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医者与药用:清代徐大椿《医学源流论》(3)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李宇林     时间:2020-06-09 21:42:05      繁體中文版     

徐大椿

药性专长论

药物治疗疾病的原理,有些可以解释,有些不可以解释。如性热可治寒,性燥可治湿,芳香可通气,滋润则生津,这都可以解释。又如同一类发散药,桂枝则散太阳经之邪,柴胡则散少阳经之邪。同类滋阴药,麦冬则滋肺之阴,生地则滋肾之阴。同类解毒药,雄黄则解蛇虫之毒,甘草则解饮食之毒。也有不可以完全解释清楚的。至于说鳖甲消化痞块,使君子杀灭蛔虫,赤小豆消解肤肿;蕤仁生服,不易入睡,熟服则多睡;白鹤花不能腐蚀肌肉却能腐蚀骨骼,如此等等尤其不可以解释,这是药材品味性情之专长,专有功能,即所谓单方秘方。然而人们只知道不可解释的称为专长,却不知在常用药之中,也各有专长的功效。后人或许不知道而不能施用其专长,或者每天施用而忽略了它们的专长了,如此忽略就不能竭尽药材的专长功效了。因此,作为医生应当广泛地收集各类奇缺验方,深明药理,既使遇到疑难奇症,都有独到的治法而且诊治处方变化不穷。当年神农著《本草》之时,并不是都要看到药物的形色气味,却能认识它们的性情,又不可每种药物都要尝试才能得知,竟然都能深谙其功能,而且用药治症莫不有效,岂不是和自然造化相为默契,并非像后世之人那样只靠思虑所能达到的境界啊!

煎药法论

煎药的方法,最应该深入讲解,诊治的疗效,也于煎药有点关系。饮食之家,平时烹饪禽鱼羊猪,如果有失调度,尚且能损人健康,更何况药物专以治病,能不需要明白吗?它的多种方法记载于古代方剂之后的,大都因病炮制煎煮各有不同。如麻黄汤,先煮麻黄去沫,然后加上其它药物同煎,这是主药应当先煎的方法。而桂枝汤,却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以助药力此又是一种方法。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则以甘澜水先煎茯苓。如五苓散则以白饮和服,服后又当多饮暖水。小建中汤则先煎五味去渣,而后纳饴糖。大柴胡汤则煎减半,去渣再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煎药成而后纳大黄。其煎之多寡,或煎水减半,或十分煎去二三分,或止煎一二十沸,煎药之法,不可胜数,皆各有意义。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疎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为煎药之总决,故而处方用药,必使治病恰到好处,煎药方法不失传统法度为宜。

服药法论

病人能愈与否,不但方药病正当合拍,而方药虽合治病,若然服用不得方法,也有非特无功而反无益者,这个问题不可不知。如发散之剂,欲要祛风寒于外,一定要用热药并温暖覆盖其身体,使药气行使到荣卫,热气周遍全身,祛风寒而从汗出化解。如果半温之时服药,仍然面对于寒风坐立,或者仅仅静静安卧,那么温药留蓄肠胃不能得汗,风寒岂能有暗消之理,而荣气又反为风药所伤。通滞之药,想要它化积滞而通达於下,一定要空服或者顿服,使药性鼓动,推其垢浊从大便解,此时若与饮食混杂一起则药气与食物相乱,则气性不专,而食积愈加顽固。所以《伤寒论》等书中提到的服药方法,有宜热宜温,宜凉宜冷,宜缓宜急,宜多宜少,宜早宜晚,宜饱宜饥,更有宜汤不宜散,宜散不宜丸,宜膏不宜丸,其中体重大小,上下表里治法各有当,这都是有一定法度的道理。

医必备药论

古代的医生,他们所施用的药物大都是自己置办,或根据时令、地域多发病、慢性病的情况,提前预备的。《内经》云:司气备物,则无遗主矣。古代韩康卖药的故事,并非说韩康只在卖药,而是卖治病的药,即是说韩康在为人治病。韩文公(韩愈)《进学解》云:“牛溲马渤,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医师之良也”。以前北方人称看病为卖药先生,说明医生大都是自己置备药物的。自从宋代以后,逐渐有一些医生开处方却不备药的,他们用的药都取自市场上,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子。卖药的人不懂医病,尚且可以说得过去。如果行医治病的人,不懂药材,那么药材的是非真伪,全然不问,医生和药物不相识,既使说处方不误人,而药材的真伪错误就多了。又且古代圣贤治病,只有感冒之病,才以煎剂为主,其它的大都以丸散膏丹为多。其中丸散膏丹,有些并非当时就能立刻做出来的,倘若有急迫的病人,必须施用丸散的,等到丸散做好,病人已经半死半生矣。又有一些病人,用药止须少计而愈,然而合制丸药,一次不可止合少许的。假若让医生为病人一人,只合制一料丸散,则一料之处多余的都没有用了。只有医生炮制合成后,留待更多病患中当用的用之,就适得其所了,不会浪费了。又有不常用不易得的药物,储存多年,也难以遇到可用的病人。药店之中,因常无人问津,就不置备,惟有医者自备待用,就可以留着有不时之需了。至于说皮肤外科所施用的煎方,不过是通达疏散荣卫罢了。如果要顾护正气,托化病毒,全凭各种丸散之力。有些药物贵重且又难以得到,及其需锻炼炮制之物,修合并非一二日之功,而且费用又大,也不能为一个人止合一二丸。如果外治之围药、涂药、升药、降药,护肌腐肉,止血行瘀,定痛止痒,提脓排毒,生肌生肉生皮,续筋连骨。又有熏蒸、烙灸、吊洗、点溻等药种种各异,更复每症不同,皆非一时所能置备,尤必须平时预先合制。作为医者,既要知其方,又要讲其法,又须蓄备药料,以应患者之需。若不这样,假若偶遇一大症,内科除了煎方之外,更无别方,外科则除膏药之外,更无它药,即使有也只能取点极贱极易得的一二味药物作为应酬,怎么能使极危极险极奇极恶之症,起死回生呢?所以药材炮制处方丸散膏丹,医者不能不置备以便于有不时之需。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学习道德经智慧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