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4)

本站整理 弄玉公子

2010-10-12 17:14:00

“外来神祗”二郎说

《十国春秋》记,五代时,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袄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袄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张政烺则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祗中有个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朝天宝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发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金毛鼠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坛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人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赵昱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的改造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石二郎说

杨继忠指出,据崔令钦《教坊记》,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汉灵帝的年号“镇水”。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的最早物证。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又在哪里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处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高约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均与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断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认为是李冰的侍从之一,另一个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职责是护卫、陪从、助理。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名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份——“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这个造神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词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实是“石二郎”一音之转,正可为还原“二郎神”原来是两个石人之历史真相提供一点佐证(《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按:北宋赵抃《古今集记》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李二郎”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水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蚕从说

当以东汉泰山太守应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将蜀地土著祭祀崇拜的李冰神,框定为一个人,一个具体的秦王派来的具体的人的时候,迷信神灵的蜀地故老、村夫愚妇们始终认为冰不是人而是神。为了挣脱“李冰是秦王派来的人”的谬说的羁绊,蜀地民间开始作“借尸还魂”的努力,开始酝酿一个不受王朝正史束缚的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无姓的可以任意发挥附会其神功的新的万能的治水之神,这个神,就是二郎神。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纵目人头像,脸型五官与二郎神极似 二郎神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到了唐代,《二郎神》词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据《龙城录》载:唐太宗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庙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为赤城王,后又加封显应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见之,谓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张咏治蜀,于灌口二郎庙(在都江堰河畔)祷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乱,上奏朝庭,宋真宗大悦,加封二郎神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将崇德庙(原祀李冰、二郎)改为“显英王庙”(北宋时二郎被朝庭封为显英王),专祀二郎神。其后,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水灾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庙之制,广修二郎庙以祷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师之男女,负土以献,不知何神。”(《宋史》)《独醒杂志》(宋人曾敏行著)说:“江乡人今亦祀之(李冰),号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画家们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绘画者,其传统的题材是《二郎搜山图》,其画面是二郎神两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额中间有一纵目。其猎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帅气,左手执弓,右手握三尖刃刀。从北宋崇德庙改为二郎庙(显英王庙),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红卫兵捣毁之前,二郎庙内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后殿配享。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灶神
    下一篇:妈祖的信仰
    |

    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4)

    本站整理 弄玉公子

    2010-10-12 17:14:00

    |
    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4)
    |

    “外来神祗”二郎说

    《十国春秋》记,五代时,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袄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持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袄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张政烺则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祗中有个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朝天宝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发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金毛鼠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坛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人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赵昱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的改造结果,但从元明杂剧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石二郎说

    杨继忠指出,据崔令钦《教坊记》,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呢?1974年3月,灌口都江堰河底出土了一座圆雕——李冰神石人。石人高2.9米,胸前刻有三行铭文: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水万世焉建宁是汉灵帝的年号“镇水”。这个石人是李冰被当作镇水之神的最早物证。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又在哪里呢?1975年1月,距李冰神石人出土处仅37米的同一河底,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高约2.2米,比李冰神石人矮小。其石质、造型风格、侵蚀程度均与李冰神石人一致,可断定是三神石人之一。至于这个无名神石人的身份,可认为是李冰的侍从之一,另一个尚待出土。李冰是蜀郡太守,按照古制例带侍从。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职责是护卫、陪从、助理。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名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份——“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这个造神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唐初词牌《二郎神》,又名《十二郎》,“十二郎”其实是“石二郎”一音之转,正可为还原“二郎神”原来是两个石人之历史真相提供一点佐证(《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按:北宋赵抃《古今集记》有“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石人镇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李二郎”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水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蚕从说

    当以东汉泰山太守应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将蜀地土著祭祀崇拜的李冰神,框定为一个人,一个具体的秦王派来的具体的人的时候,迷信神灵的蜀地故老、村夫愚妇们始终认为冰不是人而是神。为了挣脱“李冰是秦王派来的人”的谬说的羁绊,蜀地民间开始作“借尸还魂”的努力,开始酝酿一个不受王朝正史束缚的名不见经传的无名无姓的可以任意发挥附会其神功的新的万能的治水之神,这个神,就是二郎神。 三星堆祭坑出土的三星堆纵目人头像,脸型五官与二郎神极似 二郎神从东汉末年开始酝酿,到了唐代,《二郎神》词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据《龙城录》载:唐太宗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庙食灌口”,唐明皇幸蜀,封二郎神为赤城王,后又加封显应侯。五代前蜀王王衍出巡,百姓见之,谓为二郎神(灌口神)下凡。北宋张咏治蜀,于灌口二郎庙(在都江堰河畔)祷祀,得到二郎神之助平乱,上奏朝庭,宋真宗大悦,加封二郎神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又将崇德庙(原祀李冰、二郎)改为“显英王庙”(北宋时二郎被朝庭封为显英王),专祀二郎神。其后,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水灾地方,多仿灌口二郎神庙之制,广修二郎庙以祷祀。宋徽宗“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云二郎神者,京师之男女,负土以献,不知何神。”(《宋史》)《独醒杂志》(宋人曾敏行著)说:“江乡人今亦祀之(李冰),号曰灌口二郎。宋元明清的画家们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绘画者,其传统的题材是《二郎搜山图》,其画面是二郎神两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额中间有一纵目。其猎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帅气,左手执弓,右手握三尖刃刀。从北宋崇德庙改为二郎庙(显英王庙),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二郎神像未被红卫兵捣毁之前,二郎庙内的格局都是:二郎神雄踞大殿,李冰居后殿配享。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