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1-12-27 16:18:14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调理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都是"所知障"。学习时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养生方法。

 

附:子午流注简表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肝与胆:肝胆相照。肝主怒,在五色中主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气的眼眶子发青,""气的直流眼泪,""气的直抽筋儿"的现象。所以肝不好的人易发怒。如何养肝?《黄帝内经》中讲"人卧则血归肝"通常熬夜的人群由于子时前不能入眠,极易伤肝胆。由于血不养肝,肝不好会损害胆,胆汁代谢不利会引起三高(血压、血脂、血粘稠)及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俗话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肝开窍与目,因此一切眼疾均与肝有关(如近视、弱视及老年眼疾等)。肝如人体的血库,有藏血功能。如肝阳亢:眼凸胀红痛,性情急躁;肝阴虚:眼内凹干涩黑眼圈,眼疲倦,性情焦躁。一般来说肝气、胆气不足的人,易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多梦少睡。

心与小肠:心主神明,在五色中主赤,五志中主喜,因此日常生活中常有"一颗火红的心"、"发自内心的高兴,""心花怒放"等描述。心如人体的血泵,主血液流速。心阴虚:舌尖红,心烦,六神无主;心阳虚:舌尖白,心闷。心阳虚人易悲观厌世,对生活没信心。

脾与胃: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脾统血,脾为痰之源。脾阳虚,便稀。脾阳不足的人肌肉酸懒,不爱活动,情绪抑郁,疑心过重。有胃火的人易便秘。

肺与大肠:肺主卫气(保卫之气),为外邪入侵的第一通道。肺为痰之器。肺阴虚:口鼻咽干,黄痰涕;肺阳虚:白痰涕。肺气不足的人少气短息,讲话声音低怯,忧心忡忡,多愁善感。

肾与膀胱:肾为先天之根。肾主骨,参与钙的代谢。后背,脊柱,颈椎等骨均由肾管。肾主生殖,"肾气足,八十八可得瓜"。女性的子宫、乳房、卵巢均由肾气濡养。肾气足,更年期可延至60岁,不足则子宫、乳房、卵巢易出问题。肾藏精,肾气足则夫妻生活和谐。肾通脑主智,肾气足则记忆好。肾主水,肾气足则人过中年体不虚胖。肾主泌尿系统。肾气不足则尿急、尿频、尿痛,尿床、尿不净、尿闭。前列腺疾患均与肾有关。冬藏-----进补的季节,应该注意补肾。咸入肾,食盐过量伤肾。肾主血粘稠度。肾为喘之源。肾阳虚:怕冷;肾阴虚:怕热。肾阳不足则易生恐惧心理、多疑少自信。

(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1-12-27 16:18:14

|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调理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子午流注与五脏六腑疾病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都是"所知障"。学习时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养生方法。

 

附:子午流注简表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肝与胆:肝胆相照。肝主怒,在五色中主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气的眼眶子发青,""气的直流眼泪,""气的直抽筋儿"的现象。所以肝不好的人易发怒。如何养肝?《黄帝内经》中讲"人卧则血归肝"通常熬夜的人群由于子时前不能入眠,极易伤肝胆。由于血不养肝,肝不好会损害胆,胆汁代谢不利会引起三高(血压、血脂、血粘稠)及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俗话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肝开窍与目,因此一切眼疾均与肝有关(如近视、弱视及老年眼疾等)。肝如人体的血库,有藏血功能。如肝阳亢:眼凸胀红痛,性情急躁;肝阴虚:眼内凹干涩黑眼圈,眼疲倦,性情焦躁。一般来说肝气、胆气不足的人,易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多梦少睡。

心与小肠:心主神明,在五色中主赤,五志中主喜,因此日常生活中常有"一颗火红的心"、"发自内心的高兴,""心花怒放"等描述。心如人体的血泵,主血液流速。心阴虚:舌尖红,心烦,六神无主;心阳虚:舌尖白,心闷。心阳虚人易悲观厌世,对生活没信心。

脾与胃: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脾统血,脾为痰之源。脾阳虚,便稀。脾阳不足的人肌肉酸懒,不爱活动,情绪抑郁,疑心过重。有胃火的人易便秘。

肺与大肠:肺主卫气(保卫之气),为外邪入侵的第一通道。肺为痰之器。肺阴虚:口鼻咽干,黄痰涕;肺阳虚:白痰涕。肺气不足的人少气短息,讲话声音低怯,忧心忡忡,多愁善感。

肾与膀胱:肾为先天之根。肾主骨,参与钙的代谢。后背,脊柱,颈椎等骨均由肾管。肾主生殖,"肾气足,八十八可得瓜"。女性的子宫、乳房、卵巢均由肾气濡养。肾气足,更年期可延至60岁,不足则子宫、乳房、卵巢易出问题。肾藏精,肾气足则夫妻生活和谐。肾通脑主智,肾气足则记忆好。肾主水,肾气足则人过中年体不虚胖。肾主泌尿系统。肾气不足则尿急、尿频、尿痛,尿床、尿不净、尿闭。前列腺疾患均与肾有关。冬藏-----进补的季节,应该注意补肾。咸入肾,食盐过量伤肾。肾主血粘稠度。肾为喘之源。肾阳虚:怕冷;肾阴虚:怕热。肾阳不足则易生恐惧心理、多疑少自信。

(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