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刊 | 走近道教,感悟道化人生

道教之音 张玉迁

2018-04-30 21:37:20

这一次,我们想成为你的树洞,听你与道的故事。

道教之音网站举办的“关于修道,我们有话说”征稿活动,截止到今日,已经收到全国各地网友寄来的文章、壁纸、音视频等大量投稿内容。我们编辑部的小编们也在夜以继日地审稿、核发,从今天开始择优选登,根据网友的投票结果和该文章点赞数量综合选出最优,并给予相应奖励。

同时,我们也会从精心留言评论中选出一位网友,您将收到我们寄出的意外惊喜。

重点划线:本次征文活动截止时间为5月1日,之后发送到邮箱的征文作品只能按照投稿标准来处理。

此次评选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至5月15日,所获投票最多的前三位作品可以获得本网站设立的奖品。

因刊发需要,道教之音网站保留对征稿文章的适当修改权,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处理。

选刊1:走近道教,感悟道化人生

时光如电,转眼即逝,流水波涛,去而不返,红尘往事,恍如昨日梦初醒。一如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写的那首诗一样:

不求大道出迷途, 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 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 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 无常买得不来无?

不知不觉中,来道教学院已经半年多过去了。回想起当初发心来读道教学院时的情景,以及对这半年来的学习收获和总结,心中有欢喜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些愧疚。

在来此之前的2年里,我曾在道观中接触并体验了道教文化的魅力,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以及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是有其魅力所在的,她的魅力无与伦比。尽管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断层已有近百年之久了,但我相信只要道教还在,我们的文化源头就不会断。就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的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道教的文化上承天,下载地,中间连着的是我们人类。因此,道教的文化是不会消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她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五千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根扎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中华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倒的信念支柱。我们的文明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的主导者,引领着世人走向那“玄同世界”,走向那“大道文明”。

我热爱传统文化,对道教更是情有独钟。道教所信仰的道,玄妙莫测,博大精微,赞天地化育而又不为己有。《道德经》中说“为而不有”,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吗?

在道教学院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悟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之前很难学到甚至于学不到的。有书法,有国画,有数术,有道教音乐,还有道教最具代表性的斋醮科仪,也有我比较喜欢的太极拳,更有道人必修的站桩和静坐,同时还有每周五晚间的玄门讲经。讲经意在培养道子们对于经典的参悟能力和传教度人的大慈悲心。总之道教学院开设了很多的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宗教领袖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一些有特长的道子,使其成为更专业的高端宗教人才。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传统文化的经典研习课,其中包括《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教经典和孔孟夫子的儒家经典,以及实践课和国家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课程。通过对以上课程的学习,不仅提升了道子们的道德品学修养,同时还巩固加深了道子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可谓是爱国爱教两手抓啊。

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道教,只有当你走进道教,你才能够真正地了解道教。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意思是说道家的学问能够使人精神专注,形神不离,做起事来低调不张扬,心胸宽广,具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道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顺应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儒、墨、名、法诸家之精要也都在道家学问中得到了体现,道家就像大海一样广泛地容纳、包容百家之长。掌握了变化之机,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应对有余。操作简便,看上去好像没有做多少,可实际效果却是非常的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胡孚琛教授也说过:“真正的丹诀却恰恰在人们所知的简单功夫上”,大道至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热爱道教的人士,必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公民,必定能够坚决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随着十九大的召开,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道教也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崛起。用胡孚琛教授的话说那就是:“人类分门别类的学术最终也将结为一门科学,那就是道学。”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给“道”下了一个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鬼谷本经阴符七术中也说,“夫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大道无形无相,圣贤得之,以教化世人。故有黄帝阴符三百字、老子道德五千言传于后世,可谓之道教也。及至东汉,天师张道陵得太上授《正一盟威之籙》和《五斗真经》,而创立教团,此时道教广范被世人所知,史家谓之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道教文化博大精微,末学初入道门自不能尽知尽详,妄言妄语之过,唯有遥拜玉京以求忏悔。

道教是为道家度世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自轩辕黄帝开创华夏文明以来始终肩负着民族命脉的重任,五千年来仍然占据着文化主导地位。逢乱世,道家思想可以救国平乱转祸为福,上可以护国佑主,下可以济物利民;于太平盛世,道家的慈简、不争、寡欲等思想可以使人民休养生息,以达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汉代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这一思想最有说服力的体现。道教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天地无道则不载,万物无道则不生,大道杳冥而无相,百姓日用而不知。

大道无形无象,无亏无盈,亦无名可述其情状。《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中有记载说上古有道而无教。因上古之人淳朴敦厚,无需施加教化,人们自能遵其道而行其事,故而使得民风质朴,万代千秋。自三皇五帝以后,道德渐丧,伦理纲常败坏,民心日与道违。周时,我太上慈悲,悯心万类,遂分气化神下降为柱下史——老子,作上下篇五千言以阐述大道之精微奥妙。

太上知其道不可名说,而强为之立名,强为之立说。是故太上《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寂兮寥兮,混沌一片。就连太上老君也不知道她独立存在了多么久远,也不知道她运行了多少年,她就是那样独立地运行着,从来没有改变过她的形貌。天地万物都由她化育而出,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好勉强给她一个名字叫做道。没有人知道她的大小,她大到天地万物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却又看不见她的项背轮廓;她又小到天地万物之中都有她的存在,甚至一粒细小的微尘之中也有她的存在。她的大小形状我们无法去想象,但她就是这样存在着。孔夫子谓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天地万物都按照她运行的规律来生存发展,她看上去就像是天地之间的主宰者一样,但她并没有做天地万物的主宰者。她无私无欲,她寂兮寥兮地存在着,独立而不改,默默无声地周行而不殆。天地万物又都具备和她同样的性质,于是太上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居其一,我亦居其一,人人都居其一。《尚书•泰誓上》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大道化育万物,众生皆具有道性,而人作为万物之灵者,必然最能与大道相通。因此,我们应该尊道德、守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心动念皆不与大道相违背,如此必能感太上慈悲护佑,接引我等踏上大道文明之途,去感悟那道化的人生,神仙的世界。

最后,愿大道昌盛,世界玄同!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征文选刊 | 走近道教,感悟道化人生

道教之音 张玉迁

2018-04-30 21:37:20

|
征文选刊 | 走近道教,感悟道化人生
|

这一次,我们想成为你的树洞,听你与道的故事。

道教之音网站举办的“关于修道,我们有话说”征稿活动,截止到今日,已经收到全国各地网友寄来的文章、壁纸、音视频等大量投稿内容。我们编辑部的小编们也在夜以继日地审稿、核发,从今天开始择优选登,根据网友的投票结果和该文章点赞数量综合选出最优,并给予相应奖励。

同时,我们也会从精心留言评论中选出一位网友,您将收到我们寄出的意外惊喜。

重点划线:本次征文活动截止时间为5月1日,之后发送到邮箱的征文作品只能按照投稿标准来处理。

此次评选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至5月15日,所获投票最多的前三位作品可以获得本网站设立的奖品。

因刊发需要,道教之音网站保留对征稿文章的适当修改权,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处理。

选刊1:走近道教,感悟道化人生

时光如电,转眼即逝,流水波涛,去而不返,红尘往事,恍如昨日梦初醒。一如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写的那首诗一样:

不求大道出迷途, 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 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 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 无常买得不来无?

不知不觉中,来道教学院已经半年多过去了。回想起当初发心来读道教学院时的情景,以及对这半年来的学习收获和总结,心中有欢喜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些愧疚。

在来此之前的2年里,我曾在道观中接触并体验了道教文化的魅力,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以及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是有其魅力所在的,她的魅力无与伦比。尽管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断层已有近百年之久了,但我相信只要道教还在,我们的文化源头就不会断。就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的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道教的文化上承天,下载地,中间连着的是我们人类。因此,道教的文化是不会消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她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五千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根扎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中华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倒的信念支柱。我们的文明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的主导者,引领着世人走向那“玄同世界”,走向那“大道文明”。

我热爱传统文化,对道教更是情有独钟。道教所信仰的道,玄妙莫测,博大精微,赞天地化育而又不为己有。《道德经》中说“为而不有”,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吗?

在道教学院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悟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之前很难学到甚至于学不到的。有书法,有国画,有数术,有道教音乐,还有道教最具代表性的斋醮科仪,也有我比较喜欢的太极拳,更有道人必修的站桩和静坐,同时还有每周五晚间的玄门讲经。讲经意在培养道子们对于经典的参悟能力和传教度人的大慈悲心。总之道教学院开设了很多的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宗教领袖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一些有特长的道子,使其成为更专业的高端宗教人才。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传统文化的经典研习课,其中包括《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教经典和孔孟夫子的儒家经典,以及实践课和国家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课程。通过对以上课程的学习,不仅提升了道子们的道德品学修养,同时还巩固加深了道子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可谓是爱国爱教两手抓啊。

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道教,只有当你走进道教,你才能够真正地了解道教。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意思是说道家的学问能够使人精神专注,形神不离,做起事来低调不张扬,心胸宽广,具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道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顺应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儒、墨、名、法诸家之精要也都在道家学问中得到了体现,道家就像大海一样广泛地容纳、包容百家之长。掌握了变化之机,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应对有余。操作简便,看上去好像没有做多少,可实际效果却是非常的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胡孚琛教授也说过:“真正的丹诀却恰恰在人们所知的简单功夫上”,大道至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热爱道教的人士,必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公民,必定能够坚决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随着十九大的召开,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道教也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崛起。用胡孚琛教授的话说那就是:“人类分门别类的学术最终也将结为一门科学,那就是道学。”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给“道”下了一个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鬼谷本经阴符七术中也说,“夫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大道无形无相,圣贤得之,以教化世人。故有黄帝阴符三百字、老子道德五千言传于后世,可谓之道教也。及至东汉,天师张道陵得太上授《正一盟威之籙》和《五斗真经》,而创立教团,此时道教广范被世人所知,史家谓之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道教文化博大精微,末学初入道门自不能尽知尽详,妄言妄语之过,唯有遥拜玉京以求忏悔。

道教是为道家度世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自轩辕黄帝开创华夏文明以来始终肩负着民族命脉的重任,五千年来仍然占据着文化主导地位。逢乱世,道家思想可以救国平乱转祸为福,上可以护国佑主,下可以济物利民;于太平盛世,道家的慈简、不争、寡欲等思想可以使人民休养生息,以达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汉代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这一思想最有说服力的体现。道教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天地无道则不载,万物无道则不生,大道杳冥而无相,百姓日用而不知。

大道无形无象,无亏无盈,亦无名可述其情状。《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中有记载说上古有道而无教。因上古之人淳朴敦厚,无需施加教化,人们自能遵其道而行其事,故而使得民风质朴,万代千秋。自三皇五帝以后,道德渐丧,伦理纲常败坏,民心日与道违。周时,我太上慈悲,悯心万类,遂分气化神下降为柱下史——老子,作上下篇五千言以阐述大道之精微奥妙。

太上知其道不可名说,而强为之立名,强为之立说。是故太上《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寂兮寥兮,混沌一片。就连太上老君也不知道她独立存在了多么久远,也不知道她运行了多少年,她就是那样独立地运行着,从来没有改变过她的形貌。天地万物都由她化育而出,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好勉强给她一个名字叫做道。没有人知道她的大小,她大到天地万物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却又看不见她的项背轮廓;她又小到天地万物之中都有她的存在,甚至一粒细小的微尘之中也有她的存在。她的大小形状我们无法去想象,但她就是这样存在着。孔夫子谓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天地万物都按照她运行的规律来生存发展,她看上去就像是天地之间的主宰者一样,但她并没有做天地万物的主宰者。她无私无欲,她寂兮寥兮地存在着,独立而不改,默默无声地周行而不殆。天地万物又都具备和她同样的性质,于是太上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居其一,我亦居其一,人人都居其一。《尚书•泰誓上》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大道化育万物,众生皆具有道性,而人作为万物之灵者,必然最能与大道相通。因此,我们应该尊道德、守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心动念皆不与大道相违背,如此必能感太上慈悲护佑,接引我等踏上大道文明之途,去感悟那道化的人生,神仙的世界。

最后,愿大道昌盛,世界玄同!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