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体:浅析道教内丹学“阳生”“先天一炁”的“二源性”矛盾(2)

黄信阳博客 王 体

2011-01-17 08:39:12

若“生身受炁初”之先天“祖炁”仅为“真铅”之“先天一炁”的一部分,又怎样看待丹经所言“阳生”药物乃“受生之初”元气、“祖炁”所生,即视二者为等同关系的问题?仔细分析,丹家认为“药物”既根于元精,又曰元炁,“此炁从禀受隐藏于炁穴”,起初修炼“惟有一意凝注,将我神气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迨真积力久,自蓬蓬勃勃有不可遏之极。然此阳盛之际,又须知持盈保泰、归根返本之道。……如此观照此窍,恪守规中,不霎时间,真阳自从空而出,此身如壁立,意若寒灰,斯时气机氤氲蓬勃,即阳生活子,可行河车之时。前之炼精,为二候采牟尼,此之阳生,为四候运河车,……” 也就是“先天元精”,由于静极而自然发动,致炁自足,此即谓真药物、“真铅”之“先天一炁”。这样,“活子时”元炁发动之时,实为各种真炁因“一意凝注” 之“元神”作用,而“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也就是先汇聚于生身受气之处,即丹田炁穴,并从此处发生出去,故此时所形成的“真铅”之“先天一炁”首先从先天“祖炁”所隐藏的处所呈现出来,再经肾现象在外,于是“真铅”之“先天一炁”就似乎为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激发。因此,我们认为,丹经每将生身初之先天“祖炁”视同于“真铅”之“先天一炁”,其原因盖在于此。究其实际,此时的“真铅”之“先天一炁”并非仅为先天“祖炁”所感发,还包括其他多种真炁。也就是说,“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应为包括先天“祖炁”被感发而出的炁在内的各种真炁的融合。

三、“阳生肾炁”是“真铅”之“先天一炁”

再讨论“肾炁”是否能够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应当看到,“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实与肾、与主性功能的肾有很大关系,“元精”-“元炁”-“真铅”,确与肾有莫大干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明代以前的清净丹经大多只是强调肾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尤其是初期补足人体精气损亏的筑基阶段的关键性作用,旨在说明内丹修炼所需之“真铅”药物出自肾中。明清以降的清净丹经及丹家除了承续此种观点以外,还对肾中所出元精与元炁、后天生殖浊精的关系进行了阐发。认为元精与元炁、后天浊精同出一源,元精静为元炁,动为元精,有淫念则化为后天浊精。精炁足否,丹道主要看有无泄精。若十五、六岁童子尚无泄漏,则无须筑基,不须另行补足。认为补足者,乃补足所泄漏生殖之精炁。采取元精,炼化为炁,使漏精之“阳关”摒闭,精不下泄,返还到十五、六岁精气旺足的状态,再向上修炼。《真诠》曰:“元精与淫泆之精本非二物,凡人未交感时身中无处有精。医书云:肾为精府,又云:五脏各有藏精。其实并无有精停泊于其所,盖此时精皆涵于元气中,未成形质,惟修道家能萃会元气而酝酿之,不因交感,此精自生,故名元精。常人不知酝酿,不能取此精而用之,而元精亦不能生。惟男女交感,此元气化而为精,自泥丸顺脊而下至膀胱外肾而施泄,则此精既是渣滓之物,而为交感之精矣。自其生于真一之中则为元精,漏于交姤之际则为淫欲之精,其为元气所化,则一也。歧而二之,谬矣。” 此处认为元精涵于元气之中,为元气汇萃酝酿而生,若男女交感,则化为交感之精外泄。然而,人在出生后十五、六年中,亦有举止言动,精炁必然亦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发泄,丹家却并不以此为漏,只关注有无生殖淫精外泄,可见肾精、肾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故丹家认为精泄少则易补,泄多则难补。伍守阳曰:“然有补之易者,亦有补之难者。……易补者,谓阳气虽衰,尚有生生之机,所谓一年补十年,精神可复盛而成童体;若难补者,则有阳痿之类者,阳炁阳精将绝,无可补之隙,则必用敲竹鼓琴以唤招。” 又曰:“长生者,必要精充实,即是元精足。元精足,即是元气足。得生理者,则有精,可以补精炁。故曰能长生。” 因而,丹经以肾中真阳之精为“真铅”、先天炁,这种逻辑是一贯的。

丹经还将生化万物之原始元炁、肾中之元精、“阳生”之“先天一炁”三者等同起来看待。即将先天元精和元炁相同一,并认为生人之元炁与生天之元炁均为同一元炁,将此肾中元精上升到原始生天生地之元炁的层次,并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曰:“所谓先天炁者,谓先于天而有无形之炁,能生有形之天,是天地之先天也。即是能生有形之我者,生我之先天也。”认为“天从元炁所生,我亦从元炁所生”,“修士用此先天始炁以为金丹之祖”。《仙佛合宗语录》认为“先天炁”即是先天“元精”。其云:“先天元精乃谓之真精。未有天形之先,只是元炁。如未有人形之先,亦是此元炁,然生天、生人、生仙、生佛,皆是此炁。故云:至静未动曰元炁,静而时动曰元精。元精实即元炁,非二也。而强名为精,乃修仙成道之根基,始是修仙可用之真精。” 言“至静未动曰元炁,静而时动曰元精”,系指下手实修“阳生”现象时元炁与元精的细微分别。对此,真阳子伍守虚亦云:“先天炁精俱是无形之称。在虚极静笃时则曰先天元炁,及鸿蒙将判而已有判机,即名曰先天元精,其实本一也。” 这是在元炁与元精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阐发二者的同一性。

“阳生”之“先天一炁”也是通过“肾炁”而显现的。“活子时”、“阳生”之“先天一炁”产时,精气足、精血充而外肾举,此为“阳生”、“活子时”之最明显标志。“恍惚之时,不觉忽然真机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炁也。” “药物”产生,应及时采取归炉,否则,“阳生竟游其熟路者有之,若不起火归炉,难免走失之患也”。“熟路者,即阳关也,乃昔日精炁所游之路。古人有走泄者,皆由此也。起火者,是药物归炉之工法。药生若不采归炉,则药物顺熟路而泄矣”。可见“阳生”之“先天一炁”生时亦是通过内肾、外肾而显象的。《梅华问答编》亦云:“苟能念头不动,欲火不生,则时至而所生之真炁,乃即先天真一之炁,即所谓水中之金也。是时谓之天机。非自肾生,乃由虚无中来,由肾而出。以其出是肾中,故谓之水中金,又名曰水乡铅。” 此处“时至”、“天机”,均指“亥子之交,一阳来复”之时,即“活子时”、“阳生”之时。此即认为丹家“阳生”之“先天真一之炁”不是从肾中生,而是由肾发出去的。故先天元精虽从“无淫媾之忘念,虚极静笃”之中生,然亦是由肾而外现,将肾作为必经之通道的。因此,肾在这里处于中枢的位置,肾中所发之炁自然也有着关键性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从丹经的相关论述中可初步得出一个公式:

生天之元炁=生人之元炁=元炁、元精=肾中原有真阳之炁=淫媾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

丹经中,一般对“肾炁”不作严格区分,通指为肾中真阳之炁。这里,也是将肾中原有真阳之炁、淫媾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时肾中所发之炁和“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四者相等同,不加分辨。实际上,上述几种“肾炁”是各不相同的,其内涵是颇有差异的。因丹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辨别“肾炁”,其旨在于通过对“肾炁”之“环中”地位的描述,阐发怎样体认“阳生”之“先天一炁”的问题,以进行内丹修炼,故对“肾炁”只是混而言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阳生”之炁的真正来源,增加了认识的难度。

我们考察“阳生”之“先天一炁”的来源,就要透过表层,扭住“肾炁”这个“牛鼻子”,以理清其内在关系。详加探究,丹经中的“肾炁”大致应分为四种。第一种“肾炁”,被丹家指为肾中之元炁、肾中真阳之精、先天炁,是本来真种,即肾中原有真阳之炁。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此种“肾炁”称为“原初肾炁”。第二种“肾炁”,指日常淫媾时由肾发出的外现之炁,也指将淫念之后天浊精通过烹炼而炼化之“肾炁”。此炁虽曰从肾出,但它的内容实比第一种“原初肾炁”要多,大致包含先天“肾炁”、后天饮食之精所化“肾炁”、后天五脏之气所化又聚藏于肾中之“炁”。我们将此种“肾炁”称为“日常淫媾肾炁”。第三种“肾炁”,指 “阳生”时所外现出来的真炁,也就是“真铅”之“先天一炁”。当然,严格地讲,此时“肾炁”实应为“真铅”之“先天一炁”的来源,而非“真铅”之“先天一炁”本身。但因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态,二者并无内容上的差异,只是一隐一显而已,故为了论述的便利,不妨将此种“肾炁”视同为“真铅”之“先天一炁”。实际上,这种区分也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修炼实践中,是无法给予严格界定的。我们称此种“肾炁”为“阳生肾炁”。此“肾炁”虽然也可以由“日常淫媾肾炁” 炼化而来,但丹家往往认为由淫念而得“阳生”其“源”“浊”,故“阳生肾炁”主要是在“虚极静笃”之所谓“源”“清”的状态下产生的。第四种“肾炁”,指 “阳生”时“真铅”之“先天一炁”出现之际,因淫念而引发后天交媾浊精外泄之“肾炁”。我们称之为“阳生淫媾肾炁”。应当注意,“日常淫媾肾炁”与“阳生淫媾肾炁”是不同的,“阳生淫媾肾炁”的内容实与“阳生”“先天一炁”之“肾炁”的内容相同,只不过一顺一逆而已。内丹学对于“肾炁”的探讨是以“阳生肾炁”为核心的,“阳生肾炁”是目的、归宿,而对于“原初肾炁”、“日常淫媾肾炁”、“阳生淫媾肾炁”的讨论,都是为阐发“阳生肾炁”即“真铅”之“先天一炁”服务的。

由于“阳生肾炁”实为“阳生”之“先天一炁”,故而,生身初之先天“祖炁”所激发之炁应包含在“阳生肾炁”之中。然而,如果将先天“祖炁”视为“阳生”之 “先天一炁”的呈现形态的话,那么,先天“祖炁”与“阳生肾炁”之间还可被理解成隐和显的关系。表面上的先天“祖炁”的外现形态也就是伍柳等丹家所讲的 “元炁”态,然后再以“阳生肾炁”的形式更外在地表现出来,此时就是“阳生”现象,即为“元精”态,“真铅”之“先天一炁”形成。斯时若有丝毫淫念则炁受损而不足,若有淫欲发动,则元精态的元炁即化为后天交媾浊精泄出。因而,如果将“阳生”之“先天一炁”看作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发皇外现的话,则“阳生肾炁”又是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外化形态。相对而言,前者是显,后者是隐。“阳生”之“先天一炁”发生的过程可描述如下:各种来源经炼化成为真炁,团聚于丹田炁穴之中,以先天“祖炁”的形态发现,再经肾表现为“阳生肾炁”,继而呈现为“阳生”之“先天一炁”。

经此细分,就不能笼统地看待“肾炁”是否可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的问题了。若就“阳生肾炁”而言,可以这样视同;若就其它三种“肾炁”而论,则不能。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生身受气初”之先天“祖炁”不能等同于“阳生”之“真铅”,它也不是“阳生”“先天一炁”的惟一来源,但它却作为组成部分参与了 “阳生”“先天一炁”的生成;而“肾炁”经过细分,其中的“阳生肾炁”可被视同为“阳生”“真铅”之炁,即“阳生肾炁”可被称为“阳生”“先天一炁”的惟一来源。当然,这种剖析还是相对粗陋的,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王体:浅析道教内丹学“阳生”“先天一炁”的“二源性”矛盾(2)

    黄信阳博客 王 体

    2011-01-17 08:39:12

    |
    王体:浅析道教内丹学“阳生”“先天一炁”的“二源性”矛盾(2)
    |

    若“生身受炁初”之先天“祖炁”仅为“真铅”之“先天一炁”的一部分,又怎样看待丹经所言“阳生”药物乃“受生之初”元气、“祖炁”所生,即视二者为等同关系的问题?仔细分析,丹家认为“药物”既根于元精,又曰元炁,“此炁从禀受隐藏于炁穴”,起初修炼“惟有一意凝注,将我神气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迨真积力久,自蓬蓬勃勃有不可遏之极。然此阳盛之际,又须知持盈保泰、归根返本之道。……如此观照此窍,恪守规中,不霎时间,真阳自从空而出,此身如壁立,意若寒灰,斯时气机氤氲蓬勃,即阳生活子,可行河车之时。前之炼精,为二候采牟尼,此之阳生,为四候运河车,……” 也就是“先天元精”,由于静极而自然发动,致炁自足,此即谓真药物、“真铅”之“先天一炁”。这样,“活子时”元炁发动之时,实为各种真炁因“一意凝注” 之“元神”作用,而“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也就是先汇聚于生身受气之处,即丹田炁穴,并从此处发生出去,故此时所形成的“真铅”之“先天一炁”首先从先天“祖炁”所隐藏的处所呈现出来,再经肾现象在外,于是“真铅”之“先天一炁”就似乎为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激发。因此,我们认为,丹经每将生身初之先天“祖炁”视同于“真铅”之“先天一炁”,其原因盖在于此。究其实际,此时的“真铅”之“先天一炁”并非仅为先天“祖炁”所感发,还包括其他多种真炁。也就是说,“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应为包括先天“祖炁”被感发而出的炁在内的各种真炁的融合。

    三、“阳生肾炁”是“真铅”之“先天一炁”

    再讨论“肾炁”是否能够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应当看到,“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实与肾、与主性功能的肾有很大关系,“元精”-“元炁”-“真铅”,确与肾有莫大干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明代以前的清净丹经大多只是强调肾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尤其是初期补足人体精气损亏的筑基阶段的关键性作用,旨在说明内丹修炼所需之“真铅”药物出自肾中。明清以降的清净丹经及丹家除了承续此种观点以外,还对肾中所出元精与元炁、后天生殖浊精的关系进行了阐发。认为元精与元炁、后天浊精同出一源,元精静为元炁,动为元精,有淫念则化为后天浊精。精炁足否,丹道主要看有无泄精。若十五、六岁童子尚无泄漏,则无须筑基,不须另行补足。认为补足者,乃补足所泄漏生殖之精炁。采取元精,炼化为炁,使漏精之“阳关”摒闭,精不下泄,返还到十五、六岁精气旺足的状态,再向上修炼。《真诠》曰:“元精与淫泆之精本非二物,凡人未交感时身中无处有精。医书云:肾为精府,又云:五脏各有藏精。其实并无有精停泊于其所,盖此时精皆涵于元气中,未成形质,惟修道家能萃会元气而酝酿之,不因交感,此精自生,故名元精。常人不知酝酿,不能取此精而用之,而元精亦不能生。惟男女交感,此元气化而为精,自泥丸顺脊而下至膀胱外肾而施泄,则此精既是渣滓之物,而为交感之精矣。自其生于真一之中则为元精,漏于交姤之际则为淫欲之精,其为元气所化,则一也。歧而二之,谬矣。” 此处认为元精涵于元气之中,为元气汇萃酝酿而生,若男女交感,则化为交感之精外泄。然而,人在出生后十五、六年中,亦有举止言动,精炁必然亦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发泄,丹家却并不以此为漏,只关注有无生殖淫精外泄,可见肾精、肾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故丹家认为精泄少则易补,泄多则难补。伍守阳曰:“然有补之易者,亦有补之难者。……易补者,谓阳气虽衰,尚有生生之机,所谓一年补十年,精神可复盛而成童体;若难补者,则有阳痿之类者,阳炁阳精将绝,无可补之隙,则必用敲竹鼓琴以唤招。” 又曰:“长生者,必要精充实,即是元精足。元精足,即是元气足。得生理者,则有精,可以补精炁。故曰能长生。” 因而,丹经以肾中真阳之精为“真铅”、先天炁,这种逻辑是一贯的。

    丹经还将生化万物之原始元炁、肾中之元精、“阳生”之“先天一炁”三者等同起来看待。即将先天元精和元炁相同一,并认为生人之元炁与生天之元炁均为同一元炁,将此肾中元精上升到原始生天生地之元炁的层次,并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曰:“所谓先天炁者,谓先于天而有无形之炁,能生有形之天,是天地之先天也。即是能生有形之我者,生我之先天也。”认为“天从元炁所生,我亦从元炁所生”,“修士用此先天始炁以为金丹之祖”。《仙佛合宗语录》认为“先天炁”即是先天“元精”。其云:“先天元精乃谓之真精。未有天形之先,只是元炁。如未有人形之先,亦是此元炁,然生天、生人、生仙、生佛,皆是此炁。故云:至静未动曰元炁,静而时动曰元精。元精实即元炁,非二也。而强名为精,乃修仙成道之根基,始是修仙可用之真精。” 言“至静未动曰元炁,静而时动曰元精”,系指下手实修“阳生”现象时元炁与元精的细微分别。对此,真阳子伍守虚亦云:“先天炁精俱是无形之称。在虚极静笃时则曰先天元炁,及鸿蒙将判而已有判机,即名曰先天元精,其实本一也。” 这是在元炁与元精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阐发二者的同一性。

    “阳生”之“先天一炁”也是通过“肾炁”而显现的。“活子时”、“阳生”之“先天一炁”产时,精气足、精血充而外肾举,此为“阳生”、“活子时”之最明显标志。“恍惚之时,不觉忽然真机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炁也。” “药物”产生,应及时采取归炉,否则,“阳生竟游其熟路者有之,若不起火归炉,难免走失之患也”。“熟路者,即阳关也,乃昔日精炁所游之路。古人有走泄者,皆由此也。起火者,是药物归炉之工法。药生若不采归炉,则药物顺熟路而泄矣”。可见“阳生”之“先天一炁”生时亦是通过内肾、外肾而显象的。《梅华问答编》亦云:“苟能念头不动,欲火不生,则时至而所生之真炁,乃即先天真一之炁,即所谓水中之金也。是时谓之天机。非自肾生,乃由虚无中来,由肾而出。以其出是肾中,故谓之水中金,又名曰水乡铅。” 此处“时至”、“天机”,均指“亥子之交,一阳来复”之时,即“活子时”、“阳生”之时。此即认为丹家“阳生”之“先天真一之炁”不是从肾中生,而是由肾发出去的。故先天元精虽从“无淫媾之忘念,虚极静笃”之中生,然亦是由肾而外现,将肾作为必经之通道的。因此,肾在这里处于中枢的位置,肾中所发之炁自然也有着关键性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从丹经的相关论述中可初步得出一个公式:

    生天之元炁=生人之元炁=元炁、元精=肾中原有真阳之炁=淫媾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

    丹经中,一般对“肾炁”不作严格区分,通指为肾中真阳之炁。这里,也是将肾中原有真阳之炁、淫媾时肾中所发之炁、“阳生”时肾中所发之炁和“阳生”“真铅”之“先天一炁”四者相等同,不加分辨。实际上,上述几种“肾炁”是各不相同的,其内涵是颇有差异的。因丹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辨别“肾炁”,其旨在于通过对“肾炁”之“环中”地位的描述,阐发怎样体认“阳生”之“先天一炁”的问题,以进行内丹修炼,故对“肾炁”只是混而言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阳生”之炁的真正来源,增加了认识的难度。

    我们考察“阳生”之“先天一炁”的来源,就要透过表层,扭住“肾炁”这个“牛鼻子”,以理清其内在关系。详加探究,丹经中的“肾炁”大致应分为四种。第一种“肾炁”,被丹家指为肾中之元炁、肾中真阳之精、先天炁,是本来真种,即肾中原有真阳之炁。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此种“肾炁”称为“原初肾炁”。第二种“肾炁”,指日常淫媾时由肾发出的外现之炁,也指将淫念之后天浊精通过烹炼而炼化之“肾炁”。此炁虽曰从肾出,但它的内容实比第一种“原初肾炁”要多,大致包含先天“肾炁”、后天饮食之精所化“肾炁”、后天五脏之气所化又聚藏于肾中之“炁”。我们将此种“肾炁”称为“日常淫媾肾炁”。第三种“肾炁”,指 “阳生”时所外现出来的真炁,也就是“真铅”之“先天一炁”。当然,严格地讲,此时“肾炁”实应为“真铅”之“先天一炁”的来源,而非“真铅”之“先天一炁”本身。但因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态,二者并无内容上的差异,只是一隐一显而已,故为了论述的便利,不妨将此种“肾炁”视同为“真铅”之“先天一炁”。实际上,这种区分也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修炼实践中,是无法给予严格界定的。我们称此种“肾炁”为“阳生肾炁”。此“肾炁”虽然也可以由“日常淫媾肾炁” 炼化而来,但丹家往往认为由淫念而得“阳生”其“源”“浊”,故“阳生肾炁”主要是在“虚极静笃”之所谓“源”“清”的状态下产生的。第四种“肾炁”,指 “阳生”时“真铅”之“先天一炁”出现之际,因淫念而引发后天交媾浊精外泄之“肾炁”。我们称之为“阳生淫媾肾炁”。应当注意,“日常淫媾肾炁”与“阳生淫媾肾炁”是不同的,“阳生淫媾肾炁”的内容实与“阳生”“先天一炁”之“肾炁”的内容相同,只不过一顺一逆而已。内丹学对于“肾炁”的探讨是以“阳生肾炁”为核心的,“阳生肾炁”是目的、归宿,而对于“原初肾炁”、“日常淫媾肾炁”、“阳生淫媾肾炁”的讨论,都是为阐发“阳生肾炁”即“真铅”之“先天一炁”服务的。

    由于“阳生肾炁”实为“阳生”之“先天一炁”,故而,生身初之先天“祖炁”所激发之炁应包含在“阳生肾炁”之中。然而,如果将先天“祖炁”视为“阳生”之 “先天一炁”的呈现形态的话,那么,先天“祖炁”与“阳生肾炁”之间还可被理解成隐和显的关系。表面上的先天“祖炁”的外现形态也就是伍柳等丹家所讲的 “元炁”态,然后再以“阳生肾炁”的形式更外在地表现出来,此时就是“阳生”现象,即为“元精”态,“真铅”之“先天一炁”形成。斯时若有丝毫淫念则炁受损而不足,若有淫欲发动,则元精态的元炁即化为后天交媾浊精泄出。因而,如果将“阳生”之“先天一炁”看作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发皇外现的话,则“阳生肾炁”又是生身初之先天“祖炁”的外化形态。相对而言,前者是显,后者是隐。“阳生”之“先天一炁”发生的过程可描述如下:各种来源经炼化成为真炁,团聚于丹田炁穴之中,以先天“祖炁”的形态发现,再经肾表现为“阳生肾炁”,继而呈现为“阳生”之“先天一炁”。

    经此细分,就不能笼统地看待“肾炁”是否可等同于“阳生”之“先天一炁”的问题了。若就“阳生肾炁”而言,可以这样视同;若就其它三种“肾炁”而论,则不能。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发现“生身受气初”之先天“祖炁”不能等同于“阳生”之“真铅”,它也不是“阳生”“先天一炁”的惟一来源,但它却作为组成部分参与了 “阳生”“先天一炁”的生成;而“肾炁”经过细分,其中的“阳生肾炁”可被视同为“阳生”“真铅”之炁,即“阳生肾炁”可被称为“阳生”“先天一炁”的惟一来源。当然,这种剖析还是相对粗陋的,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