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的文化地位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哲学思想方面。哲学所关心的问题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或以为西方哲学重在关心宇宙,而中国哲学重在关心人生 ;这种看法若针对儒家而言,并无不妥,但若用来看待道家道教,则有失偏颇,因为道家道教实际上很关心宇宙的根本问题,如老子早在先秦时即以为:宇宙万物皆由「道」产生而来,而「道」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这种看法,不仅属中国哲学史上对宇宙根本问题的首次阐释,而且与现代科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颇相吻合。
老子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看法,为后世道教所宗承,并由道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发。不仅如此,道教的宇宙论还对儒家的学说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学说本来只关心现实的人生问题,而少对宇宙根本问题的思考;宋代以后,儒学方多从宇宙论的高度来对社会伦常加以论证,将「三纲五常」等上升为能与宇宙本体相通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所谓「理学」。而理学之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多受道教影响,如其开山鼻祖周敦颐用以阐发理学宇宙观的《太极图》,实本自道士陈抟所传之《无极图》。
其次,道教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前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人的死亡;此外,道教还有着同其它宗教一样的慈悲胸怀,以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利人为务,甚至以之作为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这也促使道士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病痛,而且去拯救他人的疾苦。是故,学道者往往兼习医术,以致有所谓「十道九医」的说法。据统计,汉末至隋唐五代道教医家所占同时代医家的比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宋代以降,这种比率亦约有百分之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很多重要的医药典籍和著名的医家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药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等的形成,皆与黄老道或方仙道有关,至于一些著名的医家,如着《肘后备急方》的葛洪、着《养性延命录》的陶弘景、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孙思邈等,也都属道士之列。
除了哲学和医药学外,道教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历史上,道教曾广泛运用散文、诗词、小说、戏曲、音乐、绘画等手段,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念等,如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及《朝元仙杖图》俱属此类,而道教常用的「游仙诗」和「青词」等还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体裁。其结果,是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艺宝库。
不仅如此,道教所追求的逍遥自由精神还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文人的浪漫情感,道教的许多典故也为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例如,唐诗创作中最具飘逸灵气的李白与李商隐,实为多受道教精神熏陶的道门中人;宋词所使用的词牌,至少有四十种与神仙故事或道教活动有关;元曲中的许多作品,如《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亦取材于道教典故;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如《封神演义》、《四游记》、《绿野仙踪》乃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也多以道教思想为宗旨或深深地烙有道教文化印记。

最后,我们想谈一下道教对今日所谓「环境保护」的贡献。道教认为,人与万物共同禀「道」而生,故「万物与我为一」,因而主张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能随意地破坏自然环境。如道经言:「野外一切飞禽走兽、鱼鳖虾蟹,不与人争饮,不与人争食,并不与人争居。随天地之造化而生,按四时之气化而活,皆有性命存焉。……如无故张弓射之,捕网取之,是于无罪处寻罪,无孽处造孽,将来定有奇祸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更以戒律的形式规定「不得妄伐树木」、「不得妄摘草花」、「不得以毒药投渊池及江海中」、「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文昌帝君阴骘文》也劝人「勿登山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等等。这些戒条,无疑是较早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道教徒还遵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教导,主张「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这对于我们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杜绝「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维持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古老的道教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启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学的文化地位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道学的文化地位
|

    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更有人以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哲学思想方面。哲学所关心的问题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或以为西方哲学重在关心宇宙,而中国哲学重在关心人生 ;这种看法若针对儒家而言,并无不妥,但若用来看待道家道教,则有失偏颇,因为道家道教实际上很关心宇宙的根本问题,如老子早在先秦时即以为:宇宙万物皆由「道」产生而来,而「道」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这种看法,不仅属中国哲学史上对宇宙根本问题的首次阐释,而且与现代科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颇相吻合。
老子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看法,为后世道教所宗承,并由道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发。不仅如此,道教的宇宙论还对儒家的学说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家学说本来只关心现实的人生问题,而少对宇宙根本问题的思考;宋代以后,儒学方多从宇宙论的高度来对社会伦常加以论证,将「三纲五常」等上升为能与宇宙本体相通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所谓「理学」。而理学之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多受道教影响,如其开山鼻祖周敦颐用以阐发理学宇宙观的《太极图》,实本自道士陈抟所传之《无极图》。
其次,道教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前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人的死亡;此外,道教还有着同其它宗教一样的慈悲胸怀,以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利人为务,甚至以之作为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这也促使道士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病痛,而且去拯救他人的疾苦。是故,学道者往往兼习医术,以致有所谓「十道九医」的说法。据统计,汉末至隋唐五代道教医家所占同时代医家的比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宋代以降,这种比率亦约有百分之十。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很多重要的医药典籍和著名的医家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药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等的形成,皆与黄老道或方仙道有关,至于一些著名的医家,如着《肘后备急方》的葛洪、着《养性延命录》的陶弘景、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孙思邈等,也都属道士之列。
除了哲学和医药学外,道教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历史上,道教曾广泛运用散文、诗词、小说、戏曲、音乐、绘画等手段,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念等,如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及《朝元仙杖图》俱属此类,而道教常用的「游仙诗」和「青词」等还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体裁。其结果,是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艺宝库。
不仅如此,道教所追求的逍遥自由精神还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文人的浪漫情感,道教的许多典故也为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例如,唐诗创作中最具飘逸灵气的李白与李商隐,实为多受道教精神熏陶的道门中人;宋词所使用的词牌,至少有四十种与神仙故事或道教活动有关;元曲中的许多作品,如《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亦取材于道教典故;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如《封神演义》、《四游记》、《绿野仙踪》乃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也多以道教思想为宗旨或深深地烙有道教文化印记。

最后,我们想谈一下道教对今日所谓「环境保护」的贡献。道教认为,人与万物共同禀「道」而生,故「万物与我为一」,因而主张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能随意地破坏自然环境。如道经言:「野外一切飞禽走兽、鱼鳖虾蟹,不与人争饮,不与人争食,并不与人争居。随天地之造化而生,按四时之气化而活,皆有性命存焉。……如无故张弓射之,捕网取之,是于无罪处寻罪,无孽处造孽,将来定有奇祸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更以戒律的形式规定「不得妄伐树木」、「不得妄摘草花」、「不得以毒药投渊池及江海中」、「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文昌帝君阴骘文》也劝人「勿登山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等等。这些戒条,无疑是较早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道教徒还遵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教导,主张「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这对于我们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杜绝「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维持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古老的道教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启示。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