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神霄派以莫月鼎为代表(2)

中华五千年网 秩名

2012-08-25 11:18:06

在元代,尚有一系以雷默庵为宗师的门派,该派主传混元六天如意大法,门徒甚众,分布西蜀、东南一带。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续》卷四载:雷时中(1211——1295年)字可权,号默庵。祖籍江西豫章,迁居武昌金牛镇,又号双桥老人。幼习词赋,后通诗经,三领乡荐,精心道学,专务性理。因太平宫知宫点悟,愈留心道法,绝念功名。庚午(1270年)三月三日,玄武诞辰,雷时中具表贺、设坛焚香,朗诵《度人经》。忽有一道人自外至,授以袖中书一卷,令祭坛中,斋戒七日,方可开看。师遵其旨,持诚斋戒七日,拜礼开看其文,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看毕,坛中白昼如夜,须臾雷火布满,雷霆辛天君立案上,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吾教上帝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18)《道法会元》卷一五四《混元六天妙道一气如意大法》中所述师派首位祖师即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其下依次为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真人时中、天隐卢真人、九天金阙少宰仙官雷使查真人、天全张真人。该派所主之道法仍为神霄传统,但非常重视《度人经》大乘思想,“专以《度人经》为主,师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其要在十回度人。非惟十遍可以度人,乃在平日修练自己,以究返还之妙。切须先度祖宗,终得道备,飞升上清,经旨之明,莫越是矣。”(19)

雷默庵以道为本,兼及儒学,博采旁求,一贯混融,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因其传播范围,分为二派。西蜀一派以卢真人为首领,东南一派以查真人为宗师。“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着《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道化之妙。”(20)此外,雷默庵又传《负风猛吏辛天君大法》于世。至元乙未(1295年)四月五日逝世,弟子奉葬于郡之颜山,享年八十五。

自张继先兼传雷法之后,从南宋初第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到宋元之交的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掌教天师凡七人,多能以精通符咒雷法名世,在当时社会有相当威信。如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虚靖游四州时,以印剑经录付之,朝英以是。众推之以嗣数”,得以继承法统。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袭教。干道元年(1170年),“毗陵有妖恁树,诏治之,即行,一夕雷拔其树。召赴阙,赐号正应先生。高宗召见,咨问道法。孝宗时江涛冲决,命醮内廷有异应,上赐以象简、宝剑,《清静》、《阴符》二经,赐号正应先生。”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高宗时尝醮内廷,显大感异。“皇子魏王镇明州,有疾,为坛以请,至乃咒水,饮之而愈。”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以嘉泰辛酉(1201年)袭教,性慈俭周贫,因至是经录之传益广。”并留下了劾治张公洞井龙王的故事。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见重于理宗朝。端平(1234—1236年)间,国家多事,可大累次应诏赴阙行斋醮之事,劾治鄱阳湖水灾、钱塘江潮患,“以符投江,雷震殛死大白蛇,水遂复故。”又设醮于太乙宫,禳治蝗灾。嘉熙三年(1239年),赐号观妙先生,命提举三山符录兼御前诸宫观数门公事,主领杭州龙朔宫。从此,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派道教的统领。时元世祖忽必烈屯军于武昌,闻其神异,遣密使入龙虎山造访,张可大谓使者曰:“善事尔主,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亦以道术名世。宋度宗咸淳(1265—1274年)间,江西上饶郡旱灾,守臣唐震请祈雨,灵应如期。入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遣使召之,待以客礼。《元史·释老传》曰:“乃见,语之曰:昔岁己未(1259年),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神仙之言,验于今焉。因命坐,锡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明年(1277年),又醮于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元世祖御制曰:“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卿心传法统,体粹真风,广《黄庭》、《大洞》之科,持正一盟威之录,爰清爰净,以信以诚,三尺青蛇,役鬼神于冥漠;一杯明水,净天孽于迩遐。既弘开济之功,宜畀褒崇之号,特赠演道灵应冲和真人。”(21)

从以上记载,可见元世祖对张宗演礼遇之隆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两次接见,张宗演获得“天师”的头衔。在此以前,张陵子孙虽有“天师”的头衔,民间也流行此称呼,但从未被宫方正式承认过。正式用政府名义承认其子孙为天师,则自元世祖始,也只有元代,明太祖即位不久即下诏取消。此外,张宗演又得主领江南道教的职权,这也是史元前例的。之后作为定制,被元代诸帝所沿袭,每代嗣教者都沿制承袭“天师”,“真人”,“主江南道教”如故事,直至元亡。

张宗演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南方道教领袖,亦兼传神霄大法。《道法会元》卷一一一至一一三所载《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即为张宗演所传。其《序法》曰:“夫宝珠雷法者,玄之又玄,实众法之祖也。世间罕传,自前宋枢密宣使李闲云先生,得传于驾前承应法师集贤院学士朱梅靖先生。后朱入蜀,于青城山羽化之时,止传之三人。一乃新氵金州郭提举,二乃三十六代天师张真人,三乃闲云李先生也。此法行诸天之号令,总三界之雷霆,以先天一气而运用,以后天八卦而成符,名曰宝珠。”“遇之者精勤修炼,行持既久,可以坐役鬼神,可以指挥将吏,可以啸命风雷,可以超凡入圣,非特能保命护身,其实可登真度世。”(22)

白玉蟾一系在元代也有传承,如《洞玄玉枢雷霆大法》即为此系所传。据元成宗元贞丙申(1296年)嗣法弟子薛师淳《事实》记载:白玉蟾得其法于陈泥丸,有泉州马居士之女继其法。至元十八年(1281年)泉州大旱,蒲左丞命僧道祈祷无应,遂请马居士之女设坛建醮,以三日为限,“至三日催符之际,雷风震响,电掣交横,报应非常。”后以道法传翁法建,翁法建“乃丹山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1279年)张九万提兵入闽,执拘到泉州,蒲相见其天姿粹美,词翰两优,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则城郭是而人民非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建宁大旱,府判梅庵请命祈祷,十分感应。所管建阳县亦旱,县宰申府,府官令其下县祈祷,县宰史嵩之郊迎,立坛于公馆,报应如前。一时嗣法弟子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捐车马,竭行囊,北面而师之。”

至元己丑(1289年),薛师淳浪游闽地,十一月甲子良日,因五福万寿宫道士刘壁峰、连乐山保举监度,得拜翁法建为师,“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祷,必令相行。余见其平日所用不过九阳、少阳、元阳、真气、熏魔等符,及洞玄九章,以之祈祷治病,如谷应响,观其付与赵菊存、丁松隐文字不同,虽有玄妙处而无纲绪。”至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五月十一日,翁法建召群嗣法弟子曰:“吾欲暂回雷府,雷声响吾即往。俄顷县治之东名曰庵山,峰峦耸峭,雷声隐隐,而翁君羽化矣。群嗣法为请择地,藏剑于北山道院之傍,山水环聚,后之嗣法,必有冲举者焉。师淳坛下嗣法五百余人,今洞玄教之昭著四方,皆翁君主教之灵也。”(23)《法海遣珠》卷一《洞玄秘旨》中所述流派,亦以辛忠义、白玉蟾为祖师,其下宗师为“紫霞扶风洞玄元明君马士清、洞玄通明中侍卿翁法建、洞玄元明崇侍卿薛师淳。”(24)由此可见此系于元初兴盛一时,门徒甚多。

张宇初《岘泉集》中所说的神霄派宗师中,有一位叫做邓铁崖的,亦是元代的一名高道。《道藏》中所收《道法宗旨图衍义》二卷,题“铁崖邓木冉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亮衍义”。章希贤为元成宗、武宗年间人,籍贯江西临川。字师亮,号养吾子。通儒、释、道三教之说,与三十八代天师广微子、临川道士空玄子汪万顷等交游。邓木冉号铁崖子,生平不详,亦当为章希贤至友。章希贤曰:“铁崖子伤大道之不行,悯流俗之傍见,纂集诸象,为《道法宗旨图》。噫,大哉其心也。龙虎刊行,观之若望洋焉。希贤不愧凡愚,尝有志于三家微言,为之衍义。”(25)

此书中收有“元始祖劫图”、“混元化身图”、“雷霆互用图”、“雷霆之图”、“雷霆三关图”、“五雷攒簇图”、“雷霆吞啖图”、“将用自己元神图”、“五雷胎息图”、“雷霆一窍图”、“雷霆九宫图”、“雷霆运用图”、“雷霆玄化图”等二十二图,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原理,用图文阐述天尊化身、日月运行、四季变化、役使雷霆的理论及法诀,阐明神霄雷法之原理,每图后为“衍义”,大都征引道、儒、释三家有关语录,主以阴阳变化之原理,天人感应的思想,解释风雨雷霆之形成,为元代的一部重要雷法著作。

如此众多的神霄派高道,活跃于元代,出入朝野,济世度人,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述,不仅将神霄一脉下传后代,亦为今人研修神霄大道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元代的神霄派以莫月鼎为代表(2)

    中华五千年网 秩名

    2012-08-25 11:18:06

    |
    元代的神霄派以莫月鼎为代表(2)
    |

    在元代,尚有一系以雷默庵为宗师的门派,该派主传混元六天如意大法,门徒甚众,分布西蜀、东南一带。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续》卷四载:雷时中(1211——1295年)字可权,号默庵。祖籍江西豫章,迁居武昌金牛镇,又号双桥老人。幼习词赋,后通诗经,三领乡荐,精心道学,专务性理。因太平宫知宫点悟,愈留心道法,绝念功名。庚午(1270年)三月三日,玄武诞辰,雷时中具表贺、设坛焚香,朗诵《度人经》。忽有一道人自外至,授以袖中书一卷,令祭坛中,斋戒七日,方可开看。师遵其旨,持诚斋戒七日,拜礼开看其文,乃混元六天如意道法。“看毕,坛中白昼如夜,须臾雷火布满,雷霆辛天君立案上,曰:吾奉昊天敕命,付卿开阐雷霆之教,普济众生。吾教上帝为主,以吾佐之,以卿行之。前日授卿之文者,乃祖师路真君也。卿名在仙籍,七世为儒,三世行法,并无纤过,当大兴吾教。”(18)《道法会元》卷一五四《混元六天妙道一气如意大法》中所述师派首位祖师即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其下依次为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真人时中、天隐卢真人、九天金阙少宰仙官雷使查真人、天全张真人。该派所主之道法仍为神霄传统,但非常重视《度人经》大乘思想,“专以《度人经》为主,师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其要在十回度人。非惟十遍可以度人,乃在平日修练自己,以究返还之妙。切须先度祖宗,终得道备,飞升上清,经旨之明,莫越是矣。”(19)

    雷默庵以道为本,兼及儒学,博采旁求,一贯混融,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因其传播范围,分为二派。西蜀一派以卢真人为首领,东南一派以查真人为宗师。“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着《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道化之妙。”(20)此外,雷默庵又传《负风猛吏辛天君大法》于世。至元乙未(1295年)四月五日逝世,弟子奉葬于郡之颜山,享年八十五。

    自张继先兼传雷法之后,从南宋初第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到宋元之交的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掌教天师凡七人,多能以精通符咒雷法名世,在当时社会有相当威信。如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虚靖游四州时,以印剑经录付之,朝英以是。众推之以嗣数”,得以继承法统。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袭教。干道元年(1170年),“毗陵有妖恁树,诏治之,即行,一夕雷拔其树。召赴阙,赐号正应先生。高宗召见,咨问道法。孝宗时江涛冲决,命醮内廷有异应,上赐以象简、宝剑,《清静》、《阴符》二经,赐号正应先生。”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高宗时尝醮内廷,显大感异。“皇子魏王镇明州,有疾,为坛以请,至乃咒水,饮之而愈。”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以嘉泰辛酉(1201年)袭教,性慈俭周贫,因至是经录之传益广。”并留下了劾治张公洞井龙王的故事。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见重于理宗朝。端平(1234—1236年)间,国家多事,可大累次应诏赴阙行斋醮之事,劾治鄱阳湖水灾、钱塘江潮患,“以符投江,雷震殛死大白蛇,水遂复故。”又设醮于太乙宫,禳治蝗灾。嘉熙三年(1239年),赐号观妙先生,命提举三山符录兼御前诸宫观数门公事,主领杭州龙朔宫。从此,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派道教的统领。时元世祖忽必烈屯军于武昌,闻其神异,遣密使入龙虎山造访,张可大谓使者曰:“善事尔主,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亦以道术名世。宋度宗咸淳(1265—1274年)间,江西上饶郡旱灾,守臣唐震请祈雨,灵应如期。入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遣使召之,待以客礼。《元史·释老传》曰:“乃见,语之曰:昔岁己未(1259年),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神仙之言,验于今焉。因命坐,锡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明年(1277年),又醮于长春宫,“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江南道教事。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元世祖御制曰:“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卿心传法统,体粹真风,广《黄庭》、《大洞》之科,持正一盟威之录,爰清爰净,以信以诚,三尺青蛇,役鬼神于冥漠;一杯明水,净天孽于迩遐。既弘开济之功,宜畀褒崇之号,特赠演道灵应冲和真人。”(21)

    从以上记载,可见元世祖对张宗演礼遇之隆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两次接见,张宗演获得“天师”的头衔。在此以前,张陵子孙虽有“天师”的头衔,民间也流行此称呼,但从未被宫方正式承认过。正式用政府名义承认其子孙为天师,则自元世祖始,也只有元代,明太祖即位不久即下诏取消。此外,张宗演又得主领江南道教的职权,这也是史元前例的。之后作为定制,被元代诸帝所沿袭,每代嗣教者都沿制承袭“天师”,“真人”,“主江南道教”如故事,直至元亡。

    张宗演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南方道教领袖,亦兼传神霄大法。《道法会元》卷一一一至一一三所载《帝令宝珠五雷祈祷大法》,即为张宗演所传。其《序法》曰:“夫宝珠雷法者,玄之又玄,实众法之祖也。世间罕传,自前宋枢密宣使李闲云先生,得传于驾前承应法师集贤院学士朱梅靖先生。后朱入蜀,于青城山羽化之时,止传之三人。一乃新氵金州郭提举,二乃三十六代天师张真人,三乃闲云李先生也。此法行诸天之号令,总三界之雷霆,以先天一气而运用,以后天八卦而成符,名曰宝珠。”“遇之者精勤修炼,行持既久,可以坐役鬼神,可以指挥将吏,可以啸命风雷,可以超凡入圣,非特能保命护身,其实可登真度世。”(22)

    白玉蟾一系在元代也有传承,如《洞玄玉枢雷霆大法》即为此系所传。据元成宗元贞丙申(1296年)嗣法弟子薛师淳《事实》记载:白玉蟾得其法于陈泥丸,有泉州马居士之女继其法。至元十八年(1281年)泉州大旱,蒲左丞命僧道祈祷无应,遂请马居士之女设坛建醮,以三日为限,“至三日催符之际,雷风震响,电掣交横,报应非常。”后以道法传翁法建,翁法建“乃丹山翁状元嗣孙也,家寓建宁。至元十六年(1279年)张九万提兵入闽,执拘到泉州,蒲相见其天姿粹美,词翰两优,收置幕下。得法之后,遂回故居,则城郭是而人民非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建宁大旱,府判梅庵请命祈祷,十分感应。所管建阳县亦旱,县宰申府,府官令其下县祈祷,县宰史嵩之郊迎,立坛于公馆,报应如前。一时嗣法弟子百有余人。江东则有赵菊存,时为建宁儒学教谕,捐车马,竭行囊,北面而师之。”

    至元己丑(1289年),薛师淳浪游闽地,十一月甲子良日,因五福万寿宫道士刘壁峰、连乐山保举监度,得拜翁法建为师,“三载有余,凡士夫请命祈祷,必令相行。余见其平日所用不过九阳、少阳、元阳、真气、熏魔等符,及洞玄九章,以之祈祷治病,如谷应响,观其付与赵菊存、丁松隐文字不同,虽有玄妙处而无纲绪。”至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五月十一日,翁法建召群嗣法弟子曰:“吾欲暂回雷府,雷声响吾即往。俄顷县治之东名曰庵山,峰峦耸峭,雷声隐隐,而翁君羽化矣。群嗣法为请择地,藏剑于北山道院之傍,山水环聚,后之嗣法,必有冲举者焉。师淳坛下嗣法五百余人,今洞玄教之昭著四方,皆翁君主教之灵也。”(23)《法海遣珠》卷一《洞玄秘旨》中所述流派,亦以辛忠义、白玉蟾为祖师,其下宗师为“紫霞扶风洞玄元明君马士清、洞玄通明中侍卿翁法建、洞玄元明崇侍卿薛师淳。”(24)由此可见此系于元初兴盛一时,门徒甚多。

    张宇初《岘泉集》中所说的神霄派宗师中,有一位叫做邓铁崖的,亦是元代的一名高道。《道藏》中所收《道法宗旨图衍义》二卷,题“铁崖邓木冉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亮衍义”。章希贤为元成宗、武宗年间人,籍贯江西临川。字师亮,号养吾子。通儒、释、道三教之说,与三十八代天师广微子、临川道士空玄子汪万顷等交游。邓木冉号铁崖子,生平不详,亦当为章希贤至友。章希贤曰:“铁崖子伤大道之不行,悯流俗之傍见,纂集诸象,为《道法宗旨图》。噫,大哉其心也。龙虎刊行,观之若望洋焉。希贤不愧凡愚,尝有志于三家微言,为之衍义。”(25)

    此书中收有“元始祖劫图”、“混元化身图”、“雷霆互用图”、“雷霆之图”、“雷霆三关图”、“五雷攒簇图”、“雷霆吞啖图”、“将用自己元神图”、“五雷胎息图”、“雷霆一窍图”、“雷霆九宫图”、“雷霆运用图”、“雷霆玄化图”等二十二图,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等原理,用图文阐述天尊化身、日月运行、四季变化、役使雷霆的理论及法诀,阐明神霄雷法之原理,每图后为“衍义”,大都征引道、儒、释三家有关语录,主以阴阳变化之原理,天人感应的思想,解释风雨雷霆之形成,为元代的一部重要雷法著作。

    如此众多的神霄派高道,活跃于元代,出入朝野,济世度人,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述,不仅将神霄一脉下传后代,亦为今人研修神霄大道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