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精气神论(2)

中华长寿大典 佚名

2011-03-01 09:12:13

所谓后天之气,即是通过呼吸作用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之气。人通过口鼻呼吸,吐纳故新,维系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上古的养生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徒们,一方面从人死则呼吸停止这一自然现象经验,另一方面又从龟蛇等长寿动物的吐纳动作受到启发,总结和创造了食气、炼气、闭气、呼气等行气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强身健身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道枢·元气篇》说:“夫人禀天地元气而生者也,一呼一吸,内外之气应矣。气有六,日心、日肺、日肝、日脾、日肾、日三焦,为之主焉。能服是气,一年通矣,二年行牟,三年功成,其凝玄珠于丹田矣。……故气之化也,始为血,血为精,精为髓。一年其气易矣,二年其血易矣,三年其脉易矣,中年其肉易矣,五年其髓易矣,六年其筋易矣,七年其骨易矣,八年其发易矣,九年其形易矣,其神三万有六千,皆化而为仙矣。”《道枢》所阐述的道理,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服气锻炼来促进气机交换和新陈代谢,使人的生理机能和生命能力得到改善和发展,获得长寿与健康,乃至达到道教宗教的最高境界——不死成仙。

所谓先天之气,又称元气。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禀天地自然的元气而生,即元气通过父母而传给后代,其物质凝结形式是元精(先天精),其气化及能量形式为元气(先天气)。这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吴筠在《元气论》中说:“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按照道教和说法,元气藏之于肾,以丹田命门为本。元气源发于肾中之元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贮于脐下丹田中,平日靠后天精气滋养而转化为各种气机,并经三焦敷布全身,以实现人体生命系统的活动,同时在男女性活动中通过元精的传递,实现其生殖繁衍功能,产生新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命能量源的先天精气,会受到不断损耗,当其耗尽时,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要实现长寿的目的,就要防止或减缓先天精气耗损,通过“炼精化气”等各种养生手段,使业已损耗的先天气得到补充和恢复,如能将先天精气恢复到青少年乃到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还童”,修成真仙了。

第三、神是生命的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觉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产宰。道教认为,神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神散则生萎,神衰则生弱,神亡则生亡,所以养生至要在养神,由于“神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子”,养神则可养气,养气亦可养精,神凝气聚,气聚精生,故凡欲宝精养气,必须养神为先。《七部语要》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弛骛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道家认为,与精气一样,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神又称元神、元性、真神、真性等,是先天性思维物质本体和潜意识心理能量。后天神又称之为识神、欲神,即感知、思维、意识等,对于生命本身状态及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宋代道士张伯瑞在《青华秘文》一书中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他还说:神由心而生,心为神之君。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但却主宰着万物。“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而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这就是说,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识神,金丹之道须以无为元神为用。所以要以先天制后天,以元神引元气,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有“气性尽,而后本元始见。”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从这一意义上讲,道家的炼神还虚,主要是除欲神,炼元神,使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养生学说的实践基础是建立在精、气、神学说之上的,并因对这一学说和某些人要素的偏重而形成不同的养生方法体系。如偏重于“精”的房中术;偏重于“气”的行气术;偏重于“神”的修性、存思术,等等。而以精气神为修炼“药物”的内丹术,则是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级养生术。正如道教经典《性命圭旨》所指出的:“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露。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干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内外兼修,成仙必也。”

摘自《中华长寿大典》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精气神论(2)

    中华长寿大典 佚名

    2011-03-01 09:12:13

    |
    道教精气神论(2)
    |

    所谓后天之气,即是通过呼吸作用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之气。人通过口鼻呼吸,吐纳故新,维系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上古的养生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徒们,一方面从人死则呼吸停止这一自然现象经验,另一方面又从龟蛇等长寿动物的吐纳动作受到启发,总结和创造了食气、炼气、闭气、呼气等行气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强身健身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道枢·元气篇》说:“夫人禀天地元气而生者也,一呼一吸,内外之气应矣。气有六,日心、日肺、日肝、日脾、日肾、日三焦,为之主焉。能服是气,一年通矣,二年行牟,三年功成,其凝玄珠于丹田矣。……故气之化也,始为血,血为精,精为髓。一年其气易矣,二年其血易矣,三年其脉易矣,中年其肉易矣,五年其髓易矣,六年其筋易矣,七年其骨易矣,八年其发易矣,九年其形易矣,其神三万有六千,皆化而为仙矣。”《道枢》所阐述的道理,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服气锻炼来促进气机交换和新陈代谢,使人的生理机能和生命能力得到改善和发展,获得长寿与健康,乃至达到道教宗教的最高境界——不死成仙。

    所谓先天之气,又称元气。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禀天地自然的元气而生,即元气通过父母而传给后代,其物质凝结形式是元精(先天精),其气化及能量形式为元气(先天气)。这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吴筠在《元气论》中说:“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按照道教和说法,元气藏之于肾,以丹田命门为本。元气源发于肾中之元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贮于脐下丹田中,平日靠后天精气滋养而转化为各种气机,并经三焦敷布全身,以实现人体生命系统的活动,同时在男女性活动中通过元精的传递,实现其生殖繁衍功能,产生新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命能量源的先天精气,会受到不断损耗,当其耗尽时,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要实现长寿的目的,就要防止或减缓先天精气耗损,通过“炼精化气”等各种养生手段,使业已损耗的先天气得到补充和恢复,如能将先天精气恢复到青少年乃到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还童”,修成真仙了。

    第三、神是生命的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觉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产宰。道教认为,神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神散则生萎,神衰则生弱,神亡则生亡,所以养生至要在养神,由于“神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子”,养神则可养气,养气亦可养精,神凝气聚,气聚精生,故凡欲宝精养气,必须养神为先。《七部语要》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弛骛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道家认为,与精气一样,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神又称元神、元性、真神、真性等,是先天性思维物质本体和潜意识心理能量。后天神又称之为识神、欲神,即感知、思维、意识等,对于生命本身状态及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宋代道士张伯瑞在《青华秘文》一书中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他还说:神由心而生,心为神之君。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但却主宰着万物。“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而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这就是说,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识神,金丹之道须以无为元神为用。所以要以先天制后天,以元神引元气,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有“气性尽,而后本元始见。”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从这一意义上讲,道家的炼神还虚,主要是除欲神,炼元神,使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养生学说的实践基础是建立在精、气、神学说之上的,并因对这一学说和某些人要素的偏重而形成不同的养生方法体系。如偏重于“精”的房中术;偏重于“气”的行气术;偏重于“神”的修性、存思术,等等。而以精气神为修炼“药物”的内丹术,则是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级养生术。正如道教经典《性命圭旨》所指出的:“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露。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干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内外兼修,成仙必也。”

    摘自《中华长寿大典》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