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堂语录 》--论静功法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 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要做一次见一次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昭 高明广大之天。若真机初到,遽行下榻,则真气未充,真神未壮,安能荡开云雾,独见青天 ?从今后不坐则已,一坐必要将真神元气收得十分完足,自然真机在抱,不须守而自存,不 费力而自在。俗云:“久坐必有禅”,洵不诬也。又三丰云:“大凡打坐, 去欲存理,务令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此等语非过来人不能知也。吾师教诸子静 坐,始虽有思有为,终归大静大定。如此打坐,可以三五日不散。否则,忽焉而得,忽焉又 失,如此行持,一任千百次坐,有何益哉?望诸子耐心久坐,不起一烦恼心,庶几深造以道 。此为近日切要,不似初入门时但教之寻真机焉。顾人不肯耐烦就榻者,其故有二。一由于 未坐之时,未曾将日间所当应酬之事如何区处、如何分付后人一一想透,故上榻时,此心即 为尘情牵挂,坐不终局也。非惟不能终局,且一段真机反为思虑识神牵引而去者多矣。诸子 打坐之初,务于当行之事一一想过,安顿妥贴,然后就坐,庶一心一德,不致于中搅扰焉。 一则由于知升而不知降,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是以摄提坎宫真气 上冲泥丸,神因之而外越,不知低头下盼、收敛神光于丹鼎,是以忙了又忙,慌了又慌,未 到如如自如、了了自了,而即欲下榻也。且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气冲冲,元神跃跃 ,不知此气机自然运动,于本来物事无相关涉,却死死执着这个消息,常存不放,因之惹动 后天凡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是以坐未十分如意,而遽行下榻也。究之未上 榻时,觉得吾身事忙犹如救火追亡,一刻难缓,及至下榻,却又无一急切之事,皆由识神为 主,而元神不能坐镇故耳。吾劝诸子,须于不关紧要之事一概丢开,先行自劝自勉,看这些 尘情都是虚假文章,不堪留恋,惟此先天大道乃是我终身所依靠者,生与之来,死与之俱, 真有不容一刻稍宽者。况桑榆已晚,日月无多,若再因循,后悔其何及乎?趁兹法会宏开, 心传有自,敢不争着祖鞭,寸阴是惜?如此看破,无挂无虑,于是安心就坐,向水府求玄, 升提阳气,将眼耳口鼻一切神光会萃中宫,不令一丝内入外出,蕴蓄久久,自焕发焉。尤要 知道本无物,至此跃跃欲出,皆是气机发泄于外,吾道贵收敛,不贵发泄,此处尤须防闲, 毋许后天识神扰动,庶可安坐榻上。切记,切记。

黄元吉简介

    黄元吉,名裳,江西丰城县人,不 知师承谁氏,亦不详其生卒年月,讲道于西蜀十有余年,时在光绪之初也。

    先生于乐育堂传授心法,并注《醒 心经》、《求心经》、《道德经》,唯《道德经注释》尚传于世,再者讲论性命双修法诀, 并由及门弟子李爵从笔录成书,名曰《乐育堂语录》。另有先生所著《道门语要》一书,坊 间亦流传不歇。

    《乐育堂语录》共 有四卷,另加卷末,合成五卷,融儒释而入道,精彩绝伦,较之《道德经注释》、《道门语 要》内容犹为丰富。然而因从学者既有先后,程度亦分高低,故内容有前后重之处,功诀亦 无依序而说之例,智慧低者不足以识其中玄奥。若得师抉破天机,则口诀赫然在眼。

    依其传授内容,约可分为三种下手 方法,正因根器不同,故传授亦异。其特色在乎玄关。然而虽已泄漏颇多,能探其中奥旨之 人则少之又少。若有顶门具眼者,将其丹法理论依修炼程序,重新整理,或别出纂述,则黄 钟声起,杂音自然消迹。可惜陈撄宁先生虽有此愿,却因道门中人反对而作罢。

    黄元吉先生,古今同名者谅当不少 ,后人必欲将之视为许旌阳门人,或张三丰之师承,未免穿凿附会,荒谬无知。

    若将之与闵小艮视同一系,更是张 冠李戴,乱点族谱。熟读二家之书,自然可知。陈撄宁于赞叹之余,尊之为隐仙派。陈撄宁 可谓顶门独具只眼之宗匠矣。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坤元经
下一篇: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

《乐育堂语录 》--论静功法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乐育堂语录 》--论静功法
|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 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要做一次见一次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昭 高明广大之天。若真机初到,遽行下榻,则真气未充,真神未壮,安能荡开云雾,独见青天 ?从今后不坐则已,一坐必要将真神元气收得十分完足,自然真机在抱,不须守而自存,不 费力而自在。俗云:“久坐必有禅”,洵不诬也。又三丰云:“大凡打坐, 去欲存理,务令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此等语非过来人不能知也。吾师教诸子静 坐,始虽有思有为,终归大静大定。如此打坐,可以三五日不散。否则,忽焉而得,忽焉又 失,如此行持,一任千百次坐,有何益哉?望诸子耐心久坐,不起一烦恼心,庶几深造以道 。此为近日切要,不似初入门时但教之寻真机焉。顾人不肯耐烦就榻者,其故有二。一由于 未坐之时,未曾将日间所当应酬之事如何区处、如何分付后人一一想透,故上榻时,此心即 为尘情牵挂,坐不终局也。非惟不能终局,且一段真机反为思虑识神牵引而去者多矣。诸子 打坐之初,务于当行之事一一想过,安顿妥贴,然后就坐,庶一心一德,不致于中搅扰焉。 一则由于知升而不知降,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是以摄提坎宫真气 上冲泥丸,神因之而外越,不知低头下盼、收敛神光于丹鼎,是以忙了又忙,慌了又慌,未 到如如自如、了了自了,而即欲下榻也。且道本无物,修原无为。忽见真气冲冲,元神跃跃 ,不知此气机自然运动,于本来物事无相关涉,却死死执着这个消息,常存不放,因之惹动 后天凡息不能平静,扰乱先天元神无以主持,是以坐未十分如意,而遽行下榻也。究之未上 榻时,觉得吾身事忙犹如救火追亡,一刻难缓,及至下榻,却又无一急切之事,皆由识神为 主,而元神不能坐镇故耳。吾劝诸子,须于不关紧要之事一概丢开,先行自劝自勉,看这些 尘情都是虚假文章,不堪留恋,惟此先天大道乃是我终身所依靠者,生与之来,死与之俱, 真有不容一刻稍宽者。况桑榆已晚,日月无多,若再因循,后悔其何及乎?趁兹法会宏开, 心传有自,敢不争着祖鞭,寸阴是惜?如此看破,无挂无虑,于是安心就坐,向水府求玄, 升提阳气,将眼耳口鼻一切神光会萃中宫,不令一丝内入外出,蕴蓄久久,自焕发焉。尤要 知道本无物,至此跃跃欲出,皆是气机发泄于外,吾道贵收敛,不贵发泄,此处尤须防闲, 毋许后天识神扰动,庶可安坐榻上。切记,切记。

黄元吉简介

    黄元吉,名裳,江西丰城县人,不 知师承谁氏,亦不详其生卒年月,讲道于西蜀十有余年,时在光绪之初也。

    先生于乐育堂传授心法,并注《醒 心经》、《求心经》、《道德经》,唯《道德经注释》尚传于世,再者讲论性命双修法诀, 并由及门弟子李爵从笔录成书,名曰《乐育堂语录》。另有先生所著《道门语要》一书,坊 间亦流传不歇。

    《乐育堂语录》共 有四卷,另加卷末,合成五卷,融儒释而入道,精彩绝伦,较之《道德经注释》、《道门语 要》内容犹为丰富。然而因从学者既有先后,程度亦分高低,故内容有前后重之处,功诀亦 无依序而说之例,智慧低者不足以识其中玄奥。若得师抉破天机,则口诀赫然在眼。

    依其传授内容,约可分为三种下手 方法,正因根器不同,故传授亦异。其特色在乎玄关。然而虽已泄漏颇多,能探其中奥旨之 人则少之又少。若有顶门具眼者,将其丹法理论依修炼程序,重新整理,或别出纂述,则黄 钟声起,杂音自然消迹。可惜陈撄宁先生虽有此愿,却因道门中人反对而作罢。

    黄元吉先生,古今同名者谅当不少 ,后人必欲将之视为许旌阳门人,或张三丰之师承,未免穿凿附会,荒谬无知。

    若将之与闵小艮视同一系,更是张 冠李戴,乱点族谱。熟读二家之书,自然可知。陈撄宁于赞叹之余,尊之为隐仙派。陈撄宁 可谓顶门独具只眼之宗匠矣。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