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浅论《周易》哲学思想在新时代的应用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朱玉林     时间:2018-12-04 11:36:05      繁體中文版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2500年前,周文王在西周发祥地岐山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由于《周易》玄妙幽远、博大精深,浸润着华夏文明的智慧本色,体现着东方文化的思想光辉,一直以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周易哲学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继承文化遗产,弘扬古代智慧

(一)《周易》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方面。《易经》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周易》的历史几乎伴随着华夏民族的成长,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是一部在华夏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华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周易》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周易》是古老的,但它的基本思想体系可以应用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是它具有人与自然和谐而统一的大科学自然观特点,所以才能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道,包含着解决当今重大难题的思想,对众多科学的某些重大发现和发展作出有机的接近真理的解释。

(二)《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易经》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成为蕴藏无限智能的《周易》,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周易》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它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传统的最早根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从哲学的高度做了精辟的阐述,阐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事物转化、新陈代谢、治军作战、婚丧嫁娶、家庭教育、居家旅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等作了普遍规律性的阐述和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这个古代智慧,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深远的影响。

(三)《周易》堪称我国源头活水。它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今天,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上,把《周易》作为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历史地研究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二、研究思想文化,发掘宝贵典籍

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周易》,总是在不断回应时代发展新问题中获得新动力。《周易》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观点。上古时代,伏羲从生活中所经常接触的自然万物中,选取八种东西为万物的根源:天、地、雷、火、风山、泽、水。又以天、地或阴、阳为总根源。《系辞》中所说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即指男女两性的区别(阴阳),远取诸物,即指天地等自然现象。这就包含了天人合一思想。

二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周易》从复杂的生活经验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对立的基本观念。阴、阳同时又是两种对抗性的气。阴、阳这一对范畴,在古代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哲学、科学都有着深远影响。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世界就在这两种对抗性的力量运动推移下发展的。

三是物极必反的观念。《乾卦》有:潜龙勿用;见龙在天,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亢龙有悔。这是“物极必反的具体描述”。《易经》揭示事物刚刚开始时,变化的迹象还不显著;继续发展,它就深刻化、剧烈化;发展到最后,超过它最适宜发展阶段,它就带来了发展的反面的结果。这一“物极必反”的原理,包含着辩证法的真理。

我们研究《周易》,应该是继承和创新。继承《周易》丰富的文化遗产,必须把它与新的东西融合,赋予它原来所没有的新东西。创新是对传统的更新,而更新不仅用当代人的习惯用语解释《周易》,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科学思维,说明传统哲学思想的特点,参照最新的西方思维模式,发掘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真知灼见,创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的易学体系,为现代社会服务。

三、运用哲学思想,推动社会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学习《周易》哲学思想,按照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周易》哲学思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一)了解阴阳学说,把握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总纲。阴阳是易学的核心范畴。阴阳之道,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生生不息。阴阳的观点是古代先哲对于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高度抽象的、具有本质意义的辩证认知。阴阳不仅抽象的代表着所有事物,同时它又是观察和分析所有事物的总纲。一年四季及一天的昼夜都在消长变化,同样道理,人体的气与血都在不断地消长变化,只有消长变化,才能达到动态的相对平衡。阴阳学说也就成为新时代人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二)明确事物变化学说,坚持做到顺势而行。万物皆变,知变适变。贯穿于整个《周易》的思想主线是一个“变”字。“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事物发展的穷尽之时,人就应该顺势而变,通过变革,使已穷尽的事物得以新的发展或转变,由此得以长久。如今,我们的党正是遵循变革的自然法则,大胆的改革开放,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打破长期沿袭下来的制度,变革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政治管理模式,使我们的祖国得以和谐发展,繁荣昌盛。

(三)弄清“物极必反”的学说,做好规避风险工作。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相互转化,规避风险。在《周易》中,阴阳两种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事物的发展变化又具有不同的阶段,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这就是物极必反。这一思想在《周易》中有着丰富的展示。物极必反的思想是辨证思维的具体体现。“物极必反”的学说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对立面的相互转化的原理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矛盾向着有利于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转化。

(四)知晓“错综复杂”的学说,认识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理清关系,有序推进;掌握规律, 促进发展。“错”、“综”是卦与卦之间两类特定的阴阳爻对应关系。人们在研究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时,总是想要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社会发展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规律。运用这一学说,可以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使之改革发展不走弯路,不遭受损失和失败。

(五)把握“万物交感”的学说,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相互藏寓, 协调平衡 ;阴阳交感,万物化生。阴阳交感相错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究极本原,故古代哲学家对阴阳二气能否氤氲交感十分重视。阴阳的交感相错表达了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人身之阴阳,如同天地之阴阳,既是相互对待和相互藏寓的,又是阴升阳降而维系其协调平衡的。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前提,万物交感是自然宇宙生生不已的不竭动力。联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做好协调平衡十分重要。

(六)熟悉顺天应人的学说,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遵循规律,顺天应人;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顺乎自然规律,才能得天助。顺乎社会规律,才得人助。顺天应人,意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人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寻找和调整自己的中心位置,当其位谋其事,欲成事必需顺天应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中进平和,留有回旋的余地。“顺天”就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管理者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要长时间的修炼,以便掌握客观规律,与“天”保持一致。“应人”其实就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

(朱玉林供稿)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