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内丹学理论浅探(3)

网络 尹志华

2012-09-21 11:59:05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达到的玄关窍开,乃高层次的“玄关现象”,一般要到 “炼气化神”阶段才能出现,因此又称为“气动之玄关”。 在 “炼精化气”阶段,则有“精生之玄关”。何谓“精生之玄关”?黄裳说:“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了,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蹻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中一觉,急忙摄取阴蹻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锻炼为一。” 可见,“精生之玄关”,意谓阳生之时,即玄关窍开之时。所以,从实质上来说,“玄关一窍,正阳生活子时”。

黄裳又认为,对初学者来说,只要 “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 也算是玄关窍开之时。这样一来,“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矣”。 即使“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如葛之缘蔓,树之引藤,愈起愈乱,无有止息”,“但能一念回光,一心了照,如酒醉之夫迷睡路旁,忽地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 因此,黄裳把玄关现象概括为四个字:“一觉而动”。何谓“一觉而动”?一觉即在无知无觉之时,猛然惊醒;动是静极而动和由此引起的人体之动。此一觉而动有如电光石火,只在一息之间,当前则是,转眼即非。那么,对处于炼功状态的人来说,“一觉而动”在人身之表现究竟如何?古人往往以雷声喻之。如说:“万有无一,地下听雷声。”又说:“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又说:“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古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呢?“难道玄窍之开,真阳之动,色身中岂无真实凭信,而漫以雷声喻之乎?” 黄裳认为,古人以雷声喻玄关窍开是有道理的。他说:“吾今直为指出,即尔生入定之时,忽然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不觉睡着,鼻息齁齁,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吾身投胎夺舍,其来也,即此倏忽杳冥,忽焉惊醒之念也。尔生果于入定之时凭空一觉,即是我本来真面。急忙以真意护持,切勿稍纵。……尔等务要在静定时偶有鼻息齁齁,急忙起立,趁此清空一气收摄将来,如此坐一次必有一次长益。果然不爽其时,不差其度,不待百日,基可筑矣。” 从黄氏此段话可知,古人所以用雷声喻玄关窍开,乃是因为入定时不觉睡着而鼻息(鼻+句)(鼻+句)。这个“睡着”实际上仍是神冥气合后的非醒非睡状态,忽然惊醒,凭空一觉,身体一动,就是“一觉而动”在人体的反应和真实凭信。

关于玄关一窍的理论,是黄裳内丹学的核心。在他看来,“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 他甚至认为“玄关窍,可以了结千经万典之义”。 玄关一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乃由后天返先天的临界点。只有玄关窍开,才有阳生活子时发生,才能够采药炼丹;更重要的是,只有玄关一窍大开,才能使人体之气与天地元气相沟通。因此,修道之士,下手伊始,即当“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本根”。

(七)“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

黄裳认为,“炼丹之道,皆以一阳肇端”。 而阳生之道,非止一端,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 在谈到“外动之阳生”时,黄裳已离开炼丹本身,而是从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界定何谓“阳生”。他说:“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义。又如忠臣烈士,惟义是从,设有祸起非常,愿捐躯以殉难。此真正阳生也,不然何以百折不回若是耶?由是推之,举凡日用常行,或尽伦常孝友,或矜孤寡困穷,一切善事义举,做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之情,此皆阳生之候。……又或读书诵诗,忽焉私欲尽去,一灵独存,此亦阳生之一端也。又或朋友聚谈,相契天怀,忽然阳气飞腾,真机勃发,此亦阳生之一道也。更于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未有不优游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总要一动即觉,一觉即收,庶几神无外慕,气有余妍,而丹药不难于生长,胎婴何愁不壮旺!即或不至成仙,果能持守不失,神常返于穴中,气时归于炉内,久久真阳自发生矣。” 从生活方面来说明“阳生”之候,黄裳恐怕是古今第一人。

那么,何谓“内动之阳生”?黄裳说:“夫内动阳生,实由静定久久,自然而生者。” 也就是说,“内动之阳生”,是由静坐炼丹而达到的一种身心状态,也就是一般内丹学著作所说的“阳生活子时”。黄裳把“内动之阳生”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为 “精阳生”,或称“性阳生”;一为 “气阳生”,或称“命阳生”。他说:“起初打坐,必浩浩荡荡,了了灵灵,游心于广漠之乡,运息于虚空之所”,“到得凝神调息,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若无著落者然。此即虚极静笃时也,……我于此一觉而醒,即以先天一点元阳主宰其间,运起呼吸之神息,招摄归来,不许一丝半点渗漏,顷刻间气机蓬蓬勃勃,直觉天地内外一气流通贯注。到此性地初圆,谓之性阳生。然在后天而论,则为性光见;以先天大道而言,此为精阳生。” 这种精阳生,即为玄窍初开。黄裳认为,“玄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然此是神之偶动,非气之真动。只可以神火慢慢温养,听其一上一下之气机,往来内运,蕴藏于中黄正位,此为守中一法,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又谓前行短、二候采牟尼是”。 而“气阳生”,则是阳气大动之时。黄裳说:“迨至神与气融成一片,宛转于丹田中,悠扬活泼,吾身灵气,与天地外来之阳气,不觉合而为一,此即气阳生,玄牝现象。” 因此,气阳生时,大有凭据,“丹田有絪缊之象,活动之机,或一身上下流通,洋洋充满,真有无孔不钻,无窍不到,此即命中阳生”。 可见,“气阳生”(“命阳生”)即玄窍大开之时。

黄裳有时候又把 “阳生”与 “药产”联系起来加以阐述,以“精阳生”(“性阳生”)为产小药,以“气阳生”(“命阳生”)为产大药。他说:“其始也,天性之自动,气机之偶萌,亦觉微微有迹,不大显相耳。吾教所以名为小药生,又曰一阳初动。”及至采取过关,服食温养之后,则有“丹田火热,两肾汤煎,目有金光,口有异味,耳有鹫鸣,脑有气生,六种效验”,所以“谓之真阳大动,又曰大药发生。以其实有可拟,故曰真阳;以其气机之大,不似前之微动,故曰大药。”

从黄裳对“阳生”之象的多角度、多层次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内丹术语在概念上的模糊特征有所突破。这是内丹学发展到明清进入成熟阶段后的历史必然趋势。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浅探(3)

    网络 尹志华

    2012-09-21 11:59:05

    |
    黄裳的内丹学理论浅探(3)
    |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达到的玄关窍开,乃高层次的“玄关现象”,一般要到 “炼气化神”阶段才能出现,因此又称为“气动之玄关”。 在 “炼精化气”阶段,则有“精生之玄关”。何谓“精生之玄关”?黄裳说:“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了,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蹻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中一觉,急忙摄取阴蹻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锻炼为一。” 可见,“精生之玄关”,意谓阳生之时,即玄关窍开之时。所以,从实质上来说,“玄关一窍,正阳生活子时”。

    黄裳又认为,对初学者来说,只要 “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 也算是玄关窍开之时。这样一来,“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矣”。 即使“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如葛之缘蔓,树之引藤,愈起愈乱,无有止息”,“但能一念回光,一心了照,如酒醉之夫迷睡路旁,忽地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 因此,黄裳把玄关现象概括为四个字:“一觉而动”。何谓“一觉而动”?一觉即在无知无觉之时,猛然惊醒;动是静极而动和由此引起的人体之动。此一觉而动有如电光石火,只在一息之间,当前则是,转眼即非。那么,对处于炼功状态的人来说,“一觉而动”在人身之表现究竟如何?古人往往以雷声喻之。如说:“万有无一,地下听雷声。”又说:“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又说:“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古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呢?“难道玄窍之开,真阳之动,色身中岂无真实凭信,而漫以雷声喻之乎?” 黄裳认为,古人以雷声喻玄关窍开是有道理的。他说:“吾今直为指出,即尔生入定之时,忽然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不觉睡着,鼻息齁齁,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吾身投胎夺舍,其来也,即此倏忽杳冥,忽焉惊醒之念也。尔生果于入定之时凭空一觉,即是我本来真面。急忙以真意护持,切勿稍纵。……尔等务要在静定时偶有鼻息齁齁,急忙起立,趁此清空一气收摄将来,如此坐一次必有一次长益。果然不爽其时,不差其度,不待百日,基可筑矣。” 从黄氏此段话可知,古人所以用雷声喻玄关窍开,乃是因为入定时不觉睡着而鼻息(鼻+句)(鼻+句)。这个“睡着”实际上仍是神冥气合后的非醒非睡状态,忽然惊醒,凭空一觉,身体一动,就是“一觉而动”在人体的反应和真实凭信。

    关于玄关一窍的理论,是黄裳内丹学的核心。在他看来,“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 他甚至认为“玄关窍,可以了结千经万典之义”。 玄关一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乃由后天返先天的临界点。只有玄关窍开,才有阳生活子时发生,才能够采药炼丹;更重要的是,只有玄关一窍大开,才能使人体之气与天地元气相沟通。因此,修道之士,下手伊始,即当“寻出玄关一窍,为炼丹本根”。

    (七)“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

    黄裳认为,“炼丹之道,皆以一阳肇端”。 而阳生之道,非止一端,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 在谈到“外动之阳生”时,黄裳已离开炼丹本身,而是从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界定何谓“阳生”。他说:“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义。又如忠臣烈士,惟义是从,设有祸起非常,愿捐躯以殉难。此真正阳生也,不然何以百折不回若是耶?由是推之,举凡日用常行,或尽伦常孝友,或矜孤寡困穷,一切善事义举,做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之情,此皆阳生之候。……又或读书诵诗,忽焉私欲尽去,一灵独存,此亦阳生之一端也。又或朋友聚谈,相契天怀,忽然阳气飞腾,真机勃发,此亦阳生之一道也。更于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求亦无所欲,未有不优游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总要一动即觉,一觉即收,庶几神无外慕,气有余妍,而丹药不难于生长,胎婴何愁不壮旺!即或不至成仙,果能持守不失,神常返于穴中,气时归于炉内,久久真阳自发生矣。” 从生活方面来说明“阳生”之候,黄裳恐怕是古今第一人。

    那么,何谓“内动之阳生”?黄裳说:“夫内动阳生,实由静定久久,自然而生者。” 也就是说,“内动之阳生”,是由静坐炼丹而达到的一种身心状态,也就是一般内丹学著作所说的“阳生活子时”。黄裳把“内动之阳生”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为 “精阳生”,或称“性阳生”;一为 “气阳生”,或称“命阳生”。他说:“起初打坐,必浩浩荡荡,了了灵灵,游心于广漠之乡,运息于虚空之所”,“到得凝神调息,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若无著落者然。此即虚极静笃时也,……我于此一觉而醒,即以先天一点元阳主宰其间,运起呼吸之神息,招摄归来,不许一丝半点渗漏,顷刻间气机蓬蓬勃勃,直觉天地内外一气流通贯注。到此性地初圆,谓之性阳生。然在后天而论,则为性光见;以先天大道而言,此为精阳生。” 这种精阳生,即为玄窍初开。黄裳认为,“玄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然此是神之偶动,非气之真动。只可以神火慢慢温养,听其一上一下之气机,往来内运,蕴藏于中黄正位,此为守中一法,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又谓前行短、二候采牟尼是”。 而“气阳生”,则是阳气大动之时。黄裳说:“迨至神与气融成一片,宛转于丹田中,悠扬活泼,吾身灵气,与天地外来之阳气,不觉合而为一,此即气阳生,玄牝现象。” 因此,气阳生时,大有凭据,“丹田有絪缊之象,活动之机,或一身上下流通,洋洋充满,真有无孔不钻,无窍不到,此即命中阳生”。 可见,“气阳生”(“命阳生”)即玄窍大开之时。

    黄裳有时候又把 “阳生”与 “药产”联系起来加以阐述,以“精阳生”(“性阳生”)为产小药,以“气阳生”(“命阳生”)为产大药。他说:“其始也,天性之自动,气机之偶萌,亦觉微微有迹,不大显相耳。吾教所以名为小药生,又曰一阳初动。”及至采取过关,服食温养之后,则有“丹田火热,两肾汤煎,目有金光,口有异味,耳有鹫鸣,脑有气生,六种效验”,所以“谓之真阳大动,又曰大药发生。以其实有可拟,故曰真阳;以其气机之大,不似前之微动,故曰大药。”

    从黄裳对“阳生”之象的多角度、多层次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内丹术语在概念上的模糊特征有所突破。这是内丹学发展到明清进入成熟阶段后的历史必然趋势。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