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三 ● 圣人无常心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4-07 13:00:42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乎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骇之。

【指归】: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也;天地无为而万物顺之者,无虑之虑运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

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托道之术,留神之方,清静为本,虚无为常,非心意之所能致,非思虑之所能然也。故知者之居也,耳目视听,心意思虑,飮食时节,穷适志欲,聪明并作,不释昼夜,经历百方,筹策万事,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路,将以全身体而延大命也。若然,则精神为之损,血气为之败,魂魄离散,大命伤夭。及其寐也,心意不用,聪明闭塞,不思不虑,不飮不食。精神和顺,血气生息,心得所安,身无百疾。遭离凶害,大疮以瘳,断骨以续,百节九窍,皆得所欲。

夫以一人之身,去心则危者复宁,用心则安者将亡,而况乎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心,养羣生者哉!是以圣人,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上含道德之化,下包万民之心。无恶无好,无爱无憎。不与凶人为雠,不与吉人为亲。不与诚人为媾,不与诈人为怨。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为神。物无大小,视之如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絶祸之首,起福之元。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去我智虑,归之自然。动之以和,导之以冲,上含道德之意,下得神明之心。光动天地,德连万民,民无赋役,主无职员。俱得其性,皆有其神,视无所见,听无所闻。遗精忘志,以主为心。与之俯仰,与之浮沉。随之卧起,放之屈身。不言而天下应,不为而万物存。四海之内,无有号令,皆变其心。善者至于大善,日深以明;恶者性变,浸以平和;信者大信,至于无私;伪者情变,日以至诚;残贼反善,邪伪返真,善恶信否,皆归自然。

当此之时,溷沉太虚,沾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恶,而获其所求。与天进退,与道周流。非迫禁而去恶,非拘教⑴而后移也。无为为之,而变化不自知也。夫何故哉?世主之化,虚无寂寞,容如枯槁,心如橐龠,志如江海,施如溪谷。不别东西,不异南北,不(辩)[辨]⑵甘苦,不嫌白黑,不正方圆,不定曲直。详于玄妙,务自隐匿,与物无治,浮游无极。废我之所欲为,里⑶天之所欲得,万物纷纷,皆(汪)[注]⑷其耳目。世主无为,涣如俨容⑸,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天下青青,靡不润泽。故能陶冶民心,变化时俗,上无不包,下无不克,成遂万物,无不斟酌。感动羣生,振骇八极,天下芒芒,不识美恶,玄效昧象,自成法式。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散”,疑误。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里”。

⑷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客”。

(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三 ● 圣人无常心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4-07 13:00:42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三 ● 圣人无常心篇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乎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骇之。

【指归】:道德无形而王万天者,无心之心存也;天地无为而万物顺之者,无虑之虑运也。由此观之,无心之心,心之主也;不用之用,用之母也。

何以明之?庄子曰:我之所以为我者,岂我也哉?我犹为身者非身,身之所以为身者,以我存也。而我之所以为我者,以有神也。神之所以留我者,道使然也。托道之术,留神之方,清静为本,虚无为常,非心意之所能致,非思虑之所能然也。故知者之居也,耳目视听,心意思虑,飮食时节,穷适志欲,聪明并作,不释昼夜,经历百方,筹策万事,定安危之始,明去就之路,将以全身体而延大命也。若然,则精神为之损,血气为之败,魂魄离散,大命伤夭。及其寐也,心意不用,聪明闭塞,不思不虑,不飮不食。精神和顺,血气生息,心得所安,身无百疾。遭离凶害,大疮以瘳,断骨以续,百节九窍,皆得所欲。

夫以一人之身,去心则危者复宁,用心则安者将亡,而况乎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心,养羣生者哉!是以圣人,建无身之身,怀无心之心,有无有之有,托无存之存。上含道德之化,下包万民之心。无恶无好,无爱无憎。不与凶人为雠,不与吉人为亲。不与诚人为媾,不与诈人为怨。载之如地,覆之如天,明之如日,化之为神。物无大小,视之如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絶祸之首,起福之元。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去我智虑,归之自然。动之以和,导之以冲,上含道德之意,下得神明之心。光动天地,德连万民,民无赋役,主无职员。俱得其性,皆有其神,视无所见,听无所闻。遗精忘志,以主为心。与之俯仰,与之浮沉。随之卧起,放之屈身。不言而天下应,不为而万物存。四海之内,无有号令,皆变其心。善者至于大善,日深以明;恶者性变,浸以平和;信者大信,至于无私;伪者情变,日以至诚;残贼反善,邪伪返真,善恶信否,皆归自然。

当此之时,溷沉太虚,沾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恶,而获其所求。与天进退,与道周流。非迫禁而去恶,非拘教⑴而后移也。无为为之,而变化不自知也。夫何故哉?世主之化,虚无寂寞,容如枯槁,心如橐龠,志如江海,施如溪谷。不别东西,不异南北,不(辩)[辨]⑵甘苦,不嫌白黑,不正方圆,不定曲直。详于玄妙,务自隐匿,与物无治,浮游无极。废我之所欲为,里⑶天之所欲得,万物纷纷,皆(汪)[注]⑷其耳目。世主无为,涣如俨容⑸,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天下青青,靡不润泽。故能陶冶民心,变化时俗,上无不包,下无不克,成遂万物,无不斟酌。感动羣生,振骇八极,天下芒芒,不识美恶,玄效昧象,自成法式。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散”,疑误。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里”。

⑷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客”。

(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