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2)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9-24 13:08:31

2、食而有节。

饮食不仅要清淡,而且要节制,暴饮暴食,对人体害莫大焉。许多人过度饮食,甚至暴饮暴食,高脂肪、高热量,不运动,营养物质积存,血脂自然就高上去,也容易发展成脂肪肝。疾病吃出来的确实不少。金元时的李东垣深刻地指出:“饮食自掊,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

饮食有节,还要讲究饮食平衡,不偏食,不过量。不要有过度的偏好,五谷杂粮,都要摄取一点。

3、定时进餐,养成习惯

定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之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有损健康。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此三餐的进餐规律当为:

早饭宜好 经过一夜睡眠,人体得到了充分休息,精神振奋,但胃肠经一夜时间,业已空虚,此时若能及时进食,则体内营养可得到补充,精力方可充沛。所谓早饭宜好,是指早餐的质量,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尤以稀、干搭配进食为佳,不仅摄取了营养,也感觉舒适。 

午饭宜饱 中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大,应当及时得到补充。所以,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晚饭要少 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故不宜多食。如进食过饱,易使饮食停滞,增加胃肠负担,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所以,晚饭进食要少一些。也不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动之后入寝。《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若能经常按时、按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4、烹调食物要得法,注意调和五味、阴阳、寒热

道教将食物按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它们又都有着阴阳的属性,叫做“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同时也有“五味入五脏”之说。酸入肝,甜入脾,咸入肾,辣入肺,苦入心。比如酸养肝,但摄入过多,则肝气过旺,气克脾土,脾胃就会受到损伤。辛辣过多则会上火,过度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因此要讲饮食平衡,五味调和。特别是多食用蔬菜、水果、杂粮。掌握食物的这些性质,加以适当的调配,就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因为它们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影响,人们在烹调过程中若能做到阴阳相配,就不会或阴凝腻滞,或过于辛热燥烈。但究竟应该吃何种性质的食物,则需按自己的体质而定。中医常把人分为四种类型:正常健康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

阴虚型体质的人,常出现手足心热、烦心、口干、便秘、舌质红等症状,故宜食性甘寒、甘凉或甘平之物,具体说来有:小米、小麦、大麦、玉米、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扁豆、白木耳、紫菜、豆腐。水果方面,可选择鸭梨、香蕉、柿子、大枣、青果、西瓜、莲子、百合、猕猴桃。肉类可用白鸭肉、鹅肉、鸡蛋、鲫鱼、青鱼、黄花鱼、龟肉、甲鱼、蛤蜊等。此外,常食白木耳、黑木耳、莲子、大枣等亦有效果。

阳虚型体质的人,往往表露出面色苍白、怕冷、小便清长、便溏薄、脉沉细、身体白胖,故应食些益气助阳的食物,具体说来有: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蛋、虾等。而水果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水分多的水果要少吃,但可食用鲜荔枝、杨梅、桃、樱桃、杏、葡萄、菠萝、石榴、椰子、桂圆、桔子、苹果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要忌食生冷及属寒性的食品。

阴阳两虚型体质的人有的以阴虚为主,兼见阳虚;有的人则以阳虚为主,兼见阴虚;还有的人会同时出现阴虚或阳虚的征候。这类体质的人宜选用奶制品、蛋类、肉类、骨髓等。水果、蔬菜合口味能吸收且无害的都可以食用。 

5、进食要注意情绪、心情

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乐观的情绪和高兴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肝疏泄畅达则胸胃健旺。反之,情绪不好,恼怒嗔恚,则肝失条达,抑郁不舒,致使脾胃受其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能。古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故于进食前后,均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力戒忧。《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语”。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来。进食专心致志,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更可以有意识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杂合进食,做到“合理调配”。同时,也可增进食欲。古人所说的“食不语”及“食勿大言”(见《千金翼方》),就是要人们在吃饭时专心致志,说明自古以来,早已认识到专心进食有利于消化的道理。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思绪万千,或边看书报,边吃饭,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心不在“食”。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纳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使其危害健康。 进食宜缓是指吃饭时应该从容缓和,细嚼慢咽。《养病庸言》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这样进食,既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保护肠胃。急食则食下易化,暴食则会骤然加重肠胃负担,还容易发生噎、呛、咳等意外,是应当予以重视的。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五月养生须知
    下一篇:喝水与养生
    |

    饮食与养生(2)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9-24 13:08:31

    |
    饮食与养生(2)
    |

    2、食而有节。

    饮食不仅要清淡,而且要节制,暴饮暴食,对人体害莫大焉。许多人过度饮食,甚至暴饮暴食,高脂肪、高热量,不运动,营养物质积存,血脂自然就高上去,也容易发展成脂肪肝。疾病吃出来的确实不少。金元时的李东垣深刻地指出:“饮食自掊,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

    饮食有节,还要讲究饮食平衡,不偏食,不过量。不要有过度的偏好,五谷杂粮,都要摄取一点。

    3、定时进餐,养成习惯

    定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之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有损健康。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此三餐的进餐规律当为:

    早饭宜好 经过一夜睡眠,人体得到了充分休息,精神振奋,但胃肠经一夜时间,业已空虚,此时若能及时进食,则体内营养可得到补充,精力方可充沛。所谓早饭宜好,是指早餐的质量,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尤以稀、干搭配进食为佳,不仅摄取了营养,也感觉舒适。 

    午饭宜饱 中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继续进行,白天能量消耗较大,应当及时得到补充。所以,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晚饭要少 晚上接近睡眠,活动量小,故不宜多食。如进食过饱,易使饮食停滞,增加胃肠负担,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所以,晚饭进食要少一些。也不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动之后入寝。《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若能经常按时、按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4、烹调食物要得法,注意调和五味、阴阳、寒热

    道教将食物按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它们又都有着阴阳的属性,叫做“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同时也有“五味入五脏”之说。酸入肝,甜入脾,咸入肾,辣入肺,苦入心。比如酸养肝,但摄入过多,则肝气过旺,气克脾土,脾胃就会受到损伤。辛辣过多则会上火,过度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因此要讲饮食平衡,五味调和。特别是多食用蔬菜、水果、杂粮。掌握食物的这些性质,加以适当的调配,就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因为它们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影响,人们在烹调过程中若能做到阴阳相配,就不会或阴凝腻滞,或过于辛热燥烈。但究竟应该吃何种性质的食物,则需按自己的体质而定。中医常把人分为四种类型:正常健康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

    阴虚型体质的人,常出现手足心热、烦心、口干、便秘、舌质红等症状,故宜食性甘寒、甘凉或甘平之物,具体说来有:小米、小麦、大麦、玉米、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扁豆、白木耳、紫菜、豆腐。水果方面,可选择鸭梨、香蕉、柿子、大枣、青果、西瓜、莲子、百合、猕猴桃。肉类可用白鸭肉、鹅肉、鸡蛋、鲫鱼、青鱼、黄花鱼、龟肉、甲鱼、蛤蜊等。此外,常食白木耳、黑木耳、莲子、大枣等亦有效果。

    阳虚型体质的人,往往表露出面色苍白、怕冷、小便清长、便溏薄、脉沉细、身体白胖,故应食些益气助阳的食物,具体说来有: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蛋、虾等。而水果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水分多的水果要少吃,但可食用鲜荔枝、杨梅、桃、樱桃、杏、葡萄、菠萝、石榴、椰子、桂圆、桔子、苹果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要忌食生冷及属寒性的食品。

    阴阳两虚型体质的人有的以阴虚为主,兼见阳虚;有的人则以阳虚为主,兼见阴虚;还有的人会同时出现阴虚或阳虚的征候。这类体质的人宜选用奶制品、蛋类、肉类、骨髓等。水果、蔬菜合口味能吸收且无害的都可以食用。 

    5、进食要注意情绪、心情

    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乐观的情绪和高兴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肝疏泄畅达则胸胃健旺。反之,情绪不好,恼怒嗔恚,则肝失条达,抑郁不舒,致使脾胃受其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能。古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故于进食前后,均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力戒忧。《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语”。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来。进食专心致志,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更可以有意识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杂合进食,做到“合理调配”。同时,也可增进食欲。古人所说的“食不语”及“食勿大言”(见《千金翼方》),就是要人们在吃饭时专心致志,说明自古以来,早已认识到专心进食有利于消化的道理。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思绪万千,或边看书报,边吃饭,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心不在“食”。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纳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使其危害健康。 进食宜缓是指吃饭时应该从容缓和,细嚼慢咽。《养病庸言》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这样进食,既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保护肠胃。急食则食下易化,暴食则会骤然加重肠胃负担,还容易发生噎、呛、咳等意外,是应当予以重视的。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