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昆山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归潇峰道长     时间:2017-04-19 13:31:49      繁體中文版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信仰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创始于东汉末年(126—144)张道陵的盟威道。道教传入昆山大致于东晋时期。据方志记载:宋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从武帝征孙恩,战于娄县,箭中右目。 这里的孙恩是世奉道教的世族后裔,起义军是由道教信徒所组建的平民军队。1400多年的道教发展史,曾为这“江南片玉”的昆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就目前来看,现存有放生池遗迹、老庙(东岳庙)遗址,通神道院、澄虚道院、锦溪文昌阁被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会、严家班道教音乐被列为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大通庙会、朝白塔庙会、水乡道教音乐等都具备进入“非遗”名录的潜力。

放生池遗迹 位于环城北路北侧,景阳新村与民政局之间。放生池共有大小两片水池,东侧小池塘南北宽约20米,东西长约50米,西侧大池塘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40米,两片池塘已有千年历史。据《淳祐玉峰志》记载:放生池,在清真观。石千里书匾,御笔有碑。邑宰项公泽有跋。 南宋乾道七年(1171),天台山道士翟守真见“池水澄泓,池旁地脉从马鞍蜿蜒而集”,于是在池塘周围修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清真观。为感上天好生之德,宋仁宗要求在他生日时举行放生活动,并亲自为清真观御书《放生池碑》,久而久之,放生池成为了远近闻名之地,宋赵彦端、元杨维桢、明秦约、祝允明等文人皆撰文留诗,道观也盛极一时。20世纪30年代,清真观毁于日军战火,今仅存放生池遗迹一处。

老庙遗址 位于张浦镇姜杭村,系姜里遗址的重要组成,该遗址在200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分别于2011年、2012年进行两次抢救性发掘。老庙即姜里东岳庙,始建于宋乾道九年(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代以来,东岳庙先后在张浦、千灯、甪直等地建造分庙,故该东岳庙又称“老庙”、“主庙”。目前,姜里遗址分布范围为姜里潭东、西岛屿,东岳庙与后村以北,大直港以东以及大娄以西,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中心区文化堆积厚达2米以上,涵盖代表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发展系列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还包含周代、汉代、六朝、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文物800余件。

通神道院 位于锦溪镇南大街西首,始建于南宋时期,开山主持是蓑衣真人何中立。据《陈墓镇志》记载:何中立,淮安海州人,披蓑修炼。群号“蓑衣真人”。其所言休咎辄应,摘蓑济人亦皆灵验。 宋孝宗南渡时曾在锦溪停留,得知何中立是玄门高士,于是建观以供真人修炼,并书“通神庵”三字,题“笔势腾挪惊凤舞,文光灿斓讶龙飞”之句,此后观赏御书墨宝者日益增多,故道院又称“通神御翰”,为锦溪八景之一。通神道院在元明清三朝时曾不断扩建,元时增建山门,至清康熙时已建有三清殿、玉皇殿、东岳殿、文昌阁、斗姥阁、蓑衣真人祠等,造型与规模均与苏州玄妙观相同。20世纪以后,道院历经战火、改作粮库而逐渐废弃,现仅存清代东岳殿和元代山门,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澄虚道院 位于周庄古镇中市街,始建于宋元佑年间,俗称“圣堂”。明嘉靖年间,里人王璧建造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道士胡天羽募集资金修建玉皇阁,康熙三十年(1691)又在玉皇阁西侧建造文昌阁。乾隆十六年(1751),道士蒋南纪在山门外建造关帝阁。乾隆以后,曾先后将怀善局、保婴会、惜字局、乡约所等设在道院内。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道院又设过粮仓、办过工厂、开过饭店、住过居民。1993年,周庄政府对道院山门、斗姆殿等进行全面修缮,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存澄虚道院共三进,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著名道院之一。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位于锦溪古镇内,始建于元代,原址位于通神道院内。清乾隆八年(1743)因风灾大颓,里人捐资重建,后称其为“片云钟渡”,为莲池八景之一。乾隆三十八年(1773)秋,移建于五保湖畔,并立碑嵌于内墙,1980年重修,1995年由锦溪镇政府出资维修。现阁坐西朝东,高15.6米,面阔5.63米,进深5.63米,黑顶白墙,宝瓶式刹顶,飞檐翘角,角系悬铃。文昌阁顶层供奉着一尊手执朱笔的文昌帝君,二层藏有明清文人描绘“陈墓八景”“莲池八景”的诗文、碑刻以及书画作品,一层供奉着孔子画像,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为锦溪古镇内的标志性建筑。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会 昆山现存东岳庙三处,分别是张浦镇姜里东岳庙(老庙)、巴城镇石牌东岳庙、陆家镇崇恩观(俗称车塘东岳庙),三座东岳庙建造时间大致相近,均始建于宋朝(1090—1190)。农历三月廿八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三个乡镇的东岳庙每年都要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活动,以示庆祝,民间还自发组织起舞龙舞狮、民间戏曲、打连湘、荡湖船、出会、宣卷等各种活动,以娱神娱人。昆山东岳庙会表现出范围广、人数多,内容活动丰富,融入生活、吸引力强等特点。 庙会时间一般持续六天,来自昆山、太仓、常熟和上海的信众纷纷前来参加,每年人数约2万。2010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严家班道教音乐 初创于19世纪中后期,创始人为金月如,原为蓬朗张家道班成员,成年后入赘严家,育有一子(严重威)。第二代传人严重威从小学艺,谙熟乐器,创立“咏霓堂”(1931),第三代传人严成畅改名为“五柳堂”,第四代传人以严银涛、严菊初为代表。1949年至1978年,严家班停止一切道教活动。1990年以后,严家班又重新恢复活动,如今严建华、金耀星为第五代传人。严家班道士兼做堂名、鼓手,其音乐特色除传统道教科仪音乐外,还吸收了江南丝竹、民间小调、昆曲等风格,代表曲目有《看灯》、《施食》、《水龙吟》、《将军令》、《汉亭候》等。2013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的来看,昆山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比较广,既有遗迹遗址、宗教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东岳庙会、道教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总体良好。我们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在日常保护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不足,表现为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和开发较为薄弱,道观建筑日常管理和维护不够、场所权属不明,“非遗”文化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里就昆山道教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几点思路,以供参考。

一、遗迹遗址的建设与开发。放生池遗迹位于环城北路北侧(原清真观旧址),老庙遗址位于张浦镇姜杭村西北,二者所不同的是,前者位于市区之内,系两片天然水池,无原道观遗留,后者位于乡镇之上,系姜里遗址的重要组成,曾进行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数百余件。就目前来看,对上述两处的开发仅停留在维持现状和发掘考古,并没有关注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对于放生池遗迹的开发,首先可以在池边设置醒目石碑、建造小型牌坊,标示出曾经清真观和放生池的地理范围,介绍道观、水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其次,尝试在放生池上架设浮桥、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增设池塘景观带,这种开发方式既增加了居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又增添周边环境的绿意,同时还有利于池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老庙遗址的开发,可以侧重于文物展示。众所周知,姜杭村素有“太极水村”、“水乡道教胜地”之美誉,姜里东岳庙的史前文化堆积,构成了姜里遗址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姜杭村十分重视人文资源的挖掘,探索开发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如果考虑在东岳庙附近(或者内部)建设一座文物陈列馆,把该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进行陈列和展示,无疑是全面呈现出“水美村庄”的历史底蕴,从而推动整个姜杭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道观建筑的维修与权属。昆山共有三处市级道教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澄虚道院和文昌阁分别位于周庄古镇和锦溪古镇。据了解,澄虚道院在1993年进行全面修缮,1994年对外开放,期间周庄旅游公司还定期进行粉饰和维修,保存情况较好;文昌阁于清乾隆年间(1773)移建至五保湖畔,1980年重修,1995年维修。第三处道教文保单位——通神道院,位于锦溪南大街西首,远离古镇景区,位置十分偏僻,道院围墙仍隐约可见“文革”宣传标语,建筑的破旧程度大。因此,对这三处道教文保单位的保护,当务之急就是进行维护和修缮,澄虚道院、文昌阁保存相对较好,仅需稍加维护,而通神道院则需要彻底而全面的修缮。

澄虚道院是上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而通神道院至今尚未正式对外开放,根本原因是道院权属不明。20世纪以后,通神道院曾被改作粮库,目前所有权归属于粮食局,与道教协会毫无任何关系,道院的权属不明,使文物部门难以开展维修工作,久而久之导致其破败,成为了目前全面修缮的最大难题。如今,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省市两会上提出,要求把宗教活动场所归还给宗教界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要从根本上解决通神道院今后一系列的修缮和管理工作,唯一方法就是把道院所有权归还给道教界,使之更好地发挥好其本来的优势和价值,促进通神道院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三、道教“非遗”的提升与传承。就东岳庙会而言,依托着现存的三处东岳庙,农历三月廿八的庙会已举办的非常丰富,每年约两万人参加,俨然成为昆山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2010年,东岳庙会“入遗”以后,除前一届是庙内举办外,之后的庙会皆是在村内广场上进行,而且“东岳庙会”也被改为“姜里庙会”,从根本上脱离了庙会所应具备的对象(东岳大帝),不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因此,要保护这项道教“非遗”,第一要点是,提升东岳庙会“接地气”的功能,即回到举办活动的原意——“因东岳诞而庆祝”,让更多信众百姓参与进来,加入庆祝活动,体现“非遗”源于生活,保护融于生活的理念。第二要点是,提升道教“非遗”入选级别,努力把东岳庙会做成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所周知,明清以后的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发达的经济在信仰上则表现为东岳庙的兴建和“解钱粮”的产生。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代,昆山东岳庙会的形式、规模和内容在苏州范围内始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尝试把东岳庙会提升为苏州“非遗”,是加强地方民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体现。

贺云翱说: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活态载体,是保护工作得以持续有效进行的根本性保障。 在这两项道教“非遗”中,东岳庙会作为群体活动,并固定无传承人,而严家班道教音乐虽然已有第五代传承人,但却出现后继无人。要保持“非遗”的持续传承、活态传承,就必须考虑“非遗”的“再传承”的问题。针对传统庙会,可以考虑对东岳信仰及庙会活动十分谙熟且深有研究的人作为传承人;对于道教音乐,一方面通过现场拍摄录制等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市道教协会开展传承工作,推动道教“非遗”事业再上新台阶。

(感谢作者供稿,原文曾发表于《文化昆山》2016年第5期)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