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生命观与道教养生(2)

博客 傅凤英

2011-02-10 18:15:54

由此可知,佛教所谓的“不死”,不是指肉体的不死,而是指“阿赖耶识”种子的不生不灭,此种子和其他宗教里所谓的‘灵魂’似乎有点相似。但是,依据佛教教义,这个再生的东西并不是灵魂,而是前生行为(业)累积产生的效应(果),佛教其实是从本质上否定灵魂的存在的。佛教唯识把人的意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道教内丹家也借此表示修丹中元神、识神之间的关系。佛教的前六识都属内丹的识神范围;内丹所说的“元神”相当于佛教唯识学指的“阿赖耶识”,内丹家又把它叫做“元性”、“先天之性”、“一点灵明”、“主人公”等。

道教内丹注重人体肉身的修炼,认为这是修炼的基础,而不是视其为随时可弃的“臭皮囊”。而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开发和锻炼,“以天命元神而战退无明业识” ,获得第九识“白净识”(内丹称为“阳神”)。因此但凡内丹家所指的炼神,即指炼“元神”。“阳神”是“元神”的凝聚体,可以脱离人身存在,具有突破时空障碍的巨大神通。由此可知,道家内丹所谓的“不死”,同样不是指肉体的不死,而是指“元神”或“阳神”而言。应该说肉体生命只能延长,而不可能永恒,而真正超出生死轮回的是人的精神生命。由此可知,佛道两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返本还源”的修养功夫,也就是谋求从我们这个有限生命返还到无限的道体本性,从而使生命获得永恒和超越。

四、道教生命观的实质

佛教认为“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死”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所以佛家力求解脱生死,其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成佛。而道教生命观的实质是追求肉体长生和精神不死的统一,不是以“死”来追求“生”的解脱,其成就生死、解脱生死之道,在于超越生死,即生而超生,即死而超死,即世间而超世间,不主入世,也不主出世,即入即出,即出即入,所以不离世间而能解脱世间,即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道教内丹学从人的肉体入手,探索生命超越的根本宗旨,从生命层面进入精神层面,最终通过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以逆向回归的方式来契证原初的大道。内丹学以达到人和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人同自然一体化为最高目的,将人体和宇宙的内在节律相调谐,使自己的身心和宇宙相通,返回先天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进入道的境界。因此,以术证道的实践精神,是道教内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特征。

对于道教内丹的“长生”和“不死”问题,萧天石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他认为,尽管道教内丹首先肯定人生可以长生久视,但道教的上乘境界,不只限于如何能 “长生久视”,而在于如何能“圣化神功”。也就是说,道教养生的工夫,是在“超凡入圣”之上,还有“超圣入神”、“超神入化”的工夫,即与道合一的“真人境界”,萧天石先生称之为“道世界”,认为这是道教养生学的最高境界。

萧天石把道教内丹学的长生术分为“留形住世”和“留神住世”两个层面:

修留形住世者,言形体可藉修炼而长生不死,此命不但可延年长生,而且可长存不死,接命续命,换形脱形,以及修宇泰定,亦即修大定长定之‘不倒丹法’一门均主之。

主留神住世者,主精神不死论,意谓宇宙间能力不减,故精神不灭;宇宙长存与天地长生,全系宇宙能与宇宙力为之;吾人亦可称之宇宙电、宇宙光、宇宙灵或宇宙生命线。此派主形可死而神不死,留神住世,则可聚则成形,散则为神。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即此之意。

在萧天石看来,“留形住世”这类养生术一方面通过减少人生存的需求,以减少生命能的消耗;一方面增加贮存生命能,并补充生命电能与生命力。这类长生术效法动物的冬眠,通过类似冬眠的方式发生神通变化,永葆形躯,萧天石形象地称之为“人类冬眠法派” 。在萧天石看来,在这种类似冬眠的过程中,如神蛇换皮、金蝉脱壳,道教所谓“修童颜”正是此类。尽管这类工夫对于真正长生不死的目标并非真能达到,但萧天石认为,这类工夫可以进入医学和科学的领域加以研究,对于延长人的肉体生命终归是有益的。

另外,宇宙间能量守恒,物质不灭,这是科学已经证得的事实。留形住世一派通过修神而至精神永生,依据的正是“精神不灭定律”。此处的“精神”即萧天石所说的“生命电能”和“生命力”,“精神”不灭,则生命自然长生永存,来去无拘,隐显自由。在萧天石看来,内丹学所谓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的修炼,正是追求这样的境界;庄子所谓“上与造物者游”也正是此境界;全真派的以修我之真以合天地之真,也正是此境界。道教养生“旨在修性命之真以合天地之真,进而全性命之真以全天地之真。使人人能自我提持向上,能合天人,一物我,而入圣登真,以于天地同流,与万物一体,与造化同其消息,与宇宙共其悠久” 。

萧天石关于“留形住世”与“留神住世”的区别,实质上涉及肉体之长生与精神之不死的问题。前面已经论及,道教关于生命的超越问题,包括形体和精神两个层面。道教养生的入门工夫是修养心性,强调性功的重要性,反对过于执著肉体形骸;但另一方面,道教又重生,坚持性命双修,强调命功的重要性。道教坚持性命双修、形神兼具,因此在论及超越问题时,就必须解决包括肉体和精神在内的两个不同层面的超越问题。“不死”,只能是精神的“不死”,不是肉体的不死,肉体生命只能延长,而不可能永恒,而真正超出生死轮回的应该是人的精神生命。道教内丹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将肉体、精神分为两截,而是试图打通性与命、形与神之间的障碍,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的修炼步骤,使得形、气、神、道之间互相转化、步步超越,打通形、神障碍使其互融,使肉体超越和精神超越最终贯通一体,这样就达到了形神兼顾、形神俱妙的境地。站在内丹学的角度看,萧天石所谓的“留形住世”、“留神住世”只是一个工夫的两方面,并不是全然不同的两截工夫。内丹养生既包括“留形住世”的层面,也包括“留神住世”的层面。萧天石认为“留形住世”对于延长人的肉体生命终归有益,这正属于他所说的“寿命学”层面;而“留神住世”层面的“精神不灭”,则是他所说的“人生修养”层面。对于道教养生的“寿命学”层面,萧天石认为跟科学并不矛盾,“根据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生力’,与宇宙运行不已的‘自然力’,人类应有自行控制与调整自己内脏器官和形体细胞组织的能力,使其新陈代谢作用永不衰退下去,生命即可获得长生不死” 。在他看来,道教养生关于生命自我炼养和自我重生,正是根植于这一原理。

作者简介:傅凤英,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目前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主要从事道家、道教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生命观与道教养生(2)

    博客 傅凤英

    2011-02-10 18:15:54

    |
    道教生命观与道教养生(2)
    |

    由此可知,佛教所谓的“不死”,不是指肉体的不死,而是指“阿赖耶识”种子的不生不灭,此种子和其他宗教里所谓的‘灵魂’似乎有点相似。但是,依据佛教教义,这个再生的东西并不是灵魂,而是前生行为(业)累积产生的效应(果),佛教其实是从本质上否定灵魂的存在的。佛教唯识把人的意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道教内丹家也借此表示修丹中元神、识神之间的关系。佛教的前六识都属内丹的识神范围;内丹所说的“元神”相当于佛教唯识学指的“阿赖耶识”,内丹家又把它叫做“元性”、“先天之性”、“一点灵明”、“主人公”等。

    道教内丹注重人体肉身的修炼,认为这是修炼的基础,而不是视其为随时可弃的“臭皮囊”。而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开发和锻炼,“以天命元神而战退无明业识” ,获得第九识“白净识”(内丹称为“阳神”)。因此但凡内丹家所指的炼神,即指炼“元神”。“阳神”是“元神”的凝聚体,可以脱离人身存在,具有突破时空障碍的巨大神通。由此可知,道家内丹所谓的“不死”,同样不是指肉体的不死,而是指“元神”或“阳神”而言。应该说肉体生命只能延长,而不可能永恒,而真正超出生死轮回的是人的精神生命。由此可知,佛道两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返本还源”的修养功夫,也就是谋求从我们这个有限生命返还到无限的道体本性,从而使生命获得永恒和超越。

    四、道教生命观的实质

    佛教认为“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死”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所以佛家力求解脱生死,其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成佛。而道教生命观的实质是追求肉体长生和精神不死的统一,不是以“死”来追求“生”的解脱,其成就生死、解脱生死之道,在于超越生死,即生而超生,即死而超死,即世间而超世间,不主入世,也不主出世,即入即出,即出即入,所以不离世间而能解脱世间,即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道教内丹学从人的肉体入手,探索生命超越的根本宗旨,从生命层面进入精神层面,最终通过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以逆向回归的方式来契证原初的大道。内丹学以达到人和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人同自然一体化为最高目的,将人体和宇宙的内在节律相调谐,使自己的身心和宇宙相通,返回先天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进入道的境界。因此,以术证道的实践精神,是道教内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特征。

    对于道教内丹的“长生”和“不死”问题,萧天石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他认为,尽管道教内丹首先肯定人生可以长生久视,但道教的上乘境界,不只限于如何能 “长生久视”,而在于如何能“圣化神功”。也就是说,道教养生的工夫,是在“超凡入圣”之上,还有“超圣入神”、“超神入化”的工夫,即与道合一的“真人境界”,萧天石先生称之为“道世界”,认为这是道教养生学的最高境界。

    萧天石把道教内丹学的长生术分为“留形住世”和“留神住世”两个层面:

    修留形住世者,言形体可藉修炼而长生不死,此命不但可延年长生,而且可长存不死,接命续命,换形脱形,以及修宇泰定,亦即修大定长定之‘不倒丹法’一门均主之。

    主留神住世者,主精神不死论,意谓宇宙间能力不减,故精神不灭;宇宙长存与天地长生,全系宇宙能与宇宙力为之;吾人亦可称之宇宙电、宇宙光、宇宙灵或宇宙生命线。此派主形可死而神不死,留神住世,则可聚则成形,散则为神。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即此之意。

    在萧天石看来,“留形住世”这类养生术一方面通过减少人生存的需求,以减少生命能的消耗;一方面增加贮存生命能,并补充生命电能与生命力。这类长生术效法动物的冬眠,通过类似冬眠的方式发生神通变化,永葆形躯,萧天石形象地称之为“人类冬眠法派” 。在萧天石看来,在这种类似冬眠的过程中,如神蛇换皮、金蝉脱壳,道教所谓“修童颜”正是此类。尽管这类工夫对于真正长生不死的目标并非真能达到,但萧天石认为,这类工夫可以进入医学和科学的领域加以研究,对于延长人的肉体生命终归是有益的。

    另外,宇宙间能量守恒,物质不灭,这是科学已经证得的事实。留形住世一派通过修神而至精神永生,依据的正是“精神不灭定律”。此处的“精神”即萧天石所说的“生命电能”和“生命力”,“精神”不灭,则生命自然长生永存,来去无拘,隐显自由。在萧天石看来,内丹学所谓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的修炼,正是追求这样的境界;庄子所谓“上与造物者游”也正是此境界;全真派的以修我之真以合天地之真,也正是此境界。道教养生“旨在修性命之真以合天地之真,进而全性命之真以全天地之真。使人人能自我提持向上,能合天人,一物我,而入圣登真,以于天地同流,与万物一体,与造化同其消息,与宇宙共其悠久” 。

    萧天石关于“留形住世”与“留神住世”的区别,实质上涉及肉体之长生与精神之不死的问题。前面已经论及,道教关于生命的超越问题,包括形体和精神两个层面。道教养生的入门工夫是修养心性,强调性功的重要性,反对过于执著肉体形骸;但另一方面,道教又重生,坚持性命双修,强调命功的重要性。道教坚持性命双修、形神兼具,因此在论及超越问题时,就必须解决包括肉体和精神在内的两个不同层面的超越问题。“不死”,只能是精神的“不死”,不是肉体的不死,肉体生命只能延长,而不可能永恒,而真正超出生死轮回的应该是人的精神生命。道教内丹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将肉体、精神分为两截,而是试图打通性与命、形与神之间的障碍,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的修炼步骤,使得形、气、神、道之间互相转化、步步超越,打通形、神障碍使其互融,使肉体超越和精神超越最终贯通一体,这样就达到了形神兼顾、形神俱妙的境地。站在内丹学的角度看,萧天石所谓的“留形住世”、“留神住世”只是一个工夫的两方面,并不是全然不同的两截工夫。内丹养生既包括“留形住世”的层面,也包括“留神住世”的层面。萧天石认为“留形住世”对于延长人的肉体生命终归有益,这正属于他所说的“寿命学”层面;而“留神住世”层面的“精神不灭”,则是他所说的“人生修养”层面。对于道教养生的“寿命学”层面,萧天石认为跟科学并不矛盾,“根据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生力’,与宇宙运行不已的‘自然力’,人类应有自行控制与调整自己内脏器官和形体细胞组织的能力,使其新陈代谢作用永不衰退下去,生命即可获得长生不死” 。在他看来,道教养生关于生命自我炼养和自我重生,正是根植于这一原理。

    作者简介:傅凤英,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目前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主要从事道家、道教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