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册-0(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3-07-28 20:31:32


  天地度数
  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 万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之半为中,乃体正圆也。南极七十二度,隐而不见为下规,北极七十二度,见而不隐为上规。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总而论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轮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垒,上至星天九万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渊,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万里,黄帝考之数也。
  方隅里数
  东极日出之所,西陲日没之所,径过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极至北陲,径过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东西少二万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数也。
  中央
  得天地之正气,兼备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声音正,故轩辕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黄,故其教也以天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运,钦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东方
  日出之所,发生之气在焉,主春属木,其人仁,名东夷。夷从人,乃得天地之气清者也。蓬莱三山,方壶十洲在焉,故人以长生为乐。
  西方
  日落之所,肃杀之气在焉,主秋属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从羊从犬,乃得天地之气浊者也。鬼戎鬼阴类在焉,故以死为乐。
  南方
  离明之所,炎热之气在焉,主夏属火,其人狡,变诈万状,名田蛮。从虫,苗獠 瓠之属,乃得天地驳杂之气者也。剪发跣足之国在焉,故以贼杀为乐。
  北方
  积阴之所,严寒之气在焉,主冬属水,其人勇,名北狄,曰俨狁,日突獗,从犬,乃得天地阴晦之气者也。契丹、匈奴在焉,故以病终为不祥,战死为吉利。
  日月
  《帝王五运历年纪》曰:盘古死后,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山海经》曰:东南梅之外甘水之问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日羲和。羲和者,帝之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者也。日者,《山海经》曰:犬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浩,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有乌於中。《淮南子》曰:日实也,大明盛实,日中有跤乌,谓三足乌也。《山海经》
  曰: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又曰烛龙。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也。月者,《淮南子》曰: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久而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东,是以月毁而鱼脑减。《吕氏春秋》曰:月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揫。
  星辰
  星之为言精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气上为列星。又曰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为星。辰者北辰也,谓之北极,辰星焉总。《通历》曰:地皇氏定星辰。《后汉天文志》注曰:黄帝分星次,常明者百二十四,古名者三百二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黄帝创制之也。《礼记》乃云,帝誉能序星辰。盖地皇氏始定为星辰,黄帝
  又名之,至帝誉而又序之也。
  北辰
  北极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极星也。辰非星,只是中问界分也。夫辰极居中则列宿齐,其轨自开辟有之。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汉志》亦日,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庖牺视五星之文,分略之度。《史记历书》曰:黄帝名宿度。验臣瓒谓 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又曰:汉武招致方术士,唐都分天部。《汉书音义》云:谓分部二十人宿为距度。而《晋书天文志》 亦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也。
  云
  《埤雅》曰:天地之气,嘘而成云,噫而成风。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雾
  腾水上溢,故为雾。又曰:阴阳之气乱则为雾。又曰:地气上升,天气下应为雾。
  雨
  阴阳之气和而为雨,水从云下为雨。雨者辅也,辅时养也。
  八风
  《白虎通》曰:风者,何谓也?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阳立於五,极於九五,九四十五日变,变以为风。阴合阳以生风,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大也。阳气长养。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行阴气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也,同阳气也。故日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乾,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阊阖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垫虫匿,广莫风至则万物伏。是以王者承顺之,条风至则出轻刑,解稽留;明庶风至则修封疆,理田畴;清明风至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德,封有功;凉风至报地德,化四乡;阊阖风至则申象刑,饰困仓;不周风至则筑宫室,修城郭;广莫风至则断大辟,行狱刑。
  天汉
  起于东方箕尾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丝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张衡云:津汉者,金之气也。其本曰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雷电
  《淮南子》曰: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电。《述异》曰:电者,天公与玉女投壶偶矢不接,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霜雪
  天地之气凝肃以露,气为霜,雨水为雪。
  霰雹
  阴阳相胁而成,负阴抱阳於中。
  虹蜺
  阴阳不正之气,纯阳之攻阴也,雄日虹,雌日蜺。
  阴阳
  《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五行。《史记历书》曰:黄帝建立五行,起五部。应助曰:金、木、水、火、土也。孟康谓天有四时,分为五行。火始於燧人氏,上古之人皆食果蓏蚌蛤,生啖之害腹胃而多疾,圣人乃钻木取火,教民炮生为熟而食之,故号燧人氏,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与交易之道,人情遂通。传世诸书所载不同,太史司马光、刘恕有天下百余氏八万年,或云万二十年,或云传四世,未知孰正。
  十二辰
  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
  生人之始
  《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象帝生阴阳,土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许慎注云:象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土骈、桑林,皆神名,又日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群,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凡庸者生庶人,突人之先,此人始也。
  岁星
  木星也。降於人问为贵人。东方朔乃木星之精也,自生而木星不现,解帻飞去。翌日太史奏,岁星现,即其事也。荧惑,火星也。降於人问为儿童,歌谣嬉戏。填星,土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太白,金星也。降於人问为状夫,处於林麓之问。辰星,水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吉凶晦吝休咎之征,天垂象以在。凡降必有所主。
  灵星
  汉有天下,高祖制诏,御史令天下立灵星祠,盖祈谷也。
  道教源流章
  道教之来,自太始太素之先,鸿蒙未兆之初,天地溟滓,混沌始芽,於是时也,必有主乎造化者存乎其问,方能肇造天地,建立三才,当其日月未生,山川未着,事物未形,理象未显之时,其为象也,浑浑噩噩,大易所谓未尽之前即有主宰之者,然而无形无名,杳杳邈邈,毕竟莫知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者,何物也?老子始发其妙,包举二仪,乃强立其名曰道。开辟天地,始肇万有者,必有其神,莫得其名,乃强名曰元始。故有元始天尊之名,为开天辟地之祖。按《洞元灵宝真诰元符经》,其略曰:昔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溟涬大梵,寥廓无光,太上以三炁化生三境,至老君而传经传教,然后万范开张。天真皇人见八角垂芒经文,丽天九霄焕烂,则而写之,科始有传,历古迄今,道教所以垂万世而无穷焉。凡帝王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为父,故仲虺之诰有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日,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运,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日奉天,门曰奉天。承天,未尝不以天言也。是以道之为教,以天为主,故日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上三皇
  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万重正炁,结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曰大罗元始尊,无为自然妙无上帝,后人谓之无上道宝,为万炁之祖,元象未着之初所谓道生一也。一云未有盘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弥为元始,又非盘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万重真炁,结而化生妙空圣君,历尊号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后人谓之太上经宝,传经传教,肇开道范,所谓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万重道炁,结而化生妙有圣君,历尊号曰五灵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万教之祖,妙有上帝,后人谓之玄上师宝,垂法演教,使万象具备,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者也。
  中三皇
  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纪号日东华至真苍天上帝,仰观俯察,得龙马负图而画卦命象,始制书契以开万有。
  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纪号日南极朱陵丹天上帝,始尝百草,教人医药,播降百谷,始有饮食。
  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纪号曰太乙黄天上帝,始制衣服、宫室、礼乐、文字、舟车、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备矣。帝铸九鼎於荆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与御女八十一人、从臣七十二人乘云龙而登天。按太史玉历观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是其验也,后世始有炼丹飞升之道传於世。
  太上老君
  按《圣纪》云: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之上,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於至寂至虚之内,太初太始之先,开辟天地,化生万物之主宰也,推数御运,布气融精,开化天地,所历成坏二仪,不可量计,其化身周遍尘沙世界,非可以数纪极,开辟之后,观世道之浇淳,随时立教,代为帝师,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传四海,自三皇而下,历代帝王咸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炁之内,皆老君之所化也,垂亿万之法,无不济度。盖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此太上老君之垂号,於此见焉。
  老子
  名耳,一名聃,字伯阳父,真人李灵飞之子也。在周之时,有大德者皆称父,如孔子称尼父是也。非太上老君,按商史,谓老子,楚人也,当殷阳甲十七年庚申,始示诞生之边,自太清道境乘太阳日精,化五色玄黄之珠,大如弹丸,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至武丁九年庚辰自玉女左腋而生,生皓首,号日老子,生於李树之下,即行数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三界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皆道之所化。故惟道独尊,指李树曰:此吾姓也,遂名耳,字伯阳。自武丁九年庚辰下生,厥后大阐其道,后世见其道之大,遂亦以为太上老君之称。君者,帝圣之称。子者,男子之通称。盖老子所阐之道,即老君之道也。-若其前后化生下降之迹,则世代有之,故能垂范立教,太崇玄风,万世又以老子为教主矣。所以后之宗其教者,亦尊之为老君,不知者因误以为三清之老君也。当商之时,老子为西伯之柱下史,在周武王时为守藏史,历商至周九百年而西升昆仑。按太史公《史记》曰:莫知所终,孔子谓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刘甸纪老子乃商人也,此儒典之所载明矣。其灭道之书忌其老子於昭王之二十三年出关西化之说,乃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其《通鉴》载幽王之时已有老子叹河竭之说,幽王乃定王之十代祖也,相隔十世已有老子之名矣,其訾谬不可掩也。按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一书,乃取齐王简栖之碑文以证其伪矣,此万世不易之公论也,孰先孰后则可知也。其文有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烯。五臣注曰:二庄而生,两明而兴,此儒典之所载,非道家之书所有。魏明帝有序,历代帝王有赞,老子之生皆载之简册,其证明矣。又按唐八学士之议状,考论又明矣。将欲欺人,安能欺儒典乎?呜呼,艰哉!按列传,老子至秦昭王九年当周赧王之世,周道衰,赧王入秦献地,而大周革命,老子知秦暴虐,其道不行,乃西升昆仑,而莫知所终,此其实也。庄子得老子之道,通神明之德,操天地之玄,知运会之数,明天地升降之理,察世态治乱之机,谓齐人郁祯曰:后一百五十七年,周运当亡。一百七年,当甲寅之岁,老子知周之将亡於秦,至秦道运否塞,老子必隐,老子日老聃,口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死者道丧也。故以秦佚为人之名,佚者,以立人旁加失字,日佚。故以秦佚二字为人之名,谓秦失人也。乃日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者,一日,吾道丧矣;二曰,我何为矣?三日,秦失人矣。此庄子通神明之道,见於此也。
  秦始皇时,老子降於下邳圯桥,授张良素书,号黄石公。
  汉文帝时,老子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日河上文人。帝亲访之,太上授以《道德经》。
  成帝时,老子平经并明。
  安帝时,老子降于泰山,名江夏,定天下。
  顺帝时,老子降于盟威秘箓。
  桓帝时,老子降于注生之法,又降于邪之法。
  灵帝时,老子降下天台山,授葛玄上清《灵宝》、《太洞》等经。
  魏陈留王时,老子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曰:天下不久当太平。
  后魏明帝时,老子降于嵩山,授道士冠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0(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3-07-28 20:31:32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0(2)
    |

      天地度数
      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 万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之半为中,乃体正圆也。南极七十二度,隐而不见为下规,北极七十二度,见而不隐为上规。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总而论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轮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垒,上至星天九万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渊,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万里,黄帝考之数也。
      方隅里数
      东极日出之所,西陲日没之所,径过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极至北陲,径过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东西少二万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数也。
      中央
      得天地之正气,兼备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声音正,故轩辕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黄,故其教也以天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运,钦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东方
      日出之所,发生之气在焉,主春属木,其人仁,名东夷。夷从人,乃得天地之气清者也。蓬莱三山,方壶十洲在焉,故人以长生为乐。
      西方
      日落之所,肃杀之气在焉,主秋属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从羊从犬,乃得天地之气浊者也。鬼戎鬼阴类在焉,故以死为乐。
      南方
      离明之所,炎热之气在焉,主夏属火,其人狡,变诈万状,名田蛮。从虫,苗獠 瓠之属,乃得天地驳杂之气者也。剪发跣足之国在焉,故以贼杀为乐。
      北方
      积阴之所,严寒之气在焉,主冬属水,其人勇,名北狄,曰俨狁,日突獗,从犬,乃得天地阴晦之气者也。契丹、匈奴在焉,故以病终为不祥,战死为吉利。
      日月
      《帝王五运历年纪》曰:盘古死后,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山海经》曰:东南梅之外甘水之问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日羲和。羲和者,帝之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者也。日者,《山海经》曰:犬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浩,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有乌於中。《淮南子》曰:日实也,大明盛实,日中有跤乌,谓三足乌也。《山海经》
      曰: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又曰烛龙。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也。月者,《淮南子》曰: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久而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东,是以月毁而鱼脑减。《吕氏春秋》曰:月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揫。
      星辰
      星之为言精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气上为列星。又曰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为星。辰者北辰也,谓之北极,辰星焉总。《通历》曰:地皇氏定星辰。《后汉天文志》注曰:黄帝分星次,常明者百二十四,古名者三百二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黄帝创制之也。《礼记》乃云,帝誉能序星辰。盖地皇氏始定为星辰,黄帝
      又名之,至帝誉而又序之也。
      北辰
      北极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极星也。辰非星,只是中问界分也。夫辰极居中则列宿齐,其轨自开辟有之。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汉志》亦日,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庖牺视五星之文,分略之度。《史记历书》曰:黄帝名宿度。验臣瓒谓 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又曰:汉武招致方术士,唐都分天部。《汉书音义》云:谓分部二十人宿为距度。而《晋书天文志》 亦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也。
      云
      《埤雅》曰:天地之气,嘘而成云,噫而成风。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雾
      腾水上溢,故为雾。又曰:阴阳之气乱则为雾。又曰:地气上升,天气下应为雾。
      雨
      阴阳之气和而为雨,水从云下为雨。雨者辅也,辅时养也。
      八风
      《白虎通》曰:风者,何谓也?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阳立於五,极於九五,九四十五日变,变以为风。阴合阳以生风,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大也。阳气长养。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行阴气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也,同阳气也。故日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乾,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阊阖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垫虫匿,广莫风至则万物伏。是以王者承顺之,条风至则出轻刑,解稽留;明庶风至则修封疆,理田畴;清明风至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德,封有功;凉风至报地德,化四乡;阊阖风至则申象刑,饰困仓;不周风至则筑宫室,修城郭;广莫风至则断大辟,行狱刑。
      天汉
      起于东方箕尾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丝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张衡云:津汉者,金之气也。其本曰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雷电
      《淮南子》曰: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电。《述异》曰:电者,天公与玉女投壶偶矢不接,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霜雪
      天地之气凝肃以露,气为霜,雨水为雪。
      霰雹
      阴阳相胁而成,负阴抱阳於中。
      虹蜺
      阴阳不正之气,纯阳之攻阴也,雄日虹,雌日蜺。
      阴阳
      《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五行。《史记历书》曰:黄帝建立五行,起五部。应助曰:金、木、水、火、土也。孟康谓天有四时,分为五行。火始於燧人氏,上古之人皆食果蓏蚌蛤,生啖之害腹胃而多疾,圣人乃钻木取火,教民炮生为熟而食之,故号燧人氏,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与交易之道,人情遂通。传世诸书所载不同,太史司马光、刘恕有天下百余氏八万年,或云万二十年,或云传四世,未知孰正。
      十二辰
      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
      生人之始
      《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象帝生阴阳,土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许慎注云:象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土骈、桑林,皆神名,又日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群,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凡庸者生庶人,突人之先,此人始也。
      岁星
      木星也。降於人问为贵人。东方朔乃木星之精也,自生而木星不现,解帻飞去。翌日太史奏,岁星现,即其事也。荧惑,火星也。降於人问为儿童,歌谣嬉戏。填星,土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太白,金星也。降於人问为状夫,处於林麓之问。辰星,水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吉凶晦吝休咎之征,天垂象以在。凡降必有所主。
      灵星
      汉有天下,高祖制诏,御史令天下立灵星祠,盖祈谷也。
      道教源流章
      道教之来,自太始太素之先,鸿蒙未兆之初,天地溟滓,混沌始芽,於是时也,必有主乎造化者存乎其问,方能肇造天地,建立三才,当其日月未生,山川未着,事物未形,理象未显之时,其为象也,浑浑噩噩,大易所谓未尽之前即有主宰之者,然而无形无名,杳杳邈邈,毕竟莫知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者,何物也?老子始发其妙,包举二仪,乃强立其名曰道。开辟天地,始肇万有者,必有其神,莫得其名,乃强名曰元始。故有元始天尊之名,为开天辟地之祖。按《洞元灵宝真诰元符经》,其略曰:昔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溟涬大梵,寥廓无光,太上以三炁化生三境,至老君而传经传教,然后万范开张。天真皇人见八角垂芒经文,丽天九霄焕烂,则而写之,科始有传,历古迄今,道教所以垂万世而无穷焉。凡帝王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为父,故仲虺之诰有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日,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运,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日奉天,门曰奉天。承天,未尝不以天言也。是以道之为教,以天为主,故日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上三皇
      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万重正炁,结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曰大罗元始尊,无为自然妙无上帝,后人谓之无上道宝,为万炁之祖,元象未着之初所谓道生一也。一云未有盘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弥为元始,又非盘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万重真炁,结而化生妙空圣君,历尊号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后人谓之太上经宝,传经传教,肇开道范,所谓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万重道炁,结而化生妙有圣君,历尊号曰五灵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万教之祖,妙有上帝,后人谓之玄上师宝,垂法演教,使万象具备,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者也。
      中三皇
      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纪号日东华至真苍天上帝,仰观俯察,得龙马负图而画卦命象,始制书契以开万有。
      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纪号日南极朱陵丹天上帝,始尝百草,教人医药,播降百谷,始有饮食。
      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纪号曰太乙黄天上帝,始制衣服、宫室、礼乐、文字、舟车、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备矣。帝铸九鼎於荆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与御女八十一人、从臣七十二人乘云龙而登天。按太史玉历观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是其验也,后世始有炼丹飞升之道传於世。
      太上老君
      按《圣纪》云: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之上,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於至寂至虚之内,太初太始之先,开辟天地,化生万物之主宰也,推数御运,布气融精,开化天地,所历成坏二仪,不可量计,其化身周遍尘沙世界,非可以数纪极,开辟之后,观世道之浇淳,随时立教,代为帝师,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传四海,自三皇而下,历代帝王咸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炁之内,皆老君之所化也,垂亿万之法,无不济度。盖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此太上老君之垂号,於此见焉。
      老子
      名耳,一名聃,字伯阳父,真人李灵飞之子也。在周之时,有大德者皆称父,如孔子称尼父是也。非太上老君,按商史,谓老子,楚人也,当殷阳甲十七年庚申,始示诞生之边,自太清道境乘太阳日精,化五色玄黄之珠,大如弹丸,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至武丁九年庚辰自玉女左腋而生,生皓首,号日老子,生於李树之下,即行数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三界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皆道之所化。故惟道独尊,指李树曰:此吾姓也,遂名耳,字伯阳。自武丁九年庚辰下生,厥后大阐其道,后世见其道之大,遂亦以为太上老君之称。君者,帝圣之称。子者,男子之通称。盖老子所阐之道,即老君之道也。-若其前后化生下降之迹,则世代有之,故能垂范立教,太崇玄风,万世又以老子为教主矣。所以后之宗其教者,亦尊之为老君,不知者因误以为三清之老君也。当商之时,老子为西伯之柱下史,在周武王时为守藏史,历商至周九百年而西升昆仑。按太史公《史记》曰:莫知所终,孔子谓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刘甸纪老子乃商人也,此儒典之所载明矣。其灭道之书忌其老子於昭王之二十三年出关西化之说,乃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其《通鉴》载幽王之时已有老子叹河竭之说,幽王乃定王之十代祖也,相隔十世已有老子之名矣,其訾谬不可掩也。按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一书,乃取齐王简栖之碑文以证其伪矣,此万世不易之公论也,孰先孰后则可知也。其文有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烯。五臣注曰:二庄而生,两明而兴,此儒典之所载,非道家之书所有。魏明帝有序,历代帝王有赞,老子之生皆载之简册,其证明矣。又按唐八学士之议状,考论又明矣。将欲欺人,安能欺儒典乎?呜呼,艰哉!按列传,老子至秦昭王九年当周赧王之世,周道衰,赧王入秦献地,而大周革命,老子知秦暴虐,其道不行,乃西升昆仑,而莫知所终,此其实也。庄子得老子之道,通神明之德,操天地之玄,知运会之数,明天地升降之理,察世态治乱之机,谓齐人郁祯曰:后一百五十七年,周运当亡。一百七年,当甲寅之岁,老子知周之将亡於秦,至秦道运否塞,老子必隐,老子日老聃,口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死者道丧也。故以秦佚为人之名,佚者,以立人旁加失字,日佚。故以秦佚二字为人之名,谓秦失人也。乃日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者,一日,吾道丧矣;二曰,我何为矣?三日,秦失人矣。此庄子通神明之道,见於此也。
      秦始皇时,老子降於下邳圯桥,授张良素书,号黄石公。
      汉文帝时,老子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日河上文人。帝亲访之,太上授以《道德经》。
      成帝时,老子平经并明。
      安帝时,老子降于泰山,名江夏,定天下。
      顺帝时,老子降于盟威秘箓。
      桓帝时,老子降于注生之法,又降于邪之法。
      灵帝时,老子降下天台山,授葛玄上清《灵宝》、《太洞》等经。
      魏陈留王时,老子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曰:天下不久当太平。
      后魏明帝时,老子降于嵩山,授道士冠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