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道教医药文化漫谈(2)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盖建民     时间:2015-10-19 10:06:45      繁體中文版     

魏晋时期的著名道医首推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少年好神仙术。葛洪的医著甚多,除了专述养生服食方者外,其医学价值最高的首推《金匮玉函要略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三卷,现仅存《肘后备急方》一书。书中提出了—个重要的医学思想:即医生处方用药要以“价廉、简便、灵验”为原则,选择和实施医疗措施要力求“救急、方便、实用”的临床治疗学思想。这一颇有创意的治疗学思想,是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所奠定的一些治疗学原则,诸如辨证论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原则基础之上,在长期的济世行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以其独创性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医学的治疗学思想。基于这种医学思想,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所选载的方药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药味简单,便于采用。诸如常山治疟、麻黄治喘等。像这样一类药物大都是乡野之间、沟旁篱下就能采集到的,不必病家花钱。即使有需要购买的,其价钱也是非常低廉而且容易购得,可为一般寻常百姓人家经济能力所承受。葛洪还在书中介绍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外治法,如针法、灸法、角法(拔罐)、推拿、热熨、蜡疗等。其文字通俗,叙述简练,所列针法、灸法不记穴位名称,只谈具体部位和分寸,使得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易掌握,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葛洪作为—名道医,其对传统医学的融摄与创获不仅体现在他的医学思想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其具体的医学成就上。尤其是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葛洪取得了许多堪称世界一流的成果。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对伤寒、痢疾、时行、时气(流行性传染病)、瘟疫、疫疠(急性传染病)以及狂犬咬人(狂犬病)、骨蒸尸注(结核病)、丹毒病、沙虱病、马鼻疽、食物中毒等疾病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医学创见。例如,葛洪对天花的流行及发病症状的认识,是世界医学史公认的对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最早记载,它比阿拉伯医生雷撤斯对天花的描述早了500年,在医学史上弥足珍贵。葛洪关于沙虱病(此病也叫“盖虫病”,是远东地区特有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日本的同类记载早了1000多年,在世界医学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1930年,日本学者经过深入研究证实,正是葛洪所描述的这种沙虱的幼虫———红恙螨将寄生体内的病原体———东方立克次氏注入人体,从而引起了这种急性传染病。

2015年10月5日,传来一则瑞典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评选消息: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因为发明了青蒿素治疗疟疾药物,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从而与另外二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作为一名从事道教医学研究的学者,笔者更是感慨万分。屠呦呦研究员在青蒿素提取的技术环节受到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在《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寒热诸疟方”载有:“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如果说葛洪对传统医学的贡献主要是在治疗学领域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位著名道医陶弘景则主要是在药物学即本草学以及养生学领域著称于医史。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梁书·陶弘景传》称陶弘景“性好著术”、“尤明阴阳五行……医术本草”。陶弘景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本草经集注》、《效验方》、《药总诀》、《补阙肘后百一方》、《养性延命录》、《养牛经》、《古今刀剑录》等多种著作,很多已散失。但其医学创获仍然可以从《本草经集注》残存本中窥见一二(本世纪初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神农本草经集注》残卷,为研究陶弘景医学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医药著作的代表作,是他在长期采药、用药实践基础上完成的。自序云:“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大家知道,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药学史上第一次对药物进行较全面、系统地分类著录的本草学著作。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之后,又陆续有《蔡邕本草》、《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等新的本草著作面世。这些著作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魏晋以来所发现的新药,但其体例都不够系统,内容也比较简单,并且有许多失误。如同陶弘景所认为的:“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因此,他下决心勘订整理本草著作。陶弘景经过艰苦努力,在认真整理和校订《神农本草经》365味药的基础上,又选了《名医别录》所载的365味药,共计730味药,“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铭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七卷”。《本草经集注》所收录的药物品种比《神农本草经》多了一倍,其内容包括药物炮炙和配制方法、诸病通用药、中毒解救法、服药后的宜忌、药物不宜入汤酒、药物畏恶等七情和四季药物相使等,是对5世纪以前药物学的一次全面综合和总结。

纵观道教发展历史,历代兼通医术的道教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史和中国医学史这两个领域中都享有盛誉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可谓代代有之。在历次编修刊行的《道藏》中收录有为数不少的医学论著和大量涉及医药养生内容的道经,丰富了中华传统医药学宝库。尤其是其中极富实用价值的道教养生、卫生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抗老延龄秘方,更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中的瑰宝。

道教医学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民间历来有“医神”、“药神”崇拜的习俗,这种医神、药神崇拜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众所周知,中国的民间信仰具有多功利性的显著特征。而人与神之间最迫切的功利要求,莫过于祈福禳灾、祛疾除病,所以民间十分崇拜能消疾除患的各种医神、药神。历代有关道教医家悬壶济世的传说与笔记小说很多,且多富有传奇色彩,颇能迎合民众的心理需求。这就使得道教医家备受民间百姓的敬仰,享有崇高的威望,以至于被奉为医神、药神加以供奉。在全国各地建坛设庙祭招供奉的形形色色医神和药神中,除了像扁鹊、张仲景这样的著名医家外,更多的是道教医家,如董奉、鲍姑、孙思邈等。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充分说明了道教医学广泛的社会影响。

不过,古老的道家文化不仅仅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把玩的“古化石”,也是透视现实社会的“活化石”,其精华有其现代性意义和价值。道教医学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以治疗未病为特色,并且从其独特的生命观、疾病观出发,发展出其富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并传承至今。因此,继承和发扬道教医学养生术的精华,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剧烈,致使人们整日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养生之道,一旦患病首先想到的是到医院求医吃药,把吃药作为医病的唯一手段,将药物治疗奉为维护生命健康的至宝。这种观念对生命健康有不利影响。《黄帝内经》告诫人们要重视疾病预防,在疾病还未发生之前就积极进行预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高明的医生治病的着眼点在于注意平时的预防,提高人体的自身抗病素质,重在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而如果平时不注意进行养生保健,当病已经发生了,这是不得已而治之。道教医学是以道教修炼成仙、长生不死为主要目的的医学,因此历来重视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被道教奉为经典的《道德经》中就已有防患祸害的思想。老子说过:“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就是说战争以后由于死亡人数剧增,必然引起疫病的流行和荒灾。葛洪生活在社会动荡的东晋时代,亲眼目睹了瘟疫流行所造成的惨状,自然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防治。他主张治疗疾病的关键,首先在于防止疾病的发生,要把病患消灭在发生之前,即所谓“消未起之患”和“治未病之疾”。葛洪还主张对疾病的预防要和日常养生保健结合起来,要在无病、年轻时就应及早进行。“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也。”不仅如此,葛洪甚至把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问题上能否懂得从细微入手,防微杜渐,看作衡量一个人是否知“道”的标准。他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著,则几乎知道矣。”在葛洪等道教医家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修身养性中能“务谨其细”,做到防微杜渐,那么他就几乎是懂得“道”的内涵了。反之,如果“恃年纪之少壮,体力之方刚者,自役过差”,那么将“百病兼结,命危朝露”。

道教养生方术与现代社会所崇尚的自然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下大力气挖掘研究,古为今用。当然,限于历史条件,道教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其中包含有一些宗教神秘主义的东西。今天我们研究道教医学,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分析的眼光,摒弃其糟粕,吸收其中有现代价值、意义的部分,古为今用,为人类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