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李玄靖的双碑传奇

道教之音 杨莹

2015-07-12 20:39:49

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姓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茅山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李玄靖本人精通书法,颜真卿在《李玄靖碑》中说他“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在唐朝,佛道中人均极精书法,此为抄写经卷和游艺之需要,所以佛道二系书法蔚为大观,并与俗世书家多有往来。令人惋惜的是,李玄靖虽名高千载,却无一纸片石留世,然而颜真卿、张从申所书的双碑成就了福地茅山千古传奇;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柳识的文章中去一窥李玄靖的风采。

张从申,唐吴郡(江苏苏州)人,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寺司直,人称“张司直”。书学二王,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题额,书名益高。张从申的传世书迹《李玄靖碑》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七七二)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原在茅山道院的玉晨观,明世宗嘉靖三年(一五二四)毁于火。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拓本,钤“希世之珍”、“定甫審定”、“曰藻”、“秉衡私印”、“元淳之印”、“子孙世守”、“平原叔子穀夫珍玩”印。此本共二十六开半,册高38.7厘米,宽24.8厘米。碑文十六开半,帖芯高27厘米,宽15.6厘米。此碑记载了唐朝茅山紫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此碑因张从申书碑、李阳冰篆額、柳识撰文而被称为“三绝碑”。

为了区别于张从申书写的《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所书的李玄静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又称《颜书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撰于大历十一年,至大历十二年楷书铭石,时69岁。颜真卿乾元二年(759年)升州刺史任上与李玄靖结交,相知几近十年,且其亲属殷淑、韦渠牟并为玄靖门人,在升州时,颜真卿与其二人“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所以极称其德行,谓之“天下道学之宗”。此碑为颜书代表作之一。

此碑建立在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宋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四日被大风折断,后由沈作舟重树。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遭雷火,毁为碎块。经清乾隆、咸丰年间多人收访,又经战乱,至同治时,残石仅存600多字。

现存最佳拓本为宋拓本,有张廷济、张凤彝、吴云、何绍荃、吴让之、莫友之等藏跋。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说,是宋大风折碑后拓本,存1626字,只缺百余字。明拓本从“广陵”等字起,共1441字,“上柱国”下“鲁郡开国公”之“鲁”字下半尚完好,“郡”字完好,“公”字右角未。又,末行“大历十二”诸字下较近拓本多“夏五月建”及“渤海吴崇休镌”等字。

(句容市道教协会 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茅山道士李玄靖的双碑传奇

道教之音 杨莹

2015-07-12 20:39:49

|
茅山道士李玄靖的双碑传奇
|

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姓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讳,故改为李姓。他是茅山上清派陶弘景五代传人,颇获玄宗嘉许,是当时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李玄靖本人精通书法,颜真卿在《李玄靖碑》中说他“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在唐朝,佛道中人均极精书法,此为抄写经卷和游艺之需要,所以佛道二系书法蔚为大观,并与俗世书家多有往来。令人惋惜的是,李玄靖虽名高千载,却无一纸片石留世,然而颜真卿、张从申所书的双碑成就了福地茅山千古传奇;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柳识的文章中去一窥李玄靖的风采。

张从申,唐吴郡(江苏苏州)人,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寺司直,人称“张司直”。书学二王,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题额,书名益高。张从申的传世书迹《李玄靖碑》又称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称《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唐代宗大历七年(七七二)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识撰,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碑石原在茅山道院的玉晨观,明世宗嘉靖三年(一五二四)毁于火。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拓本,钤“希世之珍”、“定甫審定”、“曰藻”、“秉衡私印”、“元淳之印”、“子孙世守”、“平原叔子穀夫珍玩”印。此本共二十六开半,册高38.7厘米,宽24.8厘米。碑文十六开半,帖芯高27厘米,宽15.6厘米。此碑记载了唐朝茅山紫阳观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实。此碑因张从申书碑、李阳冰篆額、柳识撰文而被称为“三绝碑”。

为了区别于张从申书写的《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所书的李玄静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又称《颜书茅山玄靖先生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撰于大历十一年,至大历十二年楷书铭石,时69岁。颜真卿乾元二年(759年)升州刺史任上与李玄靖结交,相知几近十年,且其亲属殷淑、韦渠牟并为玄靖门人,在升州时,颜真卿与其二人“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所以极称其德行,谓之“天下道学之宗”。此碑为颜书代表作之一。

此碑建立在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宋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四日被大风折断,后由沈作舟重树。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遭雷火,毁为碎块。经清乾隆、咸丰年间多人收访,又经战乱,至同治时,残石仅存600多字。

现存最佳拓本为宋拓本,有张廷济、张凤彝、吴云、何绍荃、吴让之、莫友之等藏跋。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说,是宋大风折碑后拓本,存1626字,只缺百余字。明拓本从“广陵”等字起,共1441字,“上柱国”下“鲁郡开国公”之“鲁”字下半尚完好,“郡”字完好,“公”字右角未。又,末行“大历十二”诸字下较近拓本多“夏五月建”及“渤海吴崇休镌”等字。

(句容市道教协会 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