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命,精气神与大、小还丹

黄信阳博客 黄信阳

2011-11-24 08:47:16

1.心、性、命,内丹学术语。

在道教内丹修炼中,“心”是本体,性是心的灵能,也就是“神”,而“命”指的是“炁”。《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谓,“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在这里,“心”是神识活动的主导,它不仅蕴含着神,而且是决定神识活动的根据。按照这样的逻辑,心与性的关系,就是本体与功能的关系;在道教看来,心与性,本来是不可分的,从主宰的层面讲称作“心”;从生生不息的化道来讲,这就是“性”。内丹修炼,讲究“明心见性”。所谓“明心”就是把有生以来蒙蔽在心上的灰尘擦洗干净,这种擦洗的办法谓之“洗心”。在先秦文化中,早有“洗心于《易》”的说法,后来道教内丹学以“心易”为法象,强调“明心”的基础作用。“明”字是日月,日月是阴阳的总代表。在“明”的过程中,“阴阳”不是分离的,而是连通为一的,这就是“混沌”,所以“洗心”并不是以“理”取胜,而是去掉私人智性的干扰,复归到本初的朴素状态,能复归本初,则神气运化,这就叫做“体用一源”。

参考资料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见《正统道藏》第11册。

《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心》。见《正统道藏》第4册。

 

2. 精、气、神,内丹学术语。

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洩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参考资料

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气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 大还丹,金丹学术语。

“还丹”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参同契》,该书的上篇末了部分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在《周易参同契》中,所谓“还丹”尚无大小之分,也无内外之别,而是以一种符号模式表征外丹制作与内丹修炼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后来,葛洪侧重从外丹学的角度论述“还丹”对于长生不老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金液还丹是道门修炼长生的根本,葛洪所谓还丹指的是在九转金丹基础上再度炼制而成的一种丹药。唐末以来,由于外丹术的弊病,道教遂从内丹角度探索养生的道理,于是还丹也成为内丹学的基本术语。

从内丹的角度看,所谓“大还丹”指的是在小还丹基础上进一步修炼,而使内气能够运转于十二经络以及奇经八脉。用道门的术语来说,这叫做“七返九还”。所谓“七返九还”,这是根据易学河图数理来的,河图以天地自然之数“一”至“九”排列于东西南北中五方,表示宇宙之气的季节变化,道门炼丹家将此数理引入内丹学之中,以为人体内气的运转也像宇宙之气的周转一样,由北方之“六”到南方之“七”,由东方之“八”到西方之“九”,这个“九”是阳数之极,物极则反,“九还”表示的正是数足而周,因周而反的意思。总而言之,大还丹是道门内丹修炼的一种最高境界,它不是随便可以获得的,必须有人引导,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资料

曾慥:《道枢.华阳篇》。见《正统道藏》第20册。

《钟吕传道集》。见《正统道藏》第4册。

 

4. 小还丹,金丹学术语。

“小还丹”是与“大还丹”相对而言的。关于“还丹”的来历以及意义,请参见“大还丹”条目。在内丹学中,“小还丹”实际上是指内在的肾水与心火的阴阳交媾,用易学卦象符号来表示,就是抽《坎》卦中的一阳爻,来填补《离》卦中的一阴爻。这样,《坎》《离》之卦象就回复到《干》《坤》的状态,于是后天复归于先天,所谓“还”说的就是这种“复归”,因为这种复归只是回复自我本初,所以称作“小”。用刘一明的话来说,就是“还我家之故物,复其我家之本真”。当然,回复“本真”是最为重要的修炼功夫,加入不能回复本真,其他一切修炼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内丹学上的小还丹乃是延年益寿的根本步骤。

参考资料

曾慥:《道枢.华阳篇》。见《正统道藏》第20册。

刘一明:《修真后辨》。见《藏外道书》第8册。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心性命,精气神与大、小还丹

黄信阳博客 黄信阳

2011-11-24 08:47:16

|
心性命,精气神与大、小还丹
|

1.心、性、命,内丹学术语。

在道教内丹修炼中,“心”是本体,性是心的灵能,也就是“神”,而“命”指的是“炁”。《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谓,“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在这里,“心”是神识活动的主导,它不仅蕴含着神,而且是决定神识活动的根据。按照这样的逻辑,心与性的关系,就是本体与功能的关系;在道教看来,心与性,本来是不可分的,从主宰的层面讲称作“心”;从生生不息的化道来讲,这就是“性”。内丹修炼,讲究“明心见性”。所谓“明心”就是把有生以来蒙蔽在心上的灰尘擦洗干净,这种擦洗的办法谓之“洗心”。在先秦文化中,早有“洗心于《易》”的说法,后来道教内丹学以“心易”为法象,强调“明心”的基础作用。“明”字是日月,日月是阴阳的总代表。在“明”的过程中,“阴阳”不是分离的,而是连通为一的,这就是“混沌”,所以“洗心”并不是以“理”取胜,而是去掉私人智性的干扰,复归到本初的朴素状态,能复归本初,则神气运化,这就叫做“体用一源”。

参考资料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见《正统道藏》第11册。

《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心》。见《正统道藏》第4册。

 

2. 精、气、神,内丹学术语。

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洩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参考资料

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气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 大还丹,金丹学术语。

“还丹”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参同契》,该书的上篇末了部分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在《周易参同契》中,所谓“还丹”尚无大小之分,也无内外之别,而是以一种符号模式表征外丹制作与内丹修炼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后来,葛洪侧重从外丹学的角度论述“还丹”对于长生不老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金液还丹是道门修炼长生的根本,葛洪所谓还丹指的是在九转金丹基础上再度炼制而成的一种丹药。唐末以来,由于外丹术的弊病,道教遂从内丹角度探索养生的道理,于是还丹也成为内丹学的基本术语。

从内丹的角度看,所谓“大还丹”指的是在小还丹基础上进一步修炼,而使内气能够运转于十二经络以及奇经八脉。用道门的术语来说,这叫做“七返九还”。所谓“七返九还”,这是根据易学河图数理来的,河图以天地自然之数“一”至“九”排列于东西南北中五方,表示宇宙之气的季节变化,道门炼丹家将此数理引入内丹学之中,以为人体内气的运转也像宇宙之气的周转一样,由北方之“六”到南方之“七”,由东方之“八”到西方之“九”,这个“九”是阳数之极,物极则反,“九还”表示的正是数足而周,因周而反的意思。总而言之,大还丹是道门内丹修炼的一种最高境界,它不是随便可以获得的,必须有人引导,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资料

曾慥:《道枢.华阳篇》。见《正统道藏》第20册。

《钟吕传道集》。见《正统道藏》第4册。

 

4. 小还丹,金丹学术语。

“小还丹”是与“大还丹”相对而言的。关于“还丹”的来历以及意义,请参见“大还丹”条目。在内丹学中,“小还丹”实际上是指内在的肾水与心火的阴阳交媾,用易学卦象符号来表示,就是抽《坎》卦中的一阳爻,来填补《离》卦中的一阴爻。这样,《坎》《离》之卦象就回复到《干》《坤》的状态,于是后天复归于先天,所谓“还”说的就是这种“复归”,因为这种复归只是回复自我本初,所以称作“小”。用刘一明的话来说,就是“还我家之故物,复其我家之本真”。当然,回复“本真”是最为重要的修炼功夫,加入不能回复本真,其他一切修炼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内丹学上的小还丹乃是延年益寿的根本步骤。

参考资料

曾慥:《道枢.华阳篇》。见《正统道藏》第20册。

刘一明:《修真后辨》。见《藏外道书》第8册。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