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报道 佚名

2018-03-04 11:34:43

张其成: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道教之音北京讯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提出了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理由

1、中医药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2016年8月29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公布G20国家调查结果显示,在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中,中医药名列第一位。2018年1月5日,该中心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中餐、中医药等中国文化元素继续成为国家形象亮点。中医药(47%)成为仅次于中餐(52%)的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中医药文化获得好评,三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接触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在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人群中,6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3%,在海外老年群体中达到70%。

2、中医药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医药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文化属性而言,中医药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又与人体健康、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将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功能、从而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3、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医文化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符合社会潮流、贴近百姓生活的独特优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文明是多元、多彩的,也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中医文化是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文化,易于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在人类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中医文化符合当今社会"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潮流,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简便廉验的特色正引起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伴随医疗保健的硬实力,中医文化的软实力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中医文化具有引导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大功能。通过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现状

1、中医药文化没有纳入国家和文化部文化发展规划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文件中均没有提及“中医药文化”,更没有相应的项目和经费支持。而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参与,“到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将是有缺憾的。

2、对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我国现有38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医药项目只有“中医针灸”1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十大类项目数量中传统医药类都是占比最少的。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第一批518项,平均每类51.8项,传统医药只有9项;第二批510项,平均每类51项,传统医药只有8项;第三批191项,平均每类19项,传统医药只有4项;第四批153项,平均每类15.3项,传统医药只有2项。传统医药类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相对滞后,传承人的数量也是最少的,传承人队伍老化程度高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平均水平。

3、中医药文化没有列入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缺乏国家扶持的重大项目,如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国家中医药非遗保护中心、中医药公共文化服务、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中医药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海外中医药文化中心等。

三、建议

1、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切实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2、加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中医药”相关项目积极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增加国家非遗中医药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加大对现有非遗项目包括资金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力度。

3、设立“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有关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平台,急需成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国家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中医药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4、设立“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中医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中医药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由于中医文化产业兼具文化产业和健康产业双重优势,需整合跨行业资源。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网络等中医文化产品。

5、依托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海外中医中心,设立中医药文化学堂,开设“中医文化”课程,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本土化的调查研究,以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塑造国家形象。

(转自中国报道)

相关链接:“2018全国两会”道教之音专题报道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张其成: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报道 佚名

2018-03-04 11:34:43

|
张其成: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

张其成: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道教之音北京讯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提出了关于扶持中医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理由

1、中医药是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2016年8月29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公布G20国家调查结果显示,在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中,中医药名列第一位。2018年1月5日,该中心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中餐、中医药等中国文化元素继续成为国家形象亮点。中医药(47%)成为仅次于中餐(52%)的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中医药文化获得好评,三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接触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在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人群中,6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3%,在海外老年群体中达到70%。

2、中医药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医药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文化属性而言,中医药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又与人体健康、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将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功能、从而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3、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医文化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符合社会潮流、贴近百姓生活的独特优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文明是多元、多彩的,也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中医文化是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文化,易于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在人类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中医文化符合当今社会"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潮流,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简便廉验的特色正引起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伴随医疗保健的硬实力,中医文化的软实力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中医文化具有引导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强大功能。通过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现状

1、中医药文化没有纳入国家和文化部文化发展规划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文件中均没有提及“中医药文化”,更没有相应的项目和经费支持。而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参与,“到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将是有缺憾的。

2、对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我国现有38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医药项目只有“中医针灸”1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十大类项目数量中传统医药类都是占比最少的。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第一批518项,平均每类51.8项,传统医药只有9项;第二批510项,平均每类51项,传统医药只有8项;第三批191项,平均每类19项,传统医药只有4项;第四批153项,平均每类15.3项,传统医药只有2项。传统医药类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相对滞后,传承人的数量也是最少的,传承人队伍老化程度高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平均水平。

3、中医药文化没有列入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缺乏国家扶持的重大项目,如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国家中医药非遗保护中心、中医药公共文化服务、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中医药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海外中医药文化中心等。

三、建议

1、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切实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2、加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中医药”相关项目积极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增加国家非遗中医药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加大对现有非遗项目包括资金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力度。

3、设立“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有关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平台,急需成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国家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中医药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4、设立“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中医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中医药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由于中医文化产业兼具文化产业和健康产业双重优势,需整合跨行业资源。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网络等中医文化产品。

5、依托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海外中医中心,设立中医药文化学堂,开设“中医文化”课程,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本土化的调查研究,以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塑造国家形象。

(转自中国报道)

相关链接:“2018全国两会”道教之音专题报道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