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太阴月仙(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2-01-23 17:27:12

嫦娥的具体形象对于诚心正意的供奉人来说,是更为直观、更能令人信服的。《太上洞真五星秘受经》中对嫦娥的形貌、冠服甚至佩饰作了详细的描绘:“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素纱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嫦娥以太阴真君之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所以用素纱罩体,正显出萧肃、沉静的阴性品质,而以朱履裹足,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嫦娥形象骤然生动、鲜活起来,可谓点睛一笔,同时也隐隐展现了月神的阴柔之美。而戴星冠、执玉简、悬金剑、垂环佩的装束与动作,又是典型的道徒打扮,只是从“金”、“玉”中透露出非同凡俗的气息。

道教中“月”是太阴之精,主皇后大臣之象。作为广寒洞阴之宫的女主,嫦娥不仅要教授月宫中的仙官神吏为仙之法,而且对于月宫中自然化生的青华紫桂之林,要与众神仙采摘华食共同享用,以期能够寿同日月,升入玉清。同时,嫦娥的仙力也广泛涉及人间,成为山岳湖海的实际控制者和管理者。古人早有“水气之精者为月”、“月之精生水”的观念,月主嫦娥负责掌管人间的溪海江湖,正是其权职所在。更重要的是身为至阴的月仙,嫦娥还特别拥有对凡人生杀予夺的权力,紧紧操控着他们的祸福命运,在每年的“三元”祭日中都会亲自评判世人的功过,以呈报上帝审定其福罪。这就使嫦娥与俗世发生了直接的联系,恭敬地瞻拜她并虔诚地信仰她就成为人们的精神支点和生活必需,嫦娥也就在民众中确立了极高的威望。

事实上,嫦娥的形象在道教中仙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且仙真地位的日趋提升和最终确立,除了道经中系统性较强的理论表述之外,从历代道徒所编撰的列仙谱录中也可以寻绎出一条非常简单、直观、清晰的演变线索。

道教的仙传历来有为女仙立传的传统。《列仙传》和《神仙传》两部著作中,描述了12位女仙,并无嫦娥。

然而,这一情况在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墉城集仙录》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此书由唐末道士杜光庭撰集,以西王母居于金墉之城并统领天下女仙而得名,现存《道藏》本为6卷,以圣母元君为首,共载录女仙37位。其中仍未见有嫦娥。

在《洛川宓妃》一篇里记有如下一段文字,或许正可解开问题的症结:“吴姮娥获琼药登于月宫,此非独水为太阴之府,而女仙主之,盖其职秩所遇也……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

这里不仅发挥性地对嫦娥奔月之举作了生动描绘,将嫦娥窃羿之药改述为羿主动赠药,关键在于明确了嫦娥的女仙身份,是掌管月宫的主官。这说明至少在唐末五代时期,嫦娥在道教中身为太阴元君的上仙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并成为较为平常的认知,甚至可以作为例证出现在行文中以辅助观点的阐发。

宓妃本为伏羲氏之女,游于洛水,溺而不返,遂为洛水女神,且伏羲氏又为天神之子,历来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神,在帝王世系中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由此可知,宓妃的原初身份为神而非人,进而被道教加以仙化改造而吸纳为女仙谱系中的一员。

嫦娥在杜光庭笔下得以与宓妃同提并举,在表明其身为女仙的同时,更进一步彰显了嫦娥由神而仙的神仙品性。这一点正呼应、印证了前文所论道经中对嫦娥的塑造,不论是名号的显赫、形象的荣贵,还是权职的重大、功能的非凡,无处不在凸显其非同一般的仙尊地位,而这一切无疑都是以其来源于神的仙品为基础而决定的。

此外,《墉城集仙录》依据道教理想所营构的女仙谱系,在具体编排上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有序性和层次感。这些女仙比之于《列仙传》和《神仙传》中的女仙,其最大区别在于都是降生而成仙,真正由神而仙,因而无论是形貌、气派特别是道法都显示了至美至尊、至善至神的特征。

《墉城集仙录》之后,宋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撰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共列神仙、道士899人的传记,是现存仙传中收罗最为宏富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其《后集》6卷,专收历代女仙、女冠共120人,嫦娥在此已经以女仙身份赫然位列其中,以《姮娥》名之的传记载录于卷二,而此卷中和嫦娥并列的其他女仙,皆与之同为由神而仙的神仙。

这篇传记一方面以道教神仙传记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嫦娥作为真正的道教月仙的地位和领管太阴月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则为通过道教仙传这一线索来梳理、考察嫦娥成为道教女仙后,其仙话品性的快速加深、加强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承转作用,此后的明清仙传,嫦娥就自然而然地厕身其中且居于高位了。

魏晋唐宋间道教的大规模造仙、树仙运动,广泛吸纳了一大批新形象进入道教的仙谱中,包括传统崇拜体系中的神,甚至还包括当时社会中的奇异之士,嫦娥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位列道教仙班,不仅获得了显赫的太阴月仙之位,而且终于以全新的仙真面貌呈现于世。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下一篇:玉皇大帝
    |

    嫦娥——太阴月仙(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2-01-23 17:27:12

    |
    嫦娥——太阴月仙(2)
    |

    嫦娥的具体形象对于诚心正意的供奉人来说,是更为直观、更能令人信服的。《太上洞真五星秘受经》中对嫦娥的形貌、冠服甚至佩饰作了详细的描绘:“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素纱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嫦娥以太阴真君之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所以用素纱罩体,正显出萧肃、沉静的阴性品质,而以朱履裹足,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嫦娥形象骤然生动、鲜活起来,可谓点睛一笔,同时也隐隐展现了月神的阴柔之美。而戴星冠、执玉简、悬金剑、垂环佩的装束与动作,又是典型的道徒打扮,只是从“金”、“玉”中透露出非同凡俗的气息。

    道教中“月”是太阴之精,主皇后大臣之象。作为广寒洞阴之宫的女主,嫦娥不仅要教授月宫中的仙官神吏为仙之法,而且对于月宫中自然化生的青华紫桂之林,要与众神仙采摘华食共同享用,以期能够寿同日月,升入玉清。同时,嫦娥的仙力也广泛涉及人间,成为山岳湖海的实际控制者和管理者。古人早有“水气之精者为月”、“月之精生水”的观念,月主嫦娥负责掌管人间的溪海江湖,正是其权职所在。更重要的是身为至阴的月仙,嫦娥还特别拥有对凡人生杀予夺的权力,紧紧操控着他们的祸福命运,在每年的“三元”祭日中都会亲自评判世人的功过,以呈报上帝审定其福罪。这就使嫦娥与俗世发生了直接的联系,恭敬地瞻拜她并虔诚地信仰她就成为人们的精神支点和生活必需,嫦娥也就在民众中确立了极高的威望。

    事实上,嫦娥的形象在道教中仙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且仙真地位的日趋提升和最终确立,除了道经中系统性较强的理论表述之外,从历代道徒所编撰的列仙谱录中也可以寻绎出一条非常简单、直观、清晰的演变线索。

    道教的仙传历来有为女仙立传的传统。《列仙传》和《神仙传》两部著作中,描述了12位女仙,并无嫦娥。

    然而,这一情况在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墉城集仙录》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此书由唐末道士杜光庭撰集,以西王母居于金墉之城并统领天下女仙而得名,现存《道藏》本为6卷,以圣母元君为首,共载录女仙37位。其中仍未见有嫦娥。

    在《洛川宓妃》一篇里记有如下一段文字,或许正可解开问题的症结:“吴姮娥获琼药登于月宫,此非独水为太阴之府,而女仙主之,盖其职秩所遇也……吴姮娥,羿妻也,羿司射卫黄帝之宫,入宫得琼药之丹以与姮娥,服,飞入月宫,为月中之官。”

    这里不仅发挥性地对嫦娥奔月之举作了生动描绘,将嫦娥窃羿之药改述为羿主动赠药,关键在于明确了嫦娥的女仙身份,是掌管月宫的主官。这说明至少在唐末五代时期,嫦娥在道教中身为太阴元君的上仙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并成为较为平常的认知,甚至可以作为例证出现在行文中以辅助观点的阐发。

    宓妃本为伏羲氏之女,游于洛水,溺而不返,遂为洛水女神,且伏羲氏又为天神之子,历来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神,在帝王世系中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由此可知,宓妃的原初身份为神而非人,进而被道教加以仙化改造而吸纳为女仙谱系中的一员。

    嫦娥在杜光庭笔下得以与宓妃同提并举,在表明其身为女仙的同时,更进一步彰显了嫦娥由神而仙的神仙品性。这一点正呼应、印证了前文所论道经中对嫦娥的塑造,不论是名号的显赫、形象的荣贵,还是权职的重大、功能的非凡,无处不在凸显其非同一般的仙尊地位,而这一切无疑都是以其来源于神的仙品为基础而决定的。

    此外,《墉城集仙录》依据道教理想所营构的女仙谱系,在具体编排上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有序性和层次感。这些女仙比之于《列仙传》和《神仙传》中的女仙,其最大区别在于都是降生而成仙,真正由神而仙,因而无论是形貌、气派特别是道法都显示了至美至尊、至善至神的特征。

    《墉城集仙录》之后,宋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撰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共列神仙、道士899人的传记,是现存仙传中收罗最为宏富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其《后集》6卷,专收历代女仙、女冠共120人,嫦娥在此已经以女仙身份赫然位列其中,以《姮娥》名之的传记载录于卷二,而此卷中和嫦娥并列的其他女仙,皆与之同为由神而仙的神仙。

    这篇传记一方面以道教神仙传记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嫦娥作为真正的道教月仙的地位和领管太阴月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则为通过道教仙传这一线索来梳理、考察嫦娥成为道教女仙后,其仙话品性的快速加深、加强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承转作用,此后的明清仙传,嫦娥就自然而然地厕身其中且居于高位了。

    魏晋唐宋间道教的大规模造仙、树仙运动,广泛吸纳了一大批新形象进入道教的仙谱中,包括传统崇拜体系中的神,甚至还包括当时社会中的奇异之士,嫦娥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位列道教仙班,不仅获得了显赫的太阴月仙之位,而且终于以全新的仙真面貌呈现于世。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