汴州军乱,皇太子适监国。帝崩,皇太子适践位,是谓孝文皇帝#30。葬代宗于元陵。贬相常衮,以崔佑甫为相,郭子仪为尚父。

  庚申:改元建中。朱泚领四镇节度使。刘文喜以泾乱。册宣王诵为皇太子,杨炎为相。刘晏贬忠州,寻赐死。

  辛酉:卢杞为相。贬相杨炎崖州司马。尚父郭子仪卒。淄青李正己卒,其子纳自立。梁崇义反,淮西帅李希烈讨斩之#31。田悦围邢州,马燧救之,田悦败走。

  壬戌

  癸亥: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东都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兵马使刘德信及李希烈战于扈涧,败绩。命泾州姚令言以本军救东都。兵至,作乱,入 长安,立朱泚为帝于含元殿。浑瑊奉帝出居奉天。朱泚兵顿乾陵。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以本军救奉天,朱泚退保京城。李怀光以本军叛。李希烈陷襄阳、许郑及汴州, 哥舒曜走洛阳。贬宰相卢杞新州司马。

  经世之辰二千二百六十一

  甲子:唐孝文皇帝五年,在奉天,改元兴元。王武俊格命,李怀光走河中#32,帝移军梁州。浑瑊及吐蕃败朱泚于武功,李晟收京师。泾原兵马使田希鉴杀冯 河清以泾州叛。李抱真、王武俊败朱滔于泾城。淄青李纳亦归款,田希鉴杀姚令言以泾州降。李晨平泾乱,杀朱泚。李希烈将李澄以滑州格命,刘洽、曲环败李希烈 于陈州。卢翰为相。

  乙丑:改元贞元。李希烈陷南阳,浑瑊平李怀光于河中。

  丙寅:刘滋、崔造、齐映、李勉相继为相#33。陈仙奇杀李希烈以蔡州降,以陈仙奇为蔡州刺史#34。吴少诚又杀陈仙奇以蔡州请命,以吴少诚为蔡州刺史。吐蕃寇泾陇。

  丁卯:张延赏、柳浑、李泌为相。浑瑊会吐蕃于平谅#35,吐蕃窃兵发于会,浑瑊逃归,马燧请之谬也。

  戊辰:福建军乱,邠宁亦军乱。李晟、马燧、李泌连相国,征夏县处士阳城为谏议大夫。

  己巳:董晋、窦参为相。韦皋破吐蕃于隽州。

  庚午:吐蕃陷北庭。

  辛未

  壬申:襄州军乱。赵憬、陆贽为相,贬相窦参郴州别驾。吐蕃入寇。

  癸酉:贾耽、卢迈为相。宣武军乱。

  甲戌:南诏异牟破吐蕃于神川,韦皋破吐蕃于峨和。元谊以田绪叛于洺,黄少卿以邢叛。

  乙亥

  丙子:崔损、赵宗儒为相。

  丁丑:韦皋破吐蕃于隽州。

  戊寅:郑余庆为相。栗锽杀刺史以明州叛。

  己卯汴州军乱,吴少诚以陈、蔡叛,伐淮西不利。

  庚辰:伐蔡不利,又伐,又不利。徐州军乱。贬相郑余庆郴州司马,齐抗为相。蔡州吴少诚顺命。

  辛巳:韦皋大破吐蕃于雅州。封皋南康郡王。

  壬午

  癸未:高郢为相。吐蕃请和。

  甲申:吐蕃、南诏、日本修贡。

  乙酉:正月,帝崩,皇太子诵践位。王叔文、王伍用事,韦执谊、贾耽、郑珣瑜、高郢、杜佑为相。罢宫市物。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削民故也。册广陵王纯 为皇太子,罢郑珣瑜、高郢相,以杜黄裳、袁滋为相。帝不豫,八月,授位于太子,徙居兴庆宫。皇太子纯践位,是谓章武皇帝#36。葬德宗于崇陵。贬王伾开州 司马,王叔文渝州司马,韦执谊崖州司户。以郑余庆、郑絪为相。

  丙戌:改元元和。太上皇崩于兴庆宫。杜佑行冢宰事。葬顺宗于丰陵。王士真为相。刘辟以西川叛,高崇文平之。诛王叔文于贬所。

  丁亥:武元衡、李吉甫为相。李锜以润州叛#37,平之。

  戊子:裴垍为相。

  己丑:册邓王宁为皇太子。王承宗以镇叛。蔡州吴少诚卒,弟少阳继事。

  庚寅:用权德舆为相。

  辛卯:罢李藩相,用李吉甫、李绛为相。皇太子宁卒。

  壬辰:册遂王恒为皇太子。魏博军乱。

  癸巳:振武军乱。

  经世之巳二千二百六十二

  甲午:唐章武皇帝九年。蔡州吴少阳卒,子元济继事,以淮西逆命。

  乙未:伐淮西盗。杀宰相武元衡,以裴度为相。会兵伐王承宗于镇。淄青李师道以嵩僧叛,会兵伐淄青。

  丙申:太伐淮西及镇。李逢吉、王涯为相。黄洞蛮屠岩州。宿州军乱。

  丁酉:崔群、李廓为相。裴度大伐淮西,将李愬入蔡,获吴元济以献。淮西平,裴度复相。

  戊戌:镇州王承宗、淄青李师道顺命。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为相。

  己亥:刘悟杀李师道,以淄青十二州降。令狐楚为相。沂及安南军乱。以方士柳泌为台州刺史。帝饵金石有疾。

  庚子:帝崩,皇太子恒践位,是谓文思皇帝。段文昌、崔植为相,贬皇甫镈崖州司户。安南平。葬宪宗于景陵。镇王承宗卒,弟承元继事。

  辛丑:改元长庆。杜元颖、王播为相。刘总弃幽州,以张弘靖代之。幽州军乱,逐张弘靖,立朱克融为留后。镇州军乱,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为留

  后。瀛州军乱,幽军拔瀛州。镇军围深州。相州军乱。

  壬寅:册景王湛为皇太子。幽州朱克融陷沧州,会镇州王廷凑兵攻深州。王智兴逐崔群,以徐州乱。元积、裴度、李逢吉为相。李V鹄钤福以汴州乱。镇军救饶阳及博野。王国清以浙西叛。德州军乱。

  癸卯:牛僧孺为相。

  甲辰:帝崩,皇太子湛践位,是谓昭愍皇帝。贬侍郎李绅端州司马。李逢吉、牛僧孺为相,又以李程、窦易直为相。葬穆宗于光陵。

  乙巳:改元宝历。牛僧孺免相。

  丙午:裴度复相,内命乱,中人弒帝于饮所。群臣诛贼,立江王昂#38,是谓昭献皇帝。以韦处厚为相。幽州军乱,杀其帅朱克融。

  丁未:改元大和。贬相李逢吉。葬敬宗于庄陵。

  戊申:镇州王廷凑逆命。安南军乱。路随为相。

  己酉: 魏博军乱,杀节度使史宪诚#39,立何进滔为留后。李宗闵为相。南诏蛮陷成都。

  庚戌: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温造平之。牛僧孺、宋申锡为相。

  辛亥:幽州军乱。贬相宋申锡开州司马,内臣王守澄诬故也。

  壬子

  癸丑:李德裕、王涯为相,罢李宗闵相。册鲁王永为皇太子。

  甲寅:幽州军乱。复李宗闵相。

  乙卯:郑注、李训用事,贬李德裕袁州长史。罢李宗闵相,贬为潮州司户。用李训、贾餗、李固言、舒元舆为相。出郑注为凤翔尹。李训诛宦氏不克,走南山。 中尉仇士良屠宰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及王播、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十余家。监军张仲清屠郑注于凤翔。李训野死。引郑覃、李石为相,中尉仇士 良、鱼志弘并为大将军#40。遣内养驰四方,交杀州县官吏。

  丙辰:改元开成。李固言为相。

  丁巳:陈夷行为相。河阳军乱。

  戊午:盗伤宰相李石于亲仁里。杨嗣复、李珏为相。易定军乱。皇太子有罪,卒于少阳院。

  己未:崔郸为相。册陈王成美为皇太子,监国。

  庚申:帝有疾。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册颖王瀍为皇太子#41,废皇太子成美复为陈王。帝崩,皇太子瀍立,是谓昭肃皇帝。杨嗣复行冢宰,杀陈王成美、安王溶于邸。二中尉封国公。崔郸、崔珙、陈夷行为相。葬文宗于章陵#42。杨嗣复、李珏罢相,李德裕复相。

  辛酉:改元会昌。用李绅为相,贬相杨嗣复、李珏为州司马。幽州军乱。

  壬戌:李德裕专政。

  癸亥:刘积以泽、潞叛。

  经世之午二千二百六十三

  甲子:唐昭肃皇帝叫年。太原军乱,邢、洛、磁三州叛,泽、潞二州平。杜琮、崔铉为相,贬相崔珙为州司马。

  乙丑:罢崔铉、杜琮相,李回、崔元式、郑肃为相。大除象教。

  丙寅:帝饵金石有疾,命光王怡为皇太叔。驯帝崩,太叔怡立,是谓献文皇帝。用白敏中、卢商、韦琮相。葬武宗于端陵。

  丁卯:改元大中。贬相李德裕潮州司马。

  戊辰:周墀、马植、崔龟从为相。

  己巳:丁丑:罢周墀、马植相,再贬李德裕崖州司户,崔铉、魏扶为相。幽州军乱。

  庚午:魏扶罢相,令狐绹为相。

  辛未:魏谟为相。

  壬申:裴休为相。

  癸酉:郑朗为相。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魏谟出尹成都。崔慎由、萧邺为相。

  戊寅:刘瑑、夏侯孜为相。宣、洪寇乱。

  己卯:蒋伸为相#43。册郓王温为皇太子。帝崩,皇太子温践位,是谓恭惠皇帝。令狐绹行冢宰。

  庚辰:葬宣宗于贞陵。令狐绹出尹河中,杜审权、杜悰为相。改元咸通。宣、洪寇乱。

  辛巳:相萧邺出尹太原,蒋伸罢相。林邑蛮入寇。

  壬午:徐州军乱。林邑蛮陷交址及安南都护。

  癸未:杨收、曹确、高璩为相。蛮陷安南州。

  甲申:杜审权出刺润州,萧置为相。蛮寇邕管。

  乙酉:徐商为相。高骈平林邑蛮,复安南都护。

  丙戌:夏侯孜出尹成都,路岩为相。

  丁亥:杨收观察浙西,于琮为相。

  戊子:湘潭戍军乱,立庞勋为帅归,陷徐、宿、涤、和、濠五州。贬杨收端州司马,移欢州,赐死。

  己丑:蒋伸罢相,刘瞻为相,徐商出尹江陵。命十八将伐徐,以康成训为军师,徐寇平。蛮复寇东西二川。

  庚寅:相曹确病免,韦保衡为相。大黜官吏。王铎为相。

  辛卯:相路岩出尹成都。

  壬辰:刘邺出刺幽州,于琮出刺襄州,赵隐为相。大行黜陟,命沙陀李国昌移镇云中,国昌以大同阻命。

  癸巳:征李国昌、萧仿为相。册普王俨为皇太子。韦保衡行冢宰。帝崩,皇太子俨践位,是谓恭定皇帝。两军中尉居中用事。黜冢宰韦保衡,仍赐死。复前贬官吏。

  经世之未二千二百六十四

  甲午:唐恭定皇帝元年。葬懿宗于简陵。崔彦昭、郑畋、卢携为相。改元乾符。蛮寇两川。

  乙未:浙西及曹濮寇乱。王铎复相。

  丙申:相萧仿病免。浙西寇平。曹濮、王仙芝陷江淮南北十五州,至江南乞符节于朝,不听。李蔚为相。

  丁酉:冤句寇黄巢陷沂、郓,南会王仙芝。将尚让于蔡之查牙山破随及江陵#44。沙陀李国昌寇朔州。

  戊戌:江陵寇平。黄巢扰淮北、淮南及江南、广南。李国昌陷奇岚。昭义军乱。郑从谠为相。李蔚出守东都。

  己亥:黄巢据岭表,乞符节于朝,不听。罢卢携、郑畋相。以崔沆、豆卢瑑为相。卢携复相。

  庚子:改元广明。郑从谠出尹太原。沙陀军败北。黄巢军北逾五岭,破湖、湘及江淮、扬州。高骈距之不利,发徐、冤、许军赴溵水以捍东都#45。溵水军溃,黄巢陷东都,西攻陕、号,潼关失守。罢卢携相,王徽、裴彻为相。黄巢陷长安,称帝,国曰齐,元曰金统。帝出南山。

  辛丑:帝移军兴元,萧遘为相,郑畋为都统,杨复光为监军,羽书飞天下。沙陀顺命请勤王。黄巢攻凤翔,帝移幸成都,改元中和,以韦昭度为相。河中王重荣 军屯沙苑,经原唐弘夫军屯渭北,易定王处存军屯渭桥,鄜延托跋思恭军屯武功,凤翔郑畋军屯盩厔,邠宁朱玫军屯兴平#46,刑襄王铎军至自行在,王徽都督潞 州。

  壬寅:帝在成都,黄巢保长安,其将朱温以同州降,锡名全忠。沙陀李克用自代北至,军屯梁田#47。

  癸卯:帝在成都,诸将合攻,大破巢军于渭南。巢走蓝关,遂收京城。以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朱全忠为宣武军节度使。巢军东走,图陈、蔡,蔡州秦宗权以城降贼,合巢兵攻陈州,以舂磨围陈三百日#48,陈刺坚守不陷。

  甲辰:帝在成都,以郑昌图为相。汴州朱全忠及关东诸侯镇帅兵会河东,李克用兵大破巢军于太康及西华,又北破之于中牟,又东灭之于冤句。巢寇平。朱全忠图李克用于汴之上元驿,不克。自此二帅交恶#49。朝廷封李克用陇西郡王,以和解之。

  乙巳帝至自成都,改元光启。秦宗权保逆陈、蔡,王镕专兵镇阳,李昌符抗兵凤翔,王重荣擅兵蒲、陕,诸葛爽拥兵孟、洛,孟方立控兵邢、洛,李克用阻兵 并、代,朱全忠渎兵汴、滑,时溥弄兵徐、泗,朱瑾穷兵齐、郓,王敬武握兵淄青,高骈玩兵淮南,刘汉宏恃兵浙东,王处存结兵易、定,李可举坚兵幽、蓟。中尉 田令孜取河中王重荣解州、盐池,不克,引邠宁师伐河中,重荣会太原师攻令孜。京师军乱,邠将朱玫败归邠州,神策军大掠都市。令孜以帝幸凤翔,封宣武节度朱 全忠为沛郡王。钱镠始受封为杭州刺史。

  丙午:帝在凤翔,河中王重荣条罪攻田令孜,令孜以帝移幸兴元。相萧遘、裴彻、郑昌图召邠军迎帝还都。朱玫军至自凤翔,令孜以帝移军,过散关。朱玫追帝 不及,至遵途,获皇子襄王煴。兴元节度石君涉合朱玫军破栈,以绝帝归路。帝至兴元,石君涉弃城走朱玫军,帝以孔纬、杜让能为相,出田令孜为剑南节度使。李 铤、杨守亮、杨守宗败朱玫军于凤翔。朱玫逼萧遘立襄王煴于凤翔,玫称大丞相,率百官还京,奉煴称帝,改元建贞。罢萧遘相,以郑昌图、裴彻为相,宣谕四方, 加诸镇官。常山、太原、宣武、河中不受命,王重荣、李克用败朱玫将王行瑜于凤翔,行瑜退,攻兴元,以邠军还长安,杀朱玫,大掠京城。裴彻、郑昌图以襄王煴 奔河中,王重荣杀襄王煴以献。蔡将孙儒陷郑及许、洛、怀、孟、陕、虢,荣将诸葛爽据河阳,李罕之据泽州,张宗奭据怀州,秦宗权称帝陈、蔡,王潮据福州。

  丁未:帝自兴元移军凤翔,以张浚为相。扬州军乱,牙将毕师铎囚帅高骈,召秦宗权之宣州观察,秦彦为扬州节度使。蔡兵攻汴,兖、郓之师败蔡军于边孝,蔡 将孙儒弃郑及许、洛、怀、孟、陕、虢。张宗奭取洛阳,李罕之取河阳,同附于全忠。张宗奭赐名全义。京师杨守立、李昌符争道,战于通衢,昌符败走陇州。河中 军乱,牙将常行儒杀其帅王重荣,立其弟重盈为留后。杨行密与蔡将孙儒争扬州,行密拔扬州。秦彦、毕师铎奔孙儒于高邮,复攻行密。行密求救于汴,汴军援行密 于淮口。束川顾彦朗、壁州王建攻成都。

  戊申:帝至自凤翔,改元文德。观军容使杨复恭专命,李鋋为相,册寿王杰为皇太弟。帝崩,皇太弟杰践位,是谓景文皇帝。韦昭度行冢宰。魏州军乱,杀帅乐 彦贞,小校罗宗弁为留后。张全义拔河阳,李罕之走泽州。蔡将孙儒拔扬州,杨行密走宣城。朱全忠攻徐州,蔡将赵諲以荆、襄降于汴。全忠败蔡人于龙坂。蔡将申 丛执秦宗权降于汴#50。淮西平,全忠兼领蔡州节度使。王建大寇剑南,韦昭度出尹成都。葬僖宗于靖陵。

  己酉:改元龙纪。以刘崇望为相,封朱全忠东平王。王建陷成都,称留后。太原李克用攻邢、洺。杭州钱镠拔宣城,获刘浩。

  庚戌:改元大顺。孟迁以邢入于太原。李克用攻云州,幽州援之,败李克用于蔚州。幽州李匡威、云州赫连铎会汴兵攻太原李克用。潞州军乱,杀李克恭降于 汴。克用将安建以邢、洛、磁三州降于全忠。宰相张浚帅京兆孙揆、华州韩建出阴地关,会汴将葛从周兵入潞州,太原兵攻潞州,幽、云兵攻雁门,太原将康君立入 潞州,克用败幽、云之兵于雁门。将李存信又败张浚、韩建兵于阴地,遂收晋、绛。朝廷复克用官,贬张浚连州刺史,崔昭纬、徐彦若为相。克用将李存孝以邢入于 汴。

  辛亥:命中尉杨复恭致政,复恭不受命,陈兵于昌化里。命天威军使李顺节讨之,不利。两军中尉刘景宣、西门重遂杀天威军使李顺节于银台门#51,顺节兵 散,大掠京城。复恭奔兴元。郑延昌为相。太原李克用攻邢州,责叛己也。宣武朱全忠攻魏州,责不助讨也。镇州援邢州,克用攻镇州,幽兵援镇州。汴兵攻宿州, 幽、镇兵攻定州,处存求援于太原。宣州杨行密灭孙儒,据有扬州。封行密为淮南王。

  壬子:改元景福。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同州王行约、泰州李茂庄兵陷兴元,杀杨守亮及杨复恭#52。左军中尉西门重遂杀天威军使贾德晟于京师#53,部下奔凤翔。太原李克用会易定兵败镇兵于尧山。

  癸丑:凤翔李茂贞举兵犯阙,败覃王兵于盩厔。帝诛中军西门重遂、李周□,贬相杜让能,岐兵乃止。进茂贞中书令,封秦王。以王行瑜为尚父,王搏为相。成 都王建与李茂贞争东川。幽军乱,逐其帅李匡威于镇,以其弟匡筹为留后。汴兵灭徐,兼领其镇。李克用败镇州王镕于平山,镕乞盟,遂许盟于还。

  甲寅:改元乾宁。崔胤为相。王搏出镇湖南#54。李茂贞拥山南十五州以抗王室。汴兵败兖、郑之师于东阿,朱瑄、朱瑾求救于太原。李克用拔邢州,获李存孝。拔云州,获赫连铎。拔幽州,获李匡筹。用幽人请#55,以匡筹将刘仁恭为留后。

  乙卯:河中王重盈卒,太原李克用请以王珂袭重盈封于朝,邠州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请以王珙袭重盈封于朝。朝廷先许克用,陕州王珙、绛州王瑶以 兵攻珂于河中。王行瑜、李茂贞兵入长安,行废不克,杀宰相韦昭度及李溪,各以兵二千留京师而去。李克用渡河称讨,同州王行实弃郡奔京师,与两军中尉骆全 珍、刘景宣逼帝西幸。帝以李筠、李君实兵出次南山,都官毕从。命延王戒丕、丹王允从李克用西讨,封淮南,杨行密、弘农王亦从西讨。克用败邠军于梨园,帝还 京。邠州平,行瑜野死。封克用为晋王,克用还太原。崔昭纬罢相,徐彦若为相。董昌以浙东叛,称王,国曰罗平,元曰大圣。

  丙辰:岐兵犯长安,韩建逼帝幸华州,建进封中书令兼两京尹#56,陆扆、王搏、崔胤、孙偓为相。魏州罗弘信败太原之师于莘,以绝李克用兖、郓之援。克用攻魏,下十城。湖南军乱,立马殷为留后#57。钱镠平浙东,获董昌。授镠中书令。相王搏观察浙东,陆扆出刺硖州。

  丁巳:帝在华州。孙倔罢相,郑綮为相。册德王裕为皇太子,封韩建为昌黎王。郑萦病免,朱朴为相。韩建杀禁卫李筠,以散卫兵。罢八王兵柄,仍杀之。贬相 朱朴,杀帝侍卫马道殷、许岩士。帝封两浙钱镠吴王,俾救难王室。汴将庞师古拔郓州,朱瑄野死#58。汴将葛从周拔兖州,朱瑾奔淮南。兖、郓、曹、濮、齐、 棣、徐、宿、陈、蔡、许、郑、滑尽入于汴。全忠以八郡兵攻淮南,朱瑾以淮南兵败汴兵于清口,获将庞师古。又败汴军于渒河,走葛从周。杨行密遂据有江淮。幽 州刘仁恭败李克用于安塞#59。福州王潮卒,弟审知继事。

  戊午:帝在华州。以崔远为相,册何氏为皇后。帝还长安,改元光化,以华州为兴德府。韩建进封颖川王。汴将葛从周拔李克用之邢、洺、磁,氏叔琮拔赵匡凝之随、唐、邓#60。泽州李罕之拔克用之上党,归于汴#61。幽州刘守文拔汴之沧州。魏博罗弘信卒,子绍威称留后。

  己未:复陆扆相。蔡军以崔珙奔淮南。幽兵寇赵、魏,魏引汴兵破之。汴将氏叔琮攻太原,不利。陕州军乱,牙将杀其帅王珙,立李璠为留后。又杀之,降于汴。青州王师范将牛从毅以海州入于淮南。

  庚申:相崔胤诬杀宰相王搏、枢密使宋道弼、景务翛。朱全忠会魏军攻幽之沧、德州,李克用拔汴之邢州,又以三镇兵攻镇州,王镕乞和,乃还。汴将张存敬攻 幽之沧州,又拔祁州,又败定州王处直于沙河,进攻定州,处直以定州降于全忠。罢崔远相,以裴贽、裴枢为相,徐彦若观察青海。中尉两军刘季述、王仲先幽帝于 东内,令皇太子裕监国。相崔胤、张浚告难于全忠,全忠自定还汴护驾,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诛刘季述、王仲先#62。帝自幽所还政。

  辛酉:诛神策使李师度、徐彦回,窘帝故也。降皇太子裕为德王,改元天复。汴将张存敬由含山路拔李克用之河中及晋绛。朱全忠兼领河中节度,进封梁王。梁 军大举攻晋之太原,晋将孟迁以泽入于梁。梁将氏叔琮长驱出团柏,屯军洞过。葛从周以赵、魏兵入土门,陷承天。会天大雨,乃复。宰相崔胤受全忠命逼帝幸东 都,未及行,中尉韩全诲以李茂贞兵勒帝幸凤翔,罢崔胤相。崔胤至太原,促全忠西攻,全忠以四镇兵破华州,由京城西围凤翔。又破邠州,获李继徽,以绝其援。

  壬戌:帝在凤翔。封淮南杨行密吴王、两浙钱镠越王,俾救难王室,皆不至。李克用南攻朱全忠,自凤翔至河中,令将拔晋之汾州,进围太原,不利。全忠自河 中复至凤翔,墉州节度使李周彝以兵援凤翔,汴将孔勋乘虚陷鄜州#63,周彝以兵降全忠。邠宁、鄜坊又入于梁。凤翔李茂贞乃诛宦氏韩全诲以解全忠之围。

  癸亥:帝还长安。进朱全忠元帅,复崔胤相。全忠诛宦氏七百人。罢陆扆相,以裴枢、王搏为相。青州王师范拔梁之兖州,全忠东攻青州。成都王建寇李茂贞之 秦、陇#64,以修好于全忠。王师范会淮南兵败梁军于临淄,梁将杨师厚败青军于临胊,王师范以青州降。淮南杨行密攻鄂州,刻南成汭救鄂,澧朗军乘虚陷江 陵,赵匡凝乘虚陷刑州,成汭愤死。岐兵逼长安,梁军屯河中,全忠逼帝都洛阳,杀宰相崔胤、六军使郑仁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 王建义、左仆射张浚#65,缓迁故也。柳璨、崔远代相。

  经世之申二千二百六十五

  甲子:唐景文皇帝十六年,东徙至谷水,梁王朱全忠坑帝侍从二百人。至洛阳,改元天佑#66,以张汉瑜为相。杨崇本以邠兵寇关辅#67;全忠西攻,行弒于洛宫#68,立辉王祚,是谓哀帝。李克用以本部兵据太原。

  乙丑:梁王全忠逼帝授禅,杀宰相裴枢、崔远、陆扆及九王,用张文蔚、杨涉为相,尽黜朝廷官吏。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成都王建、襄阳赵匡凝同谋兴 复,梁将杨师厚败赵匡凝于江湄,进拔襄阳。匡凝将王建武以刻南兵众降#69,唐、邓、复、郢、随、襄、荆南又入于梁#70,匡凝奔淮南。朱全忠加九锡,总 百揆,天下元帅,进封魏王,不受,再逼授禅,杀枢密使蒋玄晖、丰德库使应顼、尚食使朱建武及宰相柳璨、太常卿张廷范、太常少卿裴磵、温变、知制诰张茂昭及 皇后何氏#71。淮南杨行密卒,子渥继事。太原李克用会契丹阿保机于云州#72,进兵河北。

  丙寅:魏州牙兵乱,朱全忠坑之。进围幽之沧州,幽人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会幽军攻上党。梁将丁会以泽潞降全忠,自长芦还大梁。

  丁卯:朱全忠代唐命于汴,改国曰梁,元曰开平。薛贻矩、韩建为相。降帝为济阴王#73,徙之曹。河东晋王李克用、淮南吴王杨渥、剑南蜀王王建、山南秦王李茂贞、两浙越王钱镠、荆南渤海王高季昌、湖南楚王马殷、泉南闽王王审知、广南南海王刘隐并行唐年。

  戊辰:梁攻河东#74,用于兢、张荣为相,杀济阴王于曹州。荆南高季昌、湖南马殷、两浙钱镠附于梁#75。是年,剑南王建称帝成都,国曰蜀,元曰武 成#76。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山南李茂贞、泉南王审知、南海刘隐行唐年。河东李克用卒,子存勖继,诛乱,命李克宁、李存颢败梁军于潞之三垂岗#77。 淮南杨渥为部将张颢所杀,代立。大将徐温自金陵入#78,诛颢,立渥弟渭,温专制。

  己巳:梁自汴徙都洛阳,郊祀天地。赵光逢、杜晓为相#79。张奉以沙州乱,刘知俊以同州叛。丹襄军乱。泉南王审知、南海刘隐附于梁。刘隐卒,弟岩立#80。河东李存勖、淮南杨渭、山南李茂贞行唐年。

  庚午:梁之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请附于晋。河东李存勖东下河北。

  辛未:梁改元乾佑,北攻镇、定,军败于柏乡。蜀改元永平。是年,李存勖将刘守光称帝幽州。

  壬申:梁北攻镇、定,屠枣强乃复。六月,郢王友珪行弒代立,改元凤历。杀博王友文于汴。冀王友谦以河中入于晋。许州军乱。晋王李存勖败燕军于龙冈,进围幽州。

  癸酉:梁六军杀友珪,立均王友贞于汴,复乾佑三年。晋李存勖平幽州,获刘守光及父仁恭以归。

  甲戌:梁将王殷以徐叛,附于吴。晋李存勖开霸府于太原。

  乙亥:梁改元贞明。邺王杨师厚卒,劳其地六州为两镇,魏军遂乱,囚其帅贺德伦,以六州入于晋。蜀拔山南之秦凤。阶成宫大火。晋李存勖东下,大会兵于魏郊。

  丙子:梁之河北皆入于晋,赵光逢、郑珏为相,攻晋不利。蜀改元通正,拔山南之陇州。晋李存勖败梁军于故元城。吴封相徐温为齐国公,属之以金陵、丹阳、毗陵、宣城、新安、池阳六郡,镇金陵。

  丁丑:梁册两浙钱镠为天下兵马元帅。是年,刘岩以南海称帝#81,国曰汉,元曰乾亨。蜀改元天汉。诛降将刘知俊于炭市。晋李存勖拔梁之杨刘城。

  戊寅:梁之郓、濮陷于晋。蜀改元天光,建遇毒死,子衍立。晋李存勖拥太原、魏博、幽、沧、镇、定、邢、洛、麟胜、云朔十镇之师大阅于魏郊,败梁军于胡柳。

  己卯:梁张守进以兖入于晋。蜀改元乾德。晋逼梁之河南。是年,杨渭称帝淮南,国曰吴,元曰武义。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封东海王。

  庚辰:梁李琪为相。陈州妖寇乱。晋兵入寇。吴杨渭卒,弟溥立。晋存勖拔梁之同州。

  辛巳:梁改元龙德。惠王友能以陈叛。吴改元顺义。晋镇、定乱。契丹犯幽州。

  壬午:晋李存勖平镇、定,又败契丹于易水。

  癸未:河东晋王李存勖称帝魏州,是谓庄宗,国曰唐,元曰同光,是谓后唐。以豆芦革为相,郭崇韬枢密使,自魏由郓而南败梁将王彦章于中都,长驱入汴,杀 友贞于建国楼,降之为庶人。潞州军乱。淮南杨溥、两浙钱镠、山南李茂贞、湖南马殷请附。吴杨溥去帝号,称王。荆南高季兴、泉南王审知行梁年。

  甲申:唐自汴徙都洛阳,平上党。

  乙酉:唐帝存勖北巡魏郊。以枢密使郭崇韬同魏王继岌伐蜀,七旬平之,获其主王衍以归。至秦川驿,族杀之。以孟知祥镇成都。刻南高季兴请附。蜀改元咸康,国亡。汉改元白龙。泉南王审知为子延翰所杀,代立。

  丙戌:唐内命乱,皇后刘氏使人杀枢密使郭崇韬于蜀。魏军变,以镇帅李嗣源伐之。嗣源至,魏军又变,二军奉李嗣源入汴。唐帝存勖东征,至万胜乃复。内军 又变,杀存勖于绛霄殿。嗣源入洛称帝,是谓明宗,改元天成。诛宰相豆芦革、韦说,以郑珏、任园为相,安重诲为枢密使。魏王继岌自成都入至渭桥,杀之。刑南 逆命,泉南称附。泉南王延翰为弟延钧所杀,代立。

  丁亥:唐以冯道、崔协为相。卢台及浚仪军乱。淮南杨溥复称帝,改元乾贞。宰相徐温卒,养子知诰继事,于金陵称王。是年,北狄耶律德光称帝潢水,国曰契丹,元曰天显。

  戊子:唐以王建立为相。王都以定叛。高季兴以刑南入于吴。汉改元大有。

  己丑:唐以赵凤为相。安重诲专政。吴改元大和。

  庚寅:唐改元长兴。河中军乱。西川孟知祥、东川董璋连叛。

  辛卯:唐以李愚为相,罢安重诲枢密使#82,以赵延寿、范延光为枢密使。东、西二川相攻。

  壬辰:唐孟知祥平东川,获董璋,称表,封知祥为蜀王。吴王钱镠卒,子元瓘继。福州王延钧称帝,国曰闽,元曰光启。

  癸巳:唐以刘煦为相。潞王从珂出尹凤翔。石敬塘移镇太原。帝嗣源病,秦王从荣以河南府兵攻端门,不克,败死。明宗终,立宋王从厚,是谓闵帝。冯道、李愚为相,专政。朱弘昭、冯赟为枢密使。

  经世之酉二千二百六十六

  甲午:后唐闵帝从厚元年,改元应顺。以凤翔潞主从珂移镇太原。从珂自岐入,逐从厚,代立于洛宫,改元清泰。从厚出奔卫州,就杀之。是年,孟知祥以两川称帝成都,国曰蜀,元曰明德。知祥卒,子昶继。

  乙未:唐以韩昭胤为相,忻州戍军乱。吴改元天祚。闽改元永和。臣李仿弒其君延钧,立其子昶。

  丙申:唐以马裔孙为相,以太原石敬塘移镇汶阳。石敬塘自太原入,以北狄耶律德光称帝,入洛代唐命,改国为晋,元曰天福。以并州从事桑维翰、赵莹为相,冯道依旧相,输冀、代之北入于狄。从珂火死于玄武楼。刻南、两浙称附。闽王昶诛李仿,改元通文。

  丁酉:晋以李嵩为相。河阳张从宾、魏州范延光、滑州符彦饶、袁州卢文进不从命,悉平之。吴大将徐知诰代吴命于金陵,改国曰齐#83,易号为唐,元曰升元。复姓李氏,易名为升。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相。徙其君于丹徒,杀之。

  戊戌:晋徙都汴。魏州范延光顺命,封高平王,移镇汶阳。北狄耶律德光改元会同。

  己亥:闽乱,连重遇杀其君昶,立其叔父延羲,改元永隆。

  庚子:晋用和凝为相。李金全以安叛,命马安节以十郡之师平之。

  辛丑:晋帝石敬塘北过邺。安从进以襄叛#84,安重荣以镇叛#85。两浙钱元瓘卒#86,子弘佐继。

  壬寅:晋帝石敬塘终于邺,从子齐王重贵立。侍卫将军景延广专政,始贰于狄。汉刘岩卒,子玢继,改元光大。

  癸卯:晋杨光远以青叛,北狄入寇。汉乱,弟晟杀其君玢代立,改元应乾,再改元乾和。江南李升卒,子璟继,改元保大。宋齐丘、周京为相。平白云蛮于虔州。闽王延羲弟延政亦称帝建州,国曰殷,元曰天德。

  甲辰:晋改元开运。北狄入寇,至于魏博。封晋阳刘知远为太原王,刘颖为相。闽乱,大将朱文进杀其君延羲代立,以福州称附于晋。

  乙巳:北狄大入寇晋河朔,至于磁、相。封刘知远北平王,罢和凝、桑维翰相,以冯玉为相,李嵩知枢密院事。

  丙午:晋大将杜重威、李守贞及裨将张彦泽以军降狄于中渡,彦泽以兵五百人入汴,为狄清路,幽其君重贵于开封府。南唐平闽之建州,灭王延政。

  丁未:正月,契丹耶律德光入汴,灭晋,改国为辽。诛张彦泽,徙其君重贵于北荒,致之龙城。二月,北平王刘知远称帝晋阳,年用天福,是谓高祖。五月,契 丹溃于汴,耶律德光留相萧翰守汴,翰求后唐明宗子从益立之而去。六月,刘知远留子崇于太原,南入汴,代命,建国曰汉。用苏逢吉、苏禹珪为相,又以窦贞固、 李涛为相,杨赟、郭威为枢密使。相冯道、李嵩自乐城至。杜重威以魏州拒命。闽国分为三。荆南、两浙称附于汉。吴越钱弘佐卒,弟弘倧立。狄契丹耶律德光还至 乐城卒,兄之子兀欲代立,归国,废德光母,改元天禄。

  戊申:汉改元乾佑。帝知远终,子周王承佑继。罢李涛相,以杨赟为相。平邺,诛杜重威#87。李守贞以河中阻命,王景崇以凤翔叛,赵思绾以永兴抗命,郭威以枢密使西伐之。浙东乱,大将胡思进废其君弘倧,立其弟俶。

  己酉:汉之蒲、雍、岐三叛平。契丹寇河北。命郭威以枢密使北伐镇、邺。

  庚戌:汉夷宰相杨赟、侍卫将军史宏肇、三司使王章#88,赐澶州王殷、魏州郭威、王峻死。十二月,枢密使郭威以魏兵入,渡河,败内军于刘子陂,其主承 佑野死。郭威至汴,请宰相冯道迎其君之弟承珪于徐州。还至澶渊,军变,入汴。太后命威监国,降承珪为湘阴公,诛宰相苏逢吉及刘铢。

  辛亥:正月,监国郭威代汉命于汴,是谓太祖,改国曰周,元曰应顺。王峻、范质、冯道为相#90。湘阴公死于宋州。兖州慕容彦超不受命,荆南、两浙称 附#91。太原刘崇称帝河东,国曰汉,年用乾佑。江南唐平湖南#92,徙其属于金陵。北狄乱,契丹兀欲为其族述乾所杀#93,德光子述律平其乱代立,改元 应历,易名为璟#94。

  壬子:周平兖州。

  癸丑:周以皇后侄柴荣为皇太子#95,封晋王,尹开封府。流王峻于商州,王殷于登州,皆杀之。李谷、冯道为相。

  甲寅:周郑仁诲、王溥为相。改元显德。太祖威终,晋王荣绍位于汴宫。河东刘崇以契丹之师入寇,周主荣亲征,大破刘崇于高平,诛不用命者将校七十人,进攻太原,不克。泽、潞、汾、辽、忻、代、岚、石迎降。宰相冯道卒于□州。

  乙卯:周大伐江南及蜀。汉刘崇卒,子承钧继。

  丙辰:周广汴之外城。南伐,取唐之滁、和,败其君于涡口。汉刘承钧改元天会。

  丁巳:周李谷罢相,王朴为枢密使,伐江南有功。唐改元交泰,军败于紫金山#96,请以江北地求和于周。

  戊午:周受唐江北地。南海汉刘晟卒,子鋹继,改元大宝。唐请附于周,杀宰相宋齐丘及陈觉、李知古。

  己未:周北征契丹,至于瓦桥。宁雄瀛莫迎降。周帝荣有疾,乃复。荣妃符氏为皇后,子崇训为皇太子,封梁王。周魏仁溥、范质为相。赵匡胤进位检校太傅,充殿前都点检使。世宗荣终,皇太子崇训嗣位。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经世之戌二千二百六十七

  经世之亥二千二百六十八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1『以』原脱,据四库本补。

  #2『窦德玄』原作『窦隐玄』,据四库本改。

  #3『郝处俊』原作『张文瓘』,据四库本改。

  #4『薛仁贵征吐蕃不利』原脱,据四库本补。

  #5『裴炎』原作『裴琰』,据四库本改。

  #6『奉天宫』原作『奉天观』,据四库本改。

  #7『兵部尚书』原作『六部尚书』,据四库本改。

  #8『诬构』原作『诬构』,据四库本改。

  #9『房陵』原作『房陆』,据四库本改。

  #10『关东八王谋兴复,博州琅琊王冲及父越王贞先发,悉平之』原作『关寡人琅琊王冲及越王贞举兵以讨乱,不克』,据四库本改。

  #11『张光辅』原作『张公辅』,据四库本改。

  #12『格辅元』原作『格元辅』,据四库本乙正。下同。

  #13『周允元』原作『周元允』,据四库本乙正。

  #14『为特进』原作『罢特进』,据四库本改。

  #15『吉顼』原作『吉瑱』,据四库本改。

  #16『改元』原作『而还』,据四库本改。

  #17『崔玄炜』原作『崔玄晖』,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18『徙』原作『彼』,据四库本改。

  #19『武三思」原作『武王思』,据四库本改。

  #20『上阳官』原作『上杨宫』,据四库本改。

  #21『附武后』原作『拊武台』,据四库本改。

  #22『上官婉儿』原作『上官苑儿』,据四库本改。

  #23『崔湜』原作『崔寔』,据四库本改。

  #24『贾膺福』原作『贾应福』,据四库本改。

  #25『兖国公』原作『梵国公』,据四库本改。

  #26『李适之』原作『李通之』,据四库本改。

  #27『庚桑子』原作『耕桑子』,据四库本改。

  #28『恒山陷』原作『安录山陷』,据四库本改。

  #29『臧玠』原作『臧介』,据四库本改。

  #30『孝文皇帝』原作和『文孝皇帝』,据四库本乙正。下文同。

  #31『李希烈』原作『李义烈』,据四库本改。

  #32『河中』原作『河东』,据四库本改。

  #33『刘滋、崔造、齐映』原脱,据四库本补。

  #34『陈仙奇』三字原脱,据四库本补。『蔡州』原作『豫州』,据四库本改。

  #35『张延赏、柳浑、李泌为相。浑瑊』原脱,据四库本补。

  #36『章武皇帝』原作『彰武皇帝』,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37『李锜』原作『李奇』,据四库本改。

  #38『江王印』通行作『江王昂』。四库本作『江王邙』,误。

  #39『史宪诚』原作『史献诚』,据四库本改。

  #40『鱼志弘』原作『虞志弘』,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1『颖王缠』原作『颖王炎』,据四库本改。『皇太子』疑作『皇太弟』。

  #42『章陵』原作『竟陵』,据四库本改。

  #43『蒋伸』原作『蒋申』,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4『随』原作『隋』,据四库本改。

  #45『冤』原作『兖』,据四库本改。

  #46『朱玫』原作『朱政』,据四库本改。

  #47『梁田』原作『良田』,据四库本改。

  #48『舂磨』原作『春磨』,据四库本改。

  #49『二帅』原作『二师』,据四库本改。

  #50『申丛』原作『由丛』,据四库本改。

  #51『天威军使』原作『天威兵破』,据四库本改。

  #52『杨守亮』原脱『杨』字,据四库本补。

  #53『左军中尉』原作『在军中尉』,据四库本改。

  #54『湖南』原作『湖湘』,据四库本改。

  #55『用』原作『其』,据四库本改。

  #56『两京尹』原作『两京军』,据四库本改。

  #57『马殷』原作『马商』,据四库本改。

  #58『朱瑄』原作『朱军』,据四库本改。

  #59『于安塞』原作『子安寒』,据四库本改。

  #60『氏叔琮』原作『民叔琮』,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61『归于汴』原作『归下汴』,据四库本改。

  #62『董彦』疑作『董彦弼』。

  #63『汴将孔勋乘虚陷』原脱,据四库本补。

  #64『寇』原作『复』,据四库本改。

  #65『陈班』原作『陈庄』,据四库本改。

  #66『天佑』原作『天祚』,据四库本改。

  #67『邠兵』原作『颁兵』,据四库本改。

  #68『洛宫』原作『别宫』,据四库本改。

  #69『王建武』原作『王建玄』,据四库本改。

  #70『随』原作『据』,据四库本改。

  #71『丰德库使应顼』原作『澧德库使殷顼』,据四库本改。『尚食使』原脱『尚食』二字,据四库本补。『张廷范』:原作『张廷弘』,据四库本改。

  #72『会』原作『攻』,据四库本改。

  #73『济阴王』原脱『阴』字,据四库本补。

  #74『河东』原作『河裹』,据四库本改。

  #75『马殷』原作『马商』,据四库本改。

  #76『武成』原作『武康』,据四库本改。

  #77『李克宁』原作『李克孳』,据四库本改。『败梁军于潞之三垂岗』原脱,据四库本补。

  #78『大将徐温自金陵入』原脱,据四库本补。

  #79『杜晓』原作『杜挠』,据四库本改。

  #80『弟岩』原作『弟涉』,据四库本改。

  #81『刘岩』原作『刘涉』,据四库本改。

  #82『枢密使』原脱『使』字,据四库本补。

  #83『齐』原作『济』,据四库本改。

  #84『安从进以襄叛』原脱,据四库本补。

  #85『以镇叛』原作『以镇洛』,据四库本改。

  #86『钱元瓘』原作『钱镠』,据四库本改。

  #87『诛杜重威』原作『攻杜重威』,据四库本改。

  #88『史宏肇』原脱『宏』字,据四库本补。

  #89『其主』原作『其王』据四库本补。

  #90『范质』原脱,据四库本补。

  #91『受命,荆南、两浙称』原脱,据四库本补。

  #92『江南唐平湖】原脱,据四库本补。

  #93『兀欲』原作『瓦欲』,据四库本改。

  #94『璟』原作『明』,据四库本改。

  #95『侄柴荣』原作『弟柴荣』,据四库本改。

  #96『败于紫金山』原作『攻于紫金山』,据四库本改。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道教之音整理 邵雍

2016-05-31 15:10:35

|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

皇极经世卷第六三川邵尧夫撰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以运经世之十#1  观物篇之三十四

  经元之甲一

  经会之午七

  经运之壬一百八十九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甲子:唐弘孝皇帝十五年。杀西台侍中上官仪,又杀庶人忠于流所。窦德玄为左相#2,刘祥道为右相。

  乙丑:帝同皇后巡东海,封泰山。陆敦信为右相。

  丙寅:帝同皇后至自泰山,改元乾封。刘仁轨为右相。

  丁卯:禁工商乘马。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瑾并同东西台三品。

  戊辰:李绩平高丽,执其王。祀明堂,改元总章。

  己巳:帝同皇后幸九成宫。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3。李绩卒。

  庚午:改元咸亨。薛仁贵征吐蕃不利#4。

  辛未:帝同皇后幸东都及许昌,皇太子监国。阎立本为中书令。

  壬申: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癸酉:帝及皇后幸九成宫。

  甲戌:皇后称天后,帝为天皇,改元上元。帝同皇后幸东都。帝有疾。

  乙亥:皇太子弘卒,以雍王贤为皇太子。

  丙子:帝及皇后自东都还,改元仪凤。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刘仁轨为中书令。

  丁丑

  戊寅:改来年为通乾。

  己卯:甘露降,改元调露。帝同皇后幸东都。裴行俭大伐突厥。

  庚辰:废皇太子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帝同皇后幸汝州及嵩山。裴炎、崔知温、王德贞并同中书门下三品#5改元水隆。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辛巳:裴行俭平突厥,虏其王伏念。改元开耀。裴炎进侍中,崔知温、薛元超进中书令。

  壬午:改元永淳。帝及皇后幸东都,起奉天宫于嵩之阳#6。刘景先、郭待举、郭正一、岑长倩、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未:改元弘道。帝崩于东都,皇太子哲嗣位,是谓昭孝皇帝。天后称制。刘仁轨进尚书左仆射,岑长倩进兵部尚书#7,魏玄同进黄门侍郎,刘齐贤进侍中,裴炎进中书令。

  甲申:改元嗣圣。皇后废帝为庐陵王,迁之均。立豫王旦,改元文明。侍中裴炎进爵为侯,王德真进侍中,刘祎之、武承嗣进中书平章事。葬高宗于乾陵。再改元光宅。徐敬业以扬州举兵南攻润州,平之。杀宰相裴炎。又改来年为垂拱。来俊臣、周兴大行诬构#8,谓之罗识。

  乙酉:武后徙帝居房陵#9,改中书为凤阁鸾台。

  丙戌:苏良嗣为文昌左相,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丁亥:武后赐宰相刘祎之死。张公辅为凤阁侍郎。

  戊子:武后称圣母,关东八王谋兴复,博州琅琊王冲及父越王贞先发,悉平之#10。大夷王室。

  己丑:武后改元永昌,称圣皇。大杀王族,又杀纳言魏玄同及内史张光辅#11。引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为相。

  庚寅:武后改元载初。以建子月为岁首,祀明堂。以墨为名,以诏为,制。大杀王族。改国为周,元曰天授,称皇帝,降豫王旦为皇嗣。立武氏七庙,封武氏三人为王。引傅游艺为相。改鱼为龟。

  辛卯:武后祀明堂。格辅元、乐思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2,欧阳通为纳言。杀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及纳言欧阳通,用狄仁杰为相。

  壬辰:武后祀明堂,改元如意。再改元长寿。杨执柔、崔元琮、李昭德、姚铸、李元素为相,狄仁杰下狱。

  癸巳:武后祀明堂,称金轮皇帝。引豆卢钦望、韦巨源、陆元方为相,娄师德亦相。

  经世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载。引苏味道、王孝杰、杨再思、杜景俭、李元素、周允元相继为相#13。

  乙未:武后改元证圣。明堂火,称天册。再改元天册万岁。

  丙申:武后封中岳,改元万岁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万岁通天。契丹李尽忠以孙万荣叛,陷营冀,命二十八将讨之,不利。引王方庆、李道广为相。

  丁酉: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娄师德为相。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改元神功。狄仁杰、杜景俭复相。诛司业少卿来俊臣,遂及内史李昭德。

  戊戌:武后祀明堂,改元圣历。召帝于房陵,返政。突厥执武延秀及行人阎知微以破妫、檀,寇赵定。姚元崇、李峤为相。

  己亥: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为相王。引魏元忠、吉顼为相,又引王及善、豆卢钦望为左右相。

  庚子:武后幸汝阳,建三阳宫于嵩山之阳。改元久视,复旧正朔。张锡、韦安石为相,武三思为特进#14,相吉顼配流岭表#15,内史狄仁杰卒。

  辛丑: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阳宫,又改元长安#16。李怀远、顾琮、李迥为相。

  壬寅:武后祀南郊。

  癸卯:武后幸东都,朱敬则为相。

  甲辰:张柬之同平章事,韦安石纳言,李蟜内史。

  乙巳:武后改元神龙。张柬之、崔玄炜、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平张易之及昌宗之乱#17,徙武后于上阳宫#18 ,除周号。以相王旦为安国王,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赏定乱功也。韦氏复正皇后位,武三思进位司空相#19。武后崩于东都之上阳宫#20。祝钦明、唐休璟为相。

  丙午:帝还长安。附武后于乾陵#21。以宫人上官婉儿为昭容#22。武三思居中用事。封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炜、彭恕己、敬晖五人为王,复贬为州司 马,杀之于流所。进魏元忠、李峤为中书令,李怀远同中书平章事。册卫王重俊为皇太子,开长宁、安乐二公主府,大行斜封墨制。于惟谦为相,苏环进侍中。

  丁未:李多祚以羽林兵讨武三思,又讨皇后韦氏,不克,败死。太子重俊出奔野死。宗楚客、萧至忠为相。改元景龙。

  戊申:安乐公主假皇后车服出游。张仁亶为相。

  己酉:作宫市,韦嗣立、崔提为相#23。

  庚戌:杀谏臣燕钦融于殿庭。皇后韦氏及安乐公主行弒于内寝,立温王重茂为嗣,改元唐隆。以裴谈、张锡、张嘉福、岑羲为相。临淄王隆基以刘幽求、薛崇 简、锺绍京、麻嗣宗兵入诛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均及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上官昭容。葬中宗于定陵。临淄王隆基称平 王,降重茂嗣,尊父相王旦为帝,是谓兴孝皇帝。既践位,以锺绍京、刘幽求、薛崇简、崔日用为相,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改元景云。进废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为 庶人。姚元之为相。

  辛亥:皇太子隆基监国,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陆象先、魏知古为相,刘幽求进侍中相。

  壬子:祀南郊,改元太极。祀北郊,改元延和。帝传位于皇太子隆基,是谓明孝皇帝。既践位,改元先天。黜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

  癸丑:太平公主、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常元楷、薛稷、贾膺福、李慈、李钦、李猷、崔湜、卢藏用、傅孝忠、僧惠范作逆#24,伏诛。进姜皎、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官,复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令知政事,讲武于骊山。改元开元。用卢怀慎、姚崇为相,改中书为紫微。

  甲寅

  乙卯:册郢王嗣谦为皇太子。

  丙辰:太上皇崩,葬睿宗于乔陵。源乾曜、苏颋为相,姚崇让宋璟为相。

  丁巳:幸洛阳。嫔永乐公主于契丹。

  戊午:至自东都。

  己未

  庚申:张嘉贞为相。

  辛酉:相姚崇卒。

  壬戌:幸东都。

  癸亥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五十九

  甲子:唐明孝皇帝十三年。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幸东都,宋璟守长安。

  乙丑:封泰山,用源乾曜、张说为左右相。

  丙寅:李元弦、杜暹为相。还东都。

  丁卯:至自东都。

  戊辰:萧嵩为相。

  己巳:张说、宋璟为左右相。谒乔、定、献、昭、乾五陵。裴光庭为相。

  庚午:北讨契丹。

  辛未:幸东都。

  壬申:至自东都,宋璟兔相。

  癸酉:韩休、张九龄、裴耀卿为相。

  甲戌:幸东都,李林甫为相。

  乙亥

  丙子:至自东都。牛仙客为相。是年,太真杨氏入宫,李林甫用事。

  丁丑:废皇太子瑛为庶人,罢张九龄相,仍黜之。相宋璟卒。监察御史周子谅言牛仙客事,杀死于朝。

  戊寅:册忠王玙为皇太子。相李林甫领陇右、河西节度,牛仙客领河东节度。

  己卯:平突厥,获其王。追封孔宣父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25,余哲并为侯。

  庚辰

  辛巳:命安禄山为平卢军节度使。

  壬午:改元天宝。李适之为相#26。开庄、文、列、庚桑子四学#27。裴耀卿进尚书右仆射。

  癸未

  甲申:改元为载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作太真妃杨氏养子。

  乙酉: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契丹杀公主叛。

  丙戌:陈希烈为左相,右相李林甫大行诬构,首陷韦坚。

  丁亥:改温泉为华清宫。

  戊子:以宦人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关总中外。赐安禄山铁券。幸华清宫。

  己丑:幸华清官。

  庚寅:幸华清宫。权归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鸿胪卿杨铦、宰相杨国忠五家。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

  辛卯:幸华清宫。安禄山入朝,乞兼河东。讨云南不利。

  壬辰:幸华清宫。李林甫卒,杨国忠为右相。

  癸巳:幸华清宫。杨国忠大行诬构。进封哥舒翰西平郡王。

  经世之卯二千二百六十

  甲午:唐明孝皇帝四十三年。受朝于华清宫。韦见素为相。始以诗赋取士。杨国忠进位守司空。

  乙未:安禄山以范阳叛,兵陷东都。皇太子玙为元帅,监国。高仙芝、封常清军败,以哥舒翰将兵二十万守潼关。

  丙申:潼关不守,帝西幸蜀,至马鬼,兵乱,杀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氏。禄山陷长安,称帝东都,国曰燕,元曰圣武。皇太子西至灵武,即皇帝位,是谓宣孝皇帝。改元至德。以广平王俶为元帅,裴冕为相,尊蜀中帝为太上皇,移军彭原。恒山陷#28,颜杲卿死于东都。

  丁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太原节度使李光弼兵入,逐安禄山将,大败之于香积,遂复两京。帝还长安,太上皇至自成都。封广平王俶为成王,苗晋卿代韦见素为左相。安禄山为子庆绪所杀,代立,退保相州,改元天成。

  戊戌:唐改元乾元。以成王俶为皇太子,李揆、王玙为相。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军溃。禄山将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魏州。

  己亥:唐改元顺天。李岘、吕诬、第五琦为相。史思明复陷东都。

  庚子:唐改元上元。宦人李辅国逼太上皇入西宫。刘展以扬州叛。

  辛丑:太上皇崩于西宫,帝亦不豫,皇太子俶监国,苗晋卿行冢宰。史思明为子朝义所杀,代立,保东都。

  壬寅:改元宝应。皇后张氏谋立越王系,内臣李辅国、程元振幽皇后张氏于别殿,杀之。帝崩,皇太子俶践位,是谓孝武皇帝。以雍王适为元帅,元载为相,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居中用事。复东都及河朔。史朝义走幽州,幽人杀之以献。

  癸卯:吐蕃犯长安,别立武王宏。帝出居陕。郭子仪收京城,帝还长安,放武王宏于华州。葬玄宗于泰陵,葬肃宗于建陵。改元广德。仆固怀恩以汾州叛。罢苗晋卿、裴遵度相,以李岘为相。

  甲辰:以雍王为皇太子。吐蕃寇邠及奉天。王缙、杜鸿渐代刘晏、李岘为相。

  乙巳:改元永泰。吐蕃大掠畿甸,帝御六军屯于苑,命九节度以本军讨贼。吐蕃又会回纥寇奉天,仆固怀恩启之也。郭子仪复以回纥随白元光讨吐蕃于灵武。崔旰以西川乱。

  丙午:改元大历。周智光以华叛。

  丁未:吐蕃大寇灵武。郭子仪镇泾阳。

  戊申:吐蕃再寇灵武。

  己酉:裴冕为相。

  庚戌:臧玠以潭州叛#29。

  辛亥

  壬子:回纥掠京城。朱沘节度幽州。

  癸丑:郭子仪大败吐蕃于灵武。

  甲寅

  乙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擅取洺、卫、磁、相四州。河阳及陕州军乱。

  丙辰:淄青李正己擅取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兖、郓,请命封陇西王。李宝臣封陇西王,李忠臣封西平王,段秀实封张掖王。崔宁破吐蕃。河阳军乱。

  丁巳:诛宰相元载,并夷其族。贬相王缙括州刺史。杨绾、常兖为相。

  戊午:回纥寇太原。吐蕃寇灵武。

  己未:汴州军乱,皇太子适监国。帝崩,皇太子适践位,是谓孝文皇帝#30。葬代宗于元陵。贬相常衮,以崔佑甫为相,郭子仪为尚父。

  庚申:改元建中。朱泚领四镇节度使。刘文喜以泾乱。册宣王诵为皇太子,杨炎为相。刘晏贬忠州,寻赐死。

  辛酉:卢杞为相。贬相杨炎崖州司马。尚父郭子仪卒。淄青李正己卒,其子纳自立。梁崇义反,淮西帅李希烈讨斩之#31。田悦围邢州,马燧救之,田悦败走。

  壬戌

  癸亥: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东都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兵马使刘德信及李希烈战于扈涧,败绩。命泾州姚令言以本军救东都。兵至,作乱,入 长安,立朱泚为帝于含元殿。浑瑊奉帝出居奉天。朱泚兵顿乾陵。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以本军救奉天,朱泚退保京城。李怀光以本军叛。李希烈陷襄阳、许郑及汴州, 哥舒曜走洛阳。贬宰相卢杞新州司马。

  经世之辰二千二百六十一

  甲子:唐孝文皇帝五年,在奉天,改元兴元。王武俊格命,李怀光走河中#32,帝移军梁州。浑瑊及吐蕃败朱泚于武功,李晟收京师。泾原兵马使田希鉴杀冯 河清以泾州叛。李抱真、王武俊败朱滔于泾城。淄青李纳亦归款,田希鉴杀姚令言以泾州降。李晨平泾乱,杀朱泚。李希烈将李澄以滑州格命,刘洽、曲环败李希烈 于陈州。卢翰为相。

  乙丑:改元贞元。李希烈陷南阳,浑瑊平李怀光于河中。

  丙寅:刘滋、崔造、齐映、李勉相继为相#33。陈仙奇杀李希烈以蔡州降,以陈仙奇为蔡州刺史#34。吴少诚又杀陈仙奇以蔡州请命,以吴少诚为蔡州刺史。吐蕃寇泾陇。

  丁卯:张延赏、柳浑、李泌为相。浑瑊会吐蕃于平谅#35,吐蕃窃兵发于会,浑瑊逃归,马燧请之谬也。

  戊辰:福建军乱,邠宁亦军乱。李晟、马燧、李泌连相国,征夏县处士阳城为谏议大夫。

  己巳:董晋、窦参为相。韦皋破吐蕃于隽州。

  庚午:吐蕃陷北庭。

  辛未

  壬申:襄州军乱。赵憬、陆贽为相,贬相窦参郴州别驾。吐蕃入寇。

  癸酉:贾耽、卢迈为相。宣武军乱。

  甲戌:南诏异牟破吐蕃于神川,韦皋破吐蕃于峨和。元谊以田绪叛于洺,黄少卿以邢叛。

  乙亥

  丙子:崔损、赵宗儒为相。

  丁丑:韦皋破吐蕃于隽州。

  戊寅:郑余庆为相。栗锽杀刺史以明州叛。

  己卯汴州军乱,吴少诚以陈、蔡叛,伐淮西不利。

  庚辰:伐蔡不利,又伐,又不利。徐州军乱。贬相郑余庆郴州司马,齐抗为相。蔡州吴少诚顺命。

  辛巳:韦皋大破吐蕃于雅州。封皋南康郡王。

  壬午

  癸未:高郢为相。吐蕃请和。

  甲申:吐蕃、南诏、日本修贡。

  乙酉:正月,帝崩,皇太子诵践位。王叔文、王伍用事,韦执谊、贾耽、郑珣瑜、高郢、杜佑为相。罢宫市物。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削民故也。册广陵王纯 为皇太子,罢郑珣瑜、高郢相,以杜黄裳、袁滋为相。帝不豫,八月,授位于太子,徙居兴庆宫。皇太子纯践位,是谓章武皇帝#36。葬德宗于崇陵。贬王伾开州 司马,王叔文渝州司马,韦执谊崖州司户。以郑余庆、郑絪为相。

  丙戌:改元元和。太上皇崩于兴庆宫。杜佑行冢宰事。葬顺宗于丰陵。王士真为相。刘辟以西川叛,高崇文平之。诛王叔文于贬所。

  丁亥:武元衡、李吉甫为相。李锜以润州叛#37,平之。

  戊子:裴垍为相。

  己丑:册邓王宁为皇太子。王承宗以镇叛。蔡州吴少诚卒,弟少阳继事。

  庚寅:用权德舆为相。

  辛卯:罢李藩相,用李吉甫、李绛为相。皇太子宁卒。

  壬辰:册遂王恒为皇太子。魏博军乱。

  癸巳:振武军乱。

  经世之巳二千二百六十二

  甲午:唐章武皇帝九年。蔡州吴少阳卒,子元济继事,以淮西逆命。

  乙未:伐淮西盗。杀宰相武元衡,以裴度为相。会兵伐王承宗于镇。淄青李师道以嵩僧叛,会兵伐淄青。

  丙申:太伐淮西及镇。李逢吉、王涯为相。黄洞蛮屠岩州。宿州军乱。

  丁酉:崔群、李廓为相。裴度大伐淮西,将李愬入蔡,获吴元济以献。淮西平,裴度复相。

  戊戌:镇州王承宗、淄青李师道顺命。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为相。

  己亥:刘悟杀李师道,以淄青十二州降。令狐楚为相。沂及安南军乱。以方士柳泌为台州刺史。帝饵金石有疾。

  庚子:帝崩,皇太子恒践位,是谓文思皇帝。段文昌、崔植为相,贬皇甫镈崖州司户。安南平。葬宪宗于景陵。镇王承宗卒,弟承元继事。

  辛丑:改元长庆。杜元颖、王播为相。刘总弃幽州,以张弘靖代之。幽州军乱,逐张弘靖,立朱克融为留后。镇州军乱,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为留

  后。瀛州军乱,幽军拔瀛州。镇军围深州。相州军乱。

  壬寅:册景王湛为皇太子。幽州朱克融陷沧州,会镇州王廷凑兵攻深州。王智兴逐崔群,以徐州乱。元积、裴度、李逢吉为相。李V鹄钤福以汴州乱。镇军救饶阳及博野。王国清以浙西叛。德州军乱。

  癸卯:牛僧孺为相。

  甲辰:帝崩,皇太子湛践位,是谓昭愍皇帝。贬侍郎李绅端州司马。李逢吉、牛僧孺为相,又以李程、窦易直为相。葬穆宗于光陵。

  乙巳:改元宝历。牛僧孺免相。

  丙午:裴度复相,内命乱,中人弒帝于饮所。群臣诛贼,立江王昂#38,是谓昭献皇帝。以韦处厚为相。幽州军乱,杀其帅朱克融。

  丁未:改元大和。贬相李逢吉。葬敬宗于庄陵。

  戊申:镇州王廷凑逆命。安南军乱。路随为相。

  己酉: 魏博军乱,杀节度使史宪诚#39,立何进滔为留后。李宗闵为相。南诏蛮陷成都。

  庚戌: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温造平之。牛僧孺、宋申锡为相。

  辛亥:幽州军乱。贬相宋申锡开州司马,内臣王守澄诬故也。

  壬子

  癸丑:李德裕、王涯为相,罢李宗闵相。册鲁王永为皇太子。

  甲寅:幽州军乱。复李宗闵相。

  乙卯:郑注、李训用事,贬李德裕袁州长史。罢李宗闵相,贬为潮州司户。用李训、贾餗、李固言、舒元舆为相。出郑注为凤翔尹。李训诛宦氏不克,走南山。 中尉仇士良屠宰相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及王播、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十余家。监军张仲清屠郑注于凤翔。李训野死。引郑覃、李石为相,中尉仇士 良、鱼志弘并为大将军#40。遣内养驰四方,交杀州县官吏。

  丙辰:改元开成。李固言为相。

  丁巳:陈夷行为相。河阳军乱。

  戊午:盗伤宰相李石于亲仁里。杨嗣复、李珏为相。易定军乱。皇太子有罪,卒于少阳院。

  己未:崔郸为相。册陈王成美为皇太子,监国。

  庚申:帝有疾。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册颖王瀍为皇太子#41,废皇太子成美复为陈王。帝崩,皇太子瀍立,是谓昭肃皇帝。杨嗣复行冢宰,杀陈王成美、安王溶于邸。二中尉封国公。崔郸、崔珙、陈夷行为相。葬文宗于章陵#42。杨嗣复、李珏罢相,李德裕复相。

  辛酉:改元会昌。用李绅为相,贬相杨嗣复、李珏为州司马。幽州军乱。

  壬戌:李德裕专政。

  癸亥:刘积以泽、潞叛。

  经世之午二千二百六十三

  甲子:唐昭肃皇帝叫年。太原军乱,邢、洛、磁三州叛,泽、潞二州平。杜琮、崔铉为相,贬相崔珙为州司马。

  乙丑:罢崔铉、杜琮相,李回、崔元式、郑肃为相。大除象教。

  丙寅:帝饵金石有疾,命光王怡为皇太叔。驯帝崩,太叔怡立,是谓献文皇帝。用白敏中、卢商、韦琮相。葬武宗于端陵。

  丁卯:改元大中。贬相李德裕潮州司马。

  戊辰:周墀、马植、崔龟从为相。

  己巳:丁丑:罢周墀、马植相,再贬李德裕崖州司户,崔铉、魏扶为相。幽州军乱。

  庚午:魏扶罢相,令狐绹为相。

  辛未:魏谟为相。

  壬申:裴休为相。

  癸酉:郑朗为相。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魏谟出尹成都。崔慎由、萧邺为相。

  戊寅:刘瑑、夏侯孜为相。宣、洪寇乱。

  己卯:蒋伸为相#43。册郓王温为皇太子。帝崩,皇太子温践位,是谓恭惠皇帝。令狐绹行冢宰。

  庚辰:葬宣宗于贞陵。令狐绹出尹河中,杜审权、杜悰为相。改元咸通。宣、洪寇乱。

  辛巳:相萧邺出尹太原,蒋伸罢相。林邑蛮入寇。

  壬午:徐州军乱。林邑蛮陷交址及安南都护。

  癸未:杨收、曹确、高璩为相。蛮陷安南州。

  甲申:杜审权出刺润州,萧置为相。蛮寇邕管。

  乙酉:徐商为相。高骈平林邑蛮,复安南都护。

  丙戌:夏侯孜出尹成都,路岩为相。

  丁亥:杨收观察浙西,于琮为相。

  戊子:湘潭戍军乱,立庞勋为帅归,陷徐、宿、涤、和、濠五州。贬杨收端州司马,移欢州,赐死。

  己丑:蒋伸罢相,刘瞻为相,徐商出尹江陵。命十八将伐徐,以康成训为军师,徐寇平。蛮复寇东西二川。

  庚寅:相曹确病免,韦保衡为相。大黜官吏。王铎为相。

  辛卯:相路岩出尹成都。

  壬辰:刘邺出刺幽州,于琮出刺襄州,赵隐为相。大行黜陟,命沙陀李国昌移镇云中,国昌以大同阻命。

  癸巳:征李国昌、萧仿为相。册普王俨为皇太子。韦保衡行冢宰。帝崩,皇太子俨践位,是谓恭定皇帝。两军中尉居中用事。黜冢宰韦保衡,仍赐死。复前贬官吏。

  经世之未二千二百六十四

  甲午:唐恭定皇帝元年。葬懿宗于简陵。崔彦昭、郑畋、卢携为相。改元乾符。蛮寇两川。

  乙未:浙西及曹濮寇乱。王铎复相。

  丙申:相萧仿病免。浙西寇平。曹濮、王仙芝陷江淮南北十五州,至江南乞符节于朝,不听。李蔚为相。

  丁酉:冤句寇黄巢陷沂、郓,南会王仙芝。将尚让于蔡之查牙山破随及江陵#44。沙陀李国昌寇朔州。

  戊戌:江陵寇平。黄巢扰淮北、淮南及江南、广南。李国昌陷奇岚。昭义军乱。郑从谠为相。李蔚出守东都。

  己亥:黄巢据岭表,乞符节于朝,不听。罢卢携、郑畋相。以崔沆、豆卢瑑为相。卢携复相。

  庚子:改元广明。郑从谠出尹太原。沙陀军败北。黄巢军北逾五岭,破湖、湘及江淮、扬州。高骈距之不利,发徐、冤、许军赴溵水以捍东都#45。溵水军溃,黄巢陷东都,西攻陕、号,潼关失守。罢卢携相,王徽、裴彻为相。黄巢陷长安,称帝,国曰齐,元曰金统。帝出南山。

  辛丑:帝移军兴元,萧遘为相,郑畋为都统,杨复光为监军,羽书飞天下。沙陀顺命请勤王。黄巢攻凤翔,帝移幸成都,改元中和,以韦昭度为相。河中王重荣 军屯沙苑,经原唐弘夫军屯渭北,易定王处存军屯渭桥,鄜延托跋思恭军屯武功,凤翔郑畋军屯盩厔,邠宁朱玫军屯兴平#46,刑襄王铎军至自行在,王徽都督潞 州。

  壬寅:帝在成都,黄巢保长安,其将朱温以同州降,锡名全忠。沙陀李克用自代北至,军屯梁田#47。

  癸卯:帝在成都,诸将合攻,大破巢军于渭南。巢走蓝关,遂收京城。以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朱全忠为宣武军节度使。巢军东走,图陈、蔡,蔡州秦宗权以城降贼,合巢兵攻陈州,以舂磨围陈三百日#48,陈刺坚守不陷。

  甲辰:帝在成都,以郑昌图为相。汴州朱全忠及关东诸侯镇帅兵会河东,李克用兵大破巢军于太康及西华,又北破之于中牟,又东灭之于冤句。巢寇平。朱全忠图李克用于汴之上元驿,不克。自此二帅交恶#49。朝廷封李克用陇西郡王,以和解之。

  乙巳帝至自成都,改元光启。秦宗权保逆陈、蔡,王镕专兵镇阳,李昌符抗兵凤翔,王重荣擅兵蒲、陕,诸葛爽拥兵孟、洛,孟方立控兵邢、洛,李克用阻兵 并、代,朱全忠渎兵汴、滑,时溥弄兵徐、泗,朱瑾穷兵齐、郓,王敬武握兵淄青,高骈玩兵淮南,刘汉宏恃兵浙东,王处存结兵易、定,李可举坚兵幽、蓟。中尉 田令孜取河中王重荣解州、盐池,不克,引邠宁师伐河中,重荣会太原师攻令孜。京师军乱,邠将朱玫败归邠州,神策军大掠都市。令孜以帝幸凤翔,封宣武节度朱 全忠为沛郡王。钱镠始受封为杭州刺史。

  丙午:帝在凤翔,河中王重荣条罪攻田令孜,令孜以帝移幸兴元。相萧遘、裴彻、郑昌图召邠军迎帝还都。朱玫军至自凤翔,令孜以帝移军,过散关。朱玫追帝 不及,至遵途,获皇子襄王煴。兴元节度石君涉合朱玫军破栈,以绝帝归路。帝至兴元,石君涉弃城走朱玫军,帝以孔纬、杜让能为相,出田令孜为剑南节度使。李 铤、杨守亮、杨守宗败朱玫军于凤翔。朱玫逼萧遘立襄王煴于凤翔,玫称大丞相,率百官还京,奉煴称帝,改元建贞。罢萧遘相,以郑昌图、裴彻为相,宣谕四方, 加诸镇官。常山、太原、宣武、河中不受命,王重荣、李克用败朱玫将王行瑜于凤翔,行瑜退,攻兴元,以邠军还长安,杀朱玫,大掠京城。裴彻、郑昌图以襄王煴 奔河中,王重荣杀襄王煴以献。蔡将孙儒陷郑及许、洛、怀、孟、陕、虢,荣将诸葛爽据河阳,李罕之据泽州,张宗奭据怀州,秦宗权称帝陈、蔡,王潮据福州。

  丁未:帝自兴元移军凤翔,以张浚为相。扬州军乱,牙将毕师铎囚帅高骈,召秦宗权之宣州观察,秦彦为扬州节度使。蔡兵攻汴,兖、郓之师败蔡军于边孝,蔡 将孙儒弃郑及许、洛、怀、孟、陕、虢。张宗奭取洛阳,李罕之取河阳,同附于全忠。张宗奭赐名全义。京师杨守立、李昌符争道,战于通衢,昌符败走陇州。河中 军乱,牙将常行儒杀其帅王重荣,立其弟重盈为留后。杨行密与蔡将孙儒争扬州,行密拔扬州。秦彦、毕师铎奔孙儒于高邮,复攻行密。行密求救于汴,汴军援行密 于淮口。束川顾彦朗、壁州王建攻成都。

  戊申:帝至自凤翔,改元文德。观军容使杨复恭专命,李鋋为相,册寿王杰为皇太弟。帝崩,皇太弟杰践位,是谓景文皇帝。韦昭度行冢宰。魏州军乱,杀帅乐 彦贞,小校罗宗弁为留后。张全义拔河阳,李罕之走泽州。蔡将孙儒拔扬州,杨行密走宣城。朱全忠攻徐州,蔡将赵諲以荆、襄降于汴。全忠败蔡人于龙坂。蔡将申 丛执秦宗权降于汴#50。淮西平,全忠兼领蔡州节度使。王建大寇剑南,韦昭度出尹成都。葬僖宗于靖陵。

  己酉:改元龙纪。以刘崇望为相,封朱全忠东平王。王建陷成都,称留后。太原李克用攻邢、洺。杭州钱镠拔宣城,获刘浩。

  庚戌:改元大顺。孟迁以邢入于太原。李克用攻云州,幽州援之,败李克用于蔚州。幽州李匡威、云州赫连铎会汴兵攻太原李克用。潞州军乱,杀李克恭降于 汴。克用将安建以邢、洛、磁三州降于全忠。宰相张浚帅京兆孙揆、华州韩建出阴地关,会汴将葛从周兵入潞州,太原兵攻潞州,幽、云兵攻雁门,太原将康君立入 潞州,克用败幽、云之兵于雁门。将李存信又败张浚、韩建兵于阴地,遂收晋、绛。朝廷复克用官,贬张浚连州刺史,崔昭纬、徐彦若为相。克用将李存孝以邢入于 汴。

  辛亥:命中尉杨复恭致政,复恭不受命,陈兵于昌化里。命天威军使李顺节讨之,不利。两军中尉刘景宣、西门重遂杀天威军使李顺节于银台门#51,顺节兵 散,大掠京城。复恭奔兴元。郑延昌为相。太原李克用攻邢州,责叛己也。宣武朱全忠攻魏州,责不助讨也。镇州援邢州,克用攻镇州,幽兵援镇州。汴兵攻宿州, 幽、镇兵攻定州,处存求援于太原。宣州杨行密灭孙儒,据有扬州。封行密为淮南王。

  壬子:改元景福。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同州王行约、泰州李茂庄兵陷兴元,杀杨守亮及杨复恭#52。左军中尉西门重遂杀天威军使贾德晟于京师#53,部下奔凤翔。太原李克用会易定兵败镇兵于尧山。

  癸丑:凤翔李茂贞举兵犯阙,败覃王兵于盩厔。帝诛中军西门重遂、李周□,贬相杜让能,岐兵乃止。进茂贞中书令,封秦王。以王行瑜为尚父,王搏为相。成 都王建与李茂贞争东川。幽军乱,逐其帅李匡威于镇,以其弟匡筹为留后。汴兵灭徐,兼领其镇。李克用败镇州王镕于平山,镕乞盟,遂许盟于还。

  甲寅:改元乾宁。崔胤为相。王搏出镇湖南#54。李茂贞拥山南十五州以抗王室。汴兵败兖、郑之师于东阿,朱瑄、朱瑾求救于太原。李克用拔邢州,获李存孝。拔云州,获赫连铎。拔幽州,获李匡筹。用幽人请#55,以匡筹将刘仁恭为留后。

  乙卯:河中王重盈卒,太原李克用请以王珂袭重盈封于朝,邠州王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请以王珙袭重盈封于朝。朝廷先许克用,陕州王珙、绛州王瑶以 兵攻珂于河中。王行瑜、李茂贞兵入长安,行废不克,杀宰相韦昭度及李溪,各以兵二千留京师而去。李克用渡河称讨,同州王行实弃郡奔京师,与两军中尉骆全 珍、刘景宣逼帝西幸。帝以李筠、李君实兵出次南山,都官毕从。命延王戒丕、丹王允从李克用西讨,封淮南,杨行密、弘农王亦从西讨。克用败邠军于梨园,帝还 京。邠州平,行瑜野死。封克用为晋王,克用还太原。崔昭纬罢相,徐彦若为相。董昌以浙东叛,称王,国曰罗平,元曰大圣。

  丙辰:岐兵犯长安,韩建逼帝幸华州,建进封中书令兼两京尹#56,陆扆、王搏、崔胤、孙偓为相。魏州罗弘信败太原之师于莘,以绝李克用兖、郓之援。克用攻魏,下十城。湖南军乱,立马殷为留后#57。钱镠平浙东,获董昌。授镠中书令。相王搏观察浙东,陆扆出刺硖州。

  丁巳:帝在华州。孙倔罢相,郑綮为相。册德王裕为皇太子,封韩建为昌黎王。郑萦病免,朱朴为相。韩建杀禁卫李筠,以散卫兵。罢八王兵柄,仍杀之。贬相 朱朴,杀帝侍卫马道殷、许岩士。帝封两浙钱镠吴王,俾救难王室。汴将庞师古拔郓州,朱瑄野死#58。汴将葛从周拔兖州,朱瑾奔淮南。兖、郓、曹、濮、齐、 棣、徐、宿、陈、蔡、许、郑、滑尽入于汴。全忠以八郡兵攻淮南,朱瑾以淮南兵败汴兵于清口,获将庞师古。又败汴军于渒河,走葛从周。杨行密遂据有江淮。幽 州刘仁恭败李克用于安塞#59。福州王潮卒,弟审知继事。

  戊午:帝在华州。以崔远为相,册何氏为皇后。帝还长安,改元光化,以华州为兴德府。韩建进封颖川王。汴将葛从周拔李克用之邢、洺、磁,氏叔琮拔赵匡凝之随、唐、邓#60。泽州李罕之拔克用之上党,归于汴#61。幽州刘守文拔汴之沧州。魏博罗弘信卒,子绍威称留后。

  己未:复陆扆相。蔡军以崔珙奔淮南。幽兵寇赵、魏,魏引汴兵破之。汴将氏叔琮攻太原,不利。陕州军乱,牙将杀其帅王珙,立李璠为留后。又杀之,降于汴。青州王师范将牛从毅以海州入于淮南。

  庚申:相崔胤诬杀宰相王搏、枢密使宋道弼、景务翛。朱全忠会魏军攻幽之沧、德州,李克用拔汴之邢州,又以三镇兵攻镇州,王镕乞和,乃还。汴将张存敬攻 幽之沧州,又拔祁州,又败定州王处直于沙河,进攻定州,处直以定州降于全忠。罢崔远相,以裴贽、裴枢为相,徐彦若观察青海。中尉两军刘季述、王仲先幽帝于 东内,令皇太子裕监国。相崔胤、张浚告难于全忠,全忠自定还汴护驾,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诛刘季述、王仲先#62。帝自幽所还政。

  辛酉:诛神策使李师度、徐彦回,窘帝故也。降皇太子裕为德王,改元天复。汴将张存敬由含山路拔李克用之河中及晋绛。朱全忠兼领河中节度,进封梁王。梁 军大举攻晋之太原,晋将孟迁以泽入于梁。梁将氏叔琮长驱出团柏,屯军洞过。葛从周以赵、魏兵入土门,陷承天。会天大雨,乃复。宰相崔胤受全忠命逼帝幸东 都,未及行,中尉韩全诲以李茂贞兵勒帝幸凤翔,罢崔胤相。崔胤至太原,促全忠西攻,全忠以四镇兵破华州,由京城西围凤翔。又破邠州,获李继徽,以绝其援。

  壬戌:帝在凤翔。封淮南杨行密吴王、两浙钱镠越王,俾救难王室,皆不至。李克用南攻朱全忠,自凤翔至河中,令将拔晋之汾州,进围太原,不利。全忠自河 中复至凤翔,墉州节度使李周彝以兵援凤翔,汴将孔勋乘虚陷鄜州#63,周彝以兵降全忠。邠宁、鄜坊又入于梁。凤翔李茂贞乃诛宦氏韩全诲以解全忠之围。

  癸亥:帝还长安。进朱全忠元帅,复崔胤相。全忠诛宦氏七百人。罢陆扆相,以裴枢、王搏为相。青州王师范拔梁之兖州,全忠东攻青州。成都王建寇李茂贞之 秦、陇#64,以修好于全忠。王师范会淮南兵败梁军于临淄,梁将杨师厚败青军于临胊,王师范以青州降。淮南杨行密攻鄂州,刻南成汭救鄂,澧朗军乘虚陷江 陵,赵匡凝乘虚陷刑州,成汭愤死。岐兵逼长安,梁军屯河中,全忠逼帝都洛阳,杀宰相崔胤、六军使郑仁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 王建义、左仆射张浚#65,缓迁故也。柳璨、崔远代相。

  经世之申二千二百六十五

  甲子:唐景文皇帝十六年,东徙至谷水,梁王朱全忠坑帝侍从二百人。至洛阳,改元天佑#66,以张汉瑜为相。杨崇本以邠兵寇关辅#67;全忠西攻,行弒于洛宫#68,立辉王祚,是谓哀帝。李克用以本部兵据太原。

  乙丑:梁王全忠逼帝授禅,杀宰相裴枢、崔远、陆扆及九王,用张文蔚、杨涉为相,尽黜朝廷官吏。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成都王建、襄阳赵匡凝同谋兴 复,梁将杨师厚败赵匡凝于江湄,进拔襄阳。匡凝将王建武以刻南兵众降#69,唐、邓、复、郢、随、襄、荆南又入于梁#70,匡凝奔淮南。朱全忠加九锡,总 百揆,天下元帅,进封魏王,不受,再逼授禅,杀枢密使蒋玄晖、丰德库使应顼、尚食使朱建武及宰相柳璨、太常卿张廷范、太常少卿裴磵、温变、知制诰张茂昭及 皇后何氏#71。淮南杨行密卒,子渥继事。太原李克用会契丹阿保机于云州#72,进兵河北。

  丙寅:魏州牙兵乱,朱全忠坑之。进围幽之沧州,幽人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会幽军攻上党。梁将丁会以泽潞降全忠,自长芦还大梁。

  丁卯:朱全忠代唐命于汴,改国曰梁,元曰开平。薛贻矩、韩建为相。降帝为济阴王#73,徙之曹。河东晋王李克用、淮南吴王杨渥、剑南蜀王王建、山南秦王李茂贞、两浙越王钱镠、荆南渤海王高季昌、湖南楚王马殷、泉南闽王王审知、广南南海王刘隐并行唐年。

  戊辰:梁攻河东#74,用于兢、张荣为相,杀济阴王于曹州。荆南高季昌、湖南马殷、两浙钱镠附于梁#75。是年,剑南王建称帝成都,国曰蜀,元曰武 成#76。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山南李茂贞、泉南王审知、南海刘隐行唐年。河东李克用卒,子存勖继,诛乱,命李克宁、李存颢败梁军于潞之三垂岗#77。 淮南杨渥为部将张颢所杀,代立。大将徐温自金陵入#78,诛颢,立渥弟渭,温专制。

  己巳:梁自汴徙都洛阳,郊祀天地。赵光逢、杜晓为相#79。张奉以沙州乱,刘知俊以同州叛。丹襄军乱。泉南王审知、南海刘隐附于梁。刘隐卒,弟岩立#80。河东李存勖、淮南杨渭、山南李茂贞行唐年。

  庚午:梁之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请附于晋。河东李存勖东下河北。

  辛未:梁改元乾佑,北攻镇、定,军败于柏乡。蜀改元永平。是年,李存勖将刘守光称帝幽州。

  壬申:梁北攻镇、定,屠枣强乃复。六月,郢王友珪行弒代立,改元凤历。杀博王友文于汴。冀王友谦以河中入于晋。许州军乱。晋王李存勖败燕军于龙冈,进围幽州。

  癸酉:梁六军杀友珪,立均王友贞于汴,复乾佑三年。晋李存勖平幽州,获刘守光及父仁恭以归。

  甲戌:梁将王殷以徐叛,附于吴。晋李存勖开霸府于太原。

  乙亥:梁改元贞明。邺王杨师厚卒,劳其地六州为两镇,魏军遂乱,囚其帅贺德伦,以六州入于晋。蜀拔山南之秦凤。阶成宫大火。晋李存勖东下,大会兵于魏郊。

  丙子:梁之河北皆入于晋,赵光逢、郑珏为相,攻晋不利。蜀改元通正,拔山南之陇州。晋李存勖败梁军于故元城。吴封相徐温为齐国公,属之以金陵、丹阳、毗陵、宣城、新安、池阳六郡,镇金陵。

  丁丑:梁册两浙钱镠为天下兵马元帅。是年,刘岩以南海称帝#81,国曰汉,元曰乾亨。蜀改元天汉。诛降将刘知俊于炭市。晋李存勖拔梁之杨刘城。

  戊寅:梁之郓、濮陷于晋。蜀改元天光,建遇毒死,子衍立。晋李存勖拥太原、魏博、幽、沧、镇、定、邢、洛、麟胜、云朔十镇之师大阅于魏郊,败梁军于胡柳。

  己卯:梁张守进以兖入于晋。蜀改元乾德。晋逼梁之河南。是年,杨渭称帝淮南,国曰吴,元曰武义。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封东海王。

  庚辰:梁李琪为相。陈州妖寇乱。晋兵入寇。吴杨渭卒,弟溥立。晋存勖拔梁之同州。

  辛巳:梁改元龙德。惠王友能以陈叛。吴改元顺义。晋镇、定乱。契丹犯幽州。

  壬午:晋李存勖平镇、定,又败契丹于易水。

  癸未:河东晋王李存勖称帝魏州,是谓庄宗,国曰唐,元曰同光,是谓后唐。以豆芦革为相,郭崇韬枢密使,自魏由郓而南败梁将王彦章于中都,长驱入汴,杀 友贞于建国楼,降之为庶人。潞州军乱。淮南杨溥、两浙钱镠、山南李茂贞、湖南马殷请附。吴杨溥去帝号,称王。荆南高季兴、泉南王审知行梁年。

  甲申:唐自汴徙都洛阳,平上党。

  乙酉:唐帝存勖北巡魏郊。以枢密使郭崇韬同魏王继岌伐蜀,七旬平之,获其主王衍以归。至秦川驿,族杀之。以孟知祥镇成都。刻南高季兴请附。蜀改元咸康,国亡。汉改元白龙。泉南王审知为子延翰所杀,代立。

  丙戌:唐内命乱,皇后刘氏使人杀枢密使郭崇韬于蜀。魏军变,以镇帅李嗣源伐之。嗣源至,魏军又变,二军奉李嗣源入汴。唐帝存勖东征,至万胜乃复。内军 又变,杀存勖于绛霄殿。嗣源入洛称帝,是谓明宗,改元天成。诛宰相豆芦革、韦说,以郑珏、任园为相,安重诲为枢密使。魏王继岌自成都入至渭桥,杀之。刑南 逆命,泉南称附。泉南王延翰为弟延钧所杀,代立。

  丁亥:唐以冯道、崔协为相。卢台及浚仪军乱。淮南杨溥复称帝,改元乾贞。宰相徐温卒,养子知诰继事,于金陵称王。是年,北狄耶律德光称帝潢水,国曰契丹,元曰天显。

  戊子:唐以王建立为相。王都以定叛。高季兴以刑南入于吴。汉改元大有。

  己丑:唐以赵凤为相。安重诲专政。吴改元大和。

  庚寅:唐改元长兴。河中军乱。西川孟知祥、东川董璋连叛。

  辛卯:唐以李愚为相,罢安重诲枢密使#82,以赵延寿、范延光为枢密使。东、西二川相攻。

  壬辰:唐孟知祥平东川,获董璋,称表,封知祥为蜀王。吴王钱镠卒,子元瓘继。福州王延钧称帝,国曰闽,元曰光启。

  癸巳:唐以刘煦为相。潞王从珂出尹凤翔。石敬塘移镇太原。帝嗣源病,秦王从荣以河南府兵攻端门,不克,败死。明宗终,立宋王从厚,是谓闵帝。冯道、李愚为相,专政。朱弘昭、冯赟为枢密使。

  经世之酉二千二百六十六

  甲午:后唐闵帝从厚元年,改元应顺。以凤翔潞主从珂移镇太原。从珂自岐入,逐从厚,代立于洛宫,改元清泰。从厚出奔卫州,就杀之。是年,孟知祥以两川称帝成都,国曰蜀,元曰明德。知祥卒,子昶继。

  乙未:唐以韩昭胤为相,忻州戍军乱。吴改元天祚。闽改元永和。臣李仿弒其君延钧,立其子昶。

  丙申:唐以马裔孙为相,以太原石敬塘移镇汶阳。石敬塘自太原入,以北狄耶律德光称帝,入洛代唐命,改国为晋,元曰天福。以并州从事桑维翰、赵莹为相,冯道依旧相,输冀、代之北入于狄。从珂火死于玄武楼。刻南、两浙称附。闽王昶诛李仿,改元通文。

  丁酉:晋以李嵩为相。河阳张从宾、魏州范延光、滑州符彦饶、袁州卢文进不从命,悉平之。吴大将徐知诰代吴命于金陵,改国曰齐#83,易号为唐,元曰升元。复姓李氏,易名为升。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相。徙其君于丹徒,杀之。

  戊戌:晋徙都汴。魏州范延光顺命,封高平王,移镇汶阳。北狄耶律德光改元会同。

  己亥:闽乱,连重遇杀其君昶,立其叔父延羲,改元永隆。

  庚子:晋用和凝为相。李金全以安叛,命马安节以十郡之师平之。

  辛丑:晋帝石敬塘北过邺。安从进以襄叛#84,安重荣以镇叛#85。两浙钱元瓘卒#86,子弘佐继。

  壬寅:晋帝石敬塘终于邺,从子齐王重贵立。侍卫将军景延广专政,始贰于狄。汉刘岩卒,子玢继,改元光大。

  癸卯:晋杨光远以青叛,北狄入寇。汉乱,弟晟杀其君玢代立,改元应乾,再改元乾和。江南李升卒,子璟继,改元保大。宋齐丘、周京为相。平白云蛮于虔州。闽王延羲弟延政亦称帝建州,国曰殷,元曰天德。

  甲辰:晋改元开运。北狄入寇,至于魏博。封晋阳刘知远为太原王,刘颖为相。闽乱,大将朱文进杀其君延羲代立,以福州称附于晋。

  乙巳:北狄大入寇晋河朔,至于磁、相。封刘知远北平王,罢和凝、桑维翰相,以冯玉为相,李嵩知枢密院事。

  丙午:晋大将杜重威、李守贞及裨将张彦泽以军降狄于中渡,彦泽以兵五百人入汴,为狄清路,幽其君重贵于开封府。南唐平闽之建州,灭王延政。

  丁未:正月,契丹耶律德光入汴,灭晋,改国为辽。诛张彦泽,徙其君重贵于北荒,致之龙城。二月,北平王刘知远称帝晋阳,年用天福,是谓高祖。五月,契 丹溃于汴,耶律德光留相萧翰守汴,翰求后唐明宗子从益立之而去。六月,刘知远留子崇于太原,南入汴,代命,建国曰汉。用苏逢吉、苏禹珪为相,又以窦贞固、 李涛为相,杨赟、郭威为枢密使。相冯道、李嵩自乐城至。杜重威以魏州拒命。闽国分为三。荆南、两浙称附于汉。吴越钱弘佐卒,弟弘倧立。狄契丹耶律德光还至 乐城卒,兄之子兀欲代立,归国,废德光母,改元天禄。

  戊申:汉改元乾佑。帝知远终,子周王承佑继。罢李涛相,以杨赟为相。平邺,诛杜重威#87。李守贞以河中阻命,王景崇以凤翔叛,赵思绾以永兴抗命,郭威以枢密使西伐之。浙东乱,大将胡思进废其君弘倧,立其弟俶。

  己酉:汉之蒲、雍、岐三叛平。契丹寇河北。命郭威以枢密使北伐镇、邺。

  庚戌:汉夷宰相杨赟、侍卫将军史宏肇、三司使王章#88,赐澶州王殷、魏州郭威、王峻死。十二月,枢密使郭威以魏兵入,渡河,败内军于刘子陂,其主承 佑野死。郭威至汴,请宰相冯道迎其君之弟承珪于徐州。还至澶渊,军变,入汴。太后命威监国,降承珪为湘阴公,诛宰相苏逢吉及刘铢。

  辛亥:正月,监国郭威代汉命于汴,是谓太祖,改国曰周,元曰应顺。王峻、范质、冯道为相#90。湘阴公死于宋州。兖州慕容彦超不受命,荆南、两浙称 附#91。太原刘崇称帝河东,国曰汉,年用乾佑。江南唐平湖南#92,徙其属于金陵。北狄乱,契丹兀欲为其族述乾所杀#93,德光子述律平其乱代立,改元 应历,易名为璟#94。

  壬子:周平兖州。

  癸丑:周以皇后侄柴荣为皇太子#95,封晋王,尹开封府。流王峻于商州,王殷于登州,皆杀之。李谷、冯道为相。

  甲寅:周郑仁诲、王溥为相。改元显德。太祖威终,晋王荣绍位于汴宫。河东刘崇以契丹之师入寇,周主荣亲征,大破刘崇于高平,诛不用命者将校七十人,进攻太原,不克。泽、潞、汾、辽、忻、代、岚、石迎降。宰相冯道卒于□州。

  乙卯:周大伐江南及蜀。汉刘崇卒,子承钧继。

  丙辰:周广汴之外城。南伐,取唐之滁、和,败其君于涡口。汉刘承钧改元天会。

  丁巳:周李谷罢相,王朴为枢密使,伐江南有功。唐改元交泰,军败于紫金山#96,请以江北地求和于周。

  戊午:周受唐江北地。南海汉刘晟卒,子鋹继,改元大宝。唐请附于周,杀宰相宋齐丘及陈觉、李知古。

  己未:周北征契丹,至于瓦桥。宁雄瀛莫迎降。周帝荣有疾,乃复。荣妃符氏为皇后,子崇训为皇太子,封梁王。周魏仁溥、范质为相。赵匡胤进位检校太傅,充殿前都点检使。世宗荣终,皇太子崇训嗣位。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经世之戌二千二百六十七

  经世之亥二千二百六十八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1『以』原脱,据四库本补。

  #2『窦德玄』原作『窦隐玄』,据四库本改。

  #3『郝处俊』原作『张文瓘』,据四库本改。

  #4『薛仁贵征吐蕃不利』原脱,据四库本补。

  #5『裴炎』原作『裴琰』,据四库本改。

  #6『奉天宫』原作『奉天观』,据四库本改。

  #7『兵部尚书』原作『六部尚书』,据四库本改。

  #8『诬构』原作『诬构』,据四库本改。

  #9『房陵』原作『房陆』,据四库本改。

  #10『关东八王谋兴复,博州琅琊王冲及父越王贞先发,悉平之』原作『关寡人琅琊王冲及越王贞举兵以讨乱,不克』,据四库本改。

  #11『张光辅』原作『张公辅』,据四库本改。

  #12『格辅元』原作『格元辅』,据四库本乙正。下同。

  #13『周允元』原作『周元允』,据四库本乙正。

  #14『为特进』原作『罢特进』,据四库本改。

  #15『吉顼』原作『吉瑱』,据四库本改。

  #16『改元』原作『而还』,据四库本改。

  #17『崔玄炜』原作『崔玄晖』,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18『徙』原作『彼』,据四库本改。

  #19『武三思」原作『武王思』,据四库本改。

  #20『上阳官』原作『上杨宫』,据四库本改。

  #21『附武后』原作『拊武台』,据四库本改。

  #22『上官婉儿』原作『上官苑儿』,据四库本改。

  #23『崔湜』原作『崔寔』,据四库本改。

  #24『贾膺福』原作『贾应福』,据四库本改。

  #25『兖国公』原作『梵国公』,据四库本改。

  #26『李适之』原作『李通之』,据四库本改。

  #27『庚桑子』原作『耕桑子』,据四库本改。

  #28『恒山陷』原作『安录山陷』,据四库本改。

  #29『臧玠』原作『臧介』,据四库本改。

  #30『孝文皇帝』原作和『文孝皇帝』,据四库本乙正。下文同。

  #31『李希烈』原作『李义烈』,据四库本改。

  #32『河中』原作『河东』,据四库本改。

  #33『刘滋、崔造、齐映』原脱,据四库本补。

  #34『陈仙奇』三字原脱,据四库本补。『蔡州』原作『豫州』,据四库本改。

  #35『张延赏、柳浑、李泌为相。浑瑊』原脱,据四库本补。

  #36『章武皇帝』原作『彰武皇帝』,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37『李锜』原作『李奇』,据四库本改。

  #38『江王印』通行作『江王昂』。四库本作『江王邙』,误。

  #39『史宪诚』原作『史献诚』,据四库本改。

  #40『鱼志弘』原作『虞志弘』,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1『颖王缠』原作『颖王炎』,据四库本改。『皇太子』疑作『皇太弟』。

  #42『章陵』原作『竟陵』,据四库本改。

  #43『蒋伸』原作『蒋申』,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4『随』原作『隋』,据四库本改。

  #45『冤』原作『兖』,据四库本改。

  #46『朱玫』原作『朱政』,据四库本改。

  #47『梁田』原作『良田』,据四库本改。

  #48『舂磨』原作『春磨』,据四库本改。

  #49『二帅』原作『二师』,据四库本改。

  #50『申丛』原作『由丛』,据四库本改。

  #51『天威军使』原作『天威兵破』,据四库本改。

  #52『杨守亮』原脱『杨』字,据四库本补。

  #53『左军中尉』原作『在军中尉』,据四库本改。

  #54『湖南』原作『湖湘』,据四库本改。

  #55『用』原作『其』,据四库本改。

  #56『两京尹』原作『两京军』,据四库本改。

  #57『马殷』原作『马商』,据四库本改。

  #58『朱瑄』原作『朱军』,据四库本改。

  #59『于安塞』原作『子安寒』,据四库本改。

  #60『氏叔琮』原作『民叔琮』,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61『归于汴』原作『归下汴』,据四库本改。

  #62『董彦』疑作『董彦弼』。

  #63『汴将孔勋乘虚陷』原脱,据四库本补。

  #64『寇』原作『复』,据四库本改。

  #65『陈班』原作『陈庄』,据四库本改。

  #66『天佑』原作『天祚』,据四库本改。

  #67『邠兵』原作『颁兵』,据四库本改。

  #68『洛宫』原作『别宫』,据四库本改。

  #69『王建武』原作『王建玄』,据四库本改。

  #70『随』原作『据』,据四库本改。

  #71『丰德库使应顼』原作『澧德库使殷顼』,据四库本改。『尚食使』原脱『尚食』二字,据四库本补。『张廷范』:原作『张廷弘』,据四库本改。

  #72『会』原作『攻』,据四库本改。

  #73『济阴王』原脱『阴』字,据四库本补。

  #74『河东』原作『河裹』,据四库本改。

  #75『马殷』原作『马商』,据四库本改。

  #76『武成』原作『武康』,据四库本改。

  #77『李克宁』原作『李克孳』,据四库本改。『败梁军于潞之三垂岗』原脱,据四库本补。

  #78『大将徐温自金陵入』原脱,据四库本补。

  #79『杜晓』原作『杜挠』,据四库本改。

  #80『弟岩』原作『弟涉』,据四库本改。

  #81『刘岩』原作『刘涉』,据四库本改。

  #82『枢密使』原脱『使』字,据四库本补。

  #83『齐』原作『济』,据四库本改。

  #84『安从进以襄叛』原脱,据四库本补。

  #85『以镇叛』原作『以镇洛』,据四库本改。

  #86『钱元瓘』原作『钱镠』,据四库本改。

  #87『诛杜重威』原作『攻杜重威』,据四库本改。

  #88『史宏肇』原脱『宏』字,据四库本补。

  #89『其主』原作『其王』据四库本补。

  #90『范质』原脱,据四库本补。

  #91『受命,荆南、两浙称』原脱,据四库本补。

  #92『江南唐平湖】原脱,据四库本补。

  #93『兀欲』原作『瓦欲』,据四库本改。

  #94『璟』原作『明』,据四库本改。

  #95『侄柴荣』原作『弟柴荣』,据四库本改。

  #96『败于紫金山』原作『攻于紫金山』,据四库本改。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