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河南省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2)


来源:中华民俗网     作者:韩鹏     时间:2015-11-18 10:48:26      繁體中文版     

二、“道祖”老子与开封人文历史渊源深厚。

道教文化中的“太上老君”老子,与开封有着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传承。

1、老子的道德思想核心和影响。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神仙,老子《道德经》被捧为道教主要经典来育化后人。东汉时期,蜀郡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 碑》文中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这是道教创世说的雏形。唐代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 帝”,道教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道德天尊”,道教也称“老氏”,这都是对老子尊崇的具体表现。

老子主张以“道”解 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含义。老子《道德经》中包含着大量朴素唯物辩证法观点,如一切事物均具有 正反两面,并由对立而转化。又如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的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有生于无,无生于有,等。老子创立的哲学思 想和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中国二千多年来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老子先祖和故国在开封聃国。老子为西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后裔。聃季载因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俗称“老幺”,也称“老聃”、“老季载”。周成王时期,“老聃”被封在开封杜良乡国都里一带高丘上建立聃国。后来“老聃”被任命为周朝司空,主管农业及水利等民生大事。

聃国之“聃”又写作“冉”,可称“冉国”。因古代“冉”与“沈”同音,故“聃国”、“冉国”也称“沈国”,是沈氏的重要起源。开封古人称聃国旧址为“老 聃之丘”,故简称“老丘”。西周中期,以殷商后裔为主体的东夷人试图返回开封故地,便进攻聃国,将其肢解。一部分聃国人被迫迁徙到安徽临泉县城西侧,名为 “老丘”堆,以示对开封聃国旧都“老丘”的怀念。后被封为“沈国”,并由“侯爵国”降为“子爵国”。

春秋时期,作为聃国老聃后裔的老子家族又迁徙到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世袭老聃在周朝“司空”、“守藏史”官职,后人也称老子为“老聃”、“老冉”、“老沈”等。

3、开封是老子周朝失官后传道之地。公元前522年,老子参加周景王社会改革,主笔周朝变法纲领“铸无射”。周景王去世后,单穆公勾结晋国发动政变,老 子携周朝典籍随王子朝逃奔楚国。王子朝遭周敬王暗杀后,老子返回周朝后被罢免世袭官职,回到中牟圃田泽南之沛一带的封地,边在圃田国学府讲学边研究和传播 道学。

在圃田期间,老子常乘青牛到先祖老聃的聃国旧地寻根访祖,拜贤问道,悟出很多天地间的道理。兰考白云山、开封杜良老丘、平丘鸣条 苍梧山、开封昆仑九层台(也称三层台)、大梁都是老子经常访贤问道之地,受当时当地物境的启发,老子创造出许多富有哲理的经典语言,如“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

4、开封延庆观一带是老子传道之地。老子时处春秋时期,开封时称“仪”邑,就是战国时期的“大梁”。“大梁”南城墙大致在今延庆观东西一线,附近的南城门外就是“鸿沟”,即“汴河”(古称南河、难水)之地。老子常到“大梁”城南门附近的驿店讲学传道和休息。

眼见自己兼善天下,和谐共生的理想在中原无法实现,老子决定避居函谷关西。于是,他约弟子阳子居在大梁南城门的驿店相见,教育阳子居说:“人者,生于父 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对此,战 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学家庄周《庄子·寓言》中,有在开封搜集到老子“点化阳子居”的经典故事。

老子在开封讲学传道,为后世道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讲学传道处也一直为开封后人所纪念、保护和传承。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