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代武清《县治图》均有马神庙标示,位县衙东北隅。乾隆七年《武清县志·新建八蜡马神二庙记》载:“武清旧有马神庙一楹,在察院之东,嘉靖甲寅大水没圮,荡为平地。”察院居县衙东侧偏北。又载:“建……马神庙三楹,作门筑垣,按礼制立位塑像,不日落成。”这就是说,武清旧时的马神庙只有一间房舍,位于察院东面,在明嘉靖甲寅年被洪水冲没,新建马神庙三间,重新制作了门窗和院墙,并按礼制重新立了塑像,仅用数日落成。
马王为民间普遍信仰之神,其由来甚古。《周礼·夏官》注:“马祖天驷也。”马王上应天星,所谓“天马四星”即二十八宿之“房日兔”。据《周礼》所记,国家掌祀之官四时祭马王(载祀典)。因民间俗称“马王爷”,传为西汉之金日磾,字翁叔,乃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随昆邪王降于汉,身高八尺二寸,貌甚威严。武帝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后世民间奉为马神,称之为“水草马明王”。
民间有俗语“马王爷三只眼”。那么,马神庙里的马王爷真是三只眼吗?凡供奉“水草马明王”的神像,都是三眼四臂,狰狞可怖,似将军装束,手执一神牌,上书“水草马明王”。
在城关一带相传,旧时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城内外之骡马夫役聚集宴会,以祭马王。祭时用全羊,不用猪。传马王爷不享用黑牲口肉。是日,出车在外的骡马大车也都休息一日,而且要给骡马驴加以好的草料,以示过节。主人也要给马王爷烧香上供。有的户在这一天还给骡马换配新缰绳、新笼头、新鞍子、新门缨等。是日,马具店门庭若市。
据城里“满洲刘”族系后人刘德川介绍,早年他们满蒙旗人多善骑射,善养上等骑马数匹,循例于六月二十四祭祀马王爷。
这一天,要请“水草马明王”神像一纸,黄钱、元宝、千张等敬神钱粮全份,高香一股以及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白酒一斝(古代盛酒器皿)。由驭马人上香,饲马夫随礼,俱行三叩首。礼毕,焚马神儿、钱粮于庭院的生铁钱粮盆内,祭马神结束。
城内“满洲刘”后代数人在骑射入考武举人时中榜。宅内立有马神祠。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丹道之道 对生命的渴望,对自我的超越,对生死和宇宙本源的追问,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先秦时期,已成为中国主流...[详细]
提及观世,可谓大名鼎鼎,在佛教有观世音菩萨,在道教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那么,道教的观音信仰典出何故?其...[详细]
初入道门,日日晨钟暮鼓,日子长了,却发现每月总有几天庙内安安静静,不用举行早晚功课,也不烧香,不知道为...[详细]
汉代的神仙方术著作《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外丹理论著作,同时也是讲述内丹术的经典。《周易参同契...[详细]
摘要 :天籁一词是《庄子齐物论》里的重要概念。它本身为一比喻,故有本义与喻意之别:本义是指它实际所指,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