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4)

本站整理 邢东田

2010-10-30 12:00:00

三、玄女的演变

周晓薇在《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一文中认为:玄女故事的主要发展脉络大致有两条,一是在自宋以后道教典籍及有关记载中,玄女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约定俗成的情节;一是在明清小说中玄女已完全脱离了与黄帝神话的种种瓜葛,成为一位独立的女神,但“其司掌军事、传授兵法的专门职能则始终如一,没有变化。”此说不甚确切。如上所述,玄女在魏晋时期已至少具有四种不同的职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出一些新的职能。以下,我们就玄女在唐宋以后的演变情况做个大致勾画。

唐宋以降,随着道教内丹学的兴起及宋明理学的冲击,房中术神玄女和丹药神玄女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也许与历代王朝对于术数“妖术”的禁绝政策(虽屡禁不绝)有关,术数神玄女的影响也日益减弱,以玄女名义推行的诸种方术,部分转入民间甚至地下,部分保存于道教之中,大部分则逐渐失传。在元明清各代正史史志中,标有玄女之名的图书竟无一载录,即为明证。

与此同时,战神玄女独放异彩。这固然是由于宋代君主把黄帝认作祖先,从而抬高了在黄帝战蚩尤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神玄女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战神玄女的形象和事迹显得更为生动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其它三位玄女除了神秘性之外鲜有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神话传说中,一神数职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因其某一方面形象突出,社会影响很大,人们便把一些与之无关的职能和功绩加诸其身。但随着新形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原初面貌在有些情况下反而模糊不清了。就这样,具有鲜明生动艺术形象而又神通广大的战神玄女,由于更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终于彻底从其原形(房中术神)异化出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与房中术丝毫无关的神祇。以至有人在评介玄女时,除了战神职能,其它几种职能根本未予提及,甚至将其来源附会于玄鸟、旱魃之类。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此后,玄女的影响日益民间化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些“民间神”的职能,这种影响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通俗小说和受道教影响的民间祭祀之中。通俗小说中最早出现玄女形象的,当为成书于元代的《宣和遗事》。其中有宋江杀阎婆惜后,为躲避官兵追捕,藏入屋后九天玄女庙避难并受天书一段情节。该情节被明代小说《水浒传》承袭,《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内容较《宣和遗事》有许多增演;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又有宋江得玄女兵法大破辽军一节。此外,在《平妖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女仙外史》等明清小说中,亦有玄女形象。

仅就《水浒传》看,第四十二回中的玄女与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有所不同。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是历史上战神玄女的进一步发展,她所指导帮助的宋江当时正代表正统王朝对“夷狄”辽国作战,与传统中的玄女支持正统的黄帝战胜邪恶的蚩尤的模式是相同的。与此不同,在第四十二回中,玄女的职能不仅有所发展,被赋予传达天命预示未来的新职能,[55]更重要的是,她所支持的已不再是黄帝式的正统人物,而是与正统王朝相对抗的民间“强贼”,虽然是指导其“改邪归正”。另外,玄女被描绘成“脸如莲萼”、“唇似樱桃”,坐在九龙椅上的“妙面娘娘”,这是前所未有的形象。[56]它表明,玄女变得更加贴近民众,减少了威严性而增加了亲近感。此外,在《水浒传》中,还多次出现了宋江临疑卜占玄女课(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等)的情景。这些都显示出玄女的民间化倾向。

关于对玄女的祭祀,前已提及,早在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即须祭玄女(《抱朴子内篇》),至迟到元代,玄女已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如《宣和遗事》中的九天玄女庙)。到明清时期,玄女庙似已很普遍,1983年国务院确定21的座全国重点官观,其中就有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的陕西华山东道院,原名九天宫,供奉九天玄女。在这些祭祀中,玄女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的佑护之神,明代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卷上:大秦国“有一玄女神庙,其神最灵,四境之内,凡有灾殃,求之必应。”与此同时,玄女在民间祭祀中还被赋予了送子娘娘的新职能,初版于清康熙年间的通俗小说《女仙外史》称:山东济南府蒲台县“东门外有个九天玄女娘娘庙,庙内有送子娘娘,说是极显灵的。”(第二回)另据蓟午子《漫话神鬼世界》记载:

在北京朝阳区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过去此庙香火极盛,庙的规模也很可观,共有七座大殿,正殿供有各种送子娘娘凡九位,殿内还有描绘玄女娘娘升天故事的《升仙传》壁画。前殿殿前还有一座娱神唱戏的戏台。当地有不少玄女娘娘“显灵”、“应验”的传说故事。
全面介绍台湾民间信仰的《庄严的世界》一书,也提供了一些与传统不同的情况。该书第五篇《灵魂神》中有《道家神明》一章,其中有女娲娘娘、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娘娘等女神。关于九天玄女,该书称:

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有大妈、二妈至九妈之神体九尊。又有谓九天玄女即为女娲娘娘。台湾有玄女庙十三座,……九天玄女的祭典在九月初九,中心寺庙为台中县龙井乡的朝奉宫。[60]

该书还附有嘉义市光正万教宫九天玄女塑像彩照一张。玄女身着金甲,左手握一金色葫芦,右手持一拂尘,正襟危坐,体态雍容华贵,神情若有所思。

由上,(1)台湾的玄女一神九体,称连理妈,似与北京小寺村的九位送子娘娘有相通之处。(2)玄女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和日期。(3)前述孙绍先提出玄女、女娲、西王母可能是“三位一体”的天神变异现象,《庄严的世界》附录《神明一览表》载:“女娲娘娘,俗称九天玄女,诞辰七月七日,信者为一般民众。”看来玄女和女娲是有一定关系的。(4)《庄严的世界》未提及玄女现在的职能,据《台湾民俗》,玄女为香烛业的行业神。台湾的玄女是否具有送子职能,不得而知,但女娲是婚姻神,兼有送子职能,而玄女既为女娲之俗称,此问题似应予以肯定。

综上所述,根据现有文献,“玄女”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但其很可能起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在汉魏两晋时期,玄女同时兼任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和术数神,并在这几个方面都是黄帝之师,不久又被冠以“九天”尊号,其地位(尤其在道教中)日益显赫,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隋唐以降,玄女在房中术、丹药及术数方面的影响逐渐减弱,只有战神形象在道教典籍中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光辉。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玄女与黄帝的关系渐次疏远直至分离。与此同时,玄女的影响和职能逐步民间化,一方面,在某些具有相当影响的通俗小说中,玄女已衍变为决定主人公前程和扭转乾坤的命运、佑护之神;另一方面,在民间祭祀之中,玄女又成为很有灵光的送子娘娘甚至香烛业的行业神。可以说,玄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位兼具多项职能、不断变化的、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女神。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妈祖的信仰
    下一篇:道教的四大天师
    |

    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4)

    本站整理 邢东田

    2010-10-30 12:00:00

    |
    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4)
    |

    三、玄女的演变

    周晓薇在《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一文中认为:玄女故事的主要发展脉络大致有两条,一是在自宋以后道教典籍及有关记载中,玄女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约定俗成的情节;一是在明清小说中玄女已完全脱离了与黄帝神话的种种瓜葛,成为一位独立的女神,但“其司掌军事、传授兵法的专门职能则始终如一,没有变化。”此说不甚确切。如上所述,玄女在魏晋时期已至少具有四种不同的职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出一些新的职能。以下,我们就玄女在唐宋以后的演变情况做个大致勾画。

    唐宋以降,随着道教内丹学的兴起及宋明理学的冲击,房中术神玄女和丹药神玄女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也许与历代王朝对于术数“妖术”的禁绝政策(虽屡禁不绝)有关,术数神玄女的影响也日益减弱,以玄女名义推行的诸种方术,部分转入民间甚至地下,部分保存于道教之中,大部分则逐渐失传。在元明清各代正史史志中,标有玄女之名的图书竟无一载录,即为明证。

    与此同时,战神玄女独放异彩。这固然是由于宋代君主把黄帝认作祖先,从而抬高了在黄帝战蚩尤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神玄女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战神玄女的形象和事迹显得更为生动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其它三位玄女除了神秘性之外鲜有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神话传说中,一神数职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因其某一方面形象突出,社会影响很大,人们便把一些与之无关的职能和功绩加诸其身。但随着新形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原初面貌在有些情况下反而模糊不清了。就这样,具有鲜明生动艺术形象而又神通广大的战神玄女,由于更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终于彻底从其原形(房中术神)异化出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与房中术丝毫无关的神祇。以至有人在评介玄女时,除了战神职能,其它几种职能根本未予提及,甚至将其来源附会于玄鸟、旱魃之类。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此后,玄女的影响日益民间化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些“民间神”的职能,这种影响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通俗小说和受道教影响的民间祭祀之中。通俗小说中最早出现玄女形象的,当为成书于元代的《宣和遗事》。其中有宋江杀阎婆惜后,为躲避官兵追捕,藏入屋后九天玄女庙避难并受天书一段情节。该情节被明代小说《水浒传》承袭,《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内容较《宣和遗事》有许多增演;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又有宋江得玄女兵法大破辽军一节。此外,在《平妖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女仙外史》等明清小说中,亦有玄女形象。

    仅就《水浒传》看,第四十二回中的玄女与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有所不同。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是历史上战神玄女的进一步发展,她所指导帮助的宋江当时正代表正统王朝对“夷狄”辽国作战,与传统中的玄女支持正统的黄帝战胜邪恶的蚩尤的模式是相同的。与此不同,在第四十二回中,玄女的职能不仅有所发展,被赋予传达天命预示未来的新职能,[55]更重要的是,她所支持的已不再是黄帝式的正统人物,而是与正统王朝相对抗的民间“强贼”,虽然是指导其“改邪归正”。另外,玄女被描绘成“脸如莲萼”、“唇似樱桃”,坐在九龙椅上的“妙面娘娘”,这是前所未有的形象。[56]它表明,玄女变得更加贴近民众,减少了威严性而增加了亲近感。此外,在《水浒传》中,还多次出现了宋江临疑卜占玄女课(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等)的情景。这些都显示出玄女的民间化倾向。

    关于对玄女的祭祀,前已提及,早在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即须祭玄女(《抱朴子内篇》),至迟到元代,玄女已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如《宣和遗事》中的九天玄女庙)。到明清时期,玄女庙似已很普遍,1983年国务院确定21的座全国重点官观,其中就有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的陕西华山东道院,原名九天宫,供奉九天玄女。在这些祭祀中,玄女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的佑护之神,明代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卷上:大秦国“有一玄女神庙,其神最灵,四境之内,凡有灾殃,求之必应。”与此同时,玄女在民间祭祀中还被赋予了送子娘娘的新职能,初版于清康熙年间的通俗小说《女仙外史》称:山东济南府蒲台县“东门外有个九天玄女娘娘庙,庙内有送子娘娘,说是极显灵的。”(第二回)另据蓟午子《漫话神鬼世界》记载:

    在北京朝阳区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过去此庙香火极盛,庙的规模也很可观,共有七座大殿,正殿供有各种送子娘娘凡九位,殿内还有描绘玄女娘娘升天故事的《升仙传》壁画。前殿殿前还有一座娱神唱戏的戏台。当地有不少玄女娘娘“显灵”、“应验”的传说故事。
    全面介绍台湾民间信仰的《庄严的世界》一书,也提供了一些与传统不同的情况。该书第五篇《灵魂神》中有《道家神明》一章,其中有女娲娘娘、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娘娘等女神。关于九天玄女,该书称:

    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有大妈、二妈至九妈之神体九尊。又有谓九天玄女即为女娲娘娘。台湾有玄女庙十三座,……九天玄女的祭典在九月初九,中心寺庙为台中县龙井乡的朝奉宫。[60]

    该书还附有嘉义市光正万教宫九天玄女塑像彩照一张。玄女身着金甲,左手握一金色葫芦,右手持一拂尘,正襟危坐,体态雍容华贵,神情若有所思。

    由上,(1)台湾的玄女一神九体,称连理妈,似与北京小寺村的九位送子娘娘有相通之处。(2)玄女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和日期。(3)前述孙绍先提出玄女、女娲、西王母可能是“三位一体”的天神变异现象,《庄严的世界》附录《神明一览表》载:“女娲娘娘,俗称九天玄女,诞辰七月七日,信者为一般民众。”看来玄女和女娲是有一定关系的。(4)《庄严的世界》未提及玄女现在的职能,据《台湾民俗》,玄女为香烛业的行业神。台湾的玄女是否具有送子职能,不得而知,但女娲是婚姻神,兼有送子职能,而玄女既为女娲之俗称,此问题似应予以肯定。

    综上所述,根据现有文献,“玄女”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但其很可能起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在汉魏两晋时期,玄女同时兼任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和术数神,并在这几个方面都是黄帝之师,不久又被冠以“九天”尊号,其地位(尤其在道教中)日益显赫,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隋唐以降,玄女在房中术、丹药及术数方面的影响逐渐减弱,只有战神形象在道教典籍中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光辉。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玄女与黄帝的关系渐次疏远直至分离。与此同时,玄女的影响和职能逐步民间化,一方面,在某些具有相当影响的通俗小说中,玄女已衍变为决定主人公前程和扭转乾坤的命运、佑护之神;另一方面,在民间祭祀之中,玄女又成为很有灵光的送子娘娘甚至香烛业的行业神。可以说,玄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位兼具多项职能、不断变化的、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女神。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