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的源与流(6)

网络 欧阳学忠

2014-08-18 11:19:53

(6)“守柔处雌”的战略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对立的、统一的,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这个变化是双向的,即可以向正方向,也可以向反方向。故《道德经》中讲:“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根据这一转化的规律,提出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观点。就是说,道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最好经常处于柔弱的地位,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向死亡。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又说:“知其雄,守其雌。”这种贵柔崇雌,崇弱尚下的思想,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影响是极大的,构成了太极拳的“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的守柔处雌特点。在练拳时讲究“崇尚柔化”,最忌用力,务使全身放松,气血贯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柔化,可以柔化筋骨,常葆青春,延年益寿;可以柔化内劲,富含弹性,随劲伸缩,柔中寓刚;在技击时则能“以柔克刚”。《武当拳法秘诀》中讲,守柔处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以柔克刚。“撺不与斗,贴跌更奇,彼来凶勇,圈插敌之。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静制动,以曲取直”。

以柔克刚的技艺境界,对练太极拳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身法上,要灵活,似游龙,如飞凤,轻快若风;在手法上,要随心而动,击出似闪电,出手不见手;在步法上,要随心投足,步走奇正八方,使对方迎之不见首,随之不见其后;在心理上,要不怕近,不怕刚,不怕猛,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彼不动,我不动,彼动我先动;在练功上,要内炼精、气、神,三华聚顶,外练力、速、变,意动形起。发劲时,似乎柔软如绵,实则坚硬如铁。迎战时,以变应变,随境而化,随意而变,随心所欲,似攻似守,似发似收,犹如水之无所不至,气之无所不入,战敌则无所不适,克敌则无坚不摧。诚如此,就达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目的了。

(7)“化恶扬善”的道德论

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历来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因此太极拳理论吸收了儒家的“仁学”和“礼仪”,重视武德,讲究化恶扬善。武当拳派自张三丰起不是弟子选师父,而是师父选弟子,授拳时首在变化弟子的气质道德,而且规定收徒传拳时的“五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狂酒者不传;轻露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

武当道教强调“为善”始能“保真”。用之于拳术,被迫出手,应礼让三招,即出手使对方不伤为上乘,化而使对方无所施其力为主要。

 

  • 共1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太极拳的源与流(6)

    网络 欧阳学忠

    2014-08-18 11:19:53

    |
    论太极拳的源与流(6)
    |

    (6)“守柔处雌”的战略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对立的、统一的,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这个变化是双向的,即可以向正方向,也可以向反方向。故《道德经》中讲:“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根据这一转化的规律,提出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观点。就是说,道的运动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最好经常处于柔弱的地位,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向死亡。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又说:“知其雄,守其雌。”这种贵柔崇雌,崇弱尚下的思想,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影响是极大的,构成了太极拳的“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的守柔处雌特点。在练拳时讲究“崇尚柔化”,最忌用力,务使全身放松,气血贯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柔化,可以柔化筋骨,常葆青春,延年益寿;可以柔化内劲,富含弹性,随劲伸缩,柔中寓刚;在技击时则能“以柔克刚”。《武当拳法秘诀》中讲,守柔处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以柔克刚。“撺不与斗,贴跌更奇,彼来凶勇,圈插敌之。以柔克刚,以疾克迟,以静制动,以曲取直”。

    以柔克刚的技艺境界,对练太极拳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身法上,要灵活,似游龙,如飞凤,轻快若风;在手法上,要随心而动,击出似闪电,出手不见手;在步法上,要随心投足,步走奇正八方,使对方迎之不见首,随之不见其后;在心理上,要不怕近,不怕刚,不怕猛,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彼不动,我不动,彼动我先动;在练功上,要内炼精、气、神,三华聚顶,外练力、速、变,意动形起。发劲时,似乎柔软如绵,实则坚硬如铁。迎战时,以变应变,随境而化,随意而变,随心所欲,似攻似守,似发似收,犹如水之无所不至,气之无所不入,战敌则无所不适,克敌则无坚不摧。诚如此,就达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目的了。

    (7)“化恶扬善”的道德论

    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历来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因此太极拳理论吸收了儒家的“仁学”和“礼仪”,重视武德,讲究化恶扬善。武当拳派自张三丰起不是弟子选师父,而是师父选弟子,授拳时首在变化弟子的气质道德,而且规定收徒传拳时的“五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狂酒者不传;轻露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

    武当道教强调“为善”始能“保真”。用之于拳术,被迫出手,应礼让三招,即出手使对方不伤为上乘,化而使对方无所施其力为主要。

     

  • 共1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