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 ● 卷之一(5)

道教之音整理 明·赵台鼎

2011-11-24 10:46:20

日中真灵乃太阳之精,在人则坎中之阳。两肾间一点明莹者名日中王,以子时建生。

古诗云:“圣人夺得造化意,手抟日月安炉里。微微腾倒天地精,攒簇阴阳走神鬼。”又曰:“若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又曰:“日月交合时,便是生身处。本来面目真,劝君勤照顾。”盖日月合璧,乃月晦夜交合也,内丹于此下手修合。

丹料之异名曰福体液,丹房之器皿曰庆元瓶。

玉清上境乃人之泥丸宫众妙门,投胎夺舍,皆自此出入。人之死亦由是出。

八梵九天:东方曰始青天、太青天,人之超度形神,使其超越始青之天,方至欲界、色界、无色界,方至四梵种民天,方至神霄九天、无上三天。各天动计数万里,信知其不可阶而升也。然有道之士,通达明了,不涉关津,不劳登陟。动一念顷,方直造圆顶之外矣。

《莹蟾语录》云:“精关、气关与神关,三关一凑。天簌、地籁及人籁,众籁俱澄。”“以先觉而觉后觉,反外观之观内观。”

《中和集•三关图说》炼精化气,初关(有为)。取坎填离,先要识天癸生时急釆之。

炼气化神(有无交入),乾坤阖辟,调和真息,周流六虚,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交合,然后一点落黄庭。

炼神还虚,上关(无为)。工夫到此,一字也用不着。

《篑中书•三关圆说》初关:六阳既纯,静之极也。一阳复生,静极而动也。静已极,将至于动;阳将生,未离乎阴。阴阳动静之间,乃先天之气也。

精藏于肾,肾居下,故曰初关。其功在于采取。盖肾间有动炁,乃天一之数,真阳所藏,而火木金土之先也。微妙无质,上交于心。一气迎之,两气氤氲,而交媾以结圣胎。然所以交媾者,意为之媒也。下学之功,有可言者,人之脊骨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两肾居之。男胎于母先生右肾,为藏精之所。肾属水,水生于天乙。夜半子时,六阴几尽,一阳将生,肾中动气,渐出于七节之中,每夜必至。当此末至之先,垂目闭口,调息微微,使丹田之气翕聚于上;然后点加存想,气穴之下,两肾之间,若有气从此出;久之屈身以心下垂,微纵而起者四五次;垂而复想,想而复垂;肾络连心,上动下应,气必至焉。此气上升,稍加人力,闭气于下,使心气迎之,与之交媾。如此行工,数日后微见气动,至月余,方见动而上升。惟此气难升,既升之际,此气略闭,则不劳而降矣。若一学即求其效,乃助长之害。不忘不助,乃其则与。行之久熟,则静极而阳气自生,不必如前之用力。先天无为之境,不俟言而得之。所谓时者,熟后亦不拘子时,人身自有子时也。《金笥宝录》“徐收而纵”一段说之甚悉。

中关:坎离交垢,大药生焉。运火养之,火乃阴阳之气也。乾为阳,阳者呼气而出也。坤为阴,阴者吸气而入也。呼吸互换之处,乃真息之根也。呼吸出入,升降其气,薰蒸四达,火之文者也;药结丹结,又用武火;下烹于炉,上升于鼎。炉,坤也。鼎,乾也。是为乾坤交媾,乾交坤决,坤之阴为夬。阴气决尽,则为纯阳矣。

  • 共6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脉望 ● 卷之二
    |

    脉望 ● 卷之一(5)

    道教之音整理 明·赵台鼎

    2011-11-24 10:46:20

    |
    脉望 ● 卷之一(5)
    |

    日中真灵乃太阳之精,在人则坎中之阳。两肾间一点明莹者名日中王,以子时建生。

    古诗云:“圣人夺得造化意,手抟日月安炉里。微微腾倒天地精,攒簇阴阳走神鬼。”又曰:“若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又曰:“日月交合时,便是生身处。本来面目真,劝君勤照顾。”盖日月合璧,乃月晦夜交合也,内丹于此下手修合。

    丹料之异名曰福体液,丹房之器皿曰庆元瓶。

    玉清上境乃人之泥丸宫众妙门,投胎夺舍,皆自此出入。人之死亦由是出。

    八梵九天:东方曰始青天、太青天,人之超度形神,使其超越始青之天,方至欲界、色界、无色界,方至四梵种民天,方至神霄九天、无上三天。各天动计数万里,信知其不可阶而升也。然有道之士,通达明了,不涉关津,不劳登陟。动一念顷,方直造圆顶之外矣。

    《莹蟾语录》云:“精关、气关与神关,三关一凑。天簌、地籁及人籁,众籁俱澄。”“以先觉而觉后觉,反外观之观内观。”

    《中和集•三关图说》炼精化气,初关(有为)。取坎填离,先要识天癸生时急釆之。

    炼气化神(有无交入),乾坤阖辟,调和真息,周流六虚,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交合,然后一点落黄庭。

    炼神还虚,上关(无为)。工夫到此,一字也用不着。

    《篑中书•三关圆说》初关:六阳既纯,静之极也。一阳复生,静极而动也。静已极,将至于动;阳将生,未离乎阴。阴阳动静之间,乃先天之气也。

    精藏于肾,肾居下,故曰初关。其功在于采取。盖肾间有动炁,乃天一之数,真阳所藏,而火木金土之先也。微妙无质,上交于心。一气迎之,两气氤氲,而交媾以结圣胎。然所以交媾者,意为之媒也。下学之功,有可言者,人之脊骨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两肾居之。男胎于母先生右肾,为藏精之所。肾属水,水生于天乙。夜半子时,六阴几尽,一阳将生,肾中动气,渐出于七节之中,每夜必至。当此末至之先,垂目闭口,调息微微,使丹田之气翕聚于上;然后点加存想,气穴之下,两肾之间,若有气从此出;久之屈身以心下垂,微纵而起者四五次;垂而复想,想而复垂;肾络连心,上动下应,气必至焉。此气上升,稍加人力,闭气于下,使心气迎之,与之交媾。如此行工,数日后微见气动,至月余,方见动而上升。惟此气难升,既升之际,此气略闭,则不劳而降矣。若一学即求其效,乃助长之害。不忘不助,乃其则与。行之久熟,则静极而阳气自生,不必如前之用力。先天无为之境,不俟言而得之。所谓时者,熟后亦不拘子时,人身自有子时也。《金笥宝录》“徐收而纵”一段说之甚悉。

    中关:坎离交垢,大药生焉。运火养之,火乃阴阳之气也。乾为阳,阳者呼气而出也。坤为阴,阴者吸气而入也。呼吸互换之处,乃真息之根也。呼吸出入,升降其气,薰蒸四达,火之文者也;药结丹结,又用武火;下烹于炉,上升于鼎。炉,坤也。鼎,乾也。是为乾坤交媾,乾交坤决,坤之阴为夬。阴气决尽,则为纯阳矣。

  • 共6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