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许蔚

2019-08-23 14:26:28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

摘要  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初见于《幽明录》,后为《续齐谐记》所袭取,唐宋以来多见流传。该故事具有多层递进的文本层次,不同的文本层次也相应展现不同的意义。这样的层次及意义,在类书节略大义的处理方式和目类划分的规定之下,显得愈加明晰。而故事文本在流转复制过程中,也伴随时代与语境的变迁发生变化。有关意义则在这些出乎不同立场的选择性改造中发生转移。

关键词  刘阮故事 神女 道教 世俗

刘晨、阮肇入天台是为人艳称的遇仙故事。这个故事在刘宋以来的各体文学传统中,不仅作为典故,也作为再创作的题材或模拟对象,发挥着广泛的影响。这些后代的改编、戏拟、仿作、用典以及评论,既体现故事文本的流转与变迁,也反映读者对其旨趣选择性的解读与接受。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就今日所能见到的文献而言,刘阮故事最早节录于《艺文类聚》卷7山部上“天台山”,亦节录于《白氏六帖事类集》卷2“天台山”(《白孔六帖》卷5“天台山”)、《太平御览》卷967果部4“桃”、《事类赋》卷26果部“桃赋”注等,较完整的文本则见于《法苑珠林》卷31“潜遁篇”及《太平御览》卷41地部6“天台山”,均出《幽明录》。可以确信,刘阮故事文本最早出自《幽明录》。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

另外,该事亦见引作《续齐谐记》,如《太平御览》卷862饮食部20“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4米谷部“胡麻”(《图经衍义本草》卷37米谷部“上品胡麻”)、《舆地纪胜》卷12两浙东路台州“景物”及“仙释”等所引,较完整的文本则见于《补注蒙求》卷5(《蒙求集注》卷下)、《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卷15“果实篇”、《剡录》卷3及《绿窗新话》卷上,可认为刘阮故事亦为《续齐谐记》所袭取。此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7载刘阮故事,文字与前举诸书引文大体一致,可以判定应是据《续齐谐记》改写。今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元初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文字上也大体可判定是改写自《续齐谐记》。至于《太平广记》卷61女仙6“天台二女”所述刘阮故事,谓出《神仙记》,如果并非误题,则应如李剑国所怀疑的,可能是唐人采自《幽明录》或《续齐谐记》。

一、刘阮故事的表层:从博物传说到神仙故事

诸类书引录刘阮故事,大体列入“天台山”“桃”“胡麻”“脯”等目之下,编选着眼的是该目下值得称引的地方风物传说及名物故实,虽然是符合类目分别的本来目的,但也突出了天台山与桃、胡麻这几个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并非那么重要的单元。以此种类目的立场去观察刘阮故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进入天台山或者食用山中所得的桃、胡麻饭、脯等。也就是说,最表层的解读,刘阮故事不过是入山羁留不归的故事。

剡录

《剡录》

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天台山的圣山仙境定位和仙桃、胡麻的养生功用,刘阮的入天台山,无论所至之地究竟是仙乡还是人境,所遭遇二女是仙女、神女、妖媚还是巫女、隐者、逃人或者一般人,对于读者而言便趋向于所到为仙境、所遇只是神仙一类的人物。《太平广记》将刘阮故事列在“女仙”目下,以刘阮天台所遇二女为女仙,虽然可能是受到文本出处《神仙记》的影响,但也符合天台山之仙境观。而南宋时人编撰的《舆地纪胜》《剡录》《赤城志》等地志收录该故事,当然符合记录地方风土与人物的需要,但如《舆地纪胜》列入“仙释”类、《剡录》列入“仙道”类,虽然可能是受到地方志写作中区分道、释的体例影响,显然也是以刘阮入山所遭遇为仙人,《剡录》即注称“剡有桃源,在县三里。旧经曰:刘阮入天台遇仙,此其居也”。那么,以“仙道”“仙释”的类目来看,刘阮故事的基层叙述,显然就不再是入山不归,而是进一步的入山“遇仙”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许蔚

    2019-08-23 14:26:28

    |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
    |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

    摘要  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初见于《幽明录》,后为《续齐谐记》所袭取,唐宋以来多见流传。该故事具有多层递进的文本层次,不同的文本层次也相应展现不同的意义。这样的层次及意义,在类书节略大义的处理方式和目类划分的规定之下,显得愈加明晰。而故事文本在流转复制过程中,也伴随时代与语境的变迁发生变化。有关意义则在这些出乎不同立场的选择性改造中发生转移。

    关键词  刘阮故事 神女 道教 世俗

    刘晨、阮肇入天台是为人艳称的遇仙故事。这个故事在刘宋以来的各体文学传统中,不仅作为典故,也作为再创作的题材或模拟对象,发挥着广泛的影响。这些后代的改编、戏拟、仿作、用典以及评论,既体现故事文本的流转与变迁,也反映读者对其旨趣选择性的解读与接受。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就今日所能见到的文献而言,刘阮故事最早节录于《艺文类聚》卷7山部上“天台山”,亦节录于《白氏六帖事类集》卷2“天台山”(《白孔六帖》卷5“天台山”)、《太平御览》卷967果部4“桃”、《事类赋》卷26果部“桃赋”注等,较完整的文本则见于《法苑珠林》卷31“潜遁篇”及《太平御览》卷41地部6“天台山”,均出《幽明录》。可以确信,刘阮故事文本最早出自《幽明录》。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

    另外,该事亦见引作《续齐谐记》,如《太平御览》卷862饮食部20“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4米谷部“胡麻”(《图经衍义本草》卷37米谷部“上品胡麻”)、《舆地纪胜》卷12两浙东路台州“景物”及“仙释”等所引,较完整的文本则见于《补注蒙求》卷5(《蒙求集注》卷下)、《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卷15“果实篇”、《剡录》卷3及《绿窗新话》卷上,可认为刘阮故事亦为《续齐谐记》所袭取。此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7载刘阮故事,文字与前举诸书引文大体一致,可以判定应是据《续齐谐记》改写。今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元初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文字上也大体可判定是改写自《续齐谐记》。至于《太平广记》卷61女仙6“天台二女”所述刘阮故事,谓出《神仙记》,如果并非误题,则应如李剑国所怀疑的,可能是唐人采自《幽明录》或《续齐谐记》。

    一、刘阮故事的表层:从博物传说到神仙故事

    诸类书引录刘阮故事,大体列入“天台山”“桃”“胡麻”“脯”等目之下,编选着眼的是该目下值得称引的地方风物传说及名物故实,虽然是符合类目分别的本来目的,但也突出了天台山与桃、胡麻这几个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并非那么重要的单元。以此种类目的立场去观察刘阮故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进入天台山或者食用山中所得的桃、胡麻饭、脯等。也就是说,最表层的解读,刘阮故事不过是入山羁留不归的故事。

    剡录

    《剡录》

    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天台山的圣山仙境定位和仙桃、胡麻的养生功用,刘阮的入天台山,无论所至之地究竟是仙乡还是人境,所遭遇二女是仙女、神女、妖媚还是巫女、隐者、逃人或者一般人,对于读者而言便趋向于所到为仙境、所遇只是神仙一类的人物。《太平广记》将刘阮故事列在“女仙”目下,以刘阮天台所遇二女为女仙,虽然可能是受到文本出处《神仙记》的影响,但也符合天台山之仙境观。而南宋时人编撰的《舆地纪胜》《剡录》《赤城志》等地志收录该故事,当然符合记录地方风土与人物的需要,但如《舆地纪胜》列入“仙释”类、《剡录》列入“仙道”类,虽然可能是受到地方志写作中区分道、释的体例影响,显然也是以刘阮入山所遭遇为仙人,《剡录》即注称“剡有桃源,在县三里。旧经曰:刘阮入天台遇仙,此其居也”。那么,以“仙道”“仙释”的类目来看,刘阮故事的基层叙述,显然就不再是入山不归,而是进一步的入山“遇仙”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