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仙宫:走在行善的路上

道教之音整理 胡诚林

2013-03-19 20:44:00

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万寿八仙宫,作为八仙信仰的发源地,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十方丛林。多年来,八仙宫秉承吕祖济世利人的历史传统,团结教化并带领道友信众广泛开展扶贫救灾、捐资助学、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将吕祖的慈悲精神,化作“行善路上,亲力亲为”的点点真诚,为实践道教慈善事业付出了不懈努力。

抗震救灾:救灾于现场,祈福于心间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八仙宫先后6次组织信众向灾区捐款捐物,并3次为受灾民众举行祈福超度法会。当汶川等地的伤病灾民被送到西安救治时,八仙宫组织道友信众准备日用品及营养品前往医院慰问,并尽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伤员中有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在地震中不仅失去了双腿,还失去了父母。小姑娘的情绪极度悲观低落,几欲轻生。八仙宫组织道友信众悉心照料,引导她珍视生命的可贵,正确面对生活的无常,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事后,医院的主治医生对八仙宫住持胡诚林感慨道:“我们大夫治疗的是病人身体的病痛,你们愈合的是他们心里的创伤。

汶川地震同时也导致陕西宁强县遭受巨大破坏。2008年严冬,棉被是灾区民众急需的救灾物资。八仙宫紧急筹集价值12万元的军用棉被,组成“八仙宫宁强灾区送温暖活动代表队”,奔赴宁强县受灾严重的汉源镇亢家洞村。刺骨的寒风中,灾区民众抱上厚厚的棉被,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那一刻,我们感觉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胡诚林欣慰地说。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一想到废墟之中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痛苦中挣扎,“人溺己溺,人悲我苦”,八仙宫当即筹集10万元资金,通过中国道协会送往灾区,随后又筹资购买了价值15万元的救灾物质,组成7人赈灾物资运送小组,由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西宁,马不停蹄地赶往灾区。一路上,赈灾物资运送小组成员遭遇了连续不断的余震、愈来愈强的高原反应、黄沙漫天的沙尘暴,以及雨雪交加零下7度的寒冷。

当身着一袭深蓝色道袍的道长们捧着救灾物资走近受灾的藏族同胞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他们靠拢。几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者眼含热泪、神情激动地紧紧握着道长们的手,不停地躬身点头,并用藏语叨念着。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此刻双方已超越语言的障碍,感知到那份心心相印的人性真情。

捐资助学:援建希望小学,激扬成长信心

近年来,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的过程中,八仙宫将目标重点转向对孤儿和贫因家庭孩子的救助,并使扶助活动逐渐形成机制。首先,八仙宫的道长们走出宫观,实地考察,使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获得帮助。八仙宫先后组织道友信众在陕西勉县、镇巴县和山阳县境内走访了15个乡镇、20个自然村、6所学校,确定了需要救助的对象。其次,使救助制度化,根据情况分阶段提供资助资金,跟踪资助对象的学习情况,资助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八仙宫先后参与援建2所希望小学,资助60余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胡诚林说。

“在走访资助的过程中,很多记忆令人难忘。”胡诚林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今年“六一”前夕,八仙宫派人前往汉中市镇巴县,去看望一个年仅9岁的小姑娘陈小芳。孤儿陈小芳是镇巴县泾洋镇李家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的养父因肝硬化刚刚去世,仅靠70多岁的奶奶卖菜的收入维持生活。命运对于陈小芳虽然残酷,但她没有因为遭遇不幸而悲观,学习十分努力。

在看望现场,胡诚林将500元现金送到小芳的手中,并当即确定她为资助对象。得知自己学习费用有了着落,小姑娘紧咬嘴唇,泪水模糊地看着胡诚林,在场的人也泪湿双睛。

在救助活动中,八仙宫的道友信众尤其注重抚慰心灵,传递爱心,激扬信心。被走访的孩子大多数年龄在14岁以内,特殊的生活遭遇使一些孩子有的对遗弃自己的父母充满仇恨,有的对未来的生活伤心绝望,胡诚林多次鼓励他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要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之中,要带着一份感恩之心健康地成长。”

一个叫李鹏程的男孩,是镇巴县清水中学初二学生。他的父亲在私人煤矿打工时受伤,脊柱断裂,瘫痪在床。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为父亲擦洗身体、按摩。得知此事后,八仙宫当即决定,承担李鹏程的全部学习费用,同时还向孩子的父亲资助了两万元的医疗费用,帮助他住院治疗。目前,李鹏程的父亲正在治疗中,有望达到生活自理。

八仙宫救助孤儿和贫困家庭的活动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带动越来越多的信众自觉加入到救助环境保护:植树治沙显示成效,生态理念播洒戈壁

八仙宫一贯继承和弘扬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义理,积极开展生态道观建设,提倡文明进香。

在创建生态宫观的同时,八仙宫也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2003年,甘肃民勤县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工程启动,计划治理1500亩沙地。八仙宫积极响应中国道协号召,组织信众先后捐款15万元,住持胡诚林还亲自带人前往现场植树种草,将道教保护环境、珍视生态的理念播洒到戈壁滩上。目前,生态林建设基地已基本完成了防风林带、荒坡平整等工程。流动的黄沙被草格固定,荒原上吐出了新绿,不但民勤县和西北地区的民众受益,遭受风沙侵害的整个北方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赈灾、助学、环保……八仙宫在行善的路上,将吕祖济世利人的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每一次行动都如上善之水流淌到渴望得到帮助的人们的心田。

“尽管我们能够做的微不足道,能够贡献的力量也很微薄,但我们一直坚持行走在慈善的路上,汇聚点点滴滴,期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信众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之中。”胡诚林说。

 

答记者问:

记者:八仙宫的救助资金主要来自哪里?

胡诚林:八仙宫地处西部,是个香火庙,本身经济并不宽裕,平时大家都省吃俭用。每有募捐,大家总是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筹集。遇到紧急捐助,快速号召信众积极捐助善款,有时甚至不惜动用道众当月的生活费。

记者:对于公益慈善工作,八仙宫有何机构和制度?

胡诚林:针对公益慈善工作,我们成立了“公益慈善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提出了“以公益促修真,藉慈善扬道统”的理念,推动公益慈善活动持续规范、快捷高效地开展。此外,还设立基金,专款专用。为了将公益慈善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八仙宫自2005年开始,从全年总收入中提取10万元列入宫观慈善专项,作为开展公益项目的专用基金,迄今已累计80万元。目前,八仙宫正在筹备成立“八仙宫利众基金会”,计划首批基金数额为500万元,不断拓宽公益项目范围。

记者:八仙宫会传播自己的慈善理念吗?怎样传播?

胡诚林:会。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八仙宫创办了《玄门道语》刊物,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设立“行善路上”专栏,及时发布道教界慈善公益活动的信息,以影响更多的信众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全面提升道教公益慈善的道德感召力与社会公信力。

                                          摘自(中国民族宗教—— 宗教周刊2012年11月刊第五版)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西安八仙宫:走在行善的路上

道教之音整理 胡诚林

2013-03-19 20:44:00

|
西安八仙宫:走在行善的路上
|

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万寿八仙宫,作为八仙信仰的发源地,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十方丛林。多年来,八仙宫秉承吕祖济世利人的历史传统,团结教化并带领道友信众广泛开展扶贫救灾、捐资助学、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将吕祖的慈悲精神,化作“行善路上,亲力亲为”的点点真诚,为实践道教慈善事业付出了不懈努力。

抗震救灾:救灾于现场,祈福于心间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八仙宫先后6次组织信众向灾区捐款捐物,并3次为受灾民众举行祈福超度法会。当汶川等地的伤病灾民被送到西安救治时,八仙宫组织道友信众准备日用品及营养品前往医院慰问,并尽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伤员中有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在地震中不仅失去了双腿,还失去了父母。小姑娘的情绪极度悲观低落,几欲轻生。八仙宫组织道友信众悉心照料,引导她珍视生命的可贵,正确面对生活的无常,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事后,医院的主治医生对八仙宫住持胡诚林感慨道:“我们大夫治疗的是病人身体的病痛,你们愈合的是他们心里的创伤。

汶川地震同时也导致陕西宁强县遭受巨大破坏。2008年严冬,棉被是灾区民众急需的救灾物资。八仙宫紧急筹集价值12万元的军用棉被,组成“八仙宫宁强灾区送温暖活动代表队”,奔赴宁强县受灾严重的汉源镇亢家洞村。刺骨的寒风中,灾区民众抱上厚厚的棉被,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那一刻,我们感觉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胡诚林欣慰地说。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一想到废墟之中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痛苦中挣扎,“人溺己溺,人悲我苦”,八仙宫当即筹集10万元资金,通过中国道协会送往灾区,随后又筹资购买了价值15万元的救灾物质,组成7人赈灾物资运送小组,由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西宁,马不停蹄地赶往灾区。一路上,赈灾物资运送小组成员遭遇了连续不断的余震、愈来愈强的高原反应、黄沙漫天的沙尘暴,以及雨雪交加零下7度的寒冷。

当身着一袭深蓝色道袍的道长们捧着救灾物资走近受灾的藏族同胞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他们靠拢。几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者眼含热泪、神情激动地紧紧握着道长们的手,不停地躬身点头,并用藏语叨念着。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此刻双方已超越语言的障碍,感知到那份心心相印的人性真情。

捐资助学:援建希望小学,激扬成长信心

近年来,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的过程中,八仙宫将目标重点转向对孤儿和贫因家庭孩子的救助,并使扶助活动逐渐形成机制。首先,八仙宫的道长们走出宫观,实地考察,使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获得帮助。八仙宫先后组织道友信众在陕西勉县、镇巴县和山阳县境内走访了15个乡镇、20个自然村、6所学校,确定了需要救助的对象。其次,使救助制度化,根据情况分阶段提供资助资金,跟踪资助对象的学习情况,资助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八仙宫先后参与援建2所希望小学,资助60余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胡诚林说。

“在走访资助的过程中,很多记忆令人难忘。”胡诚林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今年“六一”前夕,八仙宫派人前往汉中市镇巴县,去看望一个年仅9岁的小姑娘陈小芳。孤儿陈小芳是镇巴县泾洋镇李家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的养父因肝硬化刚刚去世,仅靠70多岁的奶奶卖菜的收入维持生活。命运对于陈小芳虽然残酷,但她没有因为遭遇不幸而悲观,学习十分努力。

在看望现场,胡诚林将500元现金送到小芳的手中,并当即确定她为资助对象。得知自己学习费用有了着落,小姑娘紧咬嘴唇,泪水模糊地看着胡诚林,在场的人也泪湿双睛。

在救助活动中,八仙宫的道友信众尤其注重抚慰心灵,传递爱心,激扬信心。被走访的孩子大多数年龄在14岁以内,特殊的生活遭遇使一些孩子有的对遗弃自己的父母充满仇恨,有的对未来的生活伤心绝望,胡诚林多次鼓励他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要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之中,要带着一份感恩之心健康地成长。”

一个叫李鹏程的男孩,是镇巴县清水中学初二学生。他的父亲在私人煤矿打工时受伤,脊柱断裂,瘫痪在床。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为父亲擦洗身体、按摩。得知此事后,八仙宫当即决定,承担李鹏程的全部学习费用,同时还向孩子的父亲资助了两万元的医疗费用,帮助他住院治疗。目前,李鹏程的父亲正在治疗中,有望达到生活自理。

八仙宫救助孤儿和贫困家庭的活动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带动越来越多的信众自觉加入到救助环境保护:植树治沙显示成效,生态理念播洒戈壁

八仙宫一贯继承和弘扬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义理,积极开展生态道观建设,提倡文明进香。

在创建生态宫观的同时,八仙宫也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2003年,甘肃民勤县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工程启动,计划治理1500亩沙地。八仙宫积极响应中国道协号召,组织信众先后捐款15万元,住持胡诚林还亲自带人前往现场植树种草,将道教保护环境、珍视生态的理念播洒到戈壁滩上。目前,生态林建设基地已基本完成了防风林带、荒坡平整等工程。流动的黄沙被草格固定,荒原上吐出了新绿,不但民勤县和西北地区的民众受益,遭受风沙侵害的整个北方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赈灾、助学、环保……八仙宫在行善的路上,将吕祖济世利人的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每一次行动都如上善之水流淌到渴望得到帮助的人们的心田。

“尽管我们能够做的微不足道,能够贡献的力量也很微薄,但我们一直坚持行走在慈善的路上,汇聚点点滴滴,期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信众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之中。”胡诚林说。

 

答记者问:

记者:八仙宫的救助资金主要来自哪里?

胡诚林:八仙宫地处西部,是个香火庙,本身经济并不宽裕,平时大家都省吃俭用。每有募捐,大家总是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筹集。遇到紧急捐助,快速号召信众积极捐助善款,有时甚至不惜动用道众当月的生活费。

记者:对于公益慈善工作,八仙宫有何机构和制度?

胡诚林:针对公益慈善工作,我们成立了“公益慈善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提出了“以公益促修真,藉慈善扬道统”的理念,推动公益慈善活动持续规范、快捷高效地开展。此外,还设立基金,专款专用。为了将公益慈善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八仙宫自2005年开始,从全年总收入中提取10万元列入宫观慈善专项,作为开展公益项目的专用基金,迄今已累计80万元。目前,八仙宫正在筹备成立“八仙宫利众基金会”,计划首批基金数额为500万元,不断拓宽公益项目范围。

记者:八仙宫会传播自己的慈善理念吗?怎样传播?

胡诚林:会。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八仙宫创办了《玄门道语》刊物,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设立“行善路上”专栏,及时发布道教界慈善公益活动的信息,以影响更多的信众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全面提升道教公益慈善的道德感召力与社会公信力。

                                          摘自(中国民族宗教—— 宗教周刊2012年11月刊第五版)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