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湖南第四届道文化节玄门讲经 刘理仁道长:孝为百行原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刘理仁道长     时间:2016-10-31 09:46:00      繁體中文版     

尊敬的各位高道大德、同修道友,诸位善人大家慈悲!小道是南岳坤道学院的學生劉理仁。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是《孝为百行原》。

前不久有张儿子抱着母亲在江边聊天看风景的照片,温暖了无数人,也让我十分感动。相片上男主人公叫张永康,今年51岁,女主人公是其母亲今年82岁。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小时候妈妈这样抱着我,现在轮到我抱她了。”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这简单一抱。《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开篇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我们道教历来有这么一句名言:不忠不孝,不成神仙。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孝”道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且“孝”道这个思想已经溶入到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不管历史怎么改变,它从来都没有被忽略过。孝: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是有老有小的意思,在古代“孝”的初始意义是指尊敬祖宗保本返初、生儿育女薪火相传。古代孝道的含义有三:第一就是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按时恭敬地祭祀先祖,继承祖先的事业,按照祖先的规定办事;第二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恭敬地侍奉父母;第三就是要从大义上来讲要做到:立身行道,效忠君主,立业扬名,以显父母。

在《二十四孝》中我们得知,孝道从远古炎黄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尧让位给舜的故事深入人心,是舜的孝感动了尧,才使得尧禅位给舜。汉朝是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皇朝,为此汉朝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会加一个“孝”字,以显他们对“以孝治国”理念的贯彻。并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功名联系在一起,这样的选拔制度,有效的推动了孝道的教化。从汉朝始至后面的各朝代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广“孝道”,或以“孝”道选拔官员,或以“孝悌”为名称的科考,或出版、支持各种劝孝的书籍,如《二十四孝》、《孝经》、《训蒙文》等等。

 “孝”为百行原,是各品德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受到各朝各代千万百姓的推崇,已经成为百姓们的道德准则。从而可见,孝道贯穿百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根基,它俨然以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孝道就是社会文明的力量

《礼记》有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就是说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语言、行为和内心都能做到尊敬父母;二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三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在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韩伯俞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没有哭过。于是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这我不禁悲从中来。”

年幼的孩子哪里有几个不犯错的,若是放在现代,父母打骂孩子,小孩儿不还手,不跑就算是很好的了。哪里还会想着父母有没有体弱,会不会高兴?有些人甚至会说:这是体罚,这是愚孝。试想在母亲受孕那日起,父母就开始百般呵护,戒口戒行,有的人为孩子将来聪明、不输在起跑线上,开始胎教,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疼痛难忍,如刮骨割肉,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这样的生产都是死里逃生的。那试问: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深刻体会到这种痛的?懂得父母对他们的慈爱?有些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有些人不懂,所以任意妄为。看伯俞的故事,母亲打他是因为他犯了错误,那现在又会有几个人,会像伯俞一样去感受母亲的年迈体弱?伯俞,因为孝顺,所以不恨;因为孝顺,所以怜惜;慈母子孝,家和万事兴,而社会恰以家为单位,家家和睦,则社会和谐。

有人会问,您现在是位出家道士,那您是不是就不要孝顺父母了?我们出家人出的是尘世的爱恨情欲之家,非父母之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道人们才蓄发,才不改姓易名。正一道人不禁婚娶,就是正是“天道不绝人伦”的表现。我们出家道士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的师父,师父也是父母,所以更应该要孝敬,如果这都做不到,我们又如何称之为有道之士?又怎么倡导人们去行孝道?

孝道要如何践行,如何身体力行

孝为百行原, “孝”是各德行的起点,也是进行教育道德的起点。祖师们常以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的垂训告诫我们,我们要修成仙道,长生久视于人间,必先修好人道,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否则,“仙道”就会遥遥无期,哪什么是“人道”呢?人道就是作为社会中的人所必须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也就是人类社会的伦理。为此修人道,首先要做到的无疑就是“孝”,因而道教也就有了“百善孝为先”的教诲。在道教的教义中,报父母之恩是大修行、大善念、大作为、大功德。同时提出,不孝不足以为人、不足以信道、修道,更不足以功德圆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养老孝行孝道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孝道是社会文明的力量,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知识和阅历是我们年轻人不及的,他们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如果能做到互敬互爱,哪一个家怎么不会其乐,怎么会不兴旺呢?

对于行孝道,我的母亲是这样言传身教的。我祖母在2012年春季时意外摔断盆骨,医生说年龄太大不适合做手术,那年祖母86岁,从此她就一直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这一躺就是三年,祖母很爱干净,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抹一次澡,母亲就抱着她移来移去。祖母肠胃不好,母亲每天另外煮饭给她吃,有人叫我母亲做的简单点,但是母亲却说:人都老了,也活不了多久的,别那么辛苦。你是个媳妇,她还有女儿呢。母亲说:“虽然我是媳妇,但也是我的母亲,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管怎样我心里无愧。”在这三年里我母亲任劳任怨,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面对祖母也是从来是报喜不报忧的。出家前三个月我在家,我抱奶奶洗漱,才知道那是要花多大的力气,抱一次常常要歇好几口气。妈妈说:“习惯就好了,你现在该能体会到小时候我抱你的情形了吧?”我回答说:“是的”,那一刻气我深深的能体会到了母爱如水般的情怀。祖母去年离世,她去的时候很安详。但母亲对祖母的孝,深深地刻进我的心中,也将影响我的一生。

二,融入教育倡孝道。

教育倡孝道目标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推己及人,以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推动家庭和社会的进步。整个民族的文明素质提高,社会环境也将安定和谐,更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在没出家之前是一名爱心志愿者,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组织大众去孤儿院、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和孩子,这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种体现。

三,爱国爱教弘孝道

《论语》有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自古忠臣多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庭的责任感提升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在家人而言,以敬爱的心尊敬长辈,以恭敬虚心的态度服从领导安排,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把工作做好,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互敬互爱,和谐相处。自古是孝子的忠臣有许多,岳飞就是其中之一,岳母刺字的故事是我们自小就听长辈们说的。岳母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这正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精忠报国”。我们做为道士更应该做到“忠孝”。

古人有云:“修仙要从人道立,人道尽处是仙道”,如果,不为国家分忧,不念苍生疾苦,不化民向善,不解众生之苦恼,若消极退世,隐避山林,或借出家谋生利己,最终功德难圆,仙道远离。做为出家道士,我们要做到爱国爱教弘孝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在道教,如果一个道士都做不到行孝的话,那何以爱国爱教?何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孝为百行原,这是基础,是修仙的起点。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若人人无愧于“忠孝”,那,何愁我中华不兴!“孝”为人道之根本,如果这人间遍地是善土,人人是善士,这与神仙境地有何区别?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相信每个人在心里都曾经对自己的父母发过“孝”的大愿,只是时间不等人,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分赤子之心,一分对父母、对家庭的关怀之心,只是时间不等人,不要等想起来时他们已经不在了,而抱憾终生,父母之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不可代替的生命,孝顺父母不能等,我们要用心去感恩,哪怕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愿天下父母住世长年,福寿増延!福生无量天尊!

更多链接:

“潇湘有道 善德天下”湖南第四届道文化节专题报道

(道教之音现场报道)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