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泰山,昂头天外戏风云

道教之音 周力

2017-08-13 18:03:18

“五岳独尊”石刻,距今一百一十年了,仍然英气逼人、雄风扑面,我站在它跟前,浑身有种热血贲张的感觉,使我激动而又静然,专注而又浮想联翩,它的这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令多少目睹的人顿生豪气和敬意,因而情不自禁地上前与其合影,留下一幅满满的人生得意!

紧贴“五岳独尊”有行同样竖排的刻石,字体稍小,刻的是“昂头天外”,我左看右看,下意识里感觉它与“五岳独尊”有联系,细看其落款,除了年份是次年的似乎“粘的紧”以外,其余的不搭界。

可我愈看愈领悟到它门之间有联系,并且与“孔子小天下处”亦有联系,不仅有,尚且是紧密、必然的!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早晨,带着馒头,我与李、陈同学三人游泰山,那时览车在泰山还是新鲜玩艺,估计国内也不多,我们仗着年轻体健,又为了省钱,步行上的泰山!

一路上石阶宽阔,曲折而绵延地伴着溪涧前行,头顶树荫蔽天,走在这样的地方,甚觉凉爽惬意。上山的人很多,各年龄段的都有,我真佩服一些老人的体力強,他们一边登山一边还不忘点香祭拜,让祝愿一路相随!我们三人脚步轻快,经过一些景点也只是稍作停留,喝口水,继续赶路。经石峪,我们停留时间最长,仿佛是古人的举动,通过那一滩两千多个尺把见方的字,产生了巨大魔力一样,羁绊了我们的脚步,而久久地徘徊不前!

近晌午时分,我们穿过了南天门,接着就走进了久负盛名的天街。天街仅几十米长,砖木结构的商铺靠山而建,门口摆满了旅游产品,什么彩色石子,木雕,神仙塑像等等,琳琅满目。店主靠里坐着,你不询问他不出声,任游客象采花蜜的蜂儿,飞飞停停地掠过眼前!

天街大道的尽头是碧霞祠,供奉泰山娘娘,亦称泰山奶奶,是善男信女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该祠历史悠久,建筑配件大部分为铜铸,金碧辉煌,宋时起就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从建有歌舞楼和万岁楼的格局看,该祠不仅是供奉神灵的场所,可能还担负着接待高官甚至是皇上的地方。

穿过碧霞祠,闯进了刻石的森林,其中有块唐玄宗手书的《记泰山铭》崖刻,高十三点三米,宽五点三米,上书千字,全部贴金,灿烂辉煌!这做派可能是我见过的刻石中最壮观、奢侈的一块,教我看得眼直!

当我在一千五百多米高的泰山极顶,见到“五岳独尊”时,刚登上来的激动和喜悦,顿时归于寂静,一种雄武豪迈、空灵深邃的情感悄然升起,我足足有三分钟伫立未动,待李、陈两位同学拉我与“五岳独尊”合影时,我才回过神来!

合影之后,我当时的感觉起了变化,审视着“五岳独尊”的“独尊”,心里泛起此两字用得不谦虚的怪念,加上右边刻的“昂头天外”几个字,更是绉紧了眉头,怎么与下面几步远的“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味呢?

我对李说,这独尊两字托大了!李想了想回答,嗯,是有点,不过好象也没错!我说,边上还有昂头天外,这是成语,说做事脱离实际,傲慢!也就是我们那里人说的半天丢,头打昂天!李说,这能放一起评论吗?不过放一起好象滋味更浓!旁边的陈搭话,瞎操心,人家竖这里几百年了,走走,上玉皇顶!

这疙瘩在我心里搁了十几年,今天我又来了,且仔细地看了落款,欲议论几句,可我单枪匹马独自一人,没人与我闲聊!

泰山据传说是盘古的头颅化成。盘古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的人物,天、地各升高或加厚一丈,盘古随之长高一丈,历经一万八千年,盘古与天地同高,他呼吸的气化作风,声音化作雷,最终他死了,头变成了泰山,四肢变成了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眼睛成了日月,毛发成了草木,脂膏成了江河。而盘古头与四肢生成的五座山,即享誉华厦大地的五岳,难怪五岳通人性,每个中国人都崇敬五岳,五岳与国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五岳之宗”的泰山,更是国人的父母山,是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有着深远宏大的政治背景,所以泰山不仅是五岳之宗,而且还是万山之首!

具体归纳,泰山成为五岳之宗、万山之首的条件,并非体大时间长,亦非单一的封禅文化,我认为有以下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自秦始皇起,泰山就成了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据记载,史上有七十二位帝王登临泰山,由此形成的封禅祭祀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封禅祭祀文化即家国文化,家与国,哪个中国人不知其份量之重呢?

“封禅”只有在泰山才能进行!“封”指在泰山极顶筑圆土坛,以增泰山之高,表功于天;“禅”指在泰山下筑方土台,增大地之厚,报上苍福广恩厚之情!宋以后,帝王到泰山不再封禅而进行规模略小的祭祀了。

封禅也好,祭祀也罢,均表示帝受命于天,祈求邦国永固!这些虔诚的万人注目的仪式,都是在道士的主持、协助下得以礼成!

所以,因“封禅祭祀”文化而借势或衍生的其它文化(比如建筑文化),随之风生水起,发扬光大,加高和丰富了泰山!

二是:泰山面临大海,是黄河下游的第一高山,雄峙于“赤县神州”之东方。东升的太阳,光芒闪耀,催生万物,旋转阴阳,主宰了天地空间,掌控了人世往来,智慧、力量、希望、成功……全在太阳的光辉里,泰山最早沐浴太阳恩惠,此等“领先、早享”的殊荣,极大地契合与满足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天长日久,泰山即被神化,百分百地得到了百姓的追捧和向往!

国人推崇的“五行说”,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东方属木,木有兴盛繁荣之气象,故吉祥之气来自东方,民间的“紫气东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文化兴盛,五彩缤纷,在此着重提宗教与刻石两个方面。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就在泰山传开了香火,名道有崔文子、邱处机张三丰等几十人,宫观庙宇遍布,王母池、碧霞祠、岱庙……不胜枚举;佛教、儒学也有影响,尤其是孔子对泰山的历史性登临,使儒学受到了无以复加的敬重;而刻石,无论是数量(2200余处)还是质量(前已提及)抑或是年代久远(公元前两百多年),都位列总体首位;而百姓,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在泰山均可找到精神的寄托与归宿!(世界范围内,还找不出哪座山有泰山的普遍性、吸引力)。

此三个主要条件,独有泰山具备,泰山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泰山受到崇拜,历代的文人墨客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用“催化”形容毫不为过。他们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美化、充实、提升了泰山的文化内涵,给泰山注入了持久的灵气和精神。

如“有眼不识泰山”、“重于泰山”、“人心齐、泰山移”、“国泰民安”、“泰山磐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类成语,多如牛毛,由初始的生于草根,到提升于骚客,又流行于市井村野,至今已成普通中国人尚能说出一串的口头禅!

在众多的诗词作品中,最著名的应属诗圣杜甫(唐朝)的巜望岳》,他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吟颂,令多少才子望岳兴叹,而又难止脚步,朝着泰山蜂拥而登!

神奇吗?比杜甫早数百年的司马迁(汉代),就已经给泰山“制造”了神奇,他在受宫刑(阉割)后,仍矢志不渝,匠心独运,以非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我想说的却是《史记》中的有关泰山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创造性的话语,赋予了泰山的雄伟与神圣,使泰山具有了崇高的人格!

比司马迁更早的孔子(春秋),他登泰山比秦始皇还早,估计是他周游列国前登的泰山,发现泰山如此高峻,大地空间不再广阔,给弟子丢下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言,带着泰山给予的启迪,匆匆离开,不辞辛劳地展开了周游列国“施礼”的工程!

我初次在泰山见到这话,认为孔子骄傲,目空一切(这与我的学生时代所受的“批孔”经历有关,我常画孔子漫画,供同学们批判用),后来虽然对孔子的了解尚非常惭愧,但改变了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他创立儒家学说,宣扬“仁政德治”主张,讲究尊卑礼仪,是古代卓有成效的思想家、教育家!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巜孟子》,原文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为解释“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而作的比喻,翻译成现代话即是“登东山就以鲁国为小,登泰山就以天下为小,对于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过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谈论就不好再提了”。

这段话,有骄傲自大的意味吗?若说有,那是一种坦然,一种气度,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境界!

而“孔子小天下处”碑刻,是明朝山东御史颜继祖依据孟子言改写,指明立碑处是孔子俯视天下之地,实话实说!

当然,说话时的神态是自信的,充满了崇敬与虔诚!

联系到“五岳独尊”和“昂头天外”,我不得不推翻自己初始愚钝的结论!

我倘徉在刻石前,摄影师热情地邀我拍照,我应允了他的招揽,站在“五岳独尊”“昂头天外”之下照了一张,可惜“孔子小天下处”离得几丈远,否则挽在一起再照几幅!

“五岳独尊”是清光绪丁未(1907年)间,由泰安府宗室的爱新觉罗·玉构所题书,右侧的“昂头天外”,则是顺德辛耀文于清光绪戊申(1908年)五月所题。两题刻字迹大小不同,但均为楷书,据网上搜索知,两人一官一民,爱新觉罗·玉构是皇室宗亲,任泰安知府;辛耀文是广东北滘人氏,清末举人,家资万贯,痴迷戏剧与收藏。比较两人文化知识层面,估计不相上下。能上泰山题书刻石,玉构近水楼台,辛耀文却需跋山涉水了!

那么,辛耀文千里迢迢登泰山,为的是写这几字吗?不好肯定,但从他的文化素质判断,他到泰山至少是慕“五岳独尊”名而来!

“昂头天外”,原是贬义的成语,辛耀文将它搬到泰山极顶,与“五岳独尊”并列,立即化“腐朽”为神奇,一股放眼宇宙、叱咤风云的傲然气概,排空而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昂头天外”,只有“昂头天外”,才能赢得尊荣!

玉构与辛耀文两人或许不熟悉,但两人因题刻作邻,因题刻而结千古缘,包括那位明朝的山东御史,都会因题刻,共同宣扬了一种民族进取精神而被青史留名,细细品味他们的名字,倒好象蕴藏了历史的必然,饱含人生机缘的巧合!

真正是:在显赫的极顶,传承了“显赫”的精神,本是不显赫的人物,成就了显赫的业绩!

这回登泰山没有了登的艰辛,我是乘大巴与览车直接到的南天门,稍走几步就享受着了极顶风光。上回途中的一些经典景点,就在我的轻松里带着遗憾留给了记忆。上回下山时在天街买了两件纪念品,其中一件是黄色的背心,胸口处醒目地印着六个大字——我登上了泰山!这背心我非常珍惜,穿一回后就收藏进了衣柜,至今舍不得再穿!这回还想买,可惜没有了。

没买着背心,我不遗憾,因为我收获了用钱买不着的登山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联想到我国现在国际上的傲然地位,我迎着泰山的清风,放声高歌——

是盘古的魂魄,

凝成了极顶,

是民族的向往,

灌注了灵性,

高大何炫耀,

厚重难为轻,

将荣耀收进行囊,

鞭快马,

昂头戏风云!

是封禅的情话,

陶醉了极顶,

是文化的洒脱,

澎湃了灵性,

东方迎灿烂,

五洲奏强音,

将独尊嵌进天际,

同日月,

和谐创共赢!

(周力 提供)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问道泰山,昂头天外戏风云

道教之音 周力

2017-08-13 18:03:18

|
问道泰山,昂头天外戏风云
|

“五岳独尊”石刻,距今一百一十年了,仍然英气逼人、雄风扑面,我站在它跟前,浑身有种热血贲张的感觉,使我激动而又静然,专注而又浮想联翩,它的这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令多少目睹的人顿生豪气和敬意,因而情不自禁地上前与其合影,留下一幅满满的人生得意!

紧贴“五岳独尊”有行同样竖排的刻石,字体稍小,刻的是“昂头天外”,我左看右看,下意识里感觉它与“五岳独尊”有联系,细看其落款,除了年份是次年的似乎“粘的紧”以外,其余的不搭界。

可我愈看愈领悟到它门之间有联系,并且与“孔子小天下处”亦有联系,不仅有,尚且是紧密、必然的!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早晨,带着馒头,我与李、陈同学三人游泰山,那时览车在泰山还是新鲜玩艺,估计国内也不多,我们仗着年轻体健,又为了省钱,步行上的泰山!

一路上石阶宽阔,曲折而绵延地伴着溪涧前行,头顶树荫蔽天,走在这样的地方,甚觉凉爽惬意。上山的人很多,各年龄段的都有,我真佩服一些老人的体力強,他们一边登山一边还不忘点香祭拜,让祝愿一路相随!我们三人脚步轻快,经过一些景点也只是稍作停留,喝口水,继续赶路。经石峪,我们停留时间最长,仿佛是古人的举动,通过那一滩两千多个尺把见方的字,产生了巨大魔力一样,羁绊了我们的脚步,而久久地徘徊不前!

近晌午时分,我们穿过了南天门,接着就走进了久负盛名的天街。天街仅几十米长,砖木结构的商铺靠山而建,门口摆满了旅游产品,什么彩色石子,木雕,神仙塑像等等,琳琅满目。店主靠里坐着,你不询问他不出声,任游客象采花蜜的蜂儿,飞飞停停地掠过眼前!

天街大道的尽头是碧霞祠,供奉泰山娘娘,亦称泰山奶奶,是善男信女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该祠历史悠久,建筑配件大部分为铜铸,金碧辉煌,宋时起就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从建有歌舞楼和万岁楼的格局看,该祠不仅是供奉神灵的场所,可能还担负着接待高官甚至是皇上的地方。

穿过碧霞祠,闯进了刻石的森林,其中有块唐玄宗手书的《记泰山铭》崖刻,高十三点三米,宽五点三米,上书千字,全部贴金,灿烂辉煌!这做派可能是我见过的刻石中最壮观、奢侈的一块,教我看得眼直!

当我在一千五百多米高的泰山极顶,见到“五岳独尊”时,刚登上来的激动和喜悦,顿时归于寂静,一种雄武豪迈、空灵深邃的情感悄然升起,我足足有三分钟伫立未动,待李、陈两位同学拉我与“五岳独尊”合影时,我才回过神来!

合影之后,我当时的感觉起了变化,审视着“五岳独尊”的“独尊”,心里泛起此两字用得不谦虚的怪念,加上右边刻的“昂头天外”几个字,更是绉紧了眉头,怎么与下面几步远的“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味呢?

我对李说,这独尊两字托大了!李想了想回答,嗯,是有点,不过好象也没错!我说,边上还有昂头天外,这是成语,说做事脱离实际,傲慢!也就是我们那里人说的半天丢,头打昂天!李说,这能放一起评论吗?不过放一起好象滋味更浓!旁边的陈搭话,瞎操心,人家竖这里几百年了,走走,上玉皇顶!

这疙瘩在我心里搁了十几年,今天我又来了,且仔细地看了落款,欲议论几句,可我单枪匹马独自一人,没人与我闲聊!

泰山据传说是盘古的头颅化成。盘古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的人物,天、地各升高或加厚一丈,盘古随之长高一丈,历经一万八千年,盘古与天地同高,他呼吸的气化作风,声音化作雷,最终他死了,头变成了泰山,四肢变成了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眼睛成了日月,毛发成了草木,脂膏成了江河。而盘古头与四肢生成的五座山,即享誉华厦大地的五岳,难怪五岳通人性,每个中国人都崇敬五岳,五岳与国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五岳之宗”的泰山,更是国人的父母山,是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有着深远宏大的政治背景,所以泰山不仅是五岳之宗,而且还是万山之首!

具体归纳,泰山成为五岳之宗、万山之首的条件,并非体大时间长,亦非单一的封禅文化,我认为有以下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自秦始皇起,泰山就成了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据记载,史上有七十二位帝王登临泰山,由此形成的封禅祭祀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封禅祭祀文化即家国文化,家与国,哪个中国人不知其份量之重呢?

“封禅”只有在泰山才能进行!“封”指在泰山极顶筑圆土坛,以增泰山之高,表功于天;“禅”指在泰山下筑方土台,增大地之厚,报上苍福广恩厚之情!宋以后,帝王到泰山不再封禅而进行规模略小的祭祀了。

封禅也好,祭祀也罢,均表示帝受命于天,祈求邦国永固!这些虔诚的万人注目的仪式,都是在道士的主持、协助下得以礼成!

所以,因“封禅祭祀”文化而借势或衍生的其它文化(比如建筑文化),随之风生水起,发扬光大,加高和丰富了泰山!

二是:泰山面临大海,是黄河下游的第一高山,雄峙于“赤县神州”之东方。东升的太阳,光芒闪耀,催生万物,旋转阴阳,主宰了天地空间,掌控了人世往来,智慧、力量、希望、成功……全在太阳的光辉里,泰山最早沐浴太阳恩惠,此等“领先、早享”的殊荣,极大地契合与满足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天长日久,泰山即被神化,百分百地得到了百姓的追捧和向往!

国人推崇的“五行说”,亦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东方属木,木有兴盛繁荣之气象,故吉祥之气来自东方,民间的“紫气东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文化兴盛,五彩缤纷,在此着重提宗教与刻石两个方面。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就在泰山传开了香火,名道有崔文子、邱处机张三丰等几十人,宫观庙宇遍布,王母池、碧霞祠、岱庙……不胜枚举;佛教、儒学也有影响,尤其是孔子对泰山的历史性登临,使儒学受到了无以复加的敬重;而刻石,无论是数量(2200余处)还是质量(前已提及)抑或是年代久远(公元前两百多年),都位列总体首位;而百姓,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在泰山均可找到精神的寄托与归宿!(世界范围内,还找不出哪座山有泰山的普遍性、吸引力)。

此三个主要条件,独有泰山具备,泰山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泰山受到崇拜,历代的文人墨客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用“催化”形容毫不为过。他们的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美化、充实、提升了泰山的文化内涵,给泰山注入了持久的灵气和精神。

如“有眼不识泰山”、“重于泰山”、“人心齐、泰山移”、“国泰民安”、“泰山磐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类成语,多如牛毛,由初始的生于草根,到提升于骚客,又流行于市井村野,至今已成普通中国人尚能说出一串的口头禅!

在众多的诗词作品中,最著名的应属诗圣杜甫(唐朝)的巜望岳》,他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吟颂,令多少才子望岳兴叹,而又难止脚步,朝着泰山蜂拥而登!

神奇吗?比杜甫早数百年的司马迁(汉代),就已经给泰山“制造”了神奇,他在受宫刑(阉割)后,仍矢志不渝,匠心独运,以非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我想说的却是《史记》中的有关泰山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创造性的话语,赋予了泰山的雄伟与神圣,使泰山具有了崇高的人格!

比司马迁更早的孔子(春秋),他登泰山比秦始皇还早,估计是他周游列国前登的泰山,发现泰山如此高峻,大地空间不再广阔,给弟子丢下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言,带着泰山给予的启迪,匆匆离开,不辞辛劳地展开了周游列国“施礼”的工程!

我初次在泰山见到这话,认为孔子骄傲,目空一切(这与我的学生时代所受的“批孔”经历有关,我常画孔子漫画,供同学们批判用),后来虽然对孔子的了解尚非常惭愧,但改变了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他创立儒家学说,宣扬“仁政德治”主张,讲究尊卑礼仪,是古代卓有成效的思想家、教育家!

“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巜孟子》,原文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为解释“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而作的比喻,翻译成现代话即是“登东山就以鲁国为小,登泰山就以天下为小,对于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过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谈论就不好再提了”。

这段话,有骄傲自大的意味吗?若说有,那是一种坦然,一种气度,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境界!

而“孔子小天下处”碑刻,是明朝山东御史颜继祖依据孟子言改写,指明立碑处是孔子俯视天下之地,实话实说!

当然,说话时的神态是自信的,充满了崇敬与虔诚!

联系到“五岳独尊”和“昂头天外”,我不得不推翻自己初始愚钝的结论!

我倘徉在刻石前,摄影师热情地邀我拍照,我应允了他的招揽,站在“五岳独尊”“昂头天外”之下照了一张,可惜“孔子小天下处”离得几丈远,否则挽在一起再照几幅!

“五岳独尊”是清光绪丁未(1907年)间,由泰安府宗室的爱新觉罗·玉构所题书,右侧的“昂头天外”,则是顺德辛耀文于清光绪戊申(1908年)五月所题。两题刻字迹大小不同,但均为楷书,据网上搜索知,两人一官一民,爱新觉罗·玉构是皇室宗亲,任泰安知府;辛耀文是广东北滘人氏,清末举人,家资万贯,痴迷戏剧与收藏。比较两人文化知识层面,估计不相上下。能上泰山题书刻石,玉构近水楼台,辛耀文却需跋山涉水了!

那么,辛耀文千里迢迢登泰山,为的是写这几字吗?不好肯定,但从他的文化素质判断,他到泰山至少是慕“五岳独尊”名而来!

“昂头天外”,原是贬义的成语,辛耀文将它搬到泰山极顶,与“五岳独尊”并列,立即化“腐朽”为神奇,一股放眼宇宙、叱咤风云的傲然气概,排空而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昂头天外”,只有“昂头天外”,才能赢得尊荣!

玉构与辛耀文两人或许不熟悉,但两人因题刻作邻,因题刻而结千古缘,包括那位明朝的山东御史,都会因题刻,共同宣扬了一种民族进取精神而被青史留名,细细品味他们的名字,倒好象蕴藏了历史的必然,饱含人生机缘的巧合!

真正是:在显赫的极顶,传承了“显赫”的精神,本是不显赫的人物,成就了显赫的业绩!

这回登泰山没有了登的艰辛,我是乘大巴与览车直接到的南天门,稍走几步就享受着了极顶风光。上回途中的一些经典景点,就在我的轻松里带着遗憾留给了记忆。上回下山时在天街买了两件纪念品,其中一件是黄色的背心,胸口处醒目地印着六个大字——我登上了泰山!这背心我非常珍惜,穿一回后就收藏进了衣柜,至今舍不得再穿!这回还想买,可惜没有了。

没买着背心,我不遗憾,因为我收获了用钱买不着的登山价值,有了更深的感悟,联想到我国现在国际上的傲然地位,我迎着泰山的清风,放声高歌——

是盘古的魂魄,

凝成了极顶,

是民族的向往,

灌注了灵性,

高大何炫耀,

厚重难为轻,

将荣耀收进行囊,

鞭快马,

昂头戏风云!

是封禅的情话,

陶醉了极顶,

是文化的洒脱,

澎湃了灵性,

东方迎灿烂,

五洲奏强音,

将独尊嵌进天际,

同日月,

和谐创共赢!

(周力 提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