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李崇明道长:解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李崇明道长     时间:2018-01-04 10:10:08      繁體中文版     

李崇明道长:解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至高无上,无比尊贵,故曰太上。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此尊号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又为大道的另一尊号,阐微大道之演化。

常清静者,此明清静之原理。常者,即是师法也。常能依此经修行即得清静妙道。清者,元也。静者,气也。清者清其天根,静者静其气海。经即是法则,一则为圣人之径路,二则为神仙之阶梯。凡学道之人皆因经戒而成真圣。圣人未有不假经戒而立,不因元气而成道者。经言一切众生,皆有道性,本求清静,自然应物,常用於世,无染无着,无垢无尘,随机而化。道德经云: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存者,道也。本清静常应,而无所不应,随方而无所不静。故云常清静矣。譬如镜子上落满灰尘,镜子还是镜子,但因为这个尘,就不明,除去尘,自然明亮洞然。又好比池中之水,可映天中圆月,却因风而动,涟漪荡漾,水动月失,待到风平水静,圆月还明。正所谓,清静现时,道性圆成。

若人能爱形养气保神,则通达真常清静之道。经曰:静以思道,清以修身。现在此身,皆从妄心中来。身生而后有情缘,情缘而后有忧苦。妄增缘起,直入轮回,前无始而后无终者,举世皆然。惟悟道者,道心常存,看破种种缘相皆是妄幻,勿令染着。道心既存,妄心无能为也。久久纯熟,定证清静之身。作是见者,真常之道可得。所谓道心者,即是天心;真常者,即无妄也。如如不动,了了常知,至觉至灵,常清常静。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大道清而至灵,静而至虚,灵虚杳邈,自然之气,故无形质。虽无形质,生育天地。无性情,运行日月,照於万象,生成万有。无名相,长养万物,一气潜通,化生万物。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身心清静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天地在人,上至顶门泥丸官,下至足底涌泉穴;又言日月,上至左目、右目,下至左右肾;所谓万物者,即是身中万神。夫人之受身,皆从道之一气所生,承天顺地,合化阴阳,父母生育,结成形体。是故,一月为胞天,二月为胎地,三月为三魂,四月为七魄,五月生五脏,六月化六腑,七月明七窍,八月八景降,九月诸神全。十月满足而受生。故知大道以无形之元气,而能变有形之质体。有形质体赖无形元气以化生,保而爱之,爱则身不败失,如大道无其形质而运其真精。养其肾精不败,而目自明。又知大道无其名字,而得真精之气为其形。形为受气之本,气是有形之根。有其气而有其精,有其精而有其神。故知,气者神之母,神者气之子,子母不离,神气相依,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为一源,真道可得。

精气神者,三宝也,天地得之以成,失之以倾,人身得之以生,失之以死。故《黄庭经》云:一身精神慎勿失。所以我们修道之人,一定要保护爱惜。又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凡学道之人,若能运用精华,存想神气,朝拜三元,修功不退,久而行之,自得真道。故圣人云: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存想之道,皆以心而使之。心扰则神动,神动则心浮,心浮则欲生,欲生则伤神,伤神则失道。所以本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所以修道,若能调伏其心,神安其内,外除其欲,明修行之功,遣欲澄心,则自然清静。得天地之正气,养有漏之假身。直待火候纯熟,功行圆满,舍后天之有形,返先天之本真。

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舍。形无主则不安,心无舍则不立。心处於内,形见於外。内外相承,不可相离。心形俱用,不可观执。凝然混沌,有若无形,亦非无也。若非无心,岂能忘於形体?心忘形体,故曰无心。道德经有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心之与形,动无所染,静而无着,形无其形也。

清静经上又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清者,先天一气,无形无相;浊者,世间万物,有形有质。动者为神之变化;静者乃形之载体。形不得神不能动,神不得形不能存。不浊无以见其清,不清无以见其浊。无一气而不能生万物,无万物不能分一气。故至清则见浊,此清者浊之源;至动则思静,此动者静之基。修真之士,以一气养神,故清;以五味养腹,故浊。神以动而顺生,形以静而安形,清浊动静,生化之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心生烦恼,忧苦身心,为什么烦恼呢?为什么忧苦呢?皆因久远劫来,轮回生死,恶根习气,蒙蔽本心,不见真道。人若能去其情欲,内守元和,自然心神安静。心既安静,世欲岂能生?故西升经言,所谓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是修道。故以令人绝利一源,修真养性,次保心神安乐。故圣人云:修真养性,载神扶命,则离苦升乐,福庆延流,而成真道。修真至神,六欲三毒自然消灭。六欲即是六根,眼、耳、口、鼻、心、意。观境而染谓之欲,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世人若能断其烦情,去其嗜欲,澄其躁心,忘其忧虑而安其神,则六欲自然消灭,内神不出,六识不动,则六根自然清静,安住本根。三毒者,即是三业,人有身时,身有妄动之业,心有妄思之业,口有妄语之业。三业又生三尸,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正是道德经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若能断得其华饰,远其滋味,绝其淫欲,去此三事,三毒消灭。三毒既灭,则神和、气畅、精固,三元安静,三业不生,自然清静。三元者,上元、中元、下元。上为三境,生於万物,下为三元,掌人性命。上元主泥丸脑宫,为上丹田;中元主心府绛宫,则为中丹田;下元主气海肾宫,为下丹田。此之三元,上主於神,中主於气,下主於精,故乃掌人之性命。人若能绝其三业,灭却三毒,保此三元,更辨四时之气,运转精华,往来无穷,则三丹田固实,万和柔顺。心若太虚,内外贞白,皆因三尸消灭,除假留真,乃为清静之道。

有道之士,常以道制欲,不以欲制道。以道制欲,神所以清,心所以静,至道与神气,混混沦沦,周乎三才万物,应变而无穷,至广大,尽精微。若以欲制道,则失道。失道之士,欲心一萌,无所不至,权利牵於外,念虑煎於内,心为物转,神为心役。心神既不清静,道在何处可寻?常能制欲则归心不动,归心不动则自然澄澄湛湛,复其本然清静之大,何欲之有呢?

寂然不动为体,感而遂通为用,是名真静。至於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真常之道得矣。得之一字,亦是强名。若谓实有所得,则不足以为道。太上所言,人能觉悟,悟则本性,谓之得道。亦非至道难求,亦非易得也。道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又云:道本无形,莫之能名。得悟之者,唯己自知。善人常能守於清静,即皆为得其真道者。易经有云: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故云,心灵则道降,道降则神灵,神灵则圣也。神明既圣,妙而难测,即可升登於三界之上三清之境。人能保精、养气、凝神,调和於元气,填补於脑,烹炼神水,变化精神,全性葆真,即得上升三界,朝礼太上高尊。

是故太上有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现前贤友,闻法善人,愿你我共遵太上教诲,践证清静妙法,返本归真,回归大道自然。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