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李西月与西派丹法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南信云     时间:2018-01-17 09:31:05      繁體中文版     

内丹西派丹法的创始人李西月(公元1806—1856年),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又作平权、苹荃)。又隐号白白子、白白先生、圆峤外史、树下先生、树下涵虛、卷石山人、紫霞洞主人、火西月、火二、荷锄子、尧舜外臣、食本子等等。李自称因遇吕洞宾,为其易名为李西月,字涵虚,号长乙山人。李西月是四川省乐山县李家河人。生于清代嘉庆丙寅年八月初四日寅时,卒于清代咸丰丙辰年五月初八日寅时,驻世五十岁。

李西月自幼聪慧颖悟,少时从学于李嘉秀主讲的九峰书院。弱冠(20岁)之龄,入邑得痒生(旧时学位名,即县学生员,俗名秀才)。年轻时善琴嗜酒,陶醉于诗词歌赋之中,过着传统士子的生活。李西月自幼长年体弱多病,后来因患严重的伤血症,奉母之命到峨眉山去休养疗病。在养病期间,得遇明代丹道大师孙教鸾(公元1504—1612年)的门内高弟(即弟子)郑朴山先生,二人同居一寓。郑朴山不仅为其治病,而且授其丹道入门口诀。并告戒说:“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能坚固”。李西月听后,回想起自己平生所学的学问,在身患重病之际无济于事,惟有自身妙药,性命双修之金丹,才能别有途径,救性命于将倾,如大梦初醒,恍然觉悟,遂稽首皈依,请传以丹道修炼秘诀。

李西月后来自称在游历峨眉山时,在禅院中曾经遇到吕洞宾和张三丰两位大师,并密授其丹道功诀,得闻“交媾玄牝、金鼎火符之妙”、“药物采取之微”的修炼秘术。据李西月自述,曾在二十四岁时(公元1829年)遇到过吕洞宾,但因不认识从而当面错过,失之交臂。《乐山县志·卷九·人物志》之《李平权传》中曾经记载过这件事:李涵虛“住凌云乡之李家河。河故浅狭,舟楫不通,权书舍近焉。一夜月明,偕友散步其处,见溪中一渔舟,有老翁对月仰卧而歌。权默计此地向无渔人,何来此翁?因与友人同诣之。问对间,知非常人,遂邀至馆,师事之。居年余,颇有所得。”李西月认为此“老翁”就是吕洞宾。从历史资料和神话故事看,吕祖和张三丰都有可能化身“老翁”或“渔翁”来点化群迷,但是李西月遇到的这位“老翁”是否是吕祖洞宾或张三丰的化身,极有可能是李西月的“联想”。

 李西月借托陆西星而开创内丹西派

李西月非常崇拜明代的陆西星,并将自身比喻为二百年后重返人间的陆西星。李西月自称吕祖亲自为自己改名号,改名为“西月”,字“涵虚”,目的就是为了与东派丹法的创始人陆西星之名号相对应。“涵虚”的名号显然是为了承袭陆西星“潜虚”名号并且对峙而来。陆名西星,李名西月,月与星相互辉映,且星比月更亮,比喻为“星月交辉”;陆字潜虚,李字涵虚,潜字为“隐于其中”,涵字则为“包于期内”,意义更为深远;陆号长庚,李号长乙,庚为“西金”之代称,乙则“东木”之术语,故李又常署名火西月,盖李字上端为木字,木能生火也,寓意后来者居上;陆道号“方壶外史”,李道号称“圆峤山人”,“方壶”与“圆峤”同为世外三仙山之名,而方与圆为对称之词,寓意相互对应。李在西蜀乐山,陆在东海扬州,从地域上看,一东一西;从时间上看,则一前一后。从师承谱系上看,李西月自称与陆西星一样,直承吕祖仙传,李西月不仅仅与陆西星是同门师兄弟,更是能与刘海蟾、王重阳共坐平起的吕祖亲传弟子。李西月自己认为,“海蟾开南派,重阳开北派”,那么“陆潜虚汇东派”,李涵虚则应自导“西派”。从此吕祖法派,不仅“南北两宗,皆吕祖法嗣也”,更有“东派”、“西派”共同羽翼,如是则吕祖门下“猗欤盛哉”更隆矣!从以上情况均证明了李西月与陆西星不同,李有开宗立派之壮志。因此他首先尊奉陆西星为“汇东派之祖”,顺理成章,李西月自己则成为“导西派之师”。李西月对于东派丹法创始人陆西星非常崇拜,并以陆西星二百年后的再传之身而自居,也说明李氏所创的西派丹法要沿袭其东派丹法而继承之。

由于李西月对陆西星非常崇敬,因而他将陆西星的著作《道缘汇录》和《宾翁自记》整理成集后,又加上了修订后的《吕祖年谱》,重新辑为一册,命名为《海山仙迹》。在《海山仙迹》的自序中,李西月抒发了对陆西星的向往及倾倒情怀,在其序中云:“谱成(指《吕祖年谱》),有一老人携一扬州俊士莅临,见而悦之,并为旁批数十行,飘然而去。老翁必系吕师(即吕祖)也,扬州俊士其即陆潜虚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陆西星的羡慕及崇敬之情。

在《海山仙迹》卷六中,还有一段“示冷生”的文字,李西月借神仙之口,说明吕祖安排其弟子来人间传播丹道,由刘海蟾开南宗,王重阳开北宗,陆西星开东派,李西月则为陆西星二百年后的转世前身,来到西蜀开创内丹西派。书中讲:“万历(明代)间有冷生者,不知其名字里居,业歧黄,喜游云水。生尝云:古来神仙,吾仰纯阳祖及今张三丰,隐显人间,逢缘普度。又云:纯阳有三大弟子,为群真冠:海蟾开南派,重阳开北派,陆潜虚开东派,吾愿入西方,化一隐沦,亲拜吕翁之门,身为西祖。一日上黄鹤楼,忽遇吕祖从空而下,谓之曰:汝欲临凡耶?今乃万历丙午,再候二百年丙寅之岁,手握金书,降于锦水之湄,精修至道,阐发玄风,为吾导西派可也。言讫,吕祖即乘鹤飞去,冷亦不知所之。”近代道教学者王沐先生曾经分析过这一段文字,认为:李西月此段文字实托言冷生,自道身世。东派丹法创始人陆西星逝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李西月则于清丙寅年即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降生,其间相隔恰为二百年,所以《海山仙迹》中这段文字,乃是李西月暗示在明朝陆西星即将羽化时,吕洞宾已示“冷生”去西蜀“锦水之湄”开创内丹“西派”,并有寓自己为陆西星“后身”之意。以上均证明李涵虚对东派陆西星崇敬有加,并以其二百年后的转世后身而自居,由其所创的西派丹法也明确了要继续沿袭东派丹法的主脉略而继承发展的大方向。

李西月虽然只活了五十岁,他的事迹多富有传奇色彩,但多数是自我陶醉、自我想象。比如,他在《收心法题词》中称自己:“道我四百年来事,三番游戏到红尘。”称自己四百多年来,曾经三次到人间游历。在题名吾山先生撰的《黄庭经序》中,他叙述了“四百年来三番游戏到红尘”的具体经历,书中说:“明有冷生者,长笛吹风,扁舟弄月。往来江湖间,若游仙然。或谓为冷谦再世,或疑为冷谦现身,皆不知也。瓢囊中尝有《黄庭》一部,自注自书,以金为字。有欲索观者,生不许,谓其书当转世乃出,此万历丙午间事也。亦越二百年,紫霞生而金书入梦。少习儒业,壮务功名。数举不第,淡然退止。”在李西月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到“金书”一事,例如,冷生“瓢囊中尝有《黄庭》一部,自注自书,以金为字。”“再候二百年丙寅之岁,手握金书,降于锦水之湄”,据史料记载,李西星降生之际,其母曾梦到有神人,手持金书,降临其宅。书中情节正好与其母梦中情节遥相呼应。

李西月潜修数年后,颇通丹法,于清咸丰六年时成道。曾留言:“程子谓却病延年则有,白曰飞升则无;欧阳公谓养生之术则有,神仙之事则无。余以为却病养生即仙道也。《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独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深造以道。”他认为只有多读经书,才知仙道不虚,仙道可求。清代,四川黄熔纂《乐山县志》中有李平叔传记载:“李平叔,字涵虚,乐邑诸生也,住凌云乡之李家河。……临终时于族人宴坐,联句结云:‘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吟毕偈曰:‘清风明月,才知是我’,溘然而逝。”清代李道山在《李涵虚真人小传》中亦载:“山(李道山自称)于咸丰丙辰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后,师于本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室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于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

 李西月内丹西派的丹法理论

李西月所创西派丹法,因为受到了三丰派丹法和钟、吕派丹法的影响,所以与全面主张阴阳双修的东派丹法又有不同。西派丹法中包含了清修,双修的内容。西派的清静丹法,双修丹法都被后世传人称为丹法中的精品,并多加推崇。近代的四川张义尚先生,曾称西派的清静丹法为“超等天元丹法”,其丹法“简单易学,功效直接,绝无流弊,是时下后天执形丹法所不能比拟的”。

李西月的西派丹法采取清静与阴阳相结合的修炼方式,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讲清静自然,第二步讲阴阳互用。在西派丹法中,又将清静丹法中的性功分成“九层炼心”,并要求性功中要始终掌握“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的修炼要旨。将命功又分成四个层次,即开关,得药,筑基,炼己。

西派丹法认为“调心”是清静丹法的基本功。李西月在《道窍谈》中讲“调心”时说:“心为一身之主,神为三品之上乘。惟心与神,是二是一,不可不辨也。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谴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陆潜虚曰:调息之法,自调心起;调神之法,自调息始。此是圣贤先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下手学道者,必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在腔子里,则守静始能笃也。盖有念为妄心,无念为真心,人能收念于平日,而还其所止之地,而能专心于临时,而坚其入定之基。”可见西派丹法将炼心作为下手功夫。此功做的好,即能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气自然汇,风自然正,车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

李西月认为,丹法只有炼心成功,以清静立基之后,才能进入阴阳双修的修持,若不如此,便“等于是无米之炊也”。所谓“双修”,是有需求于“同类”,依赖资靠于“彼家”,他说:“……吾人以度世为功,其所传授者,安得尽属童真?则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返本还元,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内炼己者,将彼家之铅,炼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克也;内养己者,亦用彼家之铅,养我家之汞,使其相资相守也。”所以“此铅非还丹之铅,彼家之真火也。”彼家之铅为阳铅,是外药;我家之汞为阴汞,是内药;“我运一点阴火之精,种在彼家之内。”因为“采炼者,采彼家阳铅,炼我家子珠之气也。”西派丹法的双修内容,皆为画龙点睛之笔,研习西派丹法,一定要对其阴阳相生相克理论详参详查。

西派丹法在同类阴阳的修炼中,理论层次较多,功法更为繁杂,不似东派的简易精醇。例如其言筑基,就有大筑基与小筑基之分;言炼己,则有内炼己与外炼己之别;每个阶段且又有若干层次。在李西月的《道窍谈》中,谈到炼己功夫时,他指出:“内炼己者,河车之事,玉液之功。”“外炼己者,万象皆空,一尘不染,即古人对境忘情之旨也。”“炼己之道,又须动静兼修也”,“内炼者,烹汞成砂也”;“外炼者,和光混俗也”。“炼己心而使之定,心定则身定,身定则色欲不能摇,财利不能眩。然后真汞能存,丹基可固。”西派丹法尽管将炼己分成内外两个部分,但仍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西派修炼的核心是:重视阴阳双修,注重性命合炼。

西派丹法在很多方面吸取了前辈丹法的内容,例如,李涵虚在谈到筑基前的“开关展窍”时讲:“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著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而河车之路可通,要皆自然而然,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近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从上段李西月的文章看西派丹法中的“开关展窍”一节,实在并无特殊之处,这种修炼方式不仅与各派丹法极其相近,而且并无特色可言。

对于东西两派丹法的比较和评论,历来是仁者见仁。例如对于西派丹法繁杂重复,陈樱宁先生认为:“同一讲道文章,陆作(东派陆西星)则精醇,而李作则复杂,同一人元丹法,陆说则简易,而李说则繁难,由此可知;道本同,而法或有巧拙之殊,法虽同,而诀未必无简易之异,是在学者会而通之,勿自限也。”但是樱宁夫子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说,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近代学者徐兆仁先生就讲:“有人嫌西派内修方法叠床架屋,过于复杂,而我们却不这么看。内修方法越是详尽,越是能检验其学说的真伪与否。如果一种体系完整、方法详尽的内修学说,其法真者,必能帮助学者迅速进入大道之门,而伪者亦能及时得到检验,不致于造成严重后果,以致贻误终生。倒是那些玄虚之谈,并无详法,貌似大道,实属邪术,初学者为其华丽的词藻所诱,受骗上当后亦不知其所以然。”

李西月认为,“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是无根有根之原也。”“无根之根,即生天生地生人之根。”万事万物从无中生出,最后复将归于无。在修炼方法上,他提出了存道心,去爱河,达到万法皆空的境界之修养方式。所谓道心,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爱河就是后天欲界之心。正由于爱河“能阴先天之道心”,人们也就难以成仙。成仙的途径就是要人们达到万物皆空,身心皆忘。“摘尽红花一树空,花既空矣,我道得矣。我道既得,空不空矣。”

 李西月一生的著述

李西月一生著述较多,但可惜多已佚失。李西月曾将《太上十三经注释》、《无根树注解》、《东来正义》、《后天串述》、《道窍谈》、《三车秘旨》、《九层炼心法》等,共十三种著作,辑为总集,并取其名曰《圆峤内篇》(盖因与东派陆西星之《方壶外史》相对峙而取此名)。据考证,该书已经佚失,但书中主要著作的内容已经由历代各家以选刻翻印的形式保留下来。李西月整理汇编了陆西星的《道缘汇录》、《宾翁自记》,编辑成《海山仙迹》一书;还编辑整理了《纯阳先生诗集》,并重新修订了《吕祖年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西月整理编辑《张三丰先生全集》。该书提名为“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是一部关于张三丰先生生平、著述、论道的总集,共八卷。该书刊于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全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其主要内容是阐述张三丰祖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张三丰以道为体,儒释为用,其中“道”乃为三教最高原则,言“理综三教,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道离此道不成仙””的重要思想。张三丰重视修炼丹法,云“顺其清静自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则不觉恍然阳生。认为练功首重清静自然,清静立基后,次修阴阳之法。另外,还有相关的诗词、题赠、经注等等。该书的编辑卓具匠心,风行一世,迄民国初尤未稍衰,为保存和提供吕洞宾、张三丰的生平事迹、丹经著作的传世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派丹法的主流传承脉络

明清以来,吕祖信仰风行世间,修习丹道的诸多流派皆尊奉吕祖为祖师,大多都自称为“钟吕门下”或“吕祖门下”,以及吕祖的“奉道弟子”等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因此李涵虚《纯阳先生诗集》称吕祖法嗣为“大江派”,犹若大江汇集了千山万水一样,波涛滚滚,湍流不息,也预示了就像奔流不息的长江,自西向东,一浪推一浪,勇往直前,一泻千里,汪洋恣意,其生机盎然,永无休止。《纯阳先生诗集•大江吟》后记云:“大江茫茫众水附,沱也归来共一潢,我今再告沱龙曰,江量宏深能容物,……东卷西翻吞浩荡,皖江既受淮西流,得来又被是江收,天下九河各分派,会于江者居半筹。噫嘻乎!朝发岷山暮万丈,看遍长江大海秋。”首句谓之皖江既受淮河西流之水,后来又归入于长江,暗寓陆西星仍然归宗于吕祖纯阳。然而大江一派,乃众水之所依附,东有淮河皖江之来归,西则有沱江诸水之共趋,淮者固为陆西星,沱者即是李涵虚。淮也沱也,一东一西,同注大江而去,陆东李西,星月交辉。吕祖法派,诚然是道教千门万派中的最佼佼者。“大江派”乃是以尊奉吕祖为创始,由此吕祖法嗣南、北、东、西四派俱全矣!

李西月与陆西星一样,自称得吕祖亲传而开宗立派,自成一家。近代学者陈毓照先生在《李涵虚与西派》一文中讲:“吕洞宾,张三丰分别为东华派,文始派之祖师,李涵虚既得两祖师之心传,又曾得孙教鸾门人郑朴山之入道口诀,从而创立其大江西派,可见其丹法内容包含之广,于先天,后天及清修,双修,都作过辩证的论述,适合不同层次学人的选择与进修。因而门徒甚众,传承很多。”其弟子徐颂尧在其著作《天乐集》中记载:“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派丹法承传脉系较多,高人辈出,主要传人有吴天轶,吴传柯葆真(怀经)、汪东亭,汪传魏尧(则之)、徐颂尧(海印子)、蔡潜谷等。

现将西派丹法的主要传承脉络收录如下,因资料不全,仅供参考:

吴天秩传略

吴天秩,又名吴效真(或又谓“吴百川”),陕西人,生平事迹不详。师事于李涵虛,得西派丹法真传。据徐颂尧《天乐集》中记载:“昔我天秩师翁,往来汉皋,遇李祖涵虛于西安东岳庙。时李祖方隐于卜筮,杂在测字队中,为人决休咎。天秩师翁往来汉皋时,常住柯师伯(柯葆真)店内,经年余不露圭角,众以为普通纸贩商人而已”(见《天乐集·和光同尘》)。又载:“吴太师亲遇李祖涵虛于西安古庙中,见其瞳子为正方形,因识知是仙,拜求道妙,卒亦成真”(见《天乐集·方瞳之奇》)。据1938-1941年《仙道月报》刊载有徐颂尧(海印山人)《玄谈集》目录,其卷九《道室记余》内有《记吴太师遇李祖事》,惜其书已佚。吴天秩传西派丹法于柯葆真(怀经)、汪东亭等。

柯怀经传略

柯怀经,湖北武昌人,字子良,号葆真山人,具体生平不详。据资料(汪东亭《养性要旨·自序》)中记载:柯怀经幼年学儒,后弃儒来汉皋(汉口)经商。因有志于道学,而未得其门,因托于商以访道门高真。适有吴翁效真(吴天秩),常把钓西湖以为逸乐。一日与之邂逅,偶谈及之,谓“欲学长生,非得师传不可”。遂师事之,而问其诀,答曰:“古人云: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长生”。顷即示以筑基炼己之法、金丹火候之要。于是专心于此,不数年,在家有朱一中、柯斐成等四五人讲论功夫;在武汉又有周俊夫、李云岚、汪东亭与柯载书,共十余人同参旨趣。得众师友裁成,而道学日进,始知天人合一之理,返本还原之道,以及炉鼎药物,大小周天,无一不切究而参透之。凡会于心者,窃欲笔之于书,长短杂体,约百十首,名曰《养性编》(成书于光绪十年  1884年)。虽然柯怀经、汪东亭、柯载书、李云岚、周俊夫等人同师事于吴天秩,其中惟柯怀经与汪东亭尽得真传。直接传人孙吉甫及其子柯兆平。(按:据《仙道月报》刊载有徐颂尧《玄谈集》目录,卷九《道室记余》内有《记吴太师初传柯师伯口诀事》、《记吴太师初到汉口》、《记“访道会”》、《记孙元博》、《记许杰卿》、《记柯师伯》等,对此情况有详细记录。)

汪东亭传略

汪东亭(1839—1917),安徽省休宁县凤湖人。名汪启濩,字东亭,号体真山人。幼习儒学,然嗜慕玄学道法,搜罗丹经子书,博览经史道籍。二十二岁访友求师,初因未得真师秘诀,修炼无成,遂浪迹江湖,阅遍五省,觅访明师二十有二载。一日由匡庐(庐山)经过,偶遇吴天秩师翁,睹其丰神洒脱,必非常之人。故叩问玄旨,答曰:“子虽有仙缘,诚恐始勤而终怠”。继以弟子礼事之,复询丹诀,遂传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于是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决非向外求。嗣后到武汉,又遇到柯怀经、柯载书、李云岚、周俊夫等人,组成“八人谈道会”,同参切究,顿悟全旨。后由弟子邀请,留居沪上传道多年。(据《休宁县志》、《性命要旨·自序》、《三教一贯·自序》、《体真山人语录》)据说:汪东亭晚年曾得到李涵虛祖师亲临沪上指示修道秘要及“投胎夺舎”的方法。其去世时曾嘱告弟子到某时某地去找他,因适值战争之期,未能去寻觅,故此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备考云。(按:海印山人《复志真函》云:“因先师临化前,有十年后求我于武当,必有响应之语也。自民六迄今,已二十余载,未知仙踪是否仍在武当,必亲去一探方知。”自《中华仙学·复志真函》,第863页,台湾真善美出版社。)

汪东亭著作颇丰,自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别传》、《体真心易》、《三教一贯》(现获残篇4卷,全篇9卷)、《金丹玄要》(待觅)、《东亭辑要》(待觅)等。另编辑有《道统大成》丛书四集,汇编收录了元明以来的十部主要丹经著作,如《中和集》、《规中指南》等。门徒甚众,其中较著名有魏尧、徐颂尧(海印子)、汪臻卿(誉遄)和蔡潜谷等。

魏尧传略

魏尧,四川人,字则之,盖取《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意,又号后觉道人。魏尧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经典。自云:“获闻妙谛于真师”,始抉破丹道秘机。魏尧所获真师,果系何人?其在《一贯天机直讲·卷一·第三讲》中有云:“吾师汪真人”;在同书《卷一·第四讲》中又云:“吾师东亭先生”。因此得知,魏尧所获真师即是体真山人汪东亭先生。既得师丹诀,后又参以三教精华,证以身体力行,所获颇丰。其曾在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传道讲学,拨迷指悟,钩沈发微,直至翌年四月初八(公元1925年4月30日),共讲课49次。其所讲内容经浙江陈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编印成讲义,名《一贯天机直讲》四卷。另外尚有经陈孟纪录整理的《大道真传》计六讲。此两书均天机毕露,直泄西派真传秘机,易学易懂,真可谓西派后学的指路明灯。

徐颂尧传略

徐颂尧,浙江湖州人(浙西),生于清朝末年(具体年月不详,或有谓生于1893年者,备考)。法名海印子,据佛经《华严妄尽还原观》中有云:“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观。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见”。盖以“海印”为法名,当有此义。号玄静居士、玄静子、海印山人、玄隐外史等。是近代著名道学家,名噪苏、沪、杭一带。据说徐颂尧毕业于清华大学,十九岁学道,于民国初年在上海遇到体真山人汪东亭,侍师精勤,得获西派丹法真传。其一生致力于道学研究,并兼及儒、释诸家典籍。据传其门徒逾千,被道门誉为“西派高杰”、“西派翘楚”。不幸于“文革”中遭难而亡,80卷(或谓100卷)足本《天乐集》亦随之付之一炬矣。

徐颂尧勤于著述,民国年间曾在当时唯一的道学刊物《扬善半月刊》(后改版为《仙道月报》,自1933年—1941年间)中曾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如《易道与丹道》(1940年19期《仙道月报》)、《论〈性命圭旨〉十二大错》(1939年7期《仙道月报》)、《小大周天》、《小还与大还》等十数篇。并将研究儒释道三教经典所得,结合西派丹诀,撰著《天乐集》20余万言(据《中华仙学》载海印子著有《玄谈集》,推测当是《天乐集》的前身。据查知《玄谈集》目录曾在《仙道月报》登载,计9卷。查此目录,前4卷为《玄修抉微》,基本与现存《天乐集》残本相同。其余5卷分别为:卷五《易学发隐》、卷六《庄列阐幽》、卷七《道室随笔》、卷八《道室记余》、卷九《道室记余》。)。解放后谢客毕门著书,将原版的《天乐集》重加增删,从原有的20万言增加到百余万言,总计80卷(或称100卷),广参博引,规模宏大。其中如《易学发微》、《汪师语录》、《师函汇抄》、《玄禅合参》、《庄列阐幽》等等,较原版超出四、五倍,蔚为大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惜历经十年“文革”,80卷足本《天乐集》已难觅得,现仅存抄本8卷186节20余万言。辑录有《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现亦仅存残部41600余字(以上二部残编现均录入《大江西派典籍汇编》中)。另外尚著有《道宝随笔》及《体真山人丹诀秘录》、《体真山人丹诀别录》,此三本均未得见,待寻觅。

蔡潜谷传略

蔡潜谷,原名蔡学善,字复阳,上海市人,原籍浙江宁波鄞县,生于清朝末年,具体年月不详。善琴,1920年10月间曾参加在上海晨风庐举行的“晨风庐琴会”,据《晨风庐琴会纪录》记载10月13日(九月初二)下午携琴在琴会上演奏有《崆峒引》。民国初年从学于体真山人汪东亭研习丹道,其因在师兄弟中,从师年纪最轻,仅十五岁,故汪师称他为“童子军”。他头戴一顶红毛雀垂的瓜儿帽,显得更加稚气十足,年轻可爱,得师所宠。汪师为之取法名“海谷子”,隐含“海谷生春”之意。后因进修有悟,体“守黄庭,养谷神”之真义,故又自改常用名为“潜谷”。蔡老晚年以上海园林为其第二家庭,如人民公园、复兴公园等。家住浙江中路XXX号,原离人民公园、淮海公园都很近,故公园中茶室成为会师讲道之微妙场所,亦即为其韬光养晦之世外桃源。蔡老仙逝当在1995年左右,则其享年在95岁—100岁之间。(据陈毓照先师介绍)

陈毓照传略

陈毓照,上海市人,祖籍浙江宁海,生于1926年1月11日。法名天乐子,笔名鸣空。一生好道,兼重三教。至沪从工后,因体弱多病,故曾拜当时丹道名流杨中一、虛云长老(僧)、唐宗尧、何冼清、蔡潜谷等为师。蔡老为西派汪东亭之嫡传门人,所遇最迟,所论最切。于“文革”期间蒙冤入狱,到狱中不久,由病致残。1980年获得平反,并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其时已成残废之躯,经其一心炼功,推拿服药,内服外敷三管齐下,获“心息依虛”先天一气的熏陶,仅半年多时间就恢复健康。现年八旬有四,看书不戴眼镜,小字皆能看清。仍能健步如飞,不逊青年,近年又学会用电脑编稿,真奇绩也。

李仲强 吴君确

李仲强,三十年代为京沪一带名建筑师。吴君确,江苏江阴人,为留法矿冶博士,曾任广西大学分校校长,并曾任教台北工专矿业科,后隐居台北五堵山中专修,于甲午年〈1954年〉冲举。时所居处数里光明烛天,异香不绝。据说后并白日现身于香港与马来西亚两道友家。

台湾马炳文

马炳文,安徽涡阳人,隐居台北,与其堂兄马寿华,时称‘玄门二马’,曾入台湾某深山还丹,颇多奇遇。老先生已于2002年冬月仙逝,广传海内外弟子200余人。因马炳文一派传承台岛,所知事迹不详,故而未能撰写,殊为遗憾。希望能补足之。

(南信云 提供)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