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关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弘扬道教文化的几点思考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朱玉林     时间:2016-10-08 16:36:34      繁體中文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刻改变了并将进一步改变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面对势不可当的“互联网+”时代潮流,道教界应当抓住互联网等新媒体提供的机会,并对弘扬道教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和研究,提出对策,选准着力点,切实加以推进。

“互联网+”为弘扬道教文化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作为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力量,道教界应该弘扬道教文化发挥好积极作用,承担起历史责任,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弘扬道教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将有力地推动弘扬道教文化的方式方法创新,更好地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促进弘扬道教文化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开辟弘扬道教文化的新领域。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反馈能力强、受众广泛的优势,为弘扬道教文化提供了“全媒体”、“自媒体”新闻发布大平台,运用新媒体,可以及时了解信众心声和合理诉求,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密切相互的联系。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发布道教信息、工作动态、专题报道、经典文献等,更清晰、直观、立体地展现道教工作成绩。

2、拓宽道教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互联网等新媒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使道教文化的传播方式更直接,传播的速度更快,使用更便捷,传播的范围也更广泛,以特有的开放性、多元性以及平等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帮助道教组织进行信众民意的汇集和判断分析,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服务民众。

3、营造了解道教文化的新环境。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时空制约,造就了一人一媒体,形成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新局面,舆论的形成逐渐多元化、全民化。因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普及,为信众的宣泄情绪和表达意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参与空间,成为信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条件下,通过网站或微博平台征求意见,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信众参与到弘扬道文化中来,进一步扩大道教文化工作的广泛参与度。

4、提供联系信众的新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在全部网民中,手机网民数量达5.94亿,占到总网民数的88.9%。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将改变人们参与道教文化的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平民化的社会媒体,方便与各行各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借助新媒体,便于道教组织更好地掌握、了解和做好信众工作。

互联网时代弘扬道教文化的路径

道教具有本土性、文化性、包容性的特点,其本身及其所周延的内容可以涵盖到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和谐的理念,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组成部分,对现代人类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道教的现代价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弘扬道教文化,就必须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强大表现力,使其博大精深的意义及内涵,永放智慧光芒。

(一)建构平台创新发展

作为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历史上道教高道辈出,典籍汗牛充栋,文化形式灿烂多姿,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传承者和贡献者。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经》为立教之本,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重生贵和、抱朴守真,这些主张既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道教界应高举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赋予道教新的时代内涵和更加现代的表达形式,彰显道教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魅力,建构安全、便捷的网络道教文化弘扬平台,进一步便利信众的联系,善用互联网思维,优化道教文化项目设计,实现道教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是夯实网络基础。加快新一代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提高泛在海量接入能力、弹性资源服务能力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布局道教文化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开拓转型发展新空间,利用更多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道教故事,传播道教声音,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更多样、更深层的道教文化内涵。二是通过社交网络等平台,将博大精深的道教思想,用现代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把道教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适合新媒体特点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新媒体上把道教的故事以漫画、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把道教典籍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出来,把道教经典谱成歌曲展示出来,在一些大型道教活动中,利用微博、微信平台进行及时直播等,增强道文化资讯的传播能力,同时也为公益组织提供参与渠道与方式,让道教的“正能量”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影响更多的人。三是在“互联网+”这个综合性信息平台上,对每个道教协会、宫观和道院设置二维码,让公众随时随地通过扫码获取道教的文化和历史,让所有人正正规规地了解道教的文化和历史。同时,要增加对人们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内容,比如道教的动功健身、静功养性、素食食谱、道医知识等等。通过强化自身的吸引力,把大量的受众吸引到道教文化的领域中来。引导普通民众通过公益平台等互联网新媒体形式,及时有效获取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和谐宫观创建活动、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增强对道教事业的信任,有效改善弘扬道教文化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引导,完善机制

当今时代,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社会信息传播与文化的弘扬的方式。在这方面,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应坚持正信正行,发挥道教的正能量。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的教理教义进行梳理,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割除那些与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不相一致的内容,摈弃那些与国家法律和现行政策相违背的旁门左道、陈规陋习,把古老道教思想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道教的整体素质。让古老的道教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宗教政策和道教传统,多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教劝善伦理、祖师嘉言懿行、道教研究成果、道教工作开展等主流信息

高度重视互联网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自己的网络宣传平台。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互联网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工作要有人管、有人抓。要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办法、意见和规定,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与道教文化融合的工作目标、思路和具体推进措施。有条件的可聘请文化界知名人士进行策划,搞好整体设,加快实施,积累经验,推广普及。二是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互联网与道教文化的融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形成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分工落实、形成教育学界、道教界、媒体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打破传统模式,围绕以“互联网+”拓宽弘扬道教文化渠道,以道教典籍的挖掘、整理、出版和利用为主要内容,设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着力培育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制度。设立互联网与道教文化的融合专项经费并纳入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三)组建团队,规范运作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道教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道教界应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职责。一是建立弘扬道教文化队伍。根据需求和形势发展,联合教育学界、道教界、媒体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吸收热爱和研究道教文化、责任心强、有较好文字功底的人员参加,建立弘扬道教文化新媒体运用队伍。引进既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又了解道教文化的专业性人才。在保持道教文化原有精神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制定弘扬道教文化活动计划,及时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会议、活动、改革举措和工作亮点等相关素材。要培养和使用一批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力、人气汇聚力的版主,把他们组建成为一支有号召力的虚拟宣传队伍,采取“灌水”、“跟帖”等多种形式,对广大信众进行积极的正面舆论引导,并通过建立健全个人档案、颁发聘书、开设培训、设立奖项等方式,调动其参与网上弘扬道教文化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可开展建立学习型宫观活动,采取选送道众参加由国家宗教局、省市道协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报考中国道教学院等道教界高等学府等形式,不断提高道众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和宗教素养。培养一批有深厚国学修养和世界文化修养,精通外语的道教内外的人才。这样既可以与世界宗教对话,又可以向世界传播道教,可以在华人聚集集中的地区开设道观。与海外孔子学派相配合传播道教文化。三是鼓励道教协会、宫观和教职人员在新媒体平台上弘扬道教文化,打造道教新媒体的优秀品牌。在新时期通过新媒体弘道,正是道教“随方设教”、“与时俱进”、“改革自强”精神的重要体现。鼓励各地道教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造自己的网络宣传平台。同时也要集中精力,打造出道教新媒体的优秀文化品牌,努力培育出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让热爱道教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道教动态,全面深入地学习道教文化,满足自己的信仰和文化需求。四是扩大义工队伍。现在很多人都在附近的道教宫观做义工为信众服务,结交仙友、广积福慧。可倡导还没有做义工想做义工的朋友,前往附近的道教宫观咨询在道教宫观做义工,学习道教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积功累德改命增运。随着义工的不断加入和义工制度的不断完善,义工在宫观中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比如在斋堂做饭,协助宫观宣传。通过强化自身的吸引力,把大量的受众吸引到道教文化的领域中来。

(四)多方联动,营造氛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弘扬道文化,当务之急是采用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有利于互联网与道教文化融合的氛围。新媒体时代道教文化的传播内容应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将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道教界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是加强互联网道教文化知识的普及宣传。道教传播内容要有所讲究,一方面要针对社会上对道教的误解,有针对性的回应,要正本清源,讲清楚道祖老子、教祖张道陵以及其他仙真的经世济民思想,他们的修真养性智慧。既要讲清楚道教修真养生的主旨,又要讲清楚道教理身理国的智慧,是完全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与世界的普世价值相契合。增强宫观文化功能,开办文化讲堂等项目,使宫观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弘扬社会道德的高地、净化信众心灵的道场。通过组织开展互联网道教文化论坛和知识问答的形式,交流理论成果,传播先进理念。通过开展征文、提合理化建议等,引导人们打破传统模式,以“互联网+”拓宽道教文化弘扬渠道,弘扬道教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美德和和谐思想,引领广大信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作为推动道教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时代感、表现力和传播力,增强道教文化的生命力。要充分发挥好道教刊物、网站的作用,充分宣传互联网道教文化,传承、发挥好道教教理教义中的优秀资源。二是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道教文化氛围。加大互联网道教文化成果的动态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互联网道教文化内涵、功能、意义和建设途径的宣传。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注重对道教秉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的宣传,跟踪报道动态活动,总结推广富有成效的经验,为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形式发布资讯,解疑释惑,加强与信众的联系。当前更重要的是经营好新媒体平台,利用各类公众号,经常发布一些通俗易懂的道教经典教理教义,一些历史人物的精采人生,一些道教礼仪,一些风水术数的内容,图文并茂地传播,以加深人们对道教的了解与理解。利用文艺、书画、摄影、读书、写作等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尊道贵德的道德观念、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齐同慈爱的慈善思想的自信,自觉地学习、研究、宣传。三是全社会关心与支持互联网道教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将养生、武术、音乐、医学等道教特色文化向社会传播。“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道教文化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按照道教文化+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改变人们接触和参与的方式,让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了解。互联网道教文化建设不但是道教界自身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通过组织互联网道教文化论坛、交流会等活动,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大力加强互联网道教文化建设,形成强大舆论氛围,使推进互联网道教文化建设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政协文史员,陕西省宝鸡市政协原副秘书长)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