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宇:太乙小考

道教之音整理 刘仲宇

2012-07-05 00:58:00

太乙天尊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他列于先天尊神,而且自宋以后,罗天大醮或重要法会中,常列于主神系列,与玉皇、四御以及南极朱陵大帝等同列。至于超度法会,他作为主神出场的机会更多。

那么,他的来历如何,神格如何,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只想从一个小的角度,稍加考证。

一、 从星主到神仙班头

太乙,本是星名,早期称为太一。乙、一音义皆同。原指北极星。在《史记·天官书》中,首列“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一天极,其实就是今天说的北极。满天星斗都在旋转,在天文座标上则设定这一颗天极太一是不动的,为天之中心,全天星象都围绕着他转。这也就是孔夫子说的众星拱之的北辰。在北极之下,则有一组星连线成杓状,便是北斗星。“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又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所以中宫紫微垣,对于中国人的天文座标来说,是最重在的固定的参照系。太一乃是天极星。而其下的北斗即其巡视天下的车辆,北斗的转动临制四乡(向),凡是阴阳、五行,众星进退出没的时刻(节度)和岁月(诸纪,古历十二年为一纪,此泛指时间的推移与节奏)都归北斗掌管,也可以说都归太一掌管。

先秦古籍中很早出现对北极星的极度推崇。孔夫子赞北辰“众星拱之”的典故不用说了,战国时屈原的《九歌》第一首即为《东皇太一》,北辰、太一都是北极星的名号,孔夫子将之当成其他星宿环绕的中心,楚人将之当成最高神灵,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古人的眼里,太一是万星之主,为天上最高的神灵。宋玉《高唐赋》称“礼太一,醮诸星”,明白地表达了楚人对天神、星君行醮祭之礼的隆重场面。至于今湖北郭店出土的楚简中有“太一生水”的话,则显示出由星辰崇拜向哲学思考过渡的情况。足见太一的特殊地位。

汉承秦制,但在信仰上则较多地保持了楚人的传统。太一仍然是他们崇拜的最高的神灵。《史记索隐》卷九云“天神贵者太一。”并引《春秋佐助期》:“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晋书·志第一》:“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旱、兵革、饥馑、疾疫所在之国也。”因为太一星的重要性,汉代的不少占验术数都用了太一的权威。如明《道藏》中仍保留着的《太乙金镜式》等书,都是流统不绝的术数类著作。

至迟从汉代起,就有方士向皇帝献“祠太一方”,《史记·封禅书》: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祭祀如忌方。

由于汉代祭太一,每当十五月圆之时(古称望日)彻夜燃灯不眠,留下一项风俗,几经演变之后形成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只是后世将十五张灯与天官大帝的生日庆典合一,列为三元节之首,故少有人知道它与太一有关。这是太一崇拜影响民俗的一例。

方士是道士的前身,方士们的活动中许多因素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其中包括太一信仰。东汉上虞人(今浙江绍兴上虞)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述大丹玄奥,服食得法,“太一乃召”。是将太一当成神仙世界的最高领导。这样,太一又从万星之主,成为了神仙班头。有的道书甚至于将他与大道等视。《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炁之祖宗,造化之基也。

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完备的太一斋,见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一箓,见〈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四。同时也出现了讲说他的灵验的经典〈太一救苦妙经〉,以及相应的改忏仪。

到了唐五代时,太乙天尊的宝相已经定型。唐末五代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卷五〈张仁表太一天尊验〉描写的天尊坐五色莲花座,垂足二小莲花中,其下有五色狮子九头,共捧其座,口吐火焰,绕天尊之体于火焰中。如此等等已确定了其坐九头狮子的基本神相。

二、神格的定型

太一的神格曾经多次转换。但其要都在于支配人间灾患祸福,并且主管着升仙与否的决定权。宋代,称太乙为福神,是就其神性的一面而言。他的主要神格,在〈太一救苦妙经〉中已经阐明,其基本面是救苦。此经以元始天尊的名义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金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其神司的主要内容在于寻声救苦,应物随机。而其化身则可以无数,恒沙数,常用恒河沙数,象印度恒河中的沙子数量那么多,佛教常用,此借用其典,形容其化身无数,后面列出的各种“或”,都是指其化身的表现。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化身,我体会,是表达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身份,以化身救助之。

只是后来太乙天尊常在超度法事中出现,人们便将之看成幽冥教主。

三、宝诰的内涵

太一天尊的宝诰不知什么时候确定。从其内容看,与其经,其忏都有联系,但又稍广,当是在此后形成的。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太乙宝诰:太乙天尊的赞辞,诰,原是朝庭封赠贵族大臣时的一种文体,大要在赞扬其功德,说明由之封赠的爵位。道门中沿用,常用对尊神、高仙、祖师的赞颂之辞。光绪本《全真早晚功课经》作《救苦号》,救苦,指太乙天尊的职司。

此宝诰概括了天尊的基本神格,对其极尽赞颂之至。这里天尊的居处,为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坐于九色莲花座上,背后则是七宝芳骞林,万真环拱百亿瑞光。他原系玉清灵宝尊,由世界的起源玄元始三炁所化。这就确定了他为先天尊神的地位。另有一类似的说法,称之为始青一炁,元始分形,出于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其实与宝诰一致。浩劫垂危慈济,大千甘露门,则指出其救苦的根基在于慈济之心,能洒下甘露使人去忧苦去烦恼的法力,以及他随机赴感,誓愿无穷的内心世界。从诰中,我们看到他他普度众生,并不限于冤魂苦爽,而是全部众生的苦难。只是从破狱救亡灵的角度看天尊,是将其神格局限了。

《太乙宝诰》是道众的日常所诵,不仅在于长记其德,同时也是学习其德,增进道性。关于对这一宝诰的文字的理解,兹附一注,有兴趣者可以参看。

四、 附说:太乙精神的现代启示

太乙天尊是先天尊神,非凡夫所能尽其玄奥。他法力无边,同时又是道德上的楷模。

从太乙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我想有这样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慈济的胸怀  这是太一天尊最重要的伦理基础。《度人经》中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加上前面说的“十不二无”,是道教最重要的道德理想。有了慈济一切的胸怀,则会对人对物都有恻隐之心,慈爱之情。否则,所有的道德行为都将失去根基。因为这些都属于日常年说的良心的范围,失去了良心,或者临事良心缺位,那么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有合乎道德的行为出现。

无穷的誓愿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如果做好事不是出于自己悲悯世人的大愿,那么决不能持久。有了这种济度众生的大愿,那么做好事,行善积德的动力永远不会枯竭。道门慈善事业有别于一时心血来潮,更有别于作秀邀名,即源于此。

寻声救苦的实践  寻声救苦,是主动做好事,只要有苦难的呻吟,便会主动作动。这是十分诚心十分紧迫的行善心情。只有这种心情常存于心,才能马上做出迅速的行动,不待号召,不等布置,行动第一,救助的效果第一。

天尊的伦理境界,不是凡人可以及。但努力学习之,实践之,或许可以稍稍助帮别人,也同时增进自身的修养,进善业而免恶行。

附录:太乙宝诰注

太乙宝诰(1)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2)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3)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4)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5)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6)妙道真身,紫金瑞相。(7)随机赴感,誓愿无边。(8)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9)

注释:

(1)太乙宝诰:太乙天尊的赞辞,诰,原是朝庭封赠贵族大臣时的一种文体,大要在赞扬其功德,说明由之封赠的爵位。道门中沿用,常用对尊神、高仙、祖师的赞颂之辞。光绪本《全真早晚功课经》作《救苦号》,救苦,指太乙天尊的职司,

(2)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青华长乐界,青为东方之色,东方为生物之门,太乙天尊主生,所以居东方,其界色青,永远欢乐没有苦恼。妙严宫,太乙天尊所居的宫殿。此句赞太乙天尊所治之界,意为:他住在青华长乐界内,极东方的妙严宫内。

(3)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七宝,七宝之台,太乙为灵宝化身,灵宝天尊治所有七种宝物构成之台,太乙亦相同。芳骞林,芳香的骞林,骞林,三清天上的神树。九色莲花座,太乙天尊坐于九色莲花之上。此句意为:在那芳香的骞树林下的七宝台上,呈现出九色的莲花座子。

(4)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万真,万仙,千万位神仙;环拱,拱手环绕。瑞光,祥瑞的光辉。此句意为:在千万神真的拱手环侍之内,百亿重的祥瑞光辉之中。

从“青华长乐界”至此,极赞天尊所处的天界之美妙,在仙界地位之崇高。

(5)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玉清灵宝尊,灵宝天尊本治上清,但系玉清元始天尊弟子,由元始说法,道君传道,才有灵宝经书传世。太乙天尊为灵宝化身,所以从灵宝说起。应化玄元始,从玄元始炁应化,应化,随机变化,此指灵宝天尊在十方世界中皆以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出现。此句意为:太乙原是灵宝天尊,由玄元始三炁随机应化成神。

(6)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浩劫,表示时间,意为无数劫,《度人经》“上有元始,浩劫之家”,即指元始天尊经历无数亿劫。大千,大千世界,原是佛教用语,一千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大千世界,因此大千世界由千自乘三次构成,即有十亿个世界,这里是泛指无限的世界。甘露门,流淌着甘露的门户,甘露,指太乙天尊洒下甘露,即能解亡魂饥渴之苦,浇灭一切烦恼,门,门户,门径,也指门派。此句意为:太乙自无数劫来一向垂赐慈悲救济,在大千世界中开了一个流淌着甘露的门径。

(7)妙道真身,紫金瑞相;妙道真身,神妙大道的真实应身,瑞相,祥瑞的形相,指天尊的法相祥瑞。此句意为:他是神妙大道的真实应身,那祥瑞的法相呈现出紫金色。

(8)随机赴感,誓愿无边:机,机会,机遇,指众生有难之时,赴感,赴,去,到达,感,应感,交感,指天尊在任一有难的时机都会赶赴过去救助产生感应的众生。誓愿无边,天尊立下宏愿,要救尽地狱中的苦魂,所以称其愿无边。此句意为:他随着众生苦难呼救之机一有感应即会赴救,其救度众生的誓愿宏大无边。

(9)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大圣,极度圣明。十方化号,在十方世界化出名号。寻声赴感,寻找着人们呼救之声去有感应之处救苦。青玄九阳上帝,天尊的名号,青玄,东方生炁,九阳,阳之极,九为阳数之极,天尊常入幽冥地狱救苦,而其本身为极阳之气的化身,所以能够清扫一切阴气,光明照亮幽冥世界。此句称颂天尊,意为:您是最圣明最慈祥最具悲悯之心怀着最大的宏愿,在十方世界化出太乙名号,普遍地度化众生,在亿亿劫中,超度的人无法计算,寻着苦声一有感应即赶赴救助的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刘仲宇:太乙小考

道教之音整理 刘仲宇

2012-07-05 00:58:00

|
刘仲宇:太乙小考
|

太乙天尊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他列于先天尊神,而且自宋以后,罗天大醮或重要法会中,常列于主神系列,与玉皇、四御以及南极朱陵大帝等同列。至于超度法会,他作为主神出场的机会更多。

那么,他的来历如何,神格如何,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只想从一个小的角度,稍加考证。

一、 从星主到神仙班头

太乙,本是星名,早期称为太一。乙、一音义皆同。原指北极星。在《史记·天官书》中,首列“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一天极,其实就是今天说的北极。满天星斗都在旋转,在天文座标上则设定这一颗天极太一是不动的,为天之中心,全天星象都围绕着他转。这也就是孔夫子说的众星拱之的北辰。在北极之下,则有一组星连线成杓状,便是北斗星。“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又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所以中宫紫微垣,对于中国人的天文座标来说,是最重在的固定的参照系。太一乃是天极星。而其下的北斗即其巡视天下的车辆,北斗的转动临制四乡(向),凡是阴阳、五行,众星进退出没的时刻(节度)和岁月(诸纪,古历十二年为一纪,此泛指时间的推移与节奏)都归北斗掌管,也可以说都归太一掌管。

先秦古籍中很早出现对北极星的极度推崇。孔夫子赞北辰“众星拱之”的典故不用说了,战国时屈原的《九歌》第一首即为《东皇太一》,北辰、太一都是北极星的名号,孔夫子将之当成其他星宿环绕的中心,楚人将之当成最高神灵,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在古人的眼里,太一是万星之主,为天上最高的神灵。宋玉《高唐赋》称“礼太一,醮诸星”,明白地表达了楚人对天神、星君行醮祭之礼的隆重场面。至于今湖北郭店出土的楚简中有“太一生水”的话,则显示出由星辰崇拜向哲学思考过渡的情况。足见太一的特殊地位。

汉承秦制,但在信仰上则较多地保持了楚人的传统。太一仍然是他们崇拜的最高的神灵。《史记索隐》卷九云“天神贵者太一。”并引《春秋佐助期》:“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晋书·志第一》:“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旱、兵革、饥馑、疾疫所在之国也。”因为太一星的重要性,汉代的不少占验术数都用了太一的权威。如明《道藏》中仍保留着的《太乙金镜式》等书,都是流统不绝的术数类著作。

至迟从汉代起,就有方士向皇帝献“祠太一方”,《史记·封禅书》: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祭祀如忌方。

由于汉代祭太一,每当十五月圆之时(古称望日)彻夜燃灯不眠,留下一项风俗,几经演变之后形成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只是后世将十五张灯与天官大帝的生日庆典合一,列为三元节之首,故少有人知道它与太一有关。这是太一崇拜影响民俗的一例。

方士是道士的前身,方士们的活动中许多因素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其中包括太一信仰。东汉上虞人(今浙江绍兴上虞)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述大丹玄奥,服食得法,“太一乃召”。是将太一当成神仙世界的最高领导。这样,太一又从万星之主,成为了神仙班头。有的道书甚至于将他与大道等视。《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炁之祖宗,造化之基也。

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完备的太一斋,见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一箓,见〈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四。同时也出现了讲说他的灵验的经典〈太一救苦妙经〉,以及相应的改忏仪。

到了唐五代时,太乙天尊的宝相已经定型。唐末五代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卷五〈张仁表太一天尊验〉描写的天尊坐五色莲花座,垂足二小莲花中,其下有五色狮子九头,共捧其座,口吐火焰,绕天尊之体于火焰中。如此等等已确定了其坐九头狮子的基本神相。

二、神格的定型

太一的神格曾经多次转换。但其要都在于支配人间灾患祸福,并且主管着升仙与否的决定权。宋代,称太乙为福神,是就其神性的一面而言。他的主要神格,在〈太一救苦妙经〉中已经阐明,其基本面是救苦。此经以元始天尊的名义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金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其神司的主要内容在于寻声救苦,应物随机。而其化身则可以无数,恒沙数,常用恒河沙数,象印度恒河中的沙子数量那么多,佛教常用,此借用其典,形容其化身无数,后面列出的各种“或”,都是指其化身的表现。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化身,我体会,是表达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身份,以化身救助之。

只是后来太乙天尊常在超度法事中出现,人们便将之看成幽冥教主。

三、宝诰的内涵

太一天尊的宝诰不知什么时候确定。从其内容看,与其经,其忏都有联系,但又稍广,当是在此后形成的。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太乙宝诰:太乙天尊的赞辞,诰,原是朝庭封赠贵族大臣时的一种文体,大要在赞扬其功德,说明由之封赠的爵位。道门中沿用,常用对尊神、高仙、祖师的赞颂之辞。光绪本《全真早晚功课经》作《救苦号》,救苦,指太乙天尊的职司。

此宝诰概括了天尊的基本神格,对其极尽赞颂之至。这里天尊的居处,为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坐于九色莲花座上,背后则是七宝芳骞林,万真环拱百亿瑞光。他原系玉清灵宝尊,由世界的起源玄元始三炁所化。这就确定了他为先天尊神的地位。另有一类似的说法,称之为始青一炁,元始分形,出于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其实与宝诰一致。浩劫垂危慈济,大千甘露门,则指出其救苦的根基在于慈济之心,能洒下甘露使人去忧苦去烦恼的法力,以及他随机赴感,誓愿无穷的内心世界。从诰中,我们看到他他普度众生,并不限于冤魂苦爽,而是全部众生的苦难。只是从破狱救亡灵的角度看天尊,是将其神格局限了。

《太乙宝诰》是道众的日常所诵,不仅在于长记其德,同时也是学习其德,增进道性。关于对这一宝诰的文字的理解,兹附一注,有兴趣者可以参看。

四、 附说:太乙精神的现代启示

太乙天尊是先天尊神,非凡夫所能尽其玄奥。他法力无边,同时又是道德上的楷模。

从太乙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我想有这样几点是特别重要的。

慈济的胸怀  这是太一天尊最重要的伦理基础。《度人经》中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加上前面说的“十不二无”,是道教最重要的道德理想。有了慈济一切的胸怀,则会对人对物都有恻隐之心,慈爱之情。否则,所有的道德行为都将失去根基。因为这些都属于日常年说的良心的范围,失去了良心,或者临事良心缺位,那么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有合乎道德的行为出现。

无穷的誓愿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如果做好事不是出于自己悲悯世人的大愿,那么决不能持久。有了这种济度众生的大愿,那么做好事,行善积德的动力永远不会枯竭。道门慈善事业有别于一时心血来潮,更有别于作秀邀名,即源于此。

寻声救苦的实践  寻声救苦,是主动做好事,只要有苦难的呻吟,便会主动作动。这是十分诚心十分紧迫的行善心情。只有这种心情常存于心,才能马上做出迅速的行动,不待号召,不等布置,行动第一,救助的效果第一。

天尊的伦理境界,不是凡人可以及。但努力学习之,实践之,或许可以稍稍助帮别人,也同时增进自身的修养,进善业而免恶行。

附录:太乙宝诰注

太乙宝诰(1)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2)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3)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4)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5)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6)妙道真身,紫金瑞相。(7)随机赴感,誓愿无边。(8)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9)

注释:

(1)太乙宝诰:太乙天尊的赞辞,诰,原是朝庭封赠贵族大臣时的一种文体,大要在赞扬其功德,说明由之封赠的爵位。道门中沿用,常用对尊神、高仙、祖师的赞颂之辞。光绪本《全真早晚功课经》作《救苦号》,救苦,指太乙天尊的职司,

(2)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青华长乐界,青为东方之色,东方为生物之门,太乙天尊主生,所以居东方,其界色青,永远欢乐没有苦恼。妙严宫,太乙天尊所居的宫殿。此句赞太乙天尊所治之界,意为:他住在青华长乐界内,极东方的妙严宫内。

(3)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七宝,七宝之台,太乙为灵宝化身,灵宝天尊治所有七种宝物构成之台,太乙亦相同。芳骞林,芳香的骞林,骞林,三清天上的神树。九色莲花座,太乙天尊坐于九色莲花之上。此句意为:在那芳香的骞树林下的七宝台上,呈现出九色的莲花座子。

(4)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万真,万仙,千万位神仙;环拱,拱手环绕。瑞光,祥瑞的光辉。此句意为:在千万神真的拱手环侍之内,百亿重的祥瑞光辉之中。

从“青华长乐界”至此,极赞天尊所处的天界之美妙,在仙界地位之崇高。

(5)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玉清灵宝尊,灵宝天尊本治上清,但系玉清元始天尊弟子,由元始说法,道君传道,才有灵宝经书传世。太乙天尊为灵宝化身,所以从灵宝说起。应化玄元始,从玄元始炁应化,应化,随机变化,此指灵宝天尊在十方世界中皆以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出现。此句意为:太乙原是灵宝天尊,由玄元始三炁随机应化成神。

(6)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浩劫,表示时间,意为无数劫,《度人经》“上有元始,浩劫之家”,即指元始天尊经历无数亿劫。大千,大千世界,原是佛教用语,一千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大千世界,因此大千世界由千自乘三次构成,即有十亿个世界,这里是泛指无限的世界。甘露门,流淌着甘露的门户,甘露,指太乙天尊洒下甘露,即能解亡魂饥渴之苦,浇灭一切烦恼,门,门户,门径,也指门派。此句意为:太乙自无数劫来一向垂赐慈悲救济,在大千世界中开了一个流淌着甘露的门径。

(7)妙道真身,紫金瑞相;妙道真身,神妙大道的真实应身,瑞相,祥瑞的形相,指天尊的法相祥瑞。此句意为:他是神妙大道的真实应身,那祥瑞的法相呈现出紫金色。

(8)随机赴感,誓愿无边:机,机会,机遇,指众生有难之时,赴感,赴,去,到达,感,应感,交感,指天尊在任一有难的时机都会赶赴过去救助产生感应的众生。誓愿无边,天尊立下宏愿,要救尽地狱中的苦魂,所以称其愿无边。此句意为:他随着众生苦难呼救之机一有感应即会赴救,其救度众生的誓愿宏大无边。

(9)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大圣,极度圣明。十方化号,在十方世界化出名号。寻声赴感,寻找着人们呼救之声去有感应之处救苦。青玄九阳上帝,天尊的名号,青玄,东方生炁,九阳,阳之极,九为阳数之极,天尊常入幽冥地狱救苦,而其本身为极阳之气的化身,所以能够清扫一切阴气,光明照亮幽冥世界。此句称颂天尊,意为:您是最圣明最慈祥最具悲悯之心怀着最大的宏愿,在十方世界化出太乙名号,普遍地度化众生,在亿亿劫中,超度的人无法计算,寻着苦声一有感应即赶赴救助的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