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越利:“谢仙火”的传说与宋代何仙姑小考

道教之音 朱越利

2019-04-09 17:41:31

何仙姑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集古录》卷10记载“谢仙火”的奇迹说:大中祥符中,岳州华容县玉真宫被天火烧毁,只剩一柱,柱上倒书“谢仙火”三字。民众不解,去问何仙姑,回答说谢仙是雷部之鬼夫妇。欧阳修称这位女方士为衡山何仙姑曰:“庆历中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绝粒轻身,人皆以为仙也”。欧阳修庆历初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

“谢仙火”盖是伐木者为了计件而刻的队名,并不神秘。刘攽《中山诗话》说“谢仙火”的“火”字是“部”的意思,“一火犹一部”。王得臣《麈史》卷2说“谢仙火”三字是伐木者刻的名字。嘉祐八年进士沈括撰《梦溪笔谈》卷21说“谢仙火”的“火”字是“队伍”的意思。南宋赵彦卫编《云麓漫钞》卷2引它书推测“谢仙火”三字恐是簿筏中记号。这就是说,用作玉真宫柱子的这根木材,是叫作谢仙的人带领的一伙伐木工砍伐的,刻着“谢仙火”三字。用作柱子后,这三个字被刷上的油漆盖住了。大火烧掉了油漆,三个字显露了出来。

但“谢仙火”崇拜流传甚广,许多文献都作了记载。《事实类苑》卷46说“谢仙火”信仰在湖湘间流传,记载于赵康靖公《闻见录》。赵康靖即赵概,仁宗时累官枢密使,参知政事。《中山诗话》载“谢仙火”奇迹发生在岳州天庆观,永州何仙姑亦回答说谢仙是雷部夫妇之神。又说何仙姑不饮食,无漏泄,世传其有神异。《中山诗话》为北宋刘攽所作,刘是庆历六年进士。魏泰于元祐中记少时所闻,写成《东轩笔录》。《东轩笔录》卷14记载说: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不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士大夫之好奇者多谒之,以问休咎。湖北运使王达曾在舟中召见她,因此被罢官。魏泰为他鸣冤说:“疑似易乘,使朝廷致惑。”崇宁后人高晦叟在《珍席放谈》中也记载了此事,批评王达“举措殊弗远嫌”。王得臣编《麈史》卷2说庆历中有一天华容县殿柱遭到雷击后出现“谢仙火”三字,太守滕子京问永州何仙姑,何仙姑解答说是雷部神昆弟二人。王得臣是嘉祐四年进士,《麈史》撰于绍圣四年后。张舜民撰《画墁集》卷8记载说天庆观木柱有“谢仙火”三字字迹深入木中,永州何仙姑说是雷部火神兄弟三人所为。张舜民于宋徽宗时进吏部侍郎,范致明称零陵何仙姑。其撰《岳阳风土记》说华容大皇观于大中祥符八年遭到雷击,出现“谢仙火”三字。庆历六年滕子京问零陵何仙姑,回答说是雷部兄弟之神。后将“谢仙火”三字摹刻到岳阳楼上。元丰二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岳阳楼,唯“谢仙火”三字犹存。范致明为元符中进士。这些文献称呼的永州何仙姑、零陵何仙姑等,与欧阳修称呼的衡山何仙姑是同一人,所称地名广狭不同而已。

南宋赵彦卫编《云麓漫抄》卷2提到当时维扬还有一位何仙姑,世以为谪仙。衡山在今湖南省,维扬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唐宋以来,大概凡受尊崇的坤道、女丹家、女巫等皆被民间称为仙姑。其中姓何者,则是何仙姑。比如唐代有何仙姑。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5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广州府”部分都有“唐何仙姑”条,描述唐增城人何仙姑。唐何仙姑不是宋何仙姑,宋何仙姑后来与其她仙姑的事迹融合,演变为八仙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八仙中手举一支荷花的何仙姑也不是宋何仙姑。

曾慥《劝道歌》附言曰:“虚靖先生《大道歌》,司马子微《坐忘歌》,何仙姑亦作《证道歌》,其言深切著明,有补于世。予因拾神仙之遗旨,作《劝道歌》”。曾慥为北宋后期南宋初人,距宋仁宗时不远,不排除其述何仙姑就是衡山何仙姑的可能,但也不能肯定。

《道藏》有左掌子撰《证道歌》,述灵药、火候等内丹术。《宋史》卷205《艺文志》“神仙类”著录“左掌子《证道歌》一卷”,《通志》卷67《艺文略》著录左掌子著《道证》一卷为外丹书。不知左掌子是否何仙姑。《道藏》又有《何仙姑颂吕真人沁园春》述参同清修内丹术。颂皆七言四句歌诀,采用四象五行、鼎炉铅汞等隐语,增加瑞莲、雪花、夜明珠等比喻。其中曰:“自家养就一婴儿,不寒不热不曾饥。再养一双儿共女,等闲不许别人知”。同样,不排除衡山何仙姑颂《沁园春》的可能,但也不能肯定。

(本文节选自朱越利《北宋何仙姑与曹仙姑》,原载《宗教哲学季刊》第37期,第140~145页,2006年9月)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朱越利:“谢仙火”的传说与宋代何仙姑小考

道教之音 朱越利

2019-04-09 17:41:31

|
朱越利:“谢仙火”的传说与宋代何仙姑小考
|

何仙姑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集古录》卷10记载“谢仙火”的奇迹说:大中祥符中,岳州华容县玉真宫被天火烧毁,只剩一柱,柱上倒书“谢仙火”三字。民众不解,去问何仙姑,回答说谢仙是雷部之鬼夫妇。欧阳修称这位女方士为衡山何仙姑曰:“庆历中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绝粒轻身,人皆以为仙也”。欧阳修庆历初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

“谢仙火”盖是伐木者为了计件而刻的队名,并不神秘。刘攽《中山诗话》说“谢仙火”的“火”字是“部”的意思,“一火犹一部”。王得臣《麈史》卷2说“谢仙火”三字是伐木者刻的名字。嘉祐八年进士沈括撰《梦溪笔谈》卷21说“谢仙火”的“火”字是“队伍”的意思。南宋赵彦卫编《云麓漫钞》卷2引它书推测“谢仙火”三字恐是簿筏中记号。这就是说,用作玉真宫柱子的这根木材,是叫作谢仙的人带领的一伙伐木工砍伐的,刻着“谢仙火”三字。用作柱子后,这三个字被刷上的油漆盖住了。大火烧掉了油漆,三个字显露了出来。

但“谢仙火”崇拜流传甚广,许多文献都作了记载。《事实类苑》卷46说“谢仙火”信仰在湖湘间流传,记载于赵康靖公《闻见录》。赵康靖即赵概,仁宗时累官枢密使,参知政事。《中山诗话》载“谢仙火”奇迹发生在岳州天庆观,永州何仙姑亦回答说谢仙是雷部夫妇之神。又说何仙姑不饮食,无漏泄,世传其有神异。《中山诗话》为北宋刘攽所作,刘是庆历六年进士。魏泰于元祐中记少时所闻,写成《东轩笔录》。《东轩笔录》卷14记载说: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不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士大夫之好奇者多谒之,以问休咎。湖北运使王达曾在舟中召见她,因此被罢官。魏泰为他鸣冤说:“疑似易乘,使朝廷致惑。”崇宁后人高晦叟在《珍席放谈》中也记载了此事,批评王达“举措殊弗远嫌”。王得臣编《麈史》卷2说庆历中有一天华容县殿柱遭到雷击后出现“谢仙火”三字,太守滕子京问永州何仙姑,何仙姑解答说是雷部神昆弟二人。王得臣是嘉祐四年进士,《麈史》撰于绍圣四年后。张舜民撰《画墁集》卷8记载说天庆观木柱有“谢仙火”三字字迹深入木中,永州何仙姑说是雷部火神兄弟三人所为。张舜民于宋徽宗时进吏部侍郎,范致明称零陵何仙姑。其撰《岳阳风土记》说华容大皇观于大中祥符八年遭到雷击,出现“谢仙火”三字。庆历六年滕子京问零陵何仙姑,回答说是雷部兄弟之神。后将“谢仙火”三字摹刻到岳阳楼上。元丰二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岳阳楼,唯“谢仙火”三字犹存。范致明为元符中进士。这些文献称呼的永州何仙姑、零陵何仙姑等,与欧阳修称呼的衡山何仙姑是同一人,所称地名广狭不同而已。

南宋赵彦卫编《云麓漫抄》卷2提到当时维扬还有一位何仙姑,世以为谪仙。衡山在今湖南省,维扬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唐宋以来,大概凡受尊崇的坤道、女丹家、女巫等皆被民间称为仙姑。其中姓何者,则是何仙姑。比如唐代有何仙姑。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5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广州府”部分都有“唐何仙姑”条,描述唐增城人何仙姑。唐何仙姑不是宋何仙姑,宋何仙姑后来与其她仙姑的事迹融合,演变为八仙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八仙中手举一支荷花的何仙姑也不是宋何仙姑。

曾慥《劝道歌》附言曰:“虚靖先生《大道歌》,司马子微《坐忘歌》,何仙姑亦作《证道歌》,其言深切著明,有补于世。予因拾神仙之遗旨,作《劝道歌》”。曾慥为北宋后期南宋初人,距宋仁宗时不远,不排除其述何仙姑就是衡山何仙姑的可能,但也不能肯定。

《道藏》有左掌子撰《证道歌》,述灵药、火候等内丹术。《宋史》卷205《艺文志》“神仙类”著录“左掌子《证道歌》一卷”,《通志》卷67《艺文略》著录左掌子著《道证》一卷为外丹书。不知左掌子是否何仙姑。《道藏》又有《何仙姑颂吕真人沁园春》述参同清修内丹术。颂皆七言四句歌诀,采用四象五行、鼎炉铅汞等隐语,增加瑞莲、雪花、夜明珠等比喻。其中曰:“自家养就一婴儿,不寒不热不曾饥。再养一双儿共女,等闲不许别人知”。同样,不排除衡山何仙姑颂《沁园春》的可能,但也不能肯定。

(本文节选自朱越利《北宋何仙姑与曹仙姑》,原载《宗教哲学季刊》第37期,第140~145页,2006年9月)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